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巴黎奧運|中國激鬥日本女乒締團體5連霸 韓國挫德國相隔16年再摘銅

【體路專訊】巴黎奧運周六(10日)舉行乒乓球女團決賽,中國有陳夢、孫穎莎及王曼昱出戰,與由早田希娜、平野美宇及張本美和組成的日本女乒爭金。最終中國順利以直落三場成功衛冕達成奧運女團五連霸,銅牌戰則由韓國擊敗德國,繼2008年後相隔16年再次摘銅。

(左起)陳夢、孫穎莎、中國女隊教練馬琳、王曼昱助中國連續5屆奪得奧運女團金牌。(圖:Getty Images)

乒乓球於1988年漢城(現稱首爾)奧運第一次作為奧運正式項目,直至2008年北京奧運,乒乓球首次以團體賽取代雙打比賽,此後中國連續於北京、倫敦、里約熱內盧及東京皆奪得男、女子團體金牌,今屆巴黎奧運中國男團已成功達成5連霸,女團賽事亦是對金牌志在必得。

王曼昱/陳夢(前)(圖:Getty Images)
王曼昱/陳夢(圖:Getty Images)
早田希娜/張本美和(圖:Getty Images)
早田希娜(右)/張本美和(圖:Getty Images)
王曼昱/陳夢(右)(圖:Getty Images)

中國女乒今屆作為頭號種子,晉級路上一帆風順,先後擊敗埃及、中華台北,4強保持一場不失擊退韓國晉級決賽;處於下半區的2號種子日本女乒於首兩圈亦未受考驗,擊敗波蘭及泰國後於4強遇上德國,以3:1順利晉級。今日對戰雙方亦非常緊湊,第一場雙打陳夢/王曼昱對陣早田希娜/張本美和已經互相緊咬,以9:11、11:6、6:11、11:6打成2:2,決勝局雙方更戰至10:10「刁時」,中國組合幾經苦戰以12:10險勝。

孫穎莎(圖:Getty Images)
平野美宇(圖:Getty Images)
早田希娜(左)(圖:Getty Images)
孫穎莎(圖:Getty Images)

第二場由中國「世一」孫穎莎對陣日本的平野美宇,首局雙方有來有往互有攻守,孫穎莎僅以13:11險勝,不過站穩陣腳後孫穎莎即發揮「一姐」本色,以兩局11:6取勝,總局數3:0擊敗平野美宇。

張本美和(圖:Getty Images)
張本美和(圖:Getty Images)
王曼昱(圖:Getty Images)

第三場中國派出王曼昱迎戰日本新星張本美和,首局王曼昱尚未入局,攻勢相當進取的張本美和把握機會以1214先取一局,逐漸找到場上節奏的王曼昱第二局一直領先,雖曾一度被對手追至76,但仍以1210驚險追回一局。第三局雙方依然互相緊纏,張本美和以極具攻擊力的前三板希望搶佔主動,卻被王曼昱找到機會一口氣將比分拉開94,卻於領先105時被對手連追2分至107,此時中國要求技術暫停,調整後王曼昱終以117再勝一局,總局數領先21。第四局王曼昱開局就將比分拉開51,張本美和雖然積極搶攻反擊但未能收效,令比分拉開至83,最終以116再勝一局,助中國以總場數30擊敗日本,連續5屆奪得女團金牌。

(左起)孫穎莎、陳夢與王曼昱連續兩屆為中國奪得奧運女團金牌。(圖:Getty Images)
(圖:Getty Images)
萬遠(右)/單曉娜(圖:Getty Images)
田志希/申裕斌(圖:Getty Images)

銅牌戰方面,韓國女乒今日與德國爭奪銅牌。頭場雙打派出20歲「美少女」新星申裕斌與田志希拍檔,對陣德國的萬遠/單曉娜。雙方戰況非常激烈,韓國組合以11:6、11:8先勝兩局,卻被德國頑強以8:11、10:12追平局數2:2,決勝局韓國組合未再給對手機會,以11:8為韓國奪下首場勝利。

申裕斌(圖:Getty Images)
申裕斌(圖:Getty Images)
申裕斌(圖:Getty Images)
Annett Kaufmann(圖:Getty Images)
李恩惠(圖:Getty Images)

第二場韓國由李恩惠出戰德國的Annett Kaufmann,前者未讓對手有可乘之機,以11:8、11:9、11:2直落三局取勝,助韓國總場數領先2:0。第三場韓國由「大師姐」田志希硬憾德國的單曉娜,前者亦沒有手軟,狂風掃落葉般以三局11:6終結賽事,亦助韓國以總場數3:0勝出,繼2008北京奧運摘銅後再次獲得女團獎牌,德國則繼東京奧運銅牌戰不敵香港後,於巴黎奧運再次與獎牌擦肩而過。

