Posted on

【空手道】曾栢賢揚威K1青年聯賽 勇奪香港個人形首金

圖:克羅地亞空手道總會(Croatian Karate Union)

【體路專訊】香港空手道代表隊再傳喜訊,年僅15歲的曾栢賢7月初出戰世界一級空手道青年聯賽(K1 Youth League)克羅地亞分站,於男子少年組個人形賽事脫穎而出封王,為香港奪得史上首面K1青年聯賽個人形金牌。李藝怡則於女子少年組個人形銅牌賽飲恨,無緣站上頒獎台。

K1青年聯賽克羅地亞分站男子少年組個人形賽事共92位參賽者,曾栢賢於第一輪小組賽憑套拳「安南」取得41.5分首名晉級,次圈則憑「安南大」打出40分,在8人小組中排第四名出線。曾栢賢之後以「一百零八手」出戰第三輪小組賽,以40.8分取得首名晉級金牌戰,與以色列選手爭奪冠軍。港將最後以「敖漢大」取得整項賽事最高的42.8分,力壓41.1分的對手封王,為香港奪得史上首面K1青年聯賽個人形金牌。

圖:中國香港空手道總會提供

女子少年組個人形賽事則有65位參賽者,港隊女將李藝怡第一及第二輪分別取得41分及41.1,同以首名晉級。至第三輪賽事,李藝怡以40.9分次名出線,繼而於第四輪賽事以40.4分排第二名,晉級銅牌賽。李藝怡於銅牌賽上打出套拳「雲手」,最終取得39.5分,以0.6分不敵西班牙選手無緣獎牌。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空手道】曾栢賢揚威K1青年聯賽 勇奪香港個人形首金

Posted on

【體路專欄】夏日運動家庭樂

【體路專欄】天氣酷熱,在炎炎夏日,最佳的消暑方法,莫過於走到柔軟而細滑的沙灘之上,在清涼的海水之中浮沉暢泳。日前,小弟乘興到風景怡人的大嶼山愉景灣大白灣沙灘一遊,發現那裏早已人頭湧湧,原來適逢有機構舉辦夏日祭活動,現場有8米高巨型滑梯供大家「放電」,DECATHLON設有多項體能挑戰賽,PURE亦舉辦「親子瑜伽」及「親子舞蹈」,大會甚至邀得有「童顏女神」之稱的嘉賓藝人羅毓儀Yuki出席,藉歌聲鼓勵市民大眾多到戶外走走,多做運動,愈活愈年輕。

繁忙的香港人的確需要多做運動。根據衞生署今年發表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所指,15歲或以上港人每日平均體能活動時間,由2014至15年度的106.3分鐘,大減至2020至22年的68.6分鐘,減幅達36%之多;超重和肥胖的普遍率,亦由2014至15年度的50%,增加至這次調查的54.6%。

筆者盼望大家享受其中,一起感受家庭樂。
「大家減齡」項目總監魏志煒先生 (左)和筆者一同參與活動。

至於小朋友的情況亦值得注意。上月由康文署統籌的《全港社區體質調查》亦指出,在8,419個調查樣本中,根據世衛的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的參考標準,18.2%的香港兒童屬於過重,66.3%的小學兒童沒有達到世衞建議的體能活動量,即未能每星期平均每天進行60分鐘或以上中度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疫情持續數年,市民大眾都要保持社交距離,運動場所關閉,在家工作與學習的時間增加,飲食作息習慣改變,令運動量減少,肥胖更見普遍,確然是無可避免的事,但亦卻是我們重新出發,多做運動,保持「work-life balance」的好時機。

「大家減齡」項目總監魏志煒先生(中)
人稱「童顏女神」的藝人羅毓儀 Yuki,今次特別為「大家減齡」獎賞程式拍攝全新廣告及創作廣告歌,並於活動起動禮上首度演繹該作品。

日前的夏日祭,提醒着我們目前正是重拾運動的步伐的時候,科技亦在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除有各類體育及健康用品攤位之外,大家亦可藉手機App「大家減齡」鼓勵自己及身邊人一起多做運動。這App目前已有80,000會員,只要每日完成簡單的運動任務之後,就會獲得「移動能量」,累積起來可換取獎賞;加入「好友」後,亦可互相看到朋友們的進度,一起建立健康生態圈,減低生理年齡。在自身保持運動習慣之餘,亦可由此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鼓勵他們多做運動,提升做運動的動力,增進大家的溝通與關係。

