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港超聯】前曼聯青年軍加盟愉園 查理史葛完成隔離新季亮相

查理史葛,足球,愉園,港超聯
查理史葛將披4號球衣為愉園上陣。(圖:愉園體育會)

【體路專訊】港超聯榜末球會愉園本月初宣布簽入一名外援球員,人選今日(14日)揭盅!曼聯青訓產品查理史葛(Charlie Scott)早前加盟該支老牌球隊,來港後已完成14日強制隔離,即日入住球會安排的宿舍並辦理所有手續,新球季將披上「快活谷」4號球衣征戰港超比賽。

司職中場的查理史葛現年23歲,出身自英超球隊曼聯青訓系統,歷經不同年齡梯隊至代表曼聯U23參與英超預備組聯賽,期間曾短暫外借到蘇格蘭超聯球隊咸美頓學院,及至2018年離開曼聯後,輾轉效力於不同球隊。查理史葛今年曾接受英媒《太陽報》訪問,自爆當年被曼聯放棄後一度沉淪,抑鬱之餘更染上酒癮賭癮,幸得拉舒福特等好友開解,去年底開始到地盤工作兼繼續追尋足球夢,今次加盟愉園可說是其職業生涯重新起步的時刻。

查理史葛,足球,愉園,港超聯
查理史葛(左三)(圖:愉園體育會)
查理史葛,足球,愉園,港超聯
查理史葛(左)曾為曼聯扳甲,直至2018年離隊。(圖:愉園體育會)

查理史葛決定來港發展前曾與家人深入討論,並聆聽經理人的意見:「或許人們會以為轉戰英甲、英乙很容易,但要適應賽事環境和踢法實非易事,這次來香港對我是一個新的挑戰。離開職業足球已有一段時間,但我每天都仍會在健身室鍛練,保持身體狀態,耐心等待機會到來。」

在等候工作證批核期間,查理史葛在家鄕持續訓練,抵港後接受強制隔離的日子,即使是以電視遊戲打發時間,也不離其本行足球,他也花時間觀看過愉園在復賽期的比賽影片:「愉園是一支年輕、有活力的隊伍,我期待與新隊友合作。我才23歲、還算年輕,但隊友比還要年少幾歲,所以我會跟他們分享比賽經驗、共同為球隊奮鬥。」

查理史葛,足球,愉園,港超聯
(圖:愉園體育會)

2020/21港超聯球季將於10月24日開鑼,隨著富力今日宣布退出,只餘8支球隊包括傑志、東方龍獅、理文、冠忠南區、愉園、香港飛馬、標準流浪及新升班的晉峰角逐。

查理史葛小檔案
英文名:Charlie Thomas Scott
出生日期:1997年9月2日
位置:中場
身高:1.85米
曾效力球會:曼聯(英超)、咸美頓學院(蘇超)、柯晉咸(國家北部)、紐卡素城(北超甲)、傑斯哥夫(北超甲)、紐卡素城(北超甲)

(圖:愉園體育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前曼聯青年軍加盟愉園 查理史葛完成隔離新季亮相

Posted on

【港超聯】無冠富力宣布退出 「對過去四年努力無愧於心」

【體路專訊】港超聯富豪球會富力R&F今日(14日)在社交平台發出聲明,宣布「鑑於現時的香港足球氛圍,即日起退出香港足球超級聯賽」,但強調「對過去四年的努力無愧於心」。隨著富力散班,意味即將在本月24開鑼的新一季港超聯只餘8支球隊參賽。

富力(白衫)周日之戰成為「最後探戈」。(圖:體路資料庫)

富力周日(11日)在聯賽煞科戰賽和東方龍獅,只能以第3名完成球季,加上早前在足總盃決賽不敵東方,連續兩季投資半億但四大皆空,翌日(12日)即突然傳出富力散班的消息,亦有傳部分球員開始尋找落班機會。據悉富力管理層同日下午開會,會上決定退出港超。事件發酵兩日後,球會直至今天(14日)終在社交網站確認散班,指成軍4年來不遺餘力展開青訓工作及推廣港超聯,但鑑於現時的足球氛圍決定退出,強調球會對過去4年的努力無愧於心。聲明全文列下:

