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巴黎奧運|中國霸氣挫瑞典締乒乓男團5連霸 法國主場揚威力壓日本摘銅

【體路專訊】巴黎奧運周五(9日)舉行乒乓球男團決賽,由力爭衛冕的中國與「黑馬」瑞典爭金。瑞典雖有「王楚欽殺手」莫雷加德(Truls Moregard)在陣,但仍難敵由樊振東、王楚欽及馬龍組成的中國男乒,最終中國以直落三場成功衛冕,自奧運於2008年以團體賽取代雙打賽後從未讓金牌旁落,達成五連霸佳績。銅牌戰則由東道主法國以場數3:2力壓日本,首次取得奧運乒乓球團體獎牌。

(圖:Getty Images)

乒乓球於1988年漢城(現稱首爾)奧運第一次作為奧運正式項目,當時設有男、女子單打及雙打賽事,直至2008年北京奧運,乒乓球首次以團體賽取代雙打比賽,此後中國連續於北京、倫敦、里約熱內盧及東京皆奪得男、女子團體金牌,今屆巴黎奧運中國亦是對金牌志在必得。

王楚欽/馬龍(後)(圖:Getty Images)

中國在巴黎奧運男團賽事晉級路上一局未失,接連擊敗印度、韓國及法國晉級決賽,陣中亦有今屆男單冠軍樊振東、混雙冠軍王楚欽,以及首名成功衛冕奧運男單錦標的馬龍;瑞典亦有於今屆男單奪銀的「王楚欽殺手」莫雷加德、卡爾保(Anton Kallberg)與卡爾信(KARLSSON Kristian),一路連勝丹麥及德國,至4強以場數3:2險勝日本晉級決賽。

王楚欽/馬龍(前)(圖:Getty Images)

第一場由中國的奧運「四朝元老」馬龍與「世一」王楚欽拍檔,對陣瑞典的卡爾保/卡爾信,雙方戰況非常激烈,瑞典組合憑紀妙配合以11:8先拔頭籌,不過中國組合隨即以4:11、3:11反超局數1:2,此時瑞典組合再次發力以11:6將總局數追平2:2,關鍵的決勝局馬龍/王楚欽把握機會,以11:7為中國先取首場勝利。

Truls Moregard(右)(圖:Getty Images)
樊振東(圖:Getty Images)

第二場上演今屆奧運男單決賽翻版戰,由中國名將樊振東對陣莫雷加德。莫雷加德於男單失利後今仗加強攻力,首局就以12:10來個下馬威,不過樊振東亦以8:11、9:11連取兩局,第四局雙方緊咬比分至10:10進入「刁時」,莫雷加德以13:11追平局數將比賽帶入決勝局。不過,莫雷加德在決勝局未能延續強勢,終以5:11告負,總局數2:3令瑞典落後至總場數0:2。

王楚欽(圖:Getty Images)
Kristian Karlsson(圖:Getty Images)

第三場由中國男乒「世一」王楚欽對陣瑞典的卡爾信,王楚欽開局先以11:9、11:5領先兩局,大好形勢下頑強的卡爾信卻連續兩局以12:10險勝追回局數2:2。不過失利並未影響王楚欽,反而激發出戰意於決勝局展現「世一」霸氣,以11:2大勝取下勝利,並助中國以總場數3:0,所有賽事一局不失下封王,亦是乒乓球項目自2008年設立團體賽後,中國連續第5次奪金。

中國男乒連續5屆奧運男團摘金。(圖:Getty Images)
瑞典男乒(圖:Getty Images)
法國在主場首次取得奧運乒乓球團體獎牌。(圖:Getty Images)

賽後應屆奧運乒乓「雙冠王」樊振東直言:「今天可能還是比較膠著吧,可能打完後身體就有一些反應,最後能夠贏下比賽,為團隊貢獻自己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隊內的「四朝元老」馬龍則表示:「我覺得奧運會不同於以往的比賽,所有的這種壓力也好,在場上的這種糾纏也好,心裡的糾結也好,確實是一個難得的經歷,我覺得對我來說也是個美好的回憶。」

