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經典】曹星如額頭「起瘤」 點數險勝河野公平締22連勝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體路》推出全新不定期欄目「體路經典」,與大家重溫學界、本地賽以至國際賽一些緊張、刺激又驚險的比賽。今次與大家重溫一下2017年10月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上演的「王者對決3」拳擊賽事,回顧「神奇小子」曹星如(Rex)如何以點數險勝日本拳手河野公平締造22連勝。

曹星如過去在職業賽場上未嘗一敗,在香港掀起拳擊熱潮。2017年10月7日,Rex繼同年3月後再度主場出擊,於「王者對決3」壓軸登場,在全場爆滿的8,000名觀眾下迎戰日本拳手河野公平,力爭22連勝。這場12回合的WBO超蠅量級國際冠軍賽由河野公平主動出擊揭開序幕,首回合尚剩50秒更以一記右拳將Rex擊倒在地,不過後者立即站起重整旗鼓,搏得全場觀眾熱烈打氣。

第二回合轉由Rex主動,不過還剩1分半時雙方意外「頭碰頭」,曹星如左前額腫起近半個拳頭大小,惟在拳證檢查後比賽繼續進行。不過Rex的傷勢持續惡化,額頭「腫瘤」由半個拳頭擴大至近一個拳頭般大,最終在第7回合結束後,醫生及裁判認為曹星如的傷勢不適宜繼續比賽,以技術原因中止賽事。計算3名裁判在7回合的比分後,最終Rex以68:66險勝河野公平,延續他的不敗神話。

不過這次的傷勢令Rex長時間休養,更在2018年10月宣布退出職業拳壇轉戰業餘賽,力爭東京奧運的資格。

相關報道:

【王者對決3】額頭「起瘤」無礙奮戰!曹星如贏點數達成22連勝:超級痛但我盡咗全力!

【王者對決3】曹星如證實內出血影響視力留院治理

【王者對決3】解說曹星如點數取勝中的Technical Decision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經典】曹星如額頭「起瘤」 點數險勝河野公平締22連勝

Posted on

【新型肺炎】康文署:5.21重開更多場地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體路專訊】隨著新型肺炎(武漢肺炎)已經連續21日在香港未有出現本地確診個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今日(10日)宣布,將於下周四(21日)允許重開更多康樂及文化場地;另外,康文署亦會於下月1日起起恢復舉辦部分康樂和體育活動訓練班及外展音樂課程。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港超聯
(Photo Credit:康文署)

根據康文署的公告,將於下周四重開的康樂設施包括大部分公眾游泳池(只限部分泳池設施如主池、副池等)、舞蹈室/活動室、健身室、運動攀登設施、英式/美式桌球枱、體操訓練場、燒烤場、貝澳營地、水上活動中心、屯門康樂體育中心戶外運動攀登牆及繩網陣。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港超聯

另一方面,在現時已經開放的收費場地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壁球場、網球場、草地滾球場及屯門康樂體育中心內的更衣室及沐浴設施於明日(11日)重新開放。不過,有關設施將實施特別安排,包括只開放相隔之沖身間或淋浴花灑頭、量度使用者體溫,以及加強定時清潔消毒沖身設施和儲物櫃等。

 

(圖:體路資料庫)

此外,康文署將由6月1日起恢復舉辦部分在戶外、室內及水上活動中心進行的康樂及體育活動訓練班,包括網球、高爾夫球、太極、草地滾球、羽毛球、壁球、乒乓球、健體舞、器械健體、社交舞、獨木舟、滑浪風帆等。為減少社交接觸及感染風險,每項活動的最高人數(連同教師)為8人,或法例指定不能超過的人數。

(圖:體路資料庫)

由於新型肺炎疫情的關係,康文署早於1月底時已因疫情而關閉所有康樂設施,及至3月11日重開部份室內運動設施,包括各體育館的羽毛球場、壁球場、乒乓球室或枱等,不過就限制每個場地的使用人數不多於4人,惟重新開放不足兩週後便需再次「封場」,直至上周三(6日)始逐步開始解封部分場地。

資料來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康文署:5.21重開更多場地

Posted on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香港飲食文化七大陷阱【有片】

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運動員網誌】民以食為天,食是生命中不可劃缺的一部份。遠赴另外一個國家生活,隨著整個環境不同,有許多習慣都要調整。

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香港運動員網誌,手球,謝永輝

來到法國生活最難適應的就是飲食,但亦很快便適應好,中餐變西餐,由米飯變意粉,由到餐廳食飯變成到超市買料材回家煮食。幸好亦略懂廚藝,自己都算入得廚房,最多都是將青瓜與翠肉瓜混淆,亦暫時未有因為自己煮而食物中毒。

即使如此,不時還會掂掛香港的美食,米線、街頭小食、大排檔等等,完全是香港獨有的味道,離開香港後便嚐不到一樣的味道。來到法國後,算是活生生要我將這些人間美食忘掉。卻不知不覺間避開了香港飲食文化的陷阱, 甚至戒掉一些較不健康的飲食文化,於是我拍了一段影片放上自己YouTube Channel, 內容是香港飲食文化的七大陷阱,有興趣大家可以去觀看影片,在這裡便不再重複了。