「富力R&F足球俱樂部從2016年成立至今,征戰香港超級足球聯賽已經四年。四年裡我會不遺餘力在香港本地開展多個梯隊青訓工作,簽約優秀球員并為球員在廣州提供更好的訓練條件,更將優秀的香港本土球員推舉到中超球隊,令更多本地足球菁英得以在更廣闊的賽場上施展才華。在競賽以外,我會亦力推將主場搬遷至廣州,嘗試在大灣區內讓粵港兩地球迷更多瞭解港超聯賽,并自行斥資製作賽事電視和網絡直播推廣港超聯賽事,在加強兩地體育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我會從來一心只爲香港足球運動發展,對過去四年的努力無愧於心,鑑於現時的香港足球氛圍 , 我會決定從即日起退出香港足球超級聯賽。」

富力殺入足總盃決賽,但始終未能奪冠。(圖:體路資料庫)
富力教練楊正光(圖:體路資料庫)

富力多名球員均對球會決定感突然,據悉球員至今只收到球會散班的通知,但其餘合約及賠償等安排均未有明確公布,不排除向勞工處求助,亦著手尋找落班機會。至於足總則確認已收到富力退出的信件,但需再討論相關事宜後才作回應。2020/21港超聯球季將於10月24日開鑼,隨著富力退出,只餘8支球隊包括傑志、東方龍獅、理文、冠忠南區、愉園、香港飛馬、標準流浪及新升班的晉峰角逐。

富力(白衫)在2016至17球季首次出戰港超。(足總圖片)

富力在2016至17球季起以外地球會身分首次出戰港超聯,當時需符合「註8出3」的參賽要求,即註冊8名香港本地球員,每場派出至少3位香港本地球員上場,其餘為中國球員,不設外援。翌季開始提高班費並簽入更多本地球員,又在可簽外援下引入麥高派路域及般連奴等。富力到前季將班費進一步提高至5000萬元,大肆擴軍之餘又招聘楊正光執教,但最終在聯賽尾二一仗不敵和富大埔失落冠軍。富季上季再次投入5000萬元,季初一度領先聯賽榜,但到停擺後表現下滑,先在足總盃決賽不敵東方,再在聯賽與錦標擦身而過,連續4季四大皆空。以第3名完成的富力仍有機會出戰亞洲賽,但要視乎亞洲足協是否禁止朝鮮球隊參賽。

不過富力一直備受球迷批評,形容該會為「空降的特權球隊」,可以將主場設於中國廣州之餘,又球會與廣州富力屬同一集團,質疑不能代表香港參加亞洲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無冠富力宣布退出 「對過去四年努力無愧於心」

Posted on

【星星伴轉型】方力申黃德森加入學長團隊 憑經驗伴退役運動員同行

【體路專訊】運動員生涯有限,縱使他們將青春獻給熱愛的運動,但總有一天要從賽場上退下來,迎來新的挑戰。運動員退役轉型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協助運動員退役後發展第二事業,港協暨奧委會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HKACEP)於2018年推出「星星伴轉型」學長計劃,由8位成功轉型的退役運動員擔任學長,協助計劃退役或剛退役的運動員轉型,為投入職場作好準備。經過兩年指導,首屆計劃的學員即將畢業,第二屆亦即將展開。在新一屆計劃中,HKACEP邀請2名星級學長方力申及黃德森擔任新一屆學長,令第二屆「星星伴轉型」的學長團隊增至9人。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方力申擔任第2屆「星星伴轉型」計劃的學長。

首屆「星星伴轉型」於2018年展開,在8位學長黃金寶、陳念慈、倪文玲、李一強、鄭家豪、崔錦棠、李穎詩及余心怡的指導下,共有16名退役運動員受惠。經過兩年的指導,首屆計劃即將結束,第二屆亦即將展開。第二屆「星星伴轉型」的學長陣容稍有轉變,分別有藝人及前游泳代表方力申與香港業餘冰球會執行總監及前滑浪風帆代表黃德森加入,為新一屆學員帶來更多新元素。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作為藝人,方力申的日常生活理應相當繁忙,但他仍然受邀成為新一屆「星星伴轉型」學長,皆因曾經作為運動員的他,深明運動員轉型所經歷的困難:「我們能夠成為比較成功的運動員,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過去所得的成就並非靠僥倖或其他人的讚美,全都是憑實力,這些都是運動員自信的由來。但我初初踏入演藝界,面對任何事情都不懂得處理,在缺乏演藝界應有的實力下,顯得毫無自信。」方力申提到初入行被外界批評囂張,被記者問到能否介紹他的第一首派台歌,前者僅以「這是一首快歌」來回應記者。方力申解釋道他當年還不懂如何面對外界、回應問題,因此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幫助運動員渡過轉型階段所遇到的困難,避免後輩重蹈覆轍。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方力申在2000年代表香港出戰悉尼奧運。(圖:受訪者提供)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圖:受訪者提供)

