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新型肺炎】疫情反覆缺補賽場地 香港乒賽宣布取消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鑒於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未有止息跡象,香港乒乓總會經與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國際乒聯)密切協商後,今日(20日)宣布取消舉行今年的「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 – 香港乒乓球公開賽」。

上述決定是因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包括香港在內的不少國家及地區俱出現疫情反覆情況,加上香港現時正實施限制入境當中,相信會令賽事難以順利舉行。另一方面,屬意舉行「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 – 香港乒乓球公開賽」的伊利沙伯體育館,亦未能提供後備賽期所須場地。最終,香港乒乓總會在與國際乒聯經過多次緊密溝通後,在種種本地及國際因素影響下只能作出比賽取消的決定。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的關係,國際乒聯早在今年3月下旬宣布,押後原定於2020年5月5日至10日舉行的「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 – 香港乒乓球公開賽」,然而疫情反覆最終令賽事取消。

黃鎮廷(右)、杜凱琹(左)去年在香港公開賽獲得混雙季軍。( 圖:體路資料庫)

除了香港公開賽之外,不少在其他亞洲地區的舉辦的公開賽都先後取消。早於4月,國際乒聯宣布取消韓國公開賽及澳洲公開賽,本月日本公開賽亦宣布取消,至於同樣已表示需要延期的中國公開賽最終是否能夠舉行,確實賽期亦尚未公布。

香港乒乓總會重申,取消「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 – 香港乒乓球公開賽」是為了保障運動員、教練、工作人員、觀眾等的健康及安全。該會將與國際乒聯及各有關合作夥伴密切聯繫,研究未來再辦其他比賽之合適日期。香港隊於去年賽事分別奪得男雙(何鈞傑/黃鎮廷)、女雙(吳穎嵐/蘇慧音)及混雙(黃鎮廷/杜凱琹)季軍。

資料來源:香港乒乓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疫情反覆缺補賽場地 香港乒賽宣布取消

Posted on

【單車】「單車屯馬綫」料9月貫通 6小時大西北踩到馬鞍山

【體路專訊】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早前發表網誌,透露西至屯門、東至馬鞍山、全長60公里的超級單車徑有望在9月或之前全面貫通。屆時市民可由「大西北」踏單車經錦田河、新田大夫第等景點一直遊覽至大埔、沙田及馬鞍山。

(發展局圖片)

 

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師透過發展局局長網誌向外界介紹預料9月或之前貫通的「超級單車徑」。署方指,期望透過改善工程將現時分散在新界的單車徑連接,並貫通新界東西。整條新界單車徑網絡主要由兩條路段組成,其中長約60公里的屯門至馬鞍山主幹線,由屯門經元朗、上水、粉嶺、大埔、沙田、到東面的馬鞍山,沿荃灣至屯門海濱興建的一段主幹線則長約22公里。

(發展局圖片)

 

署方又稱屯門至元朗,以及上水至馬鞍山的路段已經開放讓公眾使用。至於貫通此兩個路段、亦即連接元朗至上水的一段單車徑,沿元朗攸壆路部分剛於上月啟用,餘下路段亦預計會於今年9月或之前開放。屆時,屯門至馬鞍山整段60公里長的主幹線路段將會完成。按一般巿民踏單車的速度計算,完成整條路線需約6小時。署方介紹沿元朗攸壆路往壆圍南路的一段單車徑時指,已優先選擇風景優美的地方,以及途經具文化特色的景點,如元朗錦田河、新田大夫第等。同時,工作團隊已考慮對附近居民、環境和生態的影響、安全性及環境美化,從而改善單車徑設計。至於荃灣至屯門單車徑主幹線工程中、荃灣青荃橋至灣景花園一段,署方預計可於明年年初完成並開放給公眾使用。

(發展局圖片)

 

當局早年已提出發展新界東西單車徑計劃,但工程一直延誤。審計署於2014年曾發表報告,批評新界區單車徑網絡多段工程均未能按目標時間完工,當中馬鞍山至上水的一段要延誤20個月才完工,上水至屯門段則未能於原定的2013年7月完工。發展局於2016年時亦曾稱,元朗至上水段工程預計於2020年初完成,但最終延誤大半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單車屯馬綫」料9月貫通 6小時大西北踩到馬鞍山