此外,在App中運用「樂善好施」功能,做運動可同時賺取「一〇幣」以作慈善用途,回饋社會,可謂一舉數得。這手機程式把運動與科技互動結合,再配合社交互動元素,將會成為未來運動發展的新趨勢。

筆者參與的夏日祭,亦提醒着我們目前正是重拾運動步伐的時候。

兩天的夏日祭共有超過6,000人參加,看到一家大小參與家庭親子遊戲活動,大家都樂在其中,令我不其然想起數月前曾為女兒做領跑員(pacer)一起參與迪士尼樂園10公里賽事,感到運動既有益身心,能與家人一起參與,那種滿足感與喜樂亦要身歷其中才能體會,盼望大家亦同樣享受其中,一起感受家庭樂。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夏日運動家庭樂

Posted on

【輪椅劍擊】余翠怡勇奪波蘭世界盃女花銅牌 為下半年打響頭炮

圖:余翠怡提供

【體路專訊】輪椅劍擊世界盃華沙站周日(9日)於波蘭落幕,港隊有余翠怡於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殺入4強,雖然最終不敵中國劍手,但仍奪得一面銅牌,連續5站2024巴黎殘疾人奧運積分賽站上頒獎台,並為忙碌的下半年打響頭炮。

余翠怡今年出戰3站世界盃均站上頒獎台,共奪得1金2銅。今次出戰華沙站,余翠怡被列為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的2號種子,無須出戰小組賽,直接出戰淘汰賽。港將於前三場賽事均未遇太大挑戰,先在32強以15:2大勝巴西劍手,再以15:4及15:6淘汰烏克蘭及西班牙代表晉級4強,鎖定獎牌。余翠怡之後以8:15不敵中國的ZOU Xufeng,最終收穫一面銅牌。港將另出戰A級重劍及佩劍個人賽,分列第10名及第13名。

圖:余翠怡提供

連同今站世界盃在內,2024巴黎殘疾人奧運已完成5站,每站均奪得獎牌的余翠怡在賽後女子A級花劍世界排名及巴黎殘奧排名同列第二位,勢將再獲殘奧資格。輪椅劍擊於下半年有多項賽事,除今次華沙站世界盃外,亦有9月的韓國世界盃分站、10月初在意大利舉行的世界錦標賽、10月底的杭州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以及12月的泰國世界盃分站。

香港隊華沙世界盃成績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余翠怡 – 銅牌
范珮珊 – 排名第十五位
林嘉雯 – 排名第二十位

女子B級花劍個人賽
湯雅婷 – 排名第七位
鍾婉萍 – 排名第十位

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范珮珊 – 排名第二十一位
余翠怡 – 排名第十位

女子B級重劍個人賽
湯雅婷 – 排名第十七位
鍾婉萍 – 排名第十五位

女子A級佩劍個人賽
范珮珊 – 排名第二十六位
林嘉雯 – 排名第二十位
余翠怡 – 排名第十三位

女子B級佩劍個人賽
湯雅婷 – 排名第十八位

男子A級花劍個人賽
陳穎健 – 排名第二十五位
周朗浩 – 排名第三十四位

男子B級花劍個人賽
陳㬢 – 排名第二十二位

男子A級重劍個人賽
周朗浩 – 排名第四十七位

男子B級重劍個人賽
陳㬢 – 排名第二十六位

男子A級佩劍個人賽
陳穎健 – 排名第二十四位

男子花劍團體賽
陳穎健、周朗浩、陳㬢 – 排名第十一位

女子重劍團體賽
林嘉雯、余翠怡、鍾婉萍、湯雅婷 – 排名第六位

佩劍公開團體賽
陳穎健、林嘉雯、湯雅婷、陳㬢 – 排名第六位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輪椅劍擊】余翠怡勇奪波蘭世界盃女花銅牌 為下半年打響頭炮

Posted on

【港超聯】時隔4季再任主教練 北區新帥梁志榮:望逐步成為爭標份子

(圖:北區提供)