(圖:Getty Images)
(左起) Felix Lebrun、Alexis Lebrun 及 Simon Gauzy(圖:Getty Images)

銅牌戰方面,17歲法國天才球手Felix Lebrun今日帶領哥哥Alexis LEBRUN及Simon GAUZY出戰,與日本男乒爭奪銅牌。頭場雙打法國派出Alexis Lebrun/Simon GAUZY 對陣日本戶上隼輔/篠塚大登,日本在篠塚狀態不佳的情況下以局數1:3先失一場。4強不敵瑞典後表現消沉的日本主將張本智和其後出場與Felix Lebrun交鋒,張本今仗似乎仍未擺脫4強失利陰影,首局雖以13:11力克Felix Lebrun先拔頭籌,但其後又與對手輪番獲勝戰成局數2:2,決勝局領先10:8下再度「手軟」,最終被Felix Lebrun反超10:12再失一場,日本落後場數0:2。

Simon Gauzy(前)/Alexis Lebrun(圖:Getty Images)
篠塚大登(左)/戶上隼輔雙打失利。(圖:Getty Images)
Felix Lebrun為法國勝出關鍵兩仗。(圖:Getty Images)
張本智和(圖:Getty Images)

第三場日本的戶上隼輔對陣Alexis Lebrun,背水一戰的戶上未受隊友失利影響,頂住壓力領先2局下雖被對手追回一局,最終仍有驚無險以局數3:1為日本追回一場,總比數追近1:2。第四場張本智和再度上場,面對法國的Simon GAUZY戰成局數2:1,第四局再次在領先下被追平10:10,不過張本終於頂住壓力以14:12取勝,助日本追平總場數2:2。

篠塚大登(圖:Getty Images)
Felix Lebrun勝出銅牌戰後與隊友擁抱慶祝。(圖:Getty Images)

決勝場日本由篠塚大登對戰Felix Lebrun,在主場觀眾助威下Felix Lebrun如有神助連贏兩局,不過篠塚頂住龐大壓力以14:12追回一局,第四局再次戰成10:10,惟Felix Lebrun未再給對手機會,以13:11、總局數3:1勝出,助法國以總場數3:2力克日本,首次取得奧運乒乓球團體獎牌。

文:賈兆志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中國霸氣挫瑞典締乒乓男團5連霸 法國主場揚威力壓日本摘銅

Posted on

巴黎奧運・直擊|閉幕禮周日晚舉行 含反烏托邦元素 盧蔚豐李思穎任港隊持旗手

【體路巴黎直擊】2024巴黎奧運閉幕禮將於香港時間周日(11日)深夜3時在法蘭西體育場舉行,除了連串表演之外,同樣將設有運動員進場儀式,而今次亦是首次閉幕禮安排每個代表團由一男一女運動員擔任持旗手。港隊代表團早前公布,將由跆拳道的盧蔚豐及單車的李思穎共同擔任閉幕禮持旗手。

兩週前的巴黎奧運開幕禮破天荒移師塞納河及特羅卡德羅舉行,閉幕禮則相對「傳統」,回歸運動場內,於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舉行。閉幕禮在巴黎時間晚上9時(香港時間深夜3時)展開,歷時2小時15分鐘,內容一如以往包括表演、運動員進場儀式、移交奧運旗幟、熄聖火等。外國傳媒報道,荷里活巨星湯告魯斯將於閉幕禮上現身,大會將播出預錄片段,湯告魯斯會如出演的電影《職業特工隊》劇情般作驚人演出,並從法國把奧運旗幟交給主辦下屆2028洛杉磯奧運的美國。另外,閉幕禮藝術總監Thomas Jolly受訪時指出,對比開幕禮的愉快氣氛,閉幕禮將融合「驚奇」及「反烏托邦」元素,預告會有部分「黑暗」內容。

湯告魯斯在巴黎奧運期間到場觀賽(圖:Getty Images)

