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東京殘奧代表介紹.羽毛球】朱文佳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朱文佳(Chu Man Kai)

出生日期:1990年10月17日
級別:SH6
世界排名:第3位
亞洲排名:第2位

主要獎項(點擊展開)
  •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 2018 男子單打 金牌
  • 世界錦標賽
    • 2019 男子單打 8強
    • 2017 男子單打 8強
  • 國際巡迴賽
    • 2019 土耳其站:男子單打 金牌
    • 2019 中國站:男子單打 金牌
    • 2018 澳洲站:男子單打 銀牌
    • 2018 泰國站:男子單打 銅牌
    • 2018 西班牙站:男子單打 銅牌
    • 2017 泰國站:男子單打 銀牌

身高1米41朱文佳在中二時,被朋友邀請參加班際羽毛球雙打比賽,雖然他個子小,但走動能力強,能夠阻擋網前球,表現搶眼,及後朱文佳正正因為這段「奇遇」,有機會加入學校羽毛球校隊出外比賽,「阿佳」往後亦不時跟朋友打羽毛球:「因為我個子小,我就不太喜歡身體接觸較激烈的運動。相比之下,我較常接觸的乒乓球和羽毛球,身體條件的限制較少,令我較能發揮實力。」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朱文佳人生的「奇遇」並不止於此,他在2016年時跟友人打球時,因為其身高條件,有力出戰羽毛球短肢組比賽,自此朱文佳成為港隊一份子。

2019年兩度在世錦賽殺入8強,同年又於中國國際賽及土耳其ENESCUP奪金而回……以上僅為朱文佳眾多出色戰績中的部分片段。但在云云戰功當中,朱文佳表示最難忘的賽事當屬2018年贏得雅加達亞殘運男子單打金牌,因為這是他生涯第一面國際大賽的單打金牌,令自己開始找到自信:「我自從2017年開始代表港隊隊出戰國際賽,但始終礙於當時的技術仍未成熟,一直在8強至4強間徘徊。及後教練團隊帶羽毛球隊到馬來西亞訓練後,漸漸找到自己在單打賽事的優勢,繼而在亞殘運奪金。」

羽毛球在2020東京殘奧,首度成為殘奧比賽項目,及至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在6月8日宣布,朱文佳在殘奧計分周期處於其組別的第3位,令阿佳即將首次登上奧運舞台,但他會以平常心面對這個大賽:「作為運動員,我們的責任就是打好每場比賽,盡量把訓練成果發揮出來,做好本分並爭取勝利,這樣就足夠。」

今屆東京殘奧會資格詳情:

  • 2021年6月8日
    • 以世界排名第3位身份獲SH6級別男子單打入場券。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殘奧代表介紹.羽毛球】朱文佳

Posted on

【東京殘奧代表介紹.田徑】任國芬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任國芬(Yam Kwok Fan)

出生日期:1997年8月7日
級別:T36
世界排名(2019年):第19位(100米)、第18位(200米)
亞洲排名(2019年):第5位(100米)、第4位(200米)
個人最佳時間:16秒14(100米)、33秒97(200米)

歷屆殘疾人奧運會成績:

  • 2016年里約熱內盧殘奧會
    • 女子100米跑 第8名
    • 女子200米跑 第8

主要獎項(點擊展開)
  •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 2018 女子200米 銅牌
    • 2018 女子100米 第4名
  • 世界錦標賽
    • 2019 女子100米 第10名
    • 2019 女子200米 第10名
    • 2017 女子100米 第6名
    • 2017 女子100米 第5名
  • 格蘭披治賽
    • 2019 巴黎站:女子100米 第6名
    • 2019 巴黎站:女子200米 第4名
    • 2018 柏林站:女子100米 第4名
    • 2018 柏林站:女子200米 第7名
    • 2017 柏林站:女子100米 第4名
    • 2017 柏林站:女子200米第5名