(圖:Getty Images)

文:賈兆志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中國激鬥日本女乒締團體5連霸 韓國挫德國相隔16年再摘銅

Posted on

巴黎奧運・直擊|跳繩港將獲邀場內表演 難忘五環舞台獻技 望展現港隊水平

【體路巴黎直擊】2024巴黎奧運比賽期間,場內除有一眾力爭佳績的香港運動員,亦有4位跳繩港隊代表司徒銘曦、袁曉彤、何卓錡及李俊明,獲邀在比賽期間於城市運動公園的比賽場地及街頭表演,與民同樂。4位港將均言難忘於五環舞台上表演,亦言雖然跳繩暫未作為正式奧運項目亮相,但作為港隊代表到訪巴黎同樣背負使命,「想讓大家知道香港跳繩隊都可以表現出高水平。」

巴黎奧運大會在奧運期間把協和廣場設計成城市運動公園,除了搭建三人籃球、霹靂舞、BMX自由式及滑板的臨時比賽場地外,亦安排連串表演及供公眾試玩各項城市運動。其中一項表演項目即為跳繩,大會透過國際跳繩聯合會邀請港隊成員來訪巴黎,港隊經甄選後揀出4位代表,在8月5日抵達巴黎,在一星期內與法國、日本及美國跳繩隊員一同擔任表演嘉賓。

雖然今次是表演性質為主,4位港將無須如稍早前出戰亞洲錦標賽般投入大量時間訓練及準備,但他們亦面對另一挑戰——大會只提供住宿,4人來回機票須自費。司徒銘曦與何卓錡坦言出發前要考慮工作安排及請假等各方面因素,但認為機會難得而選擇前來巴黎:「可說是取捨吧,這個機會十年難得一見,就算自費都好,仍覺得今次旅程非常值得。從小到大都希望跳繩能夠成為奧運項目,難得有機會將跳繩在奧運這個舞台上展現給大家看,讓大家認識花式跳繩及交互繩,自己十分期待。」

在大會安排下,4位跳繩港隊代表與外國的跳繩選手,6天期間不斷在巴黎市內及協和廣場作街頭表演,亦曾在滑板及BMX的比賽場地內演出,何卓錡形容經歷難忘:「到埗第一天已在BMX比賽場地舉行Battle形式的表演賽,同場有霹靂舞和花式足球的表演。廣場內還有很多表演及比賽,但好多觀眾是特意前來看我們的表演賽,他們會欣賞不同的運動,為我們歡呼及打氣。這次旅程會令我們往後表演更有信心、更自如去展現自己。」

表演之外,亦會邀請圍觀市民一同參與,試跳交互繩

司徒銘曦提到,法國、日本及美國的選手亦相當高水平,而今次表演不如平時比賽的緊張,大家能夠更輕鬆地交流跳繩心得。雖然表演不是比賽,他們期間亦穿著大會的制服而非港隊戰衣,但4人仍言每次表演均背負使命感:「每次表演出場時,他們都會以香港隊介紹我們,令我們希望有更好的演出,想讓大家知道香港跳繩隊都可以表現出高水平。同時透過這次機會,希望讓更多人接觸跳繩,不論小朋友還是老人家,都能享受這個運動。」而一眾港將最大的心願,就是具相當表演性質的跳繩往後能夠成為奧運項目之一,他們能夠正式亮相奧運舞台。

圖、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直擊|跳繩港將獲邀場內表演 難忘五環舞台獻技 望展現港隊水平

Posted on

巴黎奧運|荷蘭車手爭先賽衛冕膺雙料冠軍 女子200米計時創世績

【體路專訊】巴黎奧運場地單車賽周五(9日)繼續上演,荷蘭的Harrie Lavreysen於男子爭先賽大熱衛冕,成為今屆男團競速賽及爭先雙料冠軍。同日舉行的女子麥迪遜則由意大利擊敗英國封后。至於女子爭先賽資格賽,德國車手Lea Friedrich率先刷新200米計時世界紀錄,今日向8強進發。

男子爭先賽金牌得主Harrie Lavreysen(圖:Getty Images)

Harrie Lavreysen 6歲時開始踩BMX,小輪車生涯中因肩部受傷做了四次手術,醫生忠告要停止踩BMX。及後遇上場地單車教練,被說服轉項發展,這個轉變幫助他克服BMX生涯完結的低潮期,繼續追逐奧運夢。Harrie Lavreysen 18歲轉戰場地單車,主攻短途項目,27歲的已贏得了16面世界錦標賽獎牌,包括5項團體競速冠軍、5面爭先賽金牌,以及凱3林賽3銀。3年前首戰東京奧運更袋走2金1銅佳績。