有別以往閉幕禮的運動員進場儀式,巴黎奧運將首次安排每個代表團一男、一女運動員任閉幕禮持旗手。港隊代表團在巴黎奧運後半段比賽項目較少,主要為周四出戰的跆拳道運動員盧蔚豐,以及在閉幕禮當日上午出戰場地單車全能賽的李思穎,最終港協暨奧委會公布,兩人順理成章為港隊代表團持旗手。

21歲的盧蔚豐及23歲的李思穎均為首度出戰奧運,其中盧蔚豐是香港歷來首位獲得奧運資格的跆拳道運動員,最終在男子68公斤以下級別列第7名。李思穎則兼戰公路單車女子公路賽及場地單車的全能賽,早前在公路賽以4小時10分47秒衝線,在92名車手中列64位,亦是香港首位完成奧運公路賽的單車女將,並會於煞科日出戰場地單車全能賽。

盧蔚豐
李思穎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直擊|閉幕禮周日晚舉行 含反烏托邦元素 盧蔚豐李思穎任港隊持旗手

Posted on

巴黎殘奧|三港將異口同聲望港人延續運動熱潮 支持殘奧運動員

【體路專訊】巴黎殘奧會將於本月28日至9月8日舉行,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今日(9日)於政府總部舉行「巴黎 2024 殘疾人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授旗典禮」。羽毛球SH6級世界「一哥」朱文佳及兩位「六朝元老」余翠怡和梁育榮趁此機會分享備戰心得,三人異口同聲指樂見巴黎奧運在香港掀起運動熱潮,同時希望市民能夠在殘奧繼續支持香港運動員。

羽毛球代表朱文佳

運動員都是人,
和廣大市民其實沒有分別。

羽毛球港將朱文佳近年在國際賽事屢獲佳績,年初更榮膺「香港傑出男運動員」獎項,今屆殘奧將會以SH6級世界「一哥」身分出戰男子單打。34歲的他直言不會懼怕任何挑戰:「我想作為一號種子,所有人都會視我為頭號對手,我已預備好承受這個挑戰。站在山的最頂,你要有這樣的胸襟。我也要看到自己的強大,肯定自己。不要怕被人追趕,只怕自己小看自己。」

上屆東京殘奧,朱文佳在決賽僅負奪得銀牌,他憶述指當時很大程度幫助自己成長:「兩屆(殘奧)最大的分別是比賽經驗。第一次的時候,所有東西都是新鮮的體驗。然而有了那次經歷,我了解到站上這個舞臺的壓力有多大,對自己的了解也更加多,這幾年都是藉著那次經驗,透過不同比賽去讓自己能夠全方面成長。」

他自問現時心態上比起3年前有一定進步:「現在再去到這個舞臺,自己都成熟了很多,做多了充足的準備,知道怎樣去面對這些挑戰,特別是心理上的困難。」朱文佳指今屆對手更難應付,但自己在教練團隊、體院等各方支持下也有所成長,故仍然會以奪得獎牌為目標,甚至衝擊金牌。

香港運動員在今屆巴黎奧運勇奪2金2銅,但偶爾仍能聽到聲音批評失落獎牌或成績欠佳的選手。朱文佳表示明白每個人想自己的想法,但點出運動員不應活在輿論壓力之下:「運動員本身不需要承受這些壓力,壓力應該是來自我們在比賽場上給予自己的期望,才會有這麼大壓力。運動員不需要看得太過重,因為始終你是為自己而戰,你打完一場比賽其實也是為自己,然後才是為其他人。」

「每個運動員都付出了很多努力,當中的辛酸外界未必看得到,但是不應該因為別人的評語而抹殺自己的努力,只用結果論來評價,對運動員並不公平。」朱文佳認為每位運動員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不要忘記努力的初衷:「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努力的背後,我想他都是為了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只要運動員問心無愧,自己作出最大的努力,我覺得已經很足夠,始終運動員都是人,和廣大市民其實沒有分別。」

