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專訪】《男排女將》創作組:多困難也好 仍想在迷惘中帶來力量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體路專訪】2020年對運動迷來說像是消失的一年,本地絕大部分賽事因疫情取消,場館等又斷斷續續關閉近半年。即使想放眼海外,封關、閉門也令大家到各大賽事「朝聖」無望,就連奧運亦延期一年。但就在這灰暗一年的尾聲,一套香港近年少見的體育劇卻成為了耀眼的焦點。沒有誇張的招式特技,只有賺人熱淚的故事,《男排女將》成功令觀眾尋回追夢的熱血。編審張之彥、編劇黃竣培和駱競茵希望用「力圖」的經歷略盡綿力,「在迷惘的氣氛下令大家有些力量,令自己變得更強。」

張之彥,男排女將
張之彥

《男排女將》全長20集,以港劇而言算是正常長度,但類型卻是並不常見的體育劇,主軸更是少有的排球。不過張之彥卻透露,構思劇本之初腦海中仍未有要創作體育劇的概念,「當初是想做一個以女性做主角和較本土的故事,然後在網上見到葉鳳儀教練的訪問,覺得她和隊員間的感情很吸引,加上故事背景是一班矮小的球員由丙組打上去,當刻就雙眼發光,想像到劇情有很多發展空間。」於是,甲一男排球隊力臻與前教練葉鳳儀的故事,便成為他創作的靈感,「力圖」亦隨之而誕生。

男排女將,黃竣培
黃竣培

創作組內3人無一曾經接觸排球運動,要編寫一齣講述排球的連續劇可謂瞎子摸象。排球例書、比賽影片,甚至《排球少年》漫畫成為他們的日常讀物,因為需要理解排球,才能寫好排球。「我們會先設計想要的戲劇是甚麼、表達甚麼、角色如何去解決戲劇矛盾,再向他們求證我們想的方法是否可行。」編劇之一的黃竣培口中的「他們」,當然是力臻一眾球員。劇中出現的下手傳球100次、二傳手順時針傳球及各種其他訓練就是由創作組與球員合力設計出來的成果。

惟有云「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張之彥笑言創作組有時候想像出天馬行空的橋段,會被力臻給一記當頭棒喝:「例如早段那個發球打水樽的比賽,本身幻想中的設計是打10個樽,但他們說就算現實的外國職業球員也未必能一次過打倒10個樽,唯有合理化地變為20球4個樽。」最後4個水樽分別置於場區四角,這幕亦是仍未放下心結的King與魚仔之間又一次競爭。除了這些日常訓練之外,劇中也不時出現介紹球員企位和球例簡介,黃竣培解釋是希望將這運動介紹予觀眾認識:「如果要介紹就要真實,寧願解釋甚麼是1至6號位,都不會有『倚天殺波』。」

男排女將,駱競茵
駱競茵

如果要介紹就要真實,寧願解釋甚麼是1至6號位,都不會有「倚天殺波 」。

介紹排球的受眾非單是電視機旁的觀眾,創作組內的唯一女性駱競茵亦因《男》而接觸排球、認識其可愛之處,從而愛上排球。「見到他們即使只是訓練,與球距離甚遠時仍會滑過去救球,甚至會滑到撞牆。就算你本身不懂排球都會有感覺,也會知道他們是很純粹、很熱血,亦愈看會愈想他們贏比賽。」駱競茵與黃竣培曾多次合作,後者笑言因她負責與力臻接洽,如今已成為劇組的「排球知識擔當」。

鄧麗欣本身曾是女子青年排球港隊成員。(ViuTV劇照)

選角遇上天賜的演員

一個創作能受觀眾喜愛,除了劇本及拍攝等幕後工作處理得宜之外,幕前扣人心弦的演出也是缺一不可。劇中不少演員均有排球底子,兩名主演鄧麗欣(Stephy)及陳卓賢(Ian)固然是港青及港隊前成員,就連李爾晨、李文星及楊偲泳等配角均曾在甲一及乙組聯賽馳騁。「識打排球的演員確是會優先考慮,因為排球不是兩個月就能練習好的運動,學習時間不足下一旦姿勢不太正確,拍出來也不會好看。」