任國芬出生不久便因為發高燒引致痙攣,不過她代表特殊學校參加一個運動會時展現潛能,更於2007年被引薦進入港隊。

「我本身都喜歡跑步,是比較好動的女孩。」主項為T36級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任國芬,逐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取得成功,先於2016年里約殘奧出戰以上兩個項目,同樣取得第8位;及後任國芬持續進步,在2017-2019年間的3屆田徑格蘭披治賽中,兩度在100米短跑取得第4位,並於2019年的巴黎田徑格蘭披治賽,首度在200米項目取得第4位。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2018年的亞殘運是任國芬豐收的一屆賽事,雖然她再度於100米跑得到「梗頸四」,但這名短跑女將成功在200米項目中取得銅牌,取得個人首項大賽獎牌。更為人讚頌的是,以上種種佳績,其實絕對離不開任國芬的努力,其教練葉頌華曾經形容國芬「是一個很厲害、很有毅力的運動員,甚至已超越殘疾運動員應有的水平。」

現年24歲的任國芬將會在東京出戰生涯第次殘奧會,談及自己今屆的目標,她表示希望在這個大型綜合運動會中,打破100米和200米的個人最佳時間,並跑入決賽。此前任國芬在這兩個項目的最佳時間分別為16秒14及33秒97。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今屆東京殘奧會資格詳情:

  • 2021年5月10日
    •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宣布,香港透過「代表分配」(Representation Allocation)而獲得東京殘奧入場券。最終任國芬成為兩位出賽運動員之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殘奧代表介紹.田徑】任國芬

Posted on

【東京殘奧代表介紹.硬地滾球】 梁育榮

梁育榮,硬地滾球
梁育榮(圖:體路資料庫)

梁育榮(Leung Yuk Wing)

出生日期:1984年12月13日
級別:BC4
世界排名:第5位 (個人)、第2位 (雙人)
亞洲排名:第2位 (個人)、第1位(雙人)

歷屆殘疾人奧運會成績:

  • 2016年里約熱內盧殘奧會
    • 男子BC4個人賽 金牌
  • 2008年北京殘奧會
    • 男子BC4 個人賽 銀牌
  • 2004年雅典殘奧會
    • 男子BC 4個人賽 金牌
    • 男子BC 4 雙人賽 金牌

主要獎項(點擊展開)
  •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 2014 男子BC4 個人賽 金牌
    • 2014 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0 男子BC 4個人賽 銅牌
  • 世界錦標賽
    • 2018 男子BC4 雙人賽 銅牌
    • 2016 男子BC4 個人賽 銅牌
    • 2014 男子BC4 個人賽 金牌
    • 2014 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0 男子BC4 個人賽 銅牌
    • 2006 男子BC4 個人賽 金牌
    • 2006 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亞洲錦標賽
    • 2019 男子BC4個人賽 金牌
    • 2019 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7 男子BC4雙人賽 金牌
  • 世界公開賽
    • 2019 香港站:男子BC4 個人賽 銀牌
    • 2019 香港站: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9 廣州站:男子BC4 個人賽 銀牌
    • 2019 廣州站: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8 杜拜站:男子BC4 雙人賽 銀牌
    • 2018 伊勢站:男子BC4 個人賽 銅牌
    • 2018 伊勢站: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7 曼谷站:男子BC4 個人賽 銅牌
    • 2017 曼谷站: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7 西維爾站:男子BC4 雙人賽 銀牌
    • 2017 杜拜站:男子BC4個人賽 銀牌
    • 2017 杜拜站:男子BC4 雙人賽 金牌
    • 2015 哥倫比亞站:男子BC4 個人賽 金牌