輪椅劍擊代表余翠怡

如果在現場可以聽到
廣東話的打氣聲,
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港隊殘奧「六朝元老」、輪椅劍擊代表余翠怡今屆突破自我,除了參與強項花劍(A)及重劍(A)的個人賽與團體賽外,更會挑戰佩劍(A)個人賽,合共出戰5個賽事:「之前的殘奧會只可以容許參加兩個(個人)項目,這一屆就改為可以容許參加3個,所以當大會宣布時,我希望透過努力在殘奧會裡面出戰3個個人項目。」她謙稱能夠取得佩劍參賽資格有一定幸運成份,不過自己會專注在爭奪花劍及重劍獎牌,暫時將佩劍項目的目標訂在取得前8名。

余翠怡透露兼顧佩劍訓練的這段時間,令自己另外2個項目的技術也有所得著:「始終配劍的力量、速度、爆發力需求比較大,其實我將這種能力再換轉在花劍和重劍是有幫助的。」她同時指 有信心可以有充足體力完成5個賽事:「我們今屆殘奧轉了賽制,直接由淘汰賽開始,比起以往我們有小組賽時場次變得更少。當然每場的激烈程度可能會因此上升,但是體力上面,我自己就不太擔心。」

港隊殘奧劍擊代表及教練團

今屆巴黎奧運及殘奧劍擊賽事均選址巴黎大皇宮舉行,余翠怡曾經於2010年在這個地方橫掃6面世錦賽獎牌,她表示能夠重回「福地」,希望可以再次取得佳績。余翠怡同時透露,家人今屆會親臨大皇宮支持自己:「他們之前北京、倫敦殘奧有來看我,本來東京殘奧也想去看的,但是因為疫情最終未有成行。今屆入場時,我會嘗試在觀眾席那裡尋找一下他們的身影。」余翠怡笑言家人喜歡在自己比賽時不斷大聲呼喊她的名字打氣,她亦表示渴望會在現場找到其他香港人的身影:「如果在現場可以聽到廣東話的打氣聲。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硬地滾球代表梁育榮

市民關注令我們有一個
很好的動力,
令我更加想打好每一場比賽給香港的市民看。

另一位「六朝元老」、硬地滾球港將梁育榮3年前在東京殘奧勇奪BC4個人賽銅牌,之後更夥拍劉慧茵及黃君恒奪得該組別的雙人賽銀牌。他今屆再次出戰上述兩個賽事,但雙人賽的拍檔則改為首次征戰殘奧的張沅:「我的新拍檔是比較年輕一點,爭勝心比較強一點,與她合作可以互相激勵到大家,在雙打希望可以衝擊金牌。至於單打,自己會逐步逐步打,想想怎樣發揮得好一點,希望可以進入四強。」

張沅(左)和梁育榮(右)將攜手出戰BC4雙人賽

巴黎當地氣温反覆,梁育榮表示會帶備法寶前往法國:「聽很多不同的報道說那邊天氣熱,因為我都是怕熱的人,一熱其實發揮會沒那麼好。雖然(選手村)應該會有冷氣,但自己都一定會帶風扇去。同時穿薄一點的衣服,不要穿那麼厚。」

巴黎奧運期間,不少香港人通宵觀看本地運動員的賽事,梁育榮希望這股運動熱潮可以延續到殘奧:「市民關注令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動力,令我更加想打好每一場比賽給香港的市民看。自從上一屆之後,我學會了怎樣去享受比賽,原來享受比賽可以令我在球場上發揮得更加好。」他同時放言,今屆殘奧後仍不會言退,將會爭取達成七征殘奧的創舉。

巴黎殘奧會將於本月28日至9月8日舉行,今屆港隊將派出23位運動員出戰共8個項目。巴黎殘奧獎金比起上屆大幅增加,個人項目金牌由上屆的80萬(港元、下同)增至150萬;團體項目冠軍獎金則由160萬升至300萬。

巴黎2024殘疾人奧運會23人港隊運動員名單:

射箭 (1人)
1.⁠ ⁠危家銓 NGAI Ka Chuen(ST)

田徑 (1人)
1.⁠ ⁠任國芬 YAM Kwok Fan (T36)

