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長池世錦賽】年初二多哈揭幕 澳加勁敵缺陣 何詩蓓成主項奪金大熱

【體路專訊】世界長池游泳錦標賽將於明日大年初二(11日)在卡塔爾多哈展開,港隊繼續由上屆女子100米自由泳亞軍何詩蓓領軍。在澳洲及加拿大勁敵紛紛缺陣下,何詩蓓在兩個主項100米及200米自由泳均成為金牌大熱門,有望衝擊香港首個長池世界冠軍。

阿斯拜爾體育

中東國家卡塔爾一個月內再度迎來港隊運動員到訪參賽,繼港足及重劍隊後,今次輪到泳隊在多哈出戰長池世錦賽。港隊今次將派出三男九女參加下周日(11日)起,為期一周在阿斯拜爾體育館舉行的賽事,同時這屆世錦賽亦是巴黎奧運前最後一個世界泳聯主辦的國際泳池,各國參賽泳將定必出盡全力爭取好成績。

何詩蓓去年奪得女子100米自由泳亞軍。

12名港隊代表中,最矚目的必定繼續是奧運兩銀得主,兼在上屆賽事為香港摘下首面長池世錦賽獎牌的何詩蓓。Siobhan現時已手執五個項目的奧運入場券,今屆世錦賽則只會出戰兩個強項100米、200米自由泳,以及100米蛙泳。她在早前的香港游泳教練會周年頒獎禮上提到,會用平常心面對今年的事情,不想在上半年給予自己太大壓力。

Siobhan上屆在100自屈居奧卡拉瑾(Mollie O’Callaghan)之後,不過這名澳洲世界冠軍將放棄衛冕100200自的機會,與東奧冠軍同胞麥基恩(Emma McKeon)一同缺席今屆賽事,同時令Siobhan成為100自報名時間最快的泳手。最強對手缺陣下,Siobhan自然成為奪金大熱,但仍要面對荷蘭的史甸貝根(Marrit Steenbergen)、美國的杜格拉絲(Kate Douglass)及瑞典的世績保持者絲祖唐(Sarah Sjoestroem)等挑戰。值得一提,後者日前宣布將不會參加巴黎奧運的100自。

何詩蓓(圖:體路資料庫)
李冰潔(圖:體路資料庫)

200自方面,除了冠、亞軍奧卡拉瑾及同樣來自澳洲的迪瑪絲(Ariarne Titmus)缺陣之外,去年刷新世青紀錄奪銅的加拿大新星麥堅杜舒(Summer McIntosh)亦未有報名。相信報名時間快其他人秒半的Siobhan最大對手將是另一澳洲泳手積克(Shayna Jack)、新西蘭的菲亞葦達(Erika Fairweather),甚至是亞運銀牌李冰潔。

Siobhan會先於下周一(12日)出戰100蛙初賽及準決賽,晉級的話翌日則參加決賽,同日亮相200自初賽及準決賽,並於情人節在決賽爭金。100自初賽及準決賽就會於15日舉行,翌日舉行決賽。

何甄陶(圖:體路資料庫)
張心悅(圖:體路資料庫)

除了Siobhan,另外兩位已取得奧運資格的港將何甄陶(Ian)及小將張心悅亦會亮相。Ian將參加奧運項目50自,以及100自、50蝶。他在去年總成績僅以0.07秒之差失落準決賽席位一證實力,今屆在多名好手缺陣下絕對有能力衝擊準決賽甚至決賽位置。

年僅17歲的張心悅則僅戰200背,繼續汲取經驗備戰奧運。PB10022的大師姐歐鎧淳就會繼續在100背追逐其目標,同時亦是巴黎奧運A標時間5999

港隊參賽名單:

男子組:

趙浩俊:100米蛙泳、200米蛙泳
何甄陶: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50米蝶泳
劉紹宇:50米背泳、100米背泳

女子組:

歐鎧淳:50米背泳、100米背泳
張心悅:200米背泳
何詩蓓: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100米蛙泳
簡綽桐:100米蝶泳
林凱喬:50米背泳、200米背泳
馬紫玲:400米自由泳
莫思騏:200米蝶泳、200米個人混合泳
聶芷彥:1500米自由泳
譚凱琳:50米自由泳、50米蝶泳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長池世錦賽】年初二多哈揭幕 澳加勁敵缺陣 何詩蓓成主項奪金大熱

Posted on

【劍擊世界盃】連翊希巴塞站闖正賽 今偕女重「世一」江旻憓亮相爭標

【體路專訊】適逢新春佳節,香港劍擊隊卻未有時間休息過年,繼續四出征戰。昨日(9日)香港女子重劍隊就於西班牙出戰女重世界盃巴塞隆拿站資格賽,港隊派出8名劍手衝擊正賽資格,最終連翊希(Coco)成功晉級,今日將與早前於重劍大獎賽多哈站奪冠的「世界一姐」江旻憓(Vivian)一同於正賽爭標。