雖然離開體育界一段時間,但小方並不擔心與退役運動員之間有「代溝」,並希望自己為他們帶來一點貢獻:「只要有一句說話或一件做過的事,可以讓他們記得,而這東西可以讓他們日後作參考,並一直沿用,已經是我小小的貢獻。」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黃德森同樣是新加入「星星伴轉型」的學長。(圖:受訪者提供)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Sam是前香港滑浪風帆代表,曾兩奪亞運銀牌。(圖:受訪者提供)

HKACEP於2008年成立,致力為運動員提供「就業」、「教育」及「生活技能」三項不同的支援。第二屆「星星伴轉型」新加入的另一位星級學長黃德森,正正就是HKACEP的「開荒牛」之一,當年在機緣巧合下加入HKACEP,協助運動員退役後轉型,他亦因為這些運動員攻讀輔導學碩士學位,「當初上班,看著辦公室的門口,不斷想自己憑甚麼幫助數以百計的退役運動員。自己當過運動員、當過教練,的確是有點經驗,但學術上就沒有甚麼可以支持自己,所以就報讀輔導學的碩士課程。」黃德森坦言是這些退役運動員令自己看得更闊更廣,因此一直都希望將所學的回饋予其他退役運動員。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Sam 2017年轉到香港業餘冰球會擔任執行總監。(圖:受訪者提供)
星星伴轉型, 方力申, 黃德森
(圖:受訪者提供)

對於再次回歸HKACEP成為「星星伴轉型」的學長之一,黃德森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退役運動員的同行者,助他們在職場有更順利的起步:「很多運動員在役期間都會有光環,但這個光環不會在他們退役後仍然存在,他們要調整心態從頭學起。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退役運動員的同行者,他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我亦可根據他們的喜好、強項弱點,在適合他們的事業上提供一點意見,在背後助他們一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星星伴轉型】方力申黃德森加入學長團隊 憑經驗伴退役運動員同行

Posted on

【體路專欄】Stryd教學 #2 : Running Stress Score

【體路專欄】配速?距離? 訓練時數?Running Stress Score!

如何量化自己既跑步訓練量

  • A) 1隻10K@6:00/km
  • B) 2隻5K@5:30/km

邊課對身體負荷大啲、 扣多啲血?好難衡量吧!衡量唔到,又點訂立有系統課表?跑步新手嘅你,夠經驗去評估嗎?

Running Stress Score(RSS)
RSS = 100 x training duration x (Power/Critical Power)^K
Critical Power = the highest power that a runner can maintain in a quality-steady state without fatiguing
K = coefficient accounts for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intensity levels spur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先唔理上面好複雜難明嘅formula,RSS就係你𠴱課:出嘅力 x 時間,得出一個總數,越大就越扣血。唔好以為用9:00/km跑咗20KM就當係好大嘅訓練,
其實RSS能重低過你跑隻10K。

用咩Pace去跑,,好個人,有真實數據,你就會更了解自已做過啲乜。對於self coaching嘅朋友會特別有用,有咗 #Stryd 跑步power meter,你就可以有以上嘅數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Stryd教學 #2 : Running Stress Score

Posted on

【撐.港女】台漂追尋女籃夢 任栩燕:想做個有韌性的港女!

【體路專訪】只要有人將女性比喻為「港女」,驟聽之下已大概了解其性格,「公主癌」、拜金、自戀……不少負面標籤已與「港女」掛鈎。「我都鍾意影相同周圍去食嘢,尤其要相機食先。」任栩燕(阿燕)笑説著日常喜好,擁有「港女」一面的她卻視籃球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份。為了興趣而開始健身、早起早睡等習慣,以至越洋追尋籃球夢,她證明了「港女」其實也有努力奮鬥的一面。

香港籃球代表任栩燕在小學時期接觸籃球,並與之作伴13年,現時亦是女甲福建的成員之一。4年前剛踏足大專聯賽的阿燕,為了提升身體對抗性而開始健身:「最初都唔明點要練,因為覺得女仔練大隻感覺好怪。但大專水平高過中學好多,要喺各方面提升實力應付比賽,操fit啲亦可以減低受傷機會。」現時健身極受女性市場歡迎,阿燕則留意到女士一般以鍛練線條為目標,所以有種「點到即止」的感覺。不過她希望利用健身,以獲取籃球訓練不可達到的效果,因此願意花更多時間投入當中:「我喜歡催谷自己,可能是運動員一種特質,我想做便一定要做到,無論當日多累都要完成目標。」