硬地滾球(6人)
1.⁠ ⁠龍子健 LOUNG John (BC1)
2.⁠ ⁠⁠楊曉林 YEUNG Hiu Lam (BC2)
3.⁠ ⁠⁠謝德樺 TSE Tak Wah(BC3)
4.⁠ ⁠⁠梁育榮 LEUNG Yuk Wing(BC4)
5.⁠ ⁠⁠張 沅  CHEUNG Yuen (BC4)
6.⁠ ⁠何宛淇 HO Yuen Kei (BC3)

羽毛球(2人)
1.⁠ ⁠陳浩源 CHAN Ho Yuen(W2)
2.⁠ ⁠⁠朱文佳 CHU Man Kai(SH6)

馬術(1人)
1.⁠ ⁠謝佩婷 TSE Pui Ting, Natasha (Grade I)

游泳(5人)
1.⁠ ⁠陳睿琳 CHAN Yui Lam (ID)
2.⁠ ⁠張可盈 CHEUNG Ho Ying (ID)
3.⁠ ⁠⁠張浚諾 CHEUNG Tsun Lok (ID)
4.⁠ ⁠⁠鄧韋樂 TANG Wai Lok (ID)
5.⁠ ⁠⁠吳卓恩 NG Cheuk Yan (PD)

乒乓球(3人)
1.⁠ ⁠王婷莛 WONG Ting Ting (TT11)
2.⁠ ⁠⁠吳玫薈 NG Mui Wui (TT11)
3.⁠ ⁠梁仲仁 LEUNG Chung Yan (TT11)

輪椅劍擊(4人)
1.⁠ ⁠余翠怡 YU Chui Yee (Cat A)
2.⁠ ⁠⁠范珮珊 FAN Pui Shan (Cat A)
3.⁠ 鍾婉萍 CHUNG Yuen Ping (Cat B)
4.⁠ ⁠⁠湯雅婷 TONG Nga Ting (Cat B)

圖、文:李科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殘奧|三港將異口同聲望港人延續運動熱潮 支持殘奧運動員

Posted on

巴黎殘奧|港隊授旗禮公布加獎金 何宛淇:需要更多有心人支援

【體路專訊】巴黎殘奧會將於本月28日至9月8日舉行,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今日(9日)於政府總部舉行「巴黎 2024 殘疾人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授旗典禮」,今屆港隊將派出23位運動員出戰共8個項目。同日香港體育學院(體院)及香港賽馬會(馬會)公布,巴黎殘奧獎金將大幅增加,個人項目金牌由上屆的80萬(港元、下同)增至150萬;團體項目冠軍獎金則由160萬升至300萬。

上屆東京奧運及殘奧獎金由恒基贊助,殘奧個人金牌可得80萬、銀牌40萬、銅牌20萬,隊際金牌160萬、銀牌80萬。根據馬會2023年推出為期3年的「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今次為香港運動員推出的巴黎殘奧現金奬勵大幅提升,金、銀、銅得主可獲150萬、75萬及37.5萬,第4名得18.75萬、第5至8名得9.375萬;團體項目三甲則可得300萬、150萬及75萬獎勵、第4名得37.5萬、第5至8名得18.75萬;升幅達到87.5%。

特首李家超親臨主禮。

香港代表團3年前在東京殘奧共取得2銀3銅,其中硬地滾球港隊共贏得1銀1銅,包括梁育榮於BC4級個人賽奪得銅牌,後夥拍隊友劉慧茵及黃君恒摘下雙人賽銀牌;在首度成為殘奧項目的羽毛球,港隊則歷史性奪得1銀1銅,包括朱文佳取得男子SH6級單打銀牌,以及輪椅羽毛球港將陳浩源在WH2級單打奪得銅牌;另外一面銅牌則由乒乓小將王婷莛於女子TT11級單打中取得。累積共有17名獲獎牌或4至8名選手,瓜分了290萬港元獎金。不過當時有殘奧港將對於獎金不及健全運動員曾作出反映,表示希望能夠與健全人士同工同酬。

