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審計報告】帳委會對足總管治感驚訝 貝鈞奇:會積極改善

【體路專訊】立法會帳目委員會今日(16日)就審計報告中有關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資助的部分作公開聆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會在下月底完成檢村基金的審批機制。不過就足總管治的部分,多名帳委會委員對足總連年來的管治情況感到驚訝,又批評足總管理層未有準備足夠資料出席聆訊,帳委員主席石禮謙明言需要再就足總的部分展開另一次聆訊。

薛基輔(左)及加利韋特(圖:體路資料庫)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在開場發言時透露,於20188月接獲投訴,指足總在招聘主教練時出現違規的情況。經詳細審查足總提交的相關文件後,局方認為足總在招聘主教練時,沒有遵從招聘相關的程序,並於9月去信足總主席表達關注及要求嚴正處理。足總董事局聘請獨立審計顧問,檢討員工招聘政策和程序,並在去年二月通過經修訂的招聘政策和程序。審計顧問於同年四月進行複檢,確認新招聘政策和程序已獲全面落實。

審計報告中的上述個案事主為時任行政總裁薛基輔及時任港足主帥加利韋特。報告揭露兩人早已認識但前者未有申報,漁農界民建聯議員質疑足總的申報制度。足總行政總裁溫達倫解釋時表示:「足球世界很小,對方是一個國家隊領隊」,又指已委任外聘審核員,正重新審視招聘制度及酌情權等事宜。

貝鈞奇(立法會直播截圖)

 

委員會副主席梁繼昌關注足總的贊助及收入連年下跌:「既然足總主席表示會花很多時間去改善收入,為何逆轉不了?2015年至2018年期間也看不到提高收入的成效。」足總行政總裁溫達倫指審計報告上列出的只是現金贊助,但過去一年的總贊助已提高至680萬元。足總主席貝鈞奇就指,贊助減少與比賽水平亦有關係:「現時球賽的入場觀眾的確減少,過去數年都有很多贊助問題,例如以往都有盃賽贊助,但似乎我們未能好努力地取得冠名贊助。球賽水平未夠都是一個大問題,很遺憾未能達到目標。」

足總去年選出部分新任董事。(圖:體路資料庫)

會議出席率低 委員表驚訝

不少議員就關注足總部分委員會會議出席率偏低的問題,當中何俊賢指有董事由2014年至2019年間有4年董事局會議零出席,質疑該董事應否繼續被委任。溫達倫透露該董事為會長霍震霆,職責較多為在國際組織擔任香港代表。貝鈞奇回應指部分委員會成員數目較少,有時候以飯局或聚會形式「開會」,沒有會議紀錄,會積極改善並已吩咐秘書處提醒委員開會。公民黨港島區陳淑莊就關注另一名已加入5個委員會的董事,同樣缺席率甚高,貝鈞奇透露曾詢問對方,據對方解釋以法律委員會為例,他認為沒有重大法律問題就不用開會。

另外,審計報告亦揭發足總轄下的審計委員會由2015年起沒有按規例舉行會議。何俊賢及陳淑莊均表示驚訝,後者表示:「會章中有列明需要成立甚麼常務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就正是之一,為甚麼董事局會不察覺?」貝鈞奇指當時為梁孔德擔任足總主席,自己並非負責相關事宜。溫達倫就指足總當年未能找到足夠委員加入,只有一人擔任委員會召集人,新年度已有3名成員組成審計委員會並已召開2次會議。翻查足總網頁,審計委員會現時由黃良柏任召集人,主席為黃煒邦,及兩名委員方文傑及官俊庭。但陳淑莊質疑足總的年報如何由一個不存在的委員會審核,足總指要再翻查資料。

(圖:體路資料庫)

 

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議員邵家輝就以贈票問題,關注有人在港足國際賽期間「噓」國歌:「形象方面就當然不用解釋,但罰款方面是由足總繳交?足總除了不斷交罰款外,還有甚麼方法去防止?」帳委會主席石禮謙指未來有國歌法就「搞得掂」。貝鈞奇就承認罰款由足總承擔:「這是無可避免,是我們由門票收入拿出來,其實都好艱苦,但不需要用公帑。」

除了足總管治外,帳委會亦關注體育發展基金對其餘項目的資助問題。何俊賢關注審計報告發現,有個案在2016至2019年內共8次獲基金批出備賽資助,但合共有約88萬元的未用資助延遲退還,其中一筆資助於約2年半後才退還。體育專員楊德強透露,個案所提及的是同一人。何俊賢質疑既然該申請人有前科,為何仍繼續審批,石禮謙亦笑言該人為「惡勢力」。楊德強回應指,當局正檢討有關審批機制:「機制中主要是沒有罰則,我們希望檢討後盡快增加一個罰則,如果有撥款未退還的話可以如何處理新申請。」他其後補充,有可能以不接受新申請作罰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就指,正跟進審計報告的多項改善建議,下月底前完成檢視程序及修改指引。