今屆東京殘奧運,港隊有兩位「五朝元老」,36歲的香港硬地滾球一哥梁育榮是其中一人,跟以往4屆不同,阿榮今年以「人夫」身份出戰殘奧,太太珊珊亦會以教練身份隨隊到東京,目標只有一個,爭取BC4雙人賽金牌,至於個人項目雖以衛冕身份參加,他反而想以平常心面對,且看他能否繼複製17年前的2004年雅典殘奧一人奪2金的威勢。

梁育榮,硬地滾球
梁育榮(左)(圖:體路資料庫)

不要看梁育榮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跟他熟絡了,會發現他是一個直腸直肚但不失風趣,雖然長年累月因為先天性多發性關節彎曲要長期坐在輪椅上,但他總會花點心思在他的髮型上,在8月一次會見傳媒的記者會上,他梳了一個兩邊鏟青、頭頂染金的爽朗髮型,為延期一年的東京殘奧壯行色。

阿榮的傷殘故事從一出世已開始,最難受是幾歲小朋友未去到要坐輪椅時,每次步履蹣跚、一瘤一拐的走在街上那段日子:「那時每次出街都有好多奇異眼光望住我,令我感覺很不舒服,我會想為合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不同,我差不多整個小學階段都很不開心。」梁育榮由10歲至14歲期間出入醫院、做手腳手術的次數多不勝數,亦曾住院兩年,到中四開始用心去練硬地滾球後,才開始變得開朗。

由小學到中學都是就讀雅麗珊郡主學校的梁育榮,在小學體育堂已開始接觸硬地滾球,去到2000年中四時開始有教練,令他好想鑽研這個項目:「我好鍾意一些運動是鬥準繩,亦鍾意跟別人比拼,硬地滾球有齊這兩個元素,一玩就喜歡。」2003年哏隊參加葡萄牙歐洲公開賽,他已忘了拿了甚麼牌,但這比賽更重要是檢驗他是否屬於BC4的級別(他那時仍是新人,要經大會驗証後才確定日後比賽的級別),幸好,病情至今一直沒轉壞,都是在BC4級(可自行拋球)的比賽中。

梁育榮,硬地滾球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很快,梁育榮2004年已取得雅典殘奧入場券,還取得個人賽及雙人賽(拍劉恩賜)2面金牌,令他認定硬地滾球這條路:「這次可以說是盲中中去比賽,目標只是吸收大賽經驗,可能當時殘奧第一次加入BC4組別,很多國家仍在起步,自己好好彩把握到機會,發揮好好,拿了2塊金牌。」當年一面殘奧金牌只有6000港元,兩金合共12000元,阿榮將部份獎金買了人生第一部電腦。

2008年北京殘奧個人賽銀牌,梁育榮第一次感覺到衛冕的壓力:「那一屆一直想去衛冕,越想越大壓力,雙人賽小組也出不到線,個人賽奪銀都是危危乎,這一年彈出很多新興的國家,感覺越來越難打。」阿榮在2012年倫敦殘奧獎牌落空,失落,都不足以形容,還幸在當中學識如何處理壓力; 2014年北京世界錦標賽令他及雙人賽拍檔劉慧茵「翻生」一役,他說:「這一役好重要,是自2004年雅典殘奧後,相隔10年,我再在大型比賽拿兩面金牌,亦是我跟拍檔(劉慧茵)合作多年以來第一個頂級比賽的雙人賽金牌。」

梁育榮,硬地滾球

梁育榮在2014年此役走出壓力低谷,到2016年里約殘奧又有新挑戰:「去到里約熱內盧,我隊好多人都感冒,包括我同劉慧茵,雙人賽先開打,我食了感冒藥下完全集中不到精神,小組就出局,還好到隨後的個人賽,身體恢復了點,最終奪得金牌。」

看到這裡,終於明白阿榮為何如此想跟情同姐弟的劉慧茵爭一塊東京殘奧金牌;在這條起跌不斷的殘奧路,他坦言有很多人想多謝,包括家人的全力支持、太太珊珊無微不至的照顧、總教練郣克榮的指導,以及物理治療師李志端,沒有他多年來隨團的賽前、賽後的悉心治療包括拉筋、放鬆肌肉甚至舒緩壓力,就不會有現在的成績。