輪椅羽毛球港將陳浩源上屆在WH2級單打奪得銅牌。

對於今屆獎金加碼,已宣佈會最後一次參加殘奧的陳浩源回應說:「獎金加了當然開心,我一向希望(跟健全運動員)同工同酬,儘管這在我運動員生涯尾聲仍未成真,但見到『一步一腳印』。今天見到蘇樺偉和張偉良都有在場,他們的年代基本上甚麼資源都沒有,到現在有健全人士的4分之1。每一年我都見到有進步,我們作為運動員的職責,就是在賽場上用最專業和最好的成績,告訴大家我們值得同工同酬,希望有一日我可以見證此事發生。」

已退役的蘇樺偉(右)今屆巴黎殘奧會為港隊做後援工作。

硬地滾球女將何宛淇則指獎金只是錦上添花:「(加獎金)自己是開心的,但我們也不是為錢去比賽,獎金只是Bouns,多點當然好,意味政府、其他界別也多支持殘疾運動員。」她最希望的就是能夠在平日訓練也能投入更多資源:「希望日後有更多資源,包括是治療師、工作人員、與我們一起出隊的輔助人員,因為硬地滾球是特別困難的項目,如果不是我先生辭了自己工作,在這幾年陪我四出去打奧運計分賽,可能我也去不到巴黎,香港的殘疾運動員需要更多有心人去支援。」

何宛淇(右)與李榮傑今年初共諧連理。

何宛淇的丈夫李榮傑(Jet)在放棄本身的教師工作之後,便改任愛妻的管道助理員兼教練。何宛淇指若沒有丈夫支持,自己根本去不到巴黎殘奧:「他選擇辭工是希望幫我圓夢。疫情之後要打不同的計分賽才可以去巴黎,自己期間其實掙扎了很久,因為如果他(丈夫)不能陪我去比賽就拿不到分。」何宛淇今次除了參加個人項目,也會與老拍檔謝德樺出戰雙人項目,問到今屆賽事最大目標,她沒有奢望要拿多少獎牌,只說:「打好每一球!」

此外,有不少運動員對於巴黎膳食及冷氣機分配情況表示關注,香港殘奧代表團團長梁禮賢醫生回應說:「巴黎奧運之後,現時的港隊會留低冷氣機供我們使用,他們有30多人,我們有20多人,數量也一定夠用;至於膳食問題,我們有特別留意這件事,但是還未確認我們會如何support。」他解釋因為歐盟入口有限制,所以不會將大量食物由香港帶到巴黎。不過港隊在法國有相熟的營養師,對方會在所有事情都會給予意見,在可行情況就是會在當地為運動員購買食材。」

香港殘奧代表團團長梁禮賢醫生

今屆香港代表團由69人組成,其中23名運動員參與羽毛球、乒乓球、硬地滾球、馬術、游泳、輪椅劍擊、射箭及田徑共8大項目;代表團中有46名教練、運動科學及醫療人員、輔助人員及職員隨隊出發。

巴黎2024殘疾人奧運會23人港隊運動員名單:

射箭 (1人)
1.⁠ ⁠危家銓 NGAI Ka Chuen(ST)

田徑 (1人)
1.⁠ ⁠任國芬 YAM Kwok Fan (T36)

硬地滾球(6人)
1.⁠ ⁠龍子健 LOUNG John (BC1)
2.⁠ ⁠⁠楊曉林 YEUNG Hiu Lam (BC2)
3.⁠ ⁠⁠謝德樺 TSE Tak Wah(BC3)
4.⁠ ⁠⁠梁育榮 LEUNG Yuk Wing(BC4)
5.⁠ ⁠⁠張 沅  CHEUNG Yuen (BC4)
6.⁠ ⁠何宛淇 HO Yuen Kei (BC3)

羽毛球(2人)
1.⁠ ⁠陳浩源 CHAN Ho Yuen(W2)
2.⁠ ⁠⁠朱文佳 CHU Man Kai(SH6)

馬術(1人)
1.⁠ ⁠謝佩婷 TSE Pui Ting, Natasha (Grade I)