【體路專訊】今季港超升班馬北區今日(10日)宣佈梁志榮出任球隊主教練,這是他時隔4季再任港超球隊主教練,「細榮」表示既新鮮又期待,長遠希望可以協助北區在港超聯立足,並逐步成為爭標份子;至於上季效力晉峰、剛結束29年職業球員生涯的何國泉則出任球隊副總監兼守門員教練。

梁志榮相隔4個球季後再掌港超球隊帥印,他指既新鮮又期待:「感覺環境都變了,所以非常期待。但北區對我來說卻絕不陌生,因為自己從小成長都是在北區,教練生涯的起步點又是在這裡,所以今次算是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也有回到以前自己踢波時期的感覺。」

梁志榮(中)(圖:北區提供)

梁志榮亦希望可以協助隊中球員盡快磨合:「雖然我在本地球圈多年,對本地的球員有一定程度熟悉,對他們的特性都不太陌生,但始終球隊新埋班,大部分球員都是來自不同球會,而且與新來到的外援都需要時間磨合。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要令他們清楚知道教練團想傳達出來的訊息。」

長遠目標方面,梁志榮希望可以協助北區在港超聯立足,並逐步成為爭標份子:「頭一兩季希望可以為北區建立一個好的形象和踢法,從而吸引更多區內的球迷來支持我們,長遠在港超聯成為一支有實力的球隊。」

現年45歲的梁志榮球員時代曾效力多支本地球隊,亦曾入選香港代表隊為港出賽。2015年掛靴後轉任教練,先後以主教練身份執教夢想駿其、夢想FC、亦曾以領隊兼助教身份帶領R&F富力,近年於傑志出任副足球總監,並參與傑志足球學院的青訓工作及出任一隊助教。

(何國泉(左)(圖:北區提供)

至於上季於晉峰效力,剛結束29年職業球員生涯的何國泉,新球季將出任球隊副總監兼守門員教練,他指新崗位很有挑戰性: 「由以往一個球員、一個守門員教練,轉型去到新位置,有很多事情都是首次接觸,感覺十分有挑戰性。希望可以慢慢累積經驗,盡力做到最好。」他透露球隊組軍已接近完成。在開季時可以讓球迷看到一隊新風格、有活力的球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時隔4季再任主教練 北區新帥梁志榮:望逐步成為爭標份子

Posted on

【NBA】季中錦標賽11月展開 冠軍成員可獲近400萬

【體路專訊】NBA昨日(9日)宣布首屆季中錦標賽(In-Season Tournament)將在香港時間11月4日展開,東、西岸30支球隊將分成6組進行單循環比賽,每組榜首及兩岸最佳次名將出線12月5至6日展開的單場淘汰賽,整個賽事由小組賽到4強的成績,都會計算在常規賽戰績內,決賽會於12月10日假美國拉斯維加斯上演。

季中錦標賽的67場賽事,都會計算在常規賽戰績內,除了參加總決賽的兩支球隊,其他球隊將在 2023-24 賽季繼續打 82 場常規賽,包括小組賽和淘汰賽的比賽,4強及決賽會於12月8及10日假拉斯維加斯上演。NBA總裁阿當施華表示:「這個想法已在聯盟流傳了大約15年,新傳統建立需時,但整個體壇都在創新,現在就是舉辦季中錦標賽的好時機。」

季中錦標賽設有最有價值球員和最佳陣容等獎項,奪得冠軍的球員和教練每人可以獲得50萬美元(約392萬港元)的獎金,亞軍每人20萬美元(約157萬港元),4強份子每人獲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打入8強每人亦可獲5萬美元(約39萬港元)。

季中錦標賽分組如下:

西岸
A組:灰熊、太陽、湖人、爵士、拓荒者
B組:金塊、快艇、塘鵝、獨行俠、火箭
C組:帝王、勇士、木狼、雷霆、馬刺

東岸
A組:76人、騎士、鷹隊、溜馬、活塞
B組:公鹿、紐約人、熱火、巫師、黃蜂
C組:塞爾特人、籃網、速龍、公牛、魔術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NBA】季中錦標賽11月展開 冠軍成員可獲近4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