擁有殘奧3金1銀的梁育榮,曾於2015及2016連續兩屆入選勞倫斯最佳殘疾運動員候選人,是香港第一人;今屆個人第五次殘奧會,將於8月28至9月4日在東京Ariake Gymnastics Centre(有明體操競技場)舉行,他跟劉慧茵於2019年7月首爾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奪得雙人賽金牌而躋身東京殘奧,二人目標就是金牌,至於阿榮的個人賽衛冕戰,將於雙人賽前舉行,他表示:「我試過以衛冕心態去比賽,壓力大到無法應付,今屆我想以平常心比個人賽,看成績去到那裡。」

今屆東京殘奧會資格詳情:

  • 2019年7月6日首爾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
    • 梁育榮奪BC4個人賽及雙人賽(夥拍劉慧茵)2面金牌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殘奧代表介紹.硬地滾球】 梁育榮

Posted on

【東京殘奧代表介紹.輪椅劍擊】余翠怡

余翠怡,輪椅劍擊
余翠怡(圖:體路資料庫)

余翠怡(Yu Chui Yee)

出生日期:1984年3月29日
級別:A級
畢業學校:寶血會嘉靈學校(小學)、聖母玫瑰書院(中學)、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2008年畢業)、中大教育學院運動科學及體育系碩士(2010年畢業)
世界排名:第5位 (花劍個人)、第8位 (重劍個人)、第4位 (花劍團體)、第3位 (重劍團體)
亞洲排名:第2位 (花劍個人)、第3位 (重劍個人)、第1位 (花劍團體)、第2位 (重劍團體)

歷屆殘疾人奧運會成績:

  • 2016年里約熱內盧殘奧會
    •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銀牌
    • 子重劍團體賽 銀牌
  • 2012年倫敦殘奧會
    •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金牌
    •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金牌
    • 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金牌
    • 女子重劍團體賽 銅牌
  • 2008年北京殘奧會
    •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金牌
    •  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銀牌
  • 2004年雅典殘奧會
    •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金牌
    • 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金牌
    • 女子花劍團體賽 金牌
    • 女子重劍團體賽 金牌

主要獎項(點擊展開)
  •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 2018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金牌
    • 2018 女子花劍團體賽 銀牌
    • 2018 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銅牌
    • 2018 女子重劍團體賽 銀牌
    • 2014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銅牌
    • 2014 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銀牌
    • 2014 女子花劍團體賽 金牌
    • 2014 女子重劍團體賽 銀牌
    • 2010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銅牌
    • 2010 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金牌
    • 2010 女子重劍團體賽 銀牌
  • 世界錦標賽
    • 2019 女子花劍團體賽 銀牌
    • 2019 女子重劍團體賽 銀牌
    • 2017 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銅牌
    • 2017 女子花劍團體賽 銀牌
    • 2017 女子重劍團體賽 金牌
  • 世界盃
    • 2020 匈牙利站: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金牌
    • 2019 荷蘭站: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銅牌
    • 2019 波蘭站: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銅牌
    • 2019 巴西站:女子A級重劍個人賽 銅牌
    • 2019 意大利站: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銅牌
    • 2019 意大利站:女子重劍團體賽 銀牌
    • 2018 波蘭站: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金牌
    • 2018 意大利站:女子A級花劍個人賽 銅牌
    • 2018 意大利站:女子花劍團體賽 銅牌

11歲患骨癌、13歲切腳、16歲學輪椅劍擊、20歲第一次參加殘奧會,之後未斷過每一屆殘奧,她是37歲的香港輪椅劍擊天后余翠怡,今屆東京殘奧的「五朝元老」,平了痙攣短跑「神奇小子」蘇樺偉出戰殘奧的次數,但論到殘奧獎牌,她在過去四屆奪得7金3銀1銅這驕人成績則無人能及。