男子爭先賽金牌戰(圖:Getty Images)
Harrie Lavreysen贏得第二面金牌(圖:Getty Images)

Harrie Lavreyseis及澳洲車手Richardson Matthew都以不敗戰績一路晉身爭先賽金牌戰,最終前者以2戰2勝壓倒性奪冠。銅牌戰由英國隊的Jack Carlin拿下銅牌,他和荷蘭的Jeffrey Hoogland鬥了足足三回合才分出勝負。三位車手之後會轉戰凱林賽,周日(11日)爭金。

男子爭先賽銅牌戰(圖:Getty Images)
(左起)Richardson Matthew、Harrie Lavreysen、Jack Carlin(圖:Getty Images)
女子麥迪遜(圖:Getty Images)
意大利Chiara Consonni 、Vittoria Guazzini(圖:Getty Images)
英國Elinor Barker、Neah Evans(圖:Getty Images)

女子麥迪遜方面,意大利Chiara Consonni和Vittoria Guazzini以總分37贏得金牌,兩人在最後40圈超越主車群一圈拿下額外20分,最終以6分之差力壓英國隊奪金,荷蘭亦在最後50圈「超車」一圈,比第4名的美國隊多10分拿下銅牌。

荷蘭Lisa van Belle, Maike van der Duin
(圖:Getty Images)
(左起)Neah Evans、Elinor Barker、Vittoria Guazzini、Chiara Consonni、Maike van der Duin、Lisa van Belle(圖:Getty Images)

同日上演的女子爭先賽,資格賽以200米計時賽舉行,日前已獲女團競速賽銅牌的德國車手Lea Friedrich踩出新世界紀錄10秒029,以首名晉級,今晚(10日)爭入8強。

德國女車手Lea Friedrich踩出新世界紀錄(圖:Getty Images)

文:實習記者羅依琦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荷蘭車手爭先賽衛冕膺雙料冠軍 女子200米計時創世績

Posted on

青年論壇|江旻憓履新前夕 陪同未來上司分享正向思維心得:我希望可以回饋社會

【體路專訊】巴黎奧運女子個人重劍奧運金牌得主江旻憓今日(10日)下午與未來上司譚志源出席首屆「青年發展高鋒論壇」,透過分享個人心得,向啟發年輕一輩的正向思維。江旻憓於論壇中提到儘管自己尚有訓練的熱誠,但現時會希望回饋社會,啟發更多年輕人追夢,雖然卸下了全職劍手的身分,但自己永遠都會是運動員。

江旻憓上周宣布告別全職運動員生涯,日前有消息確認她會加入香港賽馬會事務部,出任對外事務助理經理,將於本月11日就職。江旻憓於履新前一日與未來上司、馬會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立法會議員霍啟剛等人出席「青年發展高峰論壇」,就「培育青年正向思維,共創美好明天」的專題分享個人心得。

五位嘉賓全程使用英文發言,霍啟剛介紹江旻憓時,大讚這位「劍后」充滿正向思維:「我來之前為今天的主題在網上做了些資料搜集,發現大部分人對『正向思維』的理解是勇氣、樂觀、感恩、包容、多角度思考等等,當然不少得微笑和善良待人,依我看這些形容詞無一不是在形容Vivian。」

江旻憓指自己很榮幸和幸運能夠成為運動員,從中獲得很多資源追逐夢想,以及得到大眾的認可。她利用自身的奧運經歷向一班年青人分享處理壓力的心得:「出發奧運前,我其實十分緊張。不過每次緊張的時候,我都會嘗試將壓力轉化成練習的動力。我每多一分緊張,就會在訓練多下一分苦功,給予自己信心全力以赴。」她續指不應該為了成績感到過分擔心和害怕:「(決賽)處於落後時,我感到很尷尬,覺得那個不是真正的自己。我清楚自己可以做到更好,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保持專注,然後就贏了,Yeah!」

江旻憓指自己現時雖然卸下全職劍手的身分,但自己仍然、永遠都會是運動員,同時鼓勵年輕人認清自己心目中的價值觀,在成長的路上保持初心:「我讀大學時,有位教授要我們列出20個心目中最重要的個人價值,然後把它們縮減到10個,到最後減剩3個。過程中 ,我發現把這些價值觀排出順序後,可以幫助我們在艱難的情況作出決擇,讓自己不會迷失自我。 當我們在取捨價值觀上遇到困難時,從他人身上學習以及聆聽其他意見十分重要。」