阿燕以往1周有3日於5時半起床晨操,並用2小時練習籃球基本功。經過一日的忙碌,她仍會在晚上參與球隊訓練,或者在健身及打街場當中二擇其一。疫情期間一度「封場」,使阿燕養成夜跑習慣,並在1個月內堅持跑足100公里,另外亦於家中訓練體能以保持狀態,「沒有開放籃球場,唯有拿籃球去足球練拍波。」

從運動挑戰自我的同時,難免遇上瓶頸位,阿燕亦不例外。為了完成一直以來的心願,阿燕不惜放下一切去台灣追尋籃球夢。WSBL是台灣女籃的最高殿堂,外籍球員若想參戰,透過出戰UBA大學女子聯賽再參加選秀是其中一個方法。阿燕在去年5月獲得台灣世新大學取錄,踏出夢想的第一步,亦是挑戰的開端,「因為戰術需要,教練要求我從4、5號位改打2、3號位,好像由零開始重新學打籃球,而且訓練量比香港辛苦很多。」

本來以為只靠堅持便可以克服困難,等待開季之際,她卻因為過量訓練導致膝傷,「本身亦要兼顧學業,再加上有增無減的訓練令我休息不足,更在開季前弄傷了膝蓋,但因保險問題得不到適切治療,我亦沒足夠資源趕及在開季前養好傷,所以決定回港,令這個夢未開始便完結了。」UBA規定球員年齡上限是24歲,即使來年24歲的阿燕亦不能在25歲前,完成外籍生需累積3年UBA資歷的WSBL選秀要求,並成為其人生的一個遺憾。

獨自漂泊異鄉,阿燕遇上問題亦不敢向人訴苦,「最初沒有跟家人説我受傷,怕他們會擔心,始終去到外地就要獨立面對所有事,所以唯有自己一個在哭。到養傷後期剛開始重新走路,我試著慢跑,亦在過程抒發情緒。有一次與爸爸Facetime聊天時,不自覺流起眼淚,我唯有抹汗順便抹走眼淚……」不過短短3個月的經歷並非徒勞無功,阿燕一向會在訓練時寫日記,仔細地紀錄各種戰術、訓練細節、以至每名隊友的特性,這些筆記讓她可以將當地的經驗帶回香港,在日後訓練亦幫得上忙,「所以我屋企好多簿,台灣之旅有兩本,寫心情的有1本,紀錄晨操、健身、球隊、做教練的都各有1本。」

撰寫心路歷程期間,阿燕一路自我沉澱並跟內心交談,反省籃球在其心中的地位,有如生命一樣重要。因此她決定繼續堅持打籃球,延續一直以來的努力,「出發前大家都期待有一個全新的我回來,雖然在表面上的改變不大,但經過沉澱之後,發覺我在過程中的見識是有意義的,所以不會後悔曾經有這個決定。」

任栩燕坦言要做有韌性的港女,證明自己經得起考驗。「只要真正喜歡那樣事物,我可以不顧一切地嘗試,若有任何值得堅持的一點,都有我去做的價值。」眼前笑起來長得有點稚氣的阿燕,卻比不少「大男人」更加勇敢。

圖:Brian Production
文:李子正

《撐.港女》相展

健身, 楊樂欣

《撐.港女》為著名運動攝影師Brian Ching的作品,並於健身中心Eliment FitLax展示。相中主角分別為4名香港女子運動員,包括:前香港單車隊成員馬詠茹、退役泳將劉彥恩、前香港水球代表楊樂欣及香港女子籃球代表任栩燕。

過去健身似乎都是男性的專利,但隨著健身文化興起,近年越來越多女性在健身上花費金錢,追求身形美的需求甚至比男性更誇張,Brain Ching就此誕生拍攝這輯相片的念頭。對於在健身室作展覽,Brian指:「男士看到相片中的女運動員都可以鍛鍊出健碩的身形,或許會有種不想輸給女士的感覺,希望這輯相片可以為健身的男士帶來更大的動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撐.港女】台漂追尋女籃夢 任栩燕:想做個有韌性的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