余翠怡,輪椅劍擊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我可以說是獲得了第二人生,11歲之前,我是一個無憂無慮、健康、有父母愛錫的小朋友,如果不是這個病,我可能過着平凡的人生,讀書、出社會工作、結婚生仔。」余翠怡在11歲時左膝蓋突然腫起來,經抽查細胞化驗後確診骨癌,後來因左小腿做化療時出現排斥,不得不切腳,她記得當時年紀還輕,只有13歲,只遵從醫生建議做切腳手術:「當時不開心一定有,但從沒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或者放棄自己。」

「有得選,我當然想冇病冇痛,但如果我不是傷殘人士,就不會成為殘奧冠軍,我接受自己身體上的殘缺,每個人都面對不同問題,有不同的經歷,看你如何把握。」余翠怡的第二人生確實活得不平凡,亦十分精彩,原來她最初曾選擇游泳強身健體,後經朋友介紹,16歲試玩輪椅劍擊後就停不了;2004年20歲首戰雅典殘奧,她已包辦4面金牌,平了前輩張偉良一屆奪4金的紀錄。

從20歲到今年37歲,經歷了4屆殘奧,做過開、閉幕禮的持旗手,儲齊7金3銀1銅,每一屆對她都十分難忘,亦各有不同難處令自己變得更強,才能安然應付今屆疫情下東京殘奧。

她用「年輕、新鮮」來形容2004年雅典殘奧:「這年最大難處是年輕,對殘奧所見所聞都好新鮮,雖然我拿到4面金牌(2面個人、2面團體),但總體上在比賽中有很多細節未做到最好,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成績如此優異,余翠怡順理成章成為這一屆閉幕禮持旗手。

余翠怡,輪椅劍擊

2008年北京殘奧,大會只設立2個個人項目,這屆最難忘是父母發到北京現場支持自己:「我記得第一個比賽是女重,我拿了一塊銀牌,未能衛冕,那一晚回房後,我將銀牌放入行李袋,翌日去打花劍,當時壓力好大,一來我亦是衛冕劍手,二來決賽同一個中國對手張春翠,她一日前才在女重贏我,於是集中所有專注力,是打劍以來最投入一戰,我重劍輸她13:15, 在當天的花劍決賽我贏她15:13 ,這場比賽對我劍擊路很有幫助;殘奧亦是父母第一次到現場看我比賽,好難忘。」

2012年難在殘奧前一年換了教練,一切要重新適應,多得上兩屆的經驗,仍能保持2金1銅佳績:「記得04年第一次去殘奧,見到選手村那裡有免費汽水飲就一個箭步衝去飲,今屆成熟不少,少了熟悉我的教練幫手,很多臨場準備都是自己來,我記得為了令自己集中比賽,買了一盒500塊的puzzles在選手村砌,亦在賽場劃定一個熱身區給自己,限定自己賽前不能離開那區,最後puzzles沒拆開過,熱身區反而湊效。」

2016年里約殘奧,余翠怡被選為開幕禮持旗手,是她4屆殘奧中惟一沒拿金牌,難處在於包袱越來越大:「年紀越大,經驗越多,比賽時包袱及顧慮也越多,訓練時總覺得自己識好多,但有時又會覺得欠一點甚麼,有點幻得幻失。」她最終在里約奪2面銀牌。

余翠怡,輪椅劍擊
(圖: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余翠怡,輪椅劍擊

東京殘奧輪椅劍擊賽於8月26-29日在Makuhari Messe Hall B (幕張展覽館)開賽,這場館亦是港隊東奧第一金張家朗的「福地」,當時有評述家朗比賽的余翠怡也深受感動:「他在8強落後俄國劍擊9:14劣勢下,連追6分反勝,對香港運動員及香港人都是一大鼓舞。」余翠怡以extraordinary(奇特)來預視東京殘奧:「經歷這一年多疫情,有無數個可能性出現過,包括延期一年、期間沒比賽、不斷有反對聲音、疫情仍未受控等等,東奧都可以辦得成,現在到我們殘奧,無論拿甚麼成績,這一屆都好extraordinary。」她預計今屆對手離不開中國、匈牙利及俄羅斯奧委會,彼此年齡正負5歲,臨場發揮決定一切。