江旻憓的未來上司譚志源在論壇上鼓勵年輕人報答社會,指可以效法前者的方法:「她加入了十分好的慈善團體──賽馬會,明天便會履新。江旻憓則補充指,找到做每件事的意義是年輕人面對的重要課題,並坦承曾經的自己有點自私,眼中只有獎牌,經過反思後現時希望竭盡所能報答大眾:「儘管我仍然有訓練的熱誠,但我期盼可以回饋社會,啟發更多年輕人追夢,發奮圖強,享受每一天。」江旻憓指每位年輕人的未來每個是獨一無二和美麗的,期待為他們接下來的日子喝采。」

圖、文:李科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青年論壇|江旻憓履新前夕 陪同未來上司分享正向思維心得:我希望可以回饋社會

Posted on

巴黎奧運|埃塞俄比亞「後備」馬拉松破紀錄奪金 傑祖基傷退三連霸夢碎緣盡奧運

【體路專訊】奧運男子馬拉松今天(10日)爆出大冷門!被譽為「跑神」的肯亞代表傑祖基(Eluid Kipchoge)因腰部傷患未能完成賽事無緣歷史性三連霸,賽後更表示此為其奧運最後一戰。奪魁而回的是埃塞俄比亞跑手杜拿(Tamirat Tola),因同鄉受傷退賽才幸運獲參賽資格的他以2小時6分鐘26秒破奧運紀錄成績,驚喜征服此被評為史上最殘忍的五環賽道。

因途徑各巴黎名勝,本屆賽道被譽為最美麗的馬拉松路線,各選手由巴黎市政廳開跑,經過巴黎歌劇院、羅浮宮及大皇宮等地標,最終在榮軍院(Les Invalides)旁衝線完成42.195公里的路程。不過,此跑道同時因包含眾多爬坡,總爬升高度逾400米,被世界田聯形容為奧運史上最殘忍賽道。

本屆賽事起點設在巴黎市政廳下。(圖:Getty Images)

39歲肯亞「跑神」傑祖基為賽事其中一焦點選手。曾為世績保持者的傑祖基分別於里約熱內盧奧運及東京奧運奪金,是次征戰巴黎力爭成首名三連霸馬拉松跑手。可是其狀態成疑,皆因他被指跟現世績保持者同鄉傑圖(Kelvin Kiptum)年初意外去世有關,事件過後傑祖基坦承自己受盡網絡欺凌影響,3月出戰東京馬拉松亦只得自己史上最差的第10名。

傑祖基(圖:X)

或許是因傑祖基仍未走出陰霾,他今天表現嚴重失準。根據大會消息,傑祖基25公里過後排第63,更需步行作休息。最終他在離起步點31公里位置在觀眾歡呼下退出賽事,未能完成比賽。

傑祖基因傷未能完賽。(圖:X)

「跑神」賽後失望表示自己腰部感不適:「這場賽事我來說十分艱難,這是我人生中最差馬拉松,我從未試過未能完賽。」他同時亦宣布自己不會征戰下屆奧運:「你可能會在下屆以其他方式見到我,我可能會為其他選手打氣,但我不會跑了。我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我需要回家再好好思考。」

勝利女神今天向埃塞俄比亞跑手杜拿微笑。他本並未獲選參戰奧運,但在開幕禮前同胞Sisay Lemma因傷退賽才得以踏上往巴黎的尾班車。此32歲跑手今屆首征奧運馬拉松,他本為長跑選手,曾於2016年里約奧運10000米奪銅,其後轉戰馬拉松,為2022年世錦賽冠軍及曾於2023年紐約馬拉松奪冠。

杜拿(綠衫)前半段留守跑手群前端。(圖:Getty Images)
杜拿其後獨自帶出。(圖:Getty Images)

杜拿於賽事前半部分一直守在跑手群前端,完成25公里路程後加速獨自帶出。雖未有拋離其他跑手,但他一直和後追選手保持一定距離。杜拿維持好表現至最後直路,以2小時6分鐘26秒首名衝線,比2008年北京奧運肯亞跑手Samuel Wanjiru造出的2小時6分鐘32秒奧運紀錄快出6秒。

杜拿衝線一刻。(圖:Getty Images)

他賽後表示儘管自己本未獲奧運資格但仍為此盛事做好準備:「我完全準備好參戰,我知道我能完成奧運奪金的夢想。謝謝巴黎!我今天很開心,我是2022年的世界冠軍而現在我是奧運冠軍!這是我人生最美好一天,奪金正是我的目標。」

(圖:Getty Images)
杜拿(圖:Getty Images)

緊隨其後的是比利時選手Bashir Adbi(2小時6分鐘47秒)及肯亞選手Bensin Kipruto(2小時7分鐘),二人分別奪銀牌和銅牌。

文:實習記者吳敬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埃塞俄比亞「後備」馬拉松破紀錄奪金 傑祖基傷退三連霸夢碎緣盡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