香港時間大年三十晚舉行的女重世界盃巴塞站賽事,除江旻憓直入正賽,港隊亦派出8名劍手衝擊資格賽,包括陳渭泠、陳祉澄、陳海琳、張芷瑜、朱嘉望、佘繕妡、李玟慧及連翊希。連翊希於小組賽以4勝2負晉級淘汰賽,先後擊敗委內瑞拉的MARTINEZ Maria以及烏克蘭劍手SVYSTIL Yuliya,再於資格賽最後一仗以15:13擊敗比利時的VANDINGENEN Aube,成功晉身正賽。

連翊希成功晉級女重世界盃巴塞站正賽。(圖:體路資料庫)

Coco晉級後,今日將於正賽首圈遇上愛沙尼亞的DIFFERT Nelli,至於以世界排名第一、列為賽會頭號種子的江旻憓,則會對陣羅馬尼亞劍手VERES Greta。其他隊友方面,佘繕妡及朱嘉望於淘汰賽最後一圈分別不敵瑞士劍手MOESCHLIN Noemi 及以色列劍手BOTVINNIK Yana,陳web泠及陳祉澄則止步淘汰賽次圈,其餘3名港將則未能於小組賽出線。

符妤名(圖:體路資料庫)
張愷駿首次闖入佩劍世界盃正賽。(圖:體路資料庫)

另外,除男子重劍本周休戰外,其餘隊伍亦正於世界各地分途征戰。格魯吉亞舉行的男子佩劍世界盃資格賽,港將張愷駿首次殺入成人賽正賽;香港女子花劍隊昨晚於意大利都靈出戰女花大獎賽資格賽,亦有符妤名及陳諾思打入正賽;秘魯利馬舉行的女佩世界盃資格賽,港隊亦有歐倩瑩、梁洛文及薛雅齊成功晉級正賽。

今日港隊則有蔡俊彥、崔浩然、李逸朗、梁千雨、吳諾弘、楊子加等出戰男子花劍大獎賽資格賽,爭取明日與張家朗攜手出戰大獎賽正賽。

文:賈兆志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世界盃】連翊希巴塞站闖正賽 今偕女重「世一」江旻憓亮相爭標

Posted on

【球王鬧劇】Tatler向球迷退回半數款項 聲明兩度致歉:被打響亮的耳光

【體路專訊】球王美斯與國際邁阿密來港踢表演賽卻不落場一事發酵近一周,早前記者會上僅發表聲明的主辦單位Tatler Asia今日(10日)宣布,向經官方渠道購票的球迷退款一半,兩度就事件致歉,同時公開今場表演賽的未核實損益表,顯示退款後由賺1300萬元變虧蝕4300萬元。政府歡迎Tatler的決定,認為賠償方案是負責任的做法。

美斯在周日國際邁阿密對港隊的表演賽中全場只坐不踢,即場已引來球迷高喊「回水」。事件發酵一周,政商界、運動界等紛紛發聲,連日來更提升至政治層面。主辦單位Tatler Asia高層曾開記招,但只讀出聲明並無回應提問。

結果到比賽的六日後,Tatler發聲明向感到失望的球迷致歉,「我們本來希望這項活動會成為香港的驕傲,亦以此為目標努力奮鬥了數個月,可惜最後卻令各位失望和心碎。 我們和大家一樣都心痛不已。我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希望為香港帶來一場世界級的足球賽事,但最後卻事與願違。」聲明中透露國際邁阿密在合約中承諾美斯、蘇亞雷斯、佐迪艾巴及布斯基斯若非受傷需要上場作賽45分鐘。可惜最後國際邁阿密通知我們美斯及蘇亞雷斯因傷缺陣。

Tatler認為在場球迷似乎未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透露得悉美斯未能上場作賽時,「要求國際邁阿密的班主及管理層敦促美斯在球迷面前亮相,並親自向球迷解釋未能上陣的原因,但可惜最終未有發生。而美斯和蘇亞雷斯於2月7日在日本的賽事中上場比賽,更讓我們感到又被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Tatler續指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同時有邀請消費者委員會參與討論,也不會逃避作為主辦單位應負的責任,宣布將會為透過官方渠道購買比賽日門票的公眾,提供50%的退款,有關退款安排的詳情將於3月中前作另行通知。