Posted on

【冷知識】奧運籃球與NBA規則有何不一樣?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欄】每屆奧運會,美國男子籃球隊都是不少人關注的隊伍之一,他們陣容坐擁12位NBA巨星,星光熠熠,在奧運舞台上大部分時間都以絕對的優勢戰勝對手。不過縱使一直在世界最高水平的NBA賽場上征戰,球員們踏上奧運舞台有時候都會顯得不適應,全因奧運籃球的規則有別於NBA,以下為大家講解一下,兩項賽事的規則有何不一樣。

1. 比賽時間

NBA一場比賽合共分為4節,每節12分鐘,總比賽時間為48分鐘。雖然奧運賽事同樣分為4節,但每節比賽只得10分鐘,整場賽事為40分鐘,比NBA少了8分鐘。對於NBA球員而言,他們習慣在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下長時間征戰,體能相對較非NBA球員優勝,然而在奧運賽場,比賽時間減少,身體對抗程度亦相對較低,因此在這方面上NBA球員相對佔優。

2016里約奧運,加素,籃球,西班牙
圖:體路資料庫

2. 犯規次數

NBA賽事中,球員如犯規6次就會被罰出場,然而奧運比賽,球員只要5次犯規就會被罰離場。這不單是球員要注意個人犯規次數問題,連主教練都要因應NBA與奧運規則的不同,在換人戰術上作出調整。

3. 三分線距離

NBA與奧運的比賽場地亦稍有不同,在NBA中,三分線相距籃框最遠的距離為23呎9吋,兩邊底角的距離則為22呎。反觀奧運賽場的三分線離籃框的距離則較NBA近,當中三分線離籃框最遠距離為22呎1.75吋,兩邊底角的距離則是21呎8吋。對於NBA擁有高超三分投射水平的球員而言,在奧運會上投射三分球將會變得更加輕鬆。

(圖:體路資料庫)

4. 暫停次數

NBA一場比賽每支球隊在半場擁有6次長暫停(100秒)及一次短暫停(20秒),加時賽則每隊有3次60秒暫停。奧運會上,每支球隊上半場有2次暫停,下半場則有3次,加時賽中只得1次,當中所有暫停都是60秒。此外,NBA比賽中所有球員及教練都有權請求暫停,但奧運會就只得教練可以叫暫停。

5. 防守三秒

NBA一向崇尚進攻,為了避免防守方把內線完全堵塞,令進攻方難以運球突破,因此設有防守三秒這項規則。然而在奧運會上並沒有防守三秒這項規則,防守方可以把禁區區域完全堵塞,令對方只得外線投籃的機會。

6. 籃上干擾

NBA規定在爭搶籃板時,球必須整個彈出籃框上空範圍才可以搶下,否則會被裁判判定為「籃上干擾」,令控球權落入對方手中。不過在奧運會上,若是球已經觸碰過籃框一次,任何球員都被允許干擾皮球。

資料來源:CBS SPORTS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奧運籃球與NBA規則有何不一樣?

Posted on

【桌球】抗議世錦賽擬開放觀眾入場 奧蘇利雲威脅退賽

奧蘇利雲 (Photo credit : World Snooker)

【體路專訊】世界體壇在新型肺炎疫情陰霾下逐步重啟,世界桌球錦標賽將於本月底在切菲爾德揭幕戰幔,且有機會被英國政府用為「白老鼠」試行開放予觀眾入場,力爭六度封王的球星「火箭」奧蘇利雲對此表示極度不滿,甚至威威退賽以示抗議。

2020年世界桌球錦標賽正賽(32強)原定4月18日至5月4日在克魯斯堡(crucible)舉行,惟受肺炎疫情影響,推遲至7月31至8月16日上演,外圍賽亦順延至7月21至28日假切菲爾德的英國體育學院進行。香港球手傅家俊、李俊威及吳安儀均在香港體育學院與桌球總會「不建議」下,放棄赴英參加外圍賽。

克魯斯堡被視為桌球最高殿堂。
奧蘇利雲反對今屆世界桌球賽開放予觀眾入場。

儘管英國疫情依然反覆,不過英國政府周五(17日)宣布,當地體育賽事有望於10月份重新迎接觀眾入場,並挑選了數項賽事作為試行比賽,包括7月底的兩場男子板球友誼賽、8月初的一項賽馬節,以及世界桌球錦標賽。在疫情尚未完全受控的情況下,英國政府此舉受到不少人士反對,其中奧蘇利雲就揚言,如果賽會堅持讓觀眾入場觀戰,哪怕只有數百人,他也不會高興,甚至做出退賽的決定。