平時以義肢代步的余翠怡,是香港殘奧隊少有的碩士生,她亦曾奪2007年香港十大傑青,她的第二人生確實精彩。

註:她不喜歡被稱為「五朝元老」,這段文只用過一次(不包前一句),希望她不要介意。

今屆東京殘奧會資格詳情:

  • 2021年5月14日
    •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宣布,余翠怡憑殘奧資格賽A級花劍及重劍綜合個人排名奪得入場券。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殘奧代表介紹.輪椅劍擊】余翠怡

Posted on

【跑步】體院資助機制惹爭議 港績保持者黃尹雋質疑:適合所有項目?

【體路專訊】港隊在東京奧運取得1金2銀3銅佳績,令大眾更關注香港運動員的發展。東奧競走代表程小雅日前接受訪問時透露,即使能出戰奧運仍或被減薪至不足2萬元。香港男子馬拉松紀錄保持者黃尹雋前日(15日)亦於社交網站撰文,質疑體育學院現有訓練金額及薪酬機制不適用於所有項目,稱即使是世界紀錄保持者,如未能在每年的國際賽交出成績,「因為你無係(喺)上述比賽攞到名次,你唔係精英」,反問在現有機制下應如何預備比賽。

程小雅日前接受訪問時指,自己於2019年3月奪得亞錦賽銅牌後,體院的訓練資助跳升至26,000元,但由於在東京奧運只能在58名選手中以35名完成、未能取得獎牌,憂慮來年資助將會降至「精英乙」組約16,220至19,180港元。體育學院主席林大輝在電台回應指,運動員的訓練資助金額是根據一套計分機制而定。

黃尹雋(圖:體路資料庫)

屬5000米、10公里、15公里及馬拉松香港紀錄保持者的黃尹雋在社交網站發文指,田徑項目的計分機制跟從香港田徑總會每年遞增的標準,當中馬拉松的體院運動員標準由3年前的2小時23分15秒變至明年的2小時17分22秒,「2:17係一個咩野概念,如果係國內,整個跑圈都會知道你係乜水。」黃尹雋現時保持的馬拉松港績為2小時20分58秒。

他續指,要成為精英甲乙丙級運動員需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前8名,甚至前3名,但比賽機會基本上每年只有一次,「只有特定亞錦賽,世錦賽,抑或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黃尹雋舉例稱,若運動員跑出2小時01分38秒的世界紀錄,但未能在上述比賽取得好名次,仍只屬月薪約7000元的成年隊級別,「你唔係精英。」他同時指大迫傑、中村匠吾、楊紹輝及彭建華等名將雖未能取得獎牌,但仍不用擔心自己奧運後得不到資源訓練。

田徑,香港田徑錦標賽,黃尹雋
(圖:體路資料庫)

黃尹雋在文中認同機制有原因訂立、有跟從必要,但質疑「實行之餘,有無諗過是否適合所有項目?」他稱馬拉松運動員一年只可比賽1至2次,比賽途中變數亦大,加上跑手跑步目標是突破自己紀錄,反問在香港機制下應將預備比賽的目標放在哪裡。黃尹雋最後指在現有機制下,不見得跑出打破世界紀錄的時間會有任何變化,但會繼續專注當下,可以努力時候就努力,「路係一步步行,步係一步步跑」。

黃尹雋Facebook全文: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跑步】體院資助機制惹爭議 港績保持者黃尹雋質疑:適合所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