談起飾演蔣家瑜這個以葉鳳儀為原型之角色的演員,3人都不約而同指從籌備階段起已認為是捨Stephy其誰,「在娛樂圈中懂得排球又能出演女主角的演員也別無他人,因為能夠為她編寫真正落場打球的劇情,而且與葉教練的年紀相距也不太遠,所以幾乎一開始已認定是她。」Stephy球員年代擔任自由人,入行後曾組成Loey排球隊出戰丙組及乙組聯賽,張之彥透露對方至今仍熱愛這項運動,「她說自己一直都想做些有關排球的計劃,碰巧遇上今次的好機會,又當然覺得劇本能有所發揮。」

陳卓賢餘演的魚仔因傷改用左手扣球。(ViuTV劇照)

 

至於飾演魚仔的Mirror成員Ian更是前男排港隊成員,亦曾助南華奪得甲一冠軍,算是「卡士」中排球經驗最豐富的演員之一。「其實與Ian合作的經過很神奇,因為我們本身已設計了一個要由右手轉左手打波的角色,怎料溝通期間得知他是一個用右手打波的左撇子,是萬中無一、天賜的禮物。」黃竣培續道:「有網民提出這角色是否為Ian度身訂造,但真的不是,而是上天給了他幫我們出演魚仔。」魚仔在力圖出任接應二傳,後因受傷而改用左手扣球,與現實中擔任二傳的Ian有著丁點分別。

有網民提出這角色是否為Ian度身訂造,但真的不是,而是上天給了他幫我們出演魚仔。

顧定軒在戲中飾演King一角。(ViuTV劇照)
呂爵安餘演的阿神是張之彥的個人之選:「可能每個人都想做團體內的焦點,但有時焦點只得一個。如何舒服自處又發揮自己也是個重要課題。」(ViuTV劇照)

 

劇中力圖隊員各有成長,當中轉變最大的莫過於由顧定軒飾演的King。對排球可謂沉迷的King是球隊的靈魂人物,後因身高及能力問題由主攻手轉任自由人。然而他固執的性格亦是雙面刃,多次令自己及球隊陷入苦況,老實說筆者也頗不喜歡這個角色,但黃竣培及駱競茵卻異口同聲道King是他們最愛的角色。「可能我都是矮仔吧⋯⋯哈哈!認真說其實只要大家有夢想,追尋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限制就會對他更入心入肺。」駱競茵認為觀眾對King最終接受要轉任自由人的一段有共鳴:「要放棄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接受自己能力更勝任別的事的命運,同時又要繼續做得好,這種時不與我是最大感受。」

魯Sir(中)在劇中所作所為令人咬牙切齒。(ViuTV劇照)

 

熱血追夢以外,《男》劇更演活出不少本地體壇的悲歌及缺陷。King於第二集曾經在售票處外通宵排隊訂場,最終因睡過頭而失諸交臂。編寫該集的駱競茵大嘆,對現實中連甲一球隊都要遇上類似狀況感到詫異:「原來要是屬會、老牌球會才能分配球場,但多年來連力臻也不是屬會,當然現在情況已經好得多,不過甲一球隊都要這麼辛苦確是震驚。」資源和成績的惡性循環於體育界也是老生常談,何況排球在現時制度下並非精英項目,所得的支援更難以稱得上為多。張之彥坦言,希望借劇集帶出這個問題:「不是斷定誰是誰非,但政府或體育界要推廣體育的話是值得正視。」

「魯Sir」這角色無特別影射成份,但想營造出力圖在一個老化的框架下反抗的情節。

另一個令人更咬牙切齒的角色及情節,是劇中排總主席魯Sir利用權力阻撓家瑜及力圖參賽,不少運動員都在社交媒體笑言比現實更現實。「其實也沒有特別去做資料搜集,但我(張之彥)以往打保齡球時也聽過不少所謂的不公或黑暗。『魯Sir』這角色無特別影射成份,但想營造出力圖在一個老化的框架下反抗的情節。」黃竣培亦樂見觀眾對魯Sir有不同投射。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製作體育劇屬難中之難