聲明中又公開舉辦這次活動的損益表,披露Tatler現正面對的鉅額虧損和財政負擔,並再次就事件致歉。

政府隨即發聲明歡迎Tatler的決定,認為賠償方案是負責任的做法,顯示其積極承擔的態度,同時寄望國際邁阿密球隊能向香港市民和來港觀賽球迷作合理解釋。國際邁阿密昨日就向路透社發表聲明:「儘管我們已盡力,理解美斯(Lionel Messi)與蘇亞雷斯(Luis Suarez)在周日比賽缺陣令人失望,我們為兩名球員未能參與其中致歉。」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球王鬧劇】Tatler向球迷退回半數款項 聲明兩度致歉:被打響亮的耳光

Posted on

【足球】藍牌誕生在即 被罰球員將離場10分鐘 傳英足盃率先試行

【體路專訊】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國際足協理事會(IFAB)周五(9日)將宣布加入「藍牌」及「受罰席」制度,成為紅、黃牌以外的第3種判罰方式。被罰藍牌的球員需要出場10分鐘,據悉下屆英格蘭足總盃將會試行,英超等頂級聯賽則目前未有消息。

藍牌的定位屬於紅、黃牌之間的中等程度判罰,被罰球員需中途離場10分鐘,之後可以重返場上。IFAB亦引用2020年歐洲國家盃決賽中,意大利中堅基亞連尼惡意拉扯英格蘭翼鋒沙卡的例子,當時前者被罰黃牌,但在新例下則會被罰藍牌,讓英格蘭擁有10分鐘人數優勢藍牌誕生在即。另外若球員被罰兩面藍牌或11黃,同樣等於被出示紅牌。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足球】藍牌誕生在即 被罰球員將離場10分鐘 傳英足盃率先試行

Posted on

【港足・專訪】葉鴻輝:激情與危機感造就英雄 仍想搏多屆大賽的鋼門

【體路多哈直擊】提起香港隊長,你會想起那一位球員?葉鴻輝坐穩港隊正選門將位置超過十年,是東亞運金牌功臣亦是港隊史上在國際A級賽上陣最多的球員。剛過去的一月,他再次戴上隊長臂章,以汗和淚帶領球隊完成相隔半世紀以來的第一個亞洲盃決賽週。年屆33歲的大男人,卻在小組賽末仗賽後灑淚。冷靜過後,他與記者坐在多哈灣旁的咖啡店回顧這個月的點滴,也談到在場上的責任、付出、危機感。

「(全屆)感受最深一定是看到那麼多球迷,大家都知道港隊不是一支很厲害的球隊,球迷對我們要求不是特別高。但只要他們看見我們付出所有、踢到一定表現,他們就收貨,這是很難得的事。」球迷那晚不願離開、熱淚盈眶的舉動,亦成了「阿輝」職業生涯看過最感動的畫面:「我們輸了、出局了,他們仍落力打氣。在香港主場都未必有那麼大的感受,因為感覺上可能是正常的事,但作客還要有數百個球迷,投入度應是前所未有那麼高。」

「搏多個大賽先得唔得呀?」時間回到港足對巴勒斯坦的後一天,那天除了是球隊完成比賽的日子外,亦是鞠盈智宣佈退出港隊的一日,成為繼黃洋後又一位從國際賽「掛靴」的老大哥。但這個消息沒有動搖到「阿輝」爭取繼續守護港足最後一關的想法:「我覺得自己還可以應付。當然如果教練不選我,我會退下來,但只要教練選我,無論我踢先或後備都可以。每個人在球隊都有角色,最緊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今屆亞洲盃決賽周,「阿輝」首兩場正選出擊,表現備受肯定:「當然自己都想踢第三場,但家榮也值得一個在亞洲盃亮相的機會。我快要34歲了,還可以踢多香港隊幾多年?」

只要教練選我,無論我踢先或後備都可以。

謝家榮

擁抱後浪

杭州亞運後,謝家榮成功擔起「葉鴻輝接班人」這稱號,決賽周前夕更有球迷認為他已經能夠取代「阿輝」作正選。「他在亞運時把握到機會,證明自己可以在港隊立足,對香港足球和港隊未來都是一件好事。」他對這位準接班人亦賦予肯定:「如果可以早點感受和經歷不同國際賽,對他來說是好事。龍門這位置可以踢很久,他現在才24歲,如果之後可以順順利利,保持狀態,又一個本地門將可以踢多10年。」長江後浪推前浪。面對後浪推進,能說「阿輝」正以一個迎接的心態去面對:「作為龍門,我知道到如果隊中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可以帶著年輕球員,可以令他們更快成長。」

球場上的葉鴻輝,給外界的印象總是很激動,有時甚至可能讓人覺得有點「過火」,與場外彬彬有禮的他造成強烈對比。這份對比,原來是源自一份危機感:「我長期都有危機感,可能我本來的性格如此,事事都追求完美,所以每次訓練或比賽都會變了另一個人,跟我平常很不一樣。但我覺得這是基本要求,或者代表香港就是有一個責任,怎樣去保持最佳狀態。」

