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Sporty 2021

體育節,體路專欄
市民在體育節分享在家做運動的創意方法及照片。

【體路專欄】重新一年開始,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

今年要繼續stay healthy,除了eat healthy,還要多做運動。港人玩手機的時間比運動多,衞生署調查發現分別有55.4%和43.1%的被訪者沒有每日進行最少 10 分鐘的劇烈和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只有43.8%的被訪者身體活動量達到世衞建議標準。

疫情反彈令社交距離措施再度收緊,關閉健身中心和企業wfh(work from home)等措施,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習慣。香港防癌會亦發現近7成受訪者因疫情改變運動及飲食習慣,逾3成受訪者體重較疫情前增加,31%男性平均增4.2公斤;而35%女性則平均增3.6公斤,身體猶如多負一個小啞鈴的重量。

香港人的運動意識有很大進步空間,不少市民仍把「運動」二字局限於劇烈運動,包括跑步、做gym、游水等。其實「運動」範疇廣泛,在地鐵站由使用扶手電梯改為行樓梯已經是很好的運動。多年前港鐵與衞生署合作舉辦「多行樓梯、多點健康」活動,原來最多梯級的車站是何文田站,由忠孝街前往月台要行562級樓梯,比天壇大佛的268級樓梯超出1倍!當然何文田站是特例,一般由月台到大堂梯級不會超過100級,市民可以輕易挑戰。

香港人工作忙碌,作息不定時,總有諸般理由說服自己沒時間做運動。假如不做運動的「理由」是太忙,做運動則有眾多更好的理由。首先,運動使人感到愉悅、提升睡眠質素、建立並維持強壯的肌肉和骨骼,令皮膚更健康及減慢衰老。65歲的發哥駐顏有術,隔日便行山,被網友「野生捕捉」的照片零死角,是凍齡的好例子。型人徐濠縈更是sporty一族的表表者,不時跑步、滑水和玩滑板,難怪保養得宜,希望愛美一族聽到運動能anti-ageing,馬上坐言起行。

當然運動最大的好處是減低因肥胖而增加患上慢性病的風險,世衞指心臟病、中風、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佔所有死亡宗數的63%,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疫情之下,不少教練和團體在健身中心停業期間推出Zoom課堂,實行「停業不停課」,學員可在家繼續上堂。網上亦有大量免費運動教程,供市民跟著做,只要在YouTube搜一搜關鍵字,已有無數短片「任君選擇」,不少workout短片達到數千萬觀看次數,更有針對初學者鍛鍊腹肌的教學短片得到約7000萬次觀看,我們還有藉口不做運動嗎?

張樹槐,體路專欄,余國樑
筆者張樹槐(右)與體育節籌備委員會主席余國樑(Tony Yue)合照。

為提高市民的運動意識,港協暨奧委會(SF&OC)每年舉辦體育節(Festival of Sport),雖然原定去年4月至6月的體育節活動因疫情被逼取消,籌備委員會主席余國樑(Tony Yue)決定於去年10月透過結合線上線下平台,「從『身』出發」,推廣在家「全民運動」,繼續發揮體育節的精神。

為推廣全民運動,大會委任了4名香港運動員為體育節大使,包括帆船代表唐裔盛、田徑代表鄧漢昇 、單車代表馬詠茹及劍撃代表符珈嘉