有Stephy及Mirror的支持者做後盾,加上熱血及貼地的情節,令《男》由播出到完結均備受追捧。在連登討論區內,單是劇集的即時討論帖文已有72個,代表至少有7萬人次曾發文討論,加上不少媒體及專頁均先後發文大讚劇集,有評論更形容《男》及同台的《全民造星III》為本土流行文化的再次抬頭。「我不敢說是否有很大迴響,但當然希望多人接受及看得開心。」張之彥曾參與創作17年多前的《戀愛自由式》,當年主演之一碰巧同樣是Stephy。「之前香港確是缺少這類型的劇集,我也承認今次也有點希望別樹一幟的感覺,但播出後的結果真的不能預算。」

李爾晨(右)同樣是前排球員,與陳卓賢(左)曾在大專及甲一賽場對壘。(ViuTV劇照)

 

體育劇集從來並非香港的主流,《戀愛自由式》以外的經典或要數到更早的《四葉草》系列及《桌球天王》。無綫電視上一套以運動做主題的劇集已是2015年的《衝線》,ViuTV則有去年4月的《打天下》。以往曾參與創作《嘆息橋》及《選戰》等的黃竣培坦言,製作體育劇的難度比一般劇集高:「要找到一班懂這項運動的演員,又要拍攝得好,連這些基本條件都是難中之難。始終影視製作不同漫畫,是需要很多東西配合。」張之彥亦指香港製作選擇少,如果「最大那間電視台」也不做的話便更難出現,故此特別感謝ViuTV放手讓創作組主理,「我自己不論寫還是看也真的『餓』了很久,所以整個過程都開心,到最後數幕寫到力圖要散班也有點『眼濕濕』。」

始終影視製作不同漫畫,是需要很多東西配合。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前文所述的網媒評論又提到,觀眾看畢《男》後「至少會覺得『我希望這是香港的故事』」,同時「也許在香港當下的低氣壓之中,香港人需要的就是一個勵志故事」。張之彥也承認,希望借劇集去盡量展現人生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荒謬事情:「我們創作的時候又正正是香港最艱難、經歷很多變化的時候,所以感受特別深,寫的對白亦特別肉緊。」劇本在前年下半年開始創作,年尾正式開拍至去年中煞科,期間更經歷兩波疫情。

我們創作的時候正是香港最艱難的時候,所以感受特別深,寫的對白亦特別肉緊。

那3位創作者又希望這800多分鐘的故事能為香港人帶來甚麼?張之彥以陳宇琛飾演的黃金Sir以自問為何要做小學教師,去安慰家瑜的一段劇情來回答:「其實不論創作還是生活也一樣,多點問自己為甚麼,就能多些反思自己的初衷。」駱競茵的答案就與前文劇評的內容不謀而合:「其實就是一種力量。因為人追尋目標時會猶豫和迷惘,但力圖的努力或會提醒你自己是否忘了甚麼。我希望能在如此迷惘的氣氛下鼓勵大家,令大家有少少事開心一點。」身旁的黃竣培亦認同力量的重要性:「重點是你知道自己矮、弱,但正是如此才會令自己變強,所以『力量』是詞很有份量。」

就如主題曲《著地》的兩句歌詞「撐過去,鬥志再重壓不碎」,就算是何等的「Little Man」,面對對手再高的高牆也要全力奮鬥。人生本就如此,不是嗎?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文:麥景智
圖:麥景智、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專訪】《男排女將》創作組:多困難也好 仍想在迷惘中帶來力量