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審計報告】帳委會對足總管治感驚訝 貝鈞奇:會積極改善

Posted on

NIKE REACT VISION D/MS/X舒適腳感新探索

Nike React Vision D/MS/X

【體路資訊】Nike React Vision D/MS/X 使用了較上一代鞋款Nike React Element 87更多的React 緩震材質,並基於Nike React Element 87推出時呈現的未來主義和技術美學風格進行設計。

此次,Nike Sportswear繼續以Nike React技術展開實驗,為全天候穿著尋找完美的緩震解決方案。沿襲了Element系列的特點,Nike React Vision採用了造型誇張,帶有凸紋的鞋底,為每一步都提供了柔和有彈性的腳感。

Nike React Vision D/MS/X

Nike React Vision D/MS/X

Nike React Vision D/MS/X

Nike React Vision的鞋面設計融合了經典跑鞋——Air Span II 和 Internationalist,形成誇張的美學效果。加厚的鞋舌和輕質的網眼鞋面為腳部提供了舒適性。

Nike React Vision D/MS/X 已於5月14日起在Nike.com以及指定零售店點發售。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NIKE REACT VISION D/MS/X舒適腳感新探索

Posted on

【港超聯】南區委任列文成新主帥 郭嘉諾否認已有新東家

(南區提供圖片)

 

【體路專訊】港超聯球會冠忠南區今日(16日)宣布,委任效力球隊3年的巴基斯坦中堅列文為主教練,頂替3月離任的鄭兆聰,不過會方指仍未決定前者會掛靴還是兼任球員。

3月中與鄭兆聰結束近5年賓主關係的南區宣布,聘請2017年起效力球隊的列文為主教練。首次擔任球隊主帥的列文指,希望建立一種屬於南區的比賽風格:「我非常高興得到主席及副主席的信任,亦期待大家在互信關係之下,迎接未來挑戰。新型肺炎大流行收變了世界足球的格局,很多球隊在財政上都遇上限制,但是逆境總會帶來機遇,令我有機會帶領一支出色的球隊。在踢法上,我希望建立一種屬於南區的比賽風格,鼓勵球員無畏無懼地比賽,讓我們的球迷感到開心。」

列文(圖:體路資料庫)

 

南區指深信憑藉列文超過450場職業足球賽事及代表巴基斯坦國家隊經驗及擁有歐洲足協專業級教練牌照,絕對能做好新任務。於英格蘭出生的列文2004年在富咸出道,曾效力昆士柏流浪、巴拉福特及黑池等英格蘭球會。他於2010年尾轉投泰超的蒙通聯,兩年後首度來港加盟傑志,其後轉投馬超彭亨及英甲基寧咸,到2017年重回香港效力南區。南區月初已宣布由棄戰今季的飛馬簽入日援佐佐木周,但早前亦放棄4名外援查維斯、狄卡奧、迪亞高及文迪斯。

另外,早前有傳媒指前佳聯元朗主帥郭嘉諾與港隊門將教練范俊業一同轉投飛馬,前者昨日回覆《體路》查詢時表示,現時未有與任何球會簽約,其餘暫時不作回應。

郭嘉諾曾兩度執教元朗,以往亦曾於太陽飛馬擔任助教。(圖:體路資料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南區委任列文成新主帥 郭嘉諾否認已有新東家

Posted on

【眾籌撐醫護】直立板港將5日穿越香港180公里 勉勵港人Stand Up抗疫

【體路專訪】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香港人亦不能倖免。當以為守得雲開,香港連續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卻遭失守,使港人信心再度受挫。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將在下周一(18日)發起為醫護界眾籌活動,並期望為香港人傳達積極正面的聲音和訊息。該會主席吳宇豐(Bryan)將與3位直立板港將伍英麟(Alan)、戴廣達(阿達)及黎紀賢(Edmund),在5日內划板穿越香港180公里,為緊守崗位的香港人打氣。

左起:戴廣達(阿達)、黎紀賢(Edmund)、吳宇豐(Bryan)、伍英麟(Alan)

總會主席兼前港將Bryan相信海洋有種讓人平靜放鬆的能力,並冀用直立板(Stand-up Paddle Board)勉勵港人要「Stand Up」抗疫:「我們想在這個時刻做點事鼓勵大家,人生與今次挑戰一樣有順流逆流,靠著互相扶持總能挺住。當大家在家工作、停課時,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卻不斷增加,因此想為他們加油,雖然錢未必很多,但也希望盡一點心意。」