游泳(5人)
1.⁠ ⁠陳睿琳 CHAN Yui Lam (ID)
2.⁠ ⁠張可盈 CHEUNG Ho Ying (ID)
3.⁠ ⁠⁠張浚諾 CHEUNG Tsun Lok (ID)
4.⁠ ⁠⁠鄧韋樂 TANG Wai Lok (ID)
5.⁠ ⁠⁠吳卓恩 NG Cheuk Yan (PD)

乒乓球(3人)
1.⁠ ⁠王婷莛 WONG Ting Ting (TT11)
2.⁠ ⁠⁠吳玫薈 NG Mui Wui (TT11)
3.⁠ ⁠梁仲仁 LEUNG Chung Yan (TT11)

輪椅劍擊(4人)
1.⁠ ⁠余翠怡 YU Chui Yee (Cat A)
2.⁠ ⁠⁠范珮珊 FAN Pui Shan (Cat A)
3.⁠ 鍾婉萍 CHUNG Yuen Ping (Cat B)
4.⁠ ⁠⁠湯雅婷 TONG Nga Ting (Cat B)

圖、文:李科毅、文森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殘奧|港隊授旗禮公布加獎金 何宛淇:需要更多有心人支援

Posted on

巴黎奧運|新西蘭女車神凱林賽首奪金 東道主全能賽後上封王

【體路專訊】巴黎奧運場地單車賽周四(8日)繼續上演,新西蘭女車神Ellesse Andrews在凱林賽首奪金牌,一吐上屆東奧屈居亞軍烏氣,亦是繼女團競速賽銀牌後奪得的第二面獎牌,Ellesse Andrews即轉戰爭先賽,力爭成為雙料冠軍。同日舉行的男子全能賽則由東道主法國車手BenjaminThomas封王。

Ellesse Andrews(圖:Getty Images)

24歲的Ellesse Andrews來自單車世家,父親Jon Andrews是前新西蘭奧運代表,曾出戰1990年英聯邦運動會及1992年巴塞隆拿,母親 Angela Mote-Andrews則是山地車選手,1999年懷著身孕出戰UCI山地車世界錦標賽。在父母薰陶下,Ellesse Andrews自小與單車結緣,14歲開始參賽,最初由山地車起步,之後投踩場地單車,主攻短途項目,3年前首戰奧運即獲凱林賽銀牌,嶄露頭角,去年在世界錦標賽大爆發,勇奪凱林賽金牌,爭先賽亦摘銅而回。

女子凱林賽(圖:Getty Images)

大熟一勇的Ellesse Andrews來到巴黎,再顯實力,她日前先野隊友袋走團體競速賽銀牌,轉戰強項凱林賽未逢敵手,以半個車位之差力壓荷蘭的Hetty van de Wouw,首嚐奧運金牌滋味,英國隊的Emma Finucane力保銅牌。Ellesse Andrews賽後表示驚喜:「這個成績令人難以置信的,但我認為最高興的是我能夠全力以赴。 我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Ellesse Andrews、Hetty van de Wouw及Emma Finucane今日隨即轉戰爭先賽,激戰可期。

凱林賽獎牌得主(左起)Hetty van de Wouw、Ellesse Andrews、Emma Finucane(圖:Getty Images)

男子全能賽方面,法國車手BenjaminThomas在最後一項「決生死」的記分賽中,曾於最後24圈「自炒」滑下賽道,猶幸他在衝刺圈前重新上場,最後更力壓西班牙的 Iuri Leitao,勇奪金牌,比利時的Fabio van den Bossche雖然經過頭三個賽項(捕捉賽、配速賽、淘汰賽)後暫領群雄,惜在壓軸的記分賽中遭遇逆轉,不敵BenjaminThomas及 Iuri Leitao,只能拿下銅牌。

男子全能賽(圖:Getty Images)
只有法國一人炒車(圖:Getty Images)
男子全能賽獎牌得主(左起)Iuri Leitao、BenjaminThomas、Fabio van den Bossche(圖:Getty Images)

文:實習記者羅依琦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巴黎奧運|新西蘭女車神凱林賽首奪金 東道主全能賽後上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