Posted on

【泰國羽賽】桃田賢斗確診新型肺炎 日本隊宣布棄戰

桃田賢斗(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2021首站賽事泰國羽毛球超級1000系列賽下周一(12日)展開,各隊伍近日陸續出發前往曼谷備戰,不過壞消息卻接連出現。繼馬來西亞隊總教練黃綜翰新型肺炎測試結果呈陽性後,世界「一哥」桃田賢斗亦確診新型肺炎,日本羽毛球協會隨即宣布棄戰。

世界羽壇賽事於泰國重啟,1月先後在曼谷上演3站賽事,包括兩站「超級1000系列賽」及年終賽,不過在出發備戰之際,各隊接連傳出有教練、運動員確診的消息(相關報導 : 【泰國羽賽】馬來西亞隊出發前總教練染疫 傳日本隊有人中招滯留機場)。據日媒報道指,日本隊在成田機場出發前接受新型肺炎病毒檢測,其中「世界一哥」桃田賢斗結果呈陽性,據指桃田賢斗早前與其他選手一同集訓,因此日本羽毛球協會決定取消派遣運動員直往泰國參賽。

桃田賢斗去年1月戰畢馬來西亞羽毛球大師賽後遇上車禍,經過近1年休養於去年12月全日本羽毛球錦標賽封王,惟在國際賽重啟之際又染上新型肺炎,令他在國際賽復出的日子再度押後。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泰國羽賽】桃田賢斗確診新型肺炎 日本隊宣布棄戰

Posted on

【泰國羽賽】馬來西亞隊出發前總教練染疫 傳日本隊有人中招滯留機場

馬來西亞隊總教練黃綜翰(中)新冠測試結果呈陽性。(圖: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facebook)

【體路專訊】首站泰國羽毛球超級1000系列賽下周一(12日)開打,各支隊伍今日起陸續啟程前赴曼谷,不過馬來西亞隊出發前卻傳來懷消息,總教練黃綜翰新冠測試結果呈陽性;另據傳日本隊亦有球員「中招」,被迫滯留在日本機場。

馬來西亞隊球員出發前接受病毒測試。(圖: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facebook)

BWF 1月在泰國舉行3站賽事,前兩項均為超級1000系列賽,分別1月12至17日及1月19至24日上演。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今日公布,臨出發泰國前所有教練、運動員都須要接受病毒檢測,其中球隊總教練黃綜翰呈陽性反感,可幸其餘39名職、球員則為陰性,他們明天將照舊出發,但要隔離至本月11日,以及再次檢測皆呈陰性才獲准出賽。

港羽隊今日出發前赴泰國。
伍家朗今晨「全副武裝」出發。(伍家朗IG圖片)
中華台北隊今日飛抵飛赴曼谷。(戴資穎IG圖片)

至於香港隊及中華台隊今晨率先出發,兩隊職、球員均做足防疫措施,戴齊口罩、面罩、護目鏡甚至穿上保護衣登機。據悉以世界「一哥」桃田賢斗為首的日本隊亦於今日啟程,但盛傳因為有球員測試陽性,整隊被迫滯留在日本國際機場。(相關報導:【羽毛球】曼谷疫情嚴峻半封城 港隊做足防護啟程赴泰參賽

泰國疫情近期反彈,上周六新增216宗確診個案和一索死亡病例,至今累計逾7300宗染疫,死亡64宗,曼谷現有活躍病例已超過2600宗,當地隨即宣布進入局部封鎖,針對酒吧及餐館,至於包括限制商業活動和民眾聚集的新一輪管制措施則於周一(4日)起生效,暫定至本月底為止。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泰國羽賽】馬來西亞隊出發前總教練染疫 傳日本隊有人中招滯留機場

Posted on

【羽毛球】曼谷疫情嚴峻半封城 港隊做足防護啟程赴泰參賽

羽毛球,香港羽毛球隊
港羽隊今日出發前赴泰國。

【體路專訊】世界羽聯(BWF)亞洲賽季泰國首站賽事本月12日燃點戰火,香港羽毛隊隊4男3女球手今天(3日)啟程前赴曼谷,由於當日疫情反彈,實施半封城狀態,港隊職、球員均嚴陣以待,備妥防疫裝備,戴上口罩及面罩登機。