180公里,從香港最西端的屯門划往最北端的吉澳,對於平日長距離比賽練習一般為8至18公里的港將們是一大考驗,5天內完成即平均每日要划36公里。以比賽的速度計算,18公里需划2小時多至3小時,估計每天會用5到6小時划板。今次路線大部分為外海,第1日由屯門到塘福,第2日由塘福到春坎角,第3日由舂坎角到滘西,第4日由滘西到吉澳,第5日再由吉澳到海下。每日都要面對強勁水流、逆風和側風等不定因素,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

踏出舒適圈 練到「懷疑人生」

「一向很熟悉訓練的水域,但今次很多地方都不熟,事前做了好多功課,否則在沒準備下挑戰大自然的威力,恐怕難以全身而退。」主項為200米衝刺賽的Alan與阿達為了今次挑戰,特意進行長距離特訓,甚至練到「懷疑人生」:「以往練一段6公里大概要40分鐘,那次全程要跟逆風鬥力,亦有湧浪影響前進方向,一有鬆懈就被風向後扯,最後要1個多小時才完成。」

阿達坦言一向不擅長應付長途賽事,甚至在心態上逃避,今次挑戰更讓他踏出舒適圈:「有些賽事要應付長、短距離,用平均分計總成績,所以有時都要玩,但自己本身有點抗拒。今次對我而言是突破,嘗試別被距離限制自己,透過訓練學會享受,不是因為要應付賽事而挑戰,而是為作出新嘗試,因此意義很大。」至於擅長10至15公里賽事的Edmund,認為最大挑戰是對意志力的堅持,「平時最多都是練廿幾公里,今次平均每日划36公里,不過有幾個人一齊,幾辛苦都堅持下去。」

賽事無限期停止 憂疫情持續至暑假

3位港將現時亦是直立板教練,也是受疫情影響生計的苦主。以往春季周末不時有為中學、國際學校及社區中心提供課堂,惟在疫情下只好取消,加上總會並非港協暨奧委會成員,因此總會教練不符合政府防疫抗疫基金的申請要求,唯有在配合「限聚令」下,以小班教學維持收入。另外連續23日「零本地感染」紀錄在近日斷纜,Edmund擔心疫情將持續到暑假旺季,進一步打擊收入及信心,「冇辦法,唯有睇下點改變教學模式。」

至於Alan每年在香港及外地出戰約15項賽事,並在3月起陸續開賽,但受疫情影響而一律煞停,包括每年一度的世錦賽,「本身以為疫情只會影響亞洲,曾計劃到亞洲以外國家比賽,後來疫情蔓延到全球,所有比賽都取消了。本來年初應公布詳情的世錦賽,更是音訊全無,所以已經做好今年不能比賽的最壞打算。」

疫情令世界節奏停頓,學會自勉或較容易找到出路。除了為香港人打氣,Alan亦冀以今趟長征磨練自我,鍛鍊勇敢面對未來的能力:「途中或會使人容易放棄,若然今次能成功克服,當將來訓練感覺辛苦、想放棄的時候,都可以回想這段5日經歷自我振作,為自己打支強心針。」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眾籌撐醫護】直立板港將5日穿越香港180公里 勉勵港人Stand Up抗疫

Posted on

【提升表現】12種常見重量訓練方法一覽

【體路專欄】「重量訓練」(Weight Training) 對提升表現的重要性無容置疑。在運動科學層面,我們可把它細分成不同種類,按各者的獨特原理和優劣,配合至個人周期性訓練課表上。

以下根據文獻 <> 整合了坊間常見的12種訓練方法特點:

1. 自身體重動作 (Bodyweight Exercise)
2. 器械動作 (Machine-based Exercise)
3. 雙側動作(Bilateral Exercise)
4. 單側動作 (Unilateral Exercise)
5. 離心訓練 (Eccentric Training)
6. 可變式阻力 (Variable Resistance)
7. 增強式訓練 (Plymoetrics)
8. 奧林匹克式舉重衍生動作 (Olympic Weightlifting Derivatives)
9. 壺鈴訓練 (Kettlebell Training)
10. 彈振式訓練 (Ballistic Training)
11. 增強複合訓練 (Complex Training/ Potentiation Complexes)
12. 速度為本訓練法 (Velocity-based Training)

參考文獻: Suchomel et al. (2018), Sports Med.


撰文:Eric Poon(運動科學博士生,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運動生理學家 ACSM-EPC)
原文請按此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提升表現】12種常見重量訓練方法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