我長期都有危機感,事事都追求完美,所以每次訓練或比賽都會變了另一個人。

這份危機感,亦是推動他繼續前進的動力。需知現代足球,對門將腳下功夫的要求大大提升,「阿輝」亦有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現在環顧世界,龍門用腳的次數可能比撲救還多,所以自己都有放很多時間集中訓練腳下技術,當然還要看片閱讀球賽,去明白為何要這樣做。其實東方由盧比度執教後,他對這方面的要求亦多了,所以自己在這方面都有進步。」

隊長臂章

港足今次出戰決賽週的名單,平均年齡比外圍賽時低。除了謝家榮外,不少球員如潘沛軒、余在言、陳晉一等相對年輕,但引來一直的關注度卻沒有因年齡減低。同樣地,他認為每位年輕球員都需要有這份危機感:「如果要我給他們一個忠告,就是無時無刻都要有危機感,因為不是你有正選踢就一定是你。香港足球,上位是很容易,但怎樣去保持你的位置,未必個個做得到。如果你上到位,就要想怎樣可以一直待下去。」

香港足球,上位是很容易,但怎樣去保持你的位置,未必個個做得到。

今屆亞洲盃決賽周之旅,是「阿輝」自2018年後再次戴上香港隊的隊長臂章。但其實即使在球會,他也甚少擔起這職:「其實我真的不太喜歡⋯⋯或者這樣說,做不做隊長,對我來說不重要。有人很喜歡做隊長,覺得很自豪、很有榮譽,的確是的。但我沒太多追逐這些,因為隊長只是多了一個章,就算我不是隊長,我都會去做有經驗球員應要做的事。」不少球員都有提過,有「阿輝」從後提點踢起來都會較安心。所以即使沒戴上臂章,但提起港隊隊長一詞時,相信葉鴻輝這名字都會在大家的腦海中浮現。那麼,如果要找一個「隊長接班人」,他又會選擇誰?「長遠來說,我會選擇晉銘,他跟黃洋性格很相似;球場內很踏實、低調付出,亦不太介意別人怎看他,球場外亦關心隊友。」

黃金一代

港足這次能夠打入決賽周,有人稱這是「黃金一代」,甚至認為這陣容可以與東亞運時期媲美。「不同年代的足球是很難作比較,一來不同時期的國家的實力都不同,而且踢大賽有時很看運數,例如抽籤、本身球隊那刻的狀態,今次由外圍賽到決賽週都恰巧有好運氣和人腳。」天時地利人和,在足球世界同樣缺一不可。港足在外圍賽經歷三圈賽事,當中包括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本地訓練和比賽停擺下到訪印度,當時更爆出隊內無數球員染疫,令這次決賽週席位來得難能可貴。

最後能夠來到卡塔爾,「阿輝」形容是他職業生涯經歷過最高規格的待遇:「最深刻是由阿布扎比過來的時候,看到屬於港隊的隊巴,自己可以坐上一架印有香港區徽的巴士上,那種歸屬感是前所未有的強。」除了大巴、還有高質素的訓練場、照顧球員需要的設施等,雖然想像過有參加大賽,但他卻從沒想過可以親身經歷這些種種:「這些機會對港隊來說沒有太多,有了這一次經驗,相信會給予大家動力再來多一次。」

有了這一次經驗,相信會給予大家動力再來多一次。

經歷金判坤、加利韋特、麥柏倫,到現在安達臣執教底下的港足,「阿輝」認同在安帥帶領下,球隊的踢法確有改變:「他是找到一個方法令現有球員發揮到最大極限,某程度上是成功,但下一個教練又如何呢?」港足成員來自不同球會,這次因為「讓路」亞洲盃,大部分球會均停戰聯賽一個月讓球隊去集訓備戰。但平日國際賽期前只有短時間預備,球員怎樣在球會和港隊兩者取得平衡是難事,「其實全世界都是這樣,但香港最大問題是青訓,外國的青訓做得好,從小培養紥實基本功和足球意識,上到一隊就很易融合。」

現時同樣是東方青年軍教練的他亦留意到一個現象:「香港某些青訓教練,小朋友波都未懂踢就教戰術,這是很大的問題,當然訓練的強度和速度,亦是我們跟世界的分野。」港足今次亞洲盃決賽周小組賽三戰全敗,雖然表現獲得球迷認同和掌聲,更再次帶起一股香港足球熱,但熱潮過後回歸本地,仍是要專注那些老掉牙的議題:提升本地聯賽水平、建立完善青訓系統,香港足球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文:溥儀
圖: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專訪】葉鴻輝:激情與危機感造就英雄 仍想搏多屆大賽的鋼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