BWF 1月在泰國舉行3站賽事,前兩項均為超級1000系列賽,分別1月12至17日及1月19至24日上演,吸引大部分世界頂尖球手參加,香港羽毛隊亦派出7名球員(男單伍家朗、李卓耀、女單張雁宜、混雙鄧俊文/謝影雪、張德正/吳詠瑢)出戰,這亦是各人自去年3月全英賽以來、事隔9 個月後首次重返國際賽舞台。

然而近期泰國疫情嚴峻,上周六新增216宗確診個案和一索死亡病例,至今累計逾7300宗染疫,死亡64宗,曼谷現有活躍病例已超過2600宗,當地隨即宣布進入局部封鎖,針對酒吧及餐館,至於包括限制商業活動和民眾聚集的新一輪管制措施則於周一(4日)起生效,暫定至本月底為止。

受到疫情威脅,原來已訂購機票及酒店住宿的中國羽毛球隊日前已宣布退賽(相關報導:【羽毛球】中國隊因疫情棄戰泰國賽 張雁宜兩鬥「加籍港人」李文珊),其他隊伍則按計劃參賽,港隊今日起程前赴曼谷,球員均戴齊口罩、面罩,做足保護措施,抵埗後將接受隔離1星期,但照可前往場館練習。對於在疫情籠罩下再次離港出戰國際賽,混雙女將謝影雪坦言:「心情好複雜,一方面又好興奮,因為事隔太長時間沒有比賽,很想念比賽的感覺,但另一方面確有少許擔心,始終泰國疫情反覆,都會擔心自己身體狀況。」不過,她示仍會集中精神作賽,可望透過今次賽事重拾狀態。

2020全港羽毛球錦標賽,混雙
謝影雪(左)和鄧俊文去年11月在全港公開賽贏得混雙冠軍。(圖:體路資料庫)
羽毛球,李卓耀,男單
李卓耀 (圖:體路資料庫)

至於同樣經歷近9個月「空窗期」的男單好手李卓耀就為重踏久違的賽場感到興奮又緊張:「太長時間未有比賽,不知自己上場的感覺如何。不過對自己狀態有信心,始終這段時間一直在體院訓練,有充足準備。」

雖然李卓耀於2019年香港公開賽主場封王,為奧運資格爭取不少積分,不過在2020年世界羽壇停擺下,他至今尚未取得奧運資格。奧運積分現時仍持續凍結,直至3月初瑞士公開賽始重新計算,李卓耀表示會在這次泰國之旅作好熱身:「在奧運積分賽之前作好準備,盡量在這次泰國公開賽爭勝,為自己累積信心。」李卓耀首圈將對上現時世界排名47位的日本球手渡邊航貴,若晉級後將對上世界排名第2的丹麥球手安東臣(Anders Antonsen)及馬來西亞球手劉國倫的勝方。

除港隊外,以世界「一姐」戴資穎、周天成及王子維為首的中華台北隊亦在今日「全副武裝」啟程,除了戴口罩及護目鏡外,均穿上防護衣。

羽毛球,中華台北,戴資穎
中華台北隊「全副武裝」飛赴曼谷。(圖:戴資穎IG)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曼谷疫情嚴峻半封城 港隊做足防護啟程赴泰參賽

Posted on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39):難忘的2020、運動心理在香港的發展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運動心理學, 體路專欄【體路專欄】2020 相信對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是十分特別的一年。大家都在為生活,為生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壓力及挑戰。香港及世界體壇亦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大環境。本來預計今年的回顧該寫到東京奧運的戰況及故事,但繼眾多比賽的押後或取消,奧運也竟然前所未有地延後一年。是禍是福因人而異,但這樣的分析及其連鎖的不確定因素足以讓大家過著極其色彩亦好不容易的一年。在運動心理學界中,今年的重點關注可說是疫情對運動員的表現及心理健康的影響。國際運動心理學會及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都在過一年不定時地發表有關運動員教練及運動心理從業的研究及建議(HKSSEP,2020)。