這個飲食習慣已經維持了一段時間,希望旅程結束後回到香港,可以繼續堅持。老實說,香港食物的引誘實在是太大,要堅持亦不是一件易事。

除了飲食之外,法國還有許多文化跟香港都截然不同。慢慢都會整理一下再跟大家分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香港飲食文化七大陷阱【有片】

Posted on

訓練後8大禁忌 觸犯隨時令鍛鍊前功盡廢

體路冷博士
(網上圖片)

【體路專欄】以往討論過很多訓練前及運動期間不應做的事,但很多人都忽視了,其實運動後亦有些行為是應該避免,而這些不良行為甚至會浪費你訓練的成果。以下將為大家帶來8個在運動後不應該做的行為,以免令訓練前功盡廢。

1. 不作伸展放鬆

很多人都開始懂得運動前拉筋,避免運動期間受傷,但很多人運動後都跳過伸展放鬆的步驟。運動後伸展有助肌肉恢復,還可以加強肌肉生長的過程。

2. 進行過多有氧運動

在進行重量訓練後,再做20至30分鐘的有氧運動其實沒任何問題,但如果進行過度的有氧運動,則有機會阻礙肌肉生長,令重量訓練的努力白費。在重量訓練及有氧運動之間,最好分隔5小時,讓肌肉有足夠時間生長及恢復。

3. 隔太久才進食補充

在高強度的訓練後,身體需要攝取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讓身體補充及修補肌肉。所以在完成鍛鍊後,應盡快在不超過20分鐘的時間內進食,讓身體及肌肉作補充。

4. 沒有盡快補充碳水化合物

在重量訓練後,身體已經準備好吸收碳水化合物,以補充肌肉中的糖原。所以在運動後應進食一些「高效」或「高GI」的食物,如飯、馬鈴薯等食物提高胰島素水平,讓營養物可以盡快運送至細胞。

5. 忽略了乳清

由於乳清蛋白的消化速度很快,因此它會比其他蛋白質更快地為肌肉提供所需的氨基酸。如果你的目標是令肌肉更強壯,在鍛鍊後不攝取乳清將是一大錯誤。

6. 攝取太多脂肪

上面都提過鍛鍊後進餐的目的是攝取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讓肌肉作補充,而脂肪往往會減慢消化速度。在鍛鍊後攝取太多脂肪,會減慢碳水化合物與氨基酸運送到肌肉的速度,阻礙肌肉生長及修補。

7. 沒有服用補充劑

如果目標是增加肌肉及減少脂肪,除了健康的飲食及運動外,服用含肌酸、殼氨酰胺、支鏈胺基酸及白胺酸等適當的補充劑無疑可以令你快點達到目標。

8. 缺乏睡眠

在完美的情況下,鍛鍊後應立即進行一小時的睡眠,讓肌肉能夠休息並恢復。但現代人要上班或上學,很難在運動後能夠馬上睡覺,但至少都要花點時間坐下來休息,讓身體放鬆一下。身體只有在足夠的休息下,訓練才會有成果。

資料來源:M&F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訓練後8大禁忌 觸犯隨時令鍛鍊前功盡廢

Posted on

【重投訓練】認識「50/30/20/10 原則」

【重投訓練】認識「50/30/20/10 原則」

【體路專欄】近日疫情開始緩和,各大健體設施陸續重開,相信大家都經已急不及待!

要有效而安全地重投訓練,當中有不少地方需要注意。其中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NSCA) 最近發佈了一個COVID-19參考指引,提到「50/30/20/10 原則」,建議久休復操的運動員或健體愛好者可設計一個4-5周的循序漸進恢復計劃,減低操之過急受傷的風險:

第一週: 50%訓練量 (較原先減少50%)
第二週: 70%訓練量 (較原先減少30%)
第三週: 80%訓練量 (較原先減少20%)
第四週: 90%訓練量 (較原先減少10%)
第五週: 100%訓練量

其他安全考慮:

  • 不要進行大量重複力歇訓練
  • 最少10-20分鐘熱身熟習動作
  • 預留較多休息時間 (Work:Rest)
  • 有遲發性肌肉痠痛(DOMS)的準備
  • 增加休息日 (動態恢復)
  • 注意衛生環境(戶外炎熱/室內人多)
  • 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 不要太在意短暫的體能下跌
  • 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

對以上詳細指引有興趣的朋友可到 NSCA 官方網站參考:
https://www.nsca.com/education/tools-and-resources/covid-19-return-to-training/

總之,希望大家放鬆心情,好好享受重投訓練的樂趣!

參考資料:NSCA COVID-19 Taskforce Return to Training Resources


撰文:Eric Poon(運動科學博士生,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 ACSM-EPC)
原文請按此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重投訓練】認識「50/30/20/10 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