向來火爆的「火箭」表示:「我認為至少2021年之前室內比賽都不應有觀眾出現,但如今他們卻談論觀眾回歸的問題,真的非常瘋狂!」奧蘇利雲強調,在這些情況下必須保護他人,把風險降到最低。

卓林普力爭衛冕。(圖:體路資料庫)

現年44歲的奧蘇利雲曾五度贏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現時世界排名第6位的他,被列為今屆賽事16位種子球員之一,豁免外圍賽直闖正賽32強。根據籤表,「火箭」與沙比(Mark Selby)、羅拔臣(Neil Robertson)、梅菲(Shaun Murphy)、威廉斯(Mark Williams)及丁俊暉等身處下線賽區,他於8月2日首圈登場對外圍賽球手,順利過關的話,大有機會在16強硬撼丁俊暉。

至於上線賽區球星包括衛冕的「準神」普林普(Judd Trump) 、希堅斯(John Higgins)、麥克艾倫(Mark Allen)及麥佳亞(Stephen Maguire)。世界「一哥」普林普於7月31日開鑼日亮相,迎戰外圍賽選手。世界錦標賽正賽首圈採19局10勝制,第二輪至8強採25局13勝制,4強33局17勝制,決賽35局18勝制,「準神」去年以18:9橫掃希堅斯,首奪世界冠軍並完成「大滿貫」壯舉。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WST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抗議世錦賽擬開放觀眾入場 奧蘇利雲威脅退賽

Posted on

 山度士談香港足壇自救 促重推預備組重用本地年青球員

【體路專訊】香港足球總會多年來管治不足,近期終被審計報告提出「13宗罪」,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更嚴斥足總失職,香港足運備受批評。曾兩奪「香港足球先生」殊榮山度士接受有線體育台節目《高山低谷》訪問時,大談香港足球壇應如何自救,這位當年因傷未能赴歐洲發展而留憾的90年代球星,促港足重組預備組助球員接班。

山度士在香港出生,爸爸為葡萄牙人,媽媽為英國人,卻從來考慮為英、葡披甲:「真的沒想過。當時我只想到一件事-我在香港出世就是香港人,就要代表香港隊。日後踢波踢得好,我希望可以代表香港。」回想當年有機會到比利時發展,惜因為受傷而使美夢幻滅,成了他一生遺憾:「事緣當年踢世界盃五人賽踢得好,教練建議我到比利時踢當地的五人賽,他說當地水準不是太高,風格較斯文,沒太多衝撞,願意栽培我,給我機會到比利時試試。家人都十分支持我出外發展,可惜最後因為受傷而斷送難能可貴的機會,非常失望。」當年香港醫學水平還未成熟,山度士被踢傷後在港養傷兩年尚未能完全康復。後來遠赴荷蘭做手術,不消半響便順利完成,他立即致電回港報平安,不禁流下男子淚。

由於表現出色, 山度士14歲便有機會到荷蘭跟隨飛燕諾球隊集訓兩個月,教練為三度獲得「歐洲足球先生」榮譽的告魯夫,著名荷蘭國腳古烈治、雲巴士頓都是其隊友。他稱該次經歷讓他畢生難忘,學到的知識及態度亦畢生受用。

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提到香港足球發展,山度士語重心長道:「第一,重組預備組及『頭場』(預備組頭場比賽)。『頭場』是一個平台,讓球員感受一下比賽的壓力,讓他們熟習一下如何在壓力下、有觀眾的環境下踢波。預備組與青年軍不同,做不到全職業也要半職業,仿效一個專業足球員的作息,讓球員親身感受一下,日後以足球作為專業時的生活是怎樣。預備組亦是一個階梯,讓球員逐級晉升,青年期於青年軍受訓,到17、18歲就晉身預備組,準備日後上甲組。其次,重用本地年青球員,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為港披甲上陣,不應單靠外援,否則香港代表隊日後將變成巴西隊、西班牙隊。」

此外,山度士認為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有望衝出亞洲,盼球圈能籌辦更好的聯賽,讓更多球隊、更多組別可以參與,亦促政府投放更多資源,以興建更多室內足球場予球員訓練。

節目播出當日適逢山度士(左)53歲壽辰,製作組於節目尾聲特意安排特殊環節,為山度士提早慶生。

資料來源:有線電視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 山度士談香港足壇自救 促重推預備組重用本地年青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