對香港運動心理學會而言,因疫情關係,我們的會議及所舉辦的課程轉為網上進行。感激執委會、導師們及參加者的配合,效果及反應相當正面。網上學習的發展亦使我們多了很多機會參加本身在外國舉辦的課程。心理學家亦努力研究及調整其輔導及心理咨詢服務,從而適應社交距離的大環境。執筆之時,我正在細聽副主席Karen在首爾國立科技大學主辦,亞洲暨南太平洋運動心理學會 (Asian South-Pacific Association for Sport Psychology, 簡稱ASPASP) 支持的一個網上國際運動心理研討會。她正分享疫情下運動心理學家如何開展網上支援工作。在這個大趨勢下,學會亦進行多項改革: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運動心理學, 體路專欄

1. 積極推行運動心理專業發展,增設專業會員(professional membership)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在2003年正式成立至今,一直致力向大眾推廣運動心理學(e.g., 體路專欄)及促進業內同行的專業發展。學會一直由一群本地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專家以義務形式帶領。執委成員都是在本地大學的教研學者或在公/私型機構從事運動心理的前線服務。因應會員及查詢者的要求,學會近年復辦了應用運動心理學的短期課程,以供市場上,除大學本科課程 (主要是體育科學主修)外,一直缺乏的運動心理學課程。學會亦致力與國際運動心理學會及亞洲及南太平洋運動心理學會保持聯繫,後者更一直支持我們的課程。

行內的專業發展上,有專業背景的會員一直保持聯繫,互通交流,更致力向有致向運動心理專業發展的朋友,分享海外升學的資訊。今年學會更進一步完成修改會章,在普通會員外增加了專業會員一項,從而讓合資格的會員 (例如:運動心理學碩士或以上學歷,有若干年的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士) 可更有系統地結連,互相支持及監察。日後希望透過公眾教育及持續專業訓練的要求,社會大眾會更了解及善用運動心理專業。就體路專欄及其他運動心理資訊,歡迎大家查詢及提供意見。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運動心理學, 體路專欄
陳展鳴博士

2. 頒發首位院士(fellowship)給創會會長陳展鳴博士

學會在剛過的會員大會亦頒發及公佈了我們第一位院士。他就是學會的創會主席陳展鳴博士(Dr. Roy Chan),就讓我稍作介紹吧。Dr. Chan可說是將運動心理帶入香港的第一人。早年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及研究16年。他致力在運動心理學推廣至應用層面。早在90年代,他以顧問形式跟不少香港運動員合作。他在本地的運動圈早已響負成名,更是在外國眼中香港運動心理學界的代表。他是應用運動心理學及教練學 (life coaching) 的專家。很多朋友都對他的演講,甚至即場試範留有深刻印象。2003年,他離開中大,創立了香港第一間私人運動心理咨詢公司,打開了運動心理專業的私人市場。此外,他洞察到行業的整體發展方向,更領導一眾當時的行業精英,建立了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HKSSEP)。正因為學會,大眾得已了解運動心理學的科研及應用。其他後來有興趣於運動心理學的朋友/學生就有了一個平台可以聯系及查詢。今天,運動心理學在香港得以在公私營雙線逐步發展,Dr. Chan在學會的領導下,貢獻良多。學會希望在此再次表達感謝!

抗疫多時,大家都在不斷適應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新常態。運動心理專業及學會亦會繼續努力發掘我們對會員及社會最適切的支援。

最後,在此謹祝廣大體路讀者新一年身心健康,抗疫加油!

延伸閱讀:

體路 (Dec 2020) 2020香港體壇回顧系列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Apr 2020) 運動抗疫、運動員抗疫


文:李軒宇博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主席
香港體育學院高級運動心理副主任、應用心理學博士、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澳洲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最新課程報名連結:  https://bit.ly/38CwSK3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39):難忘的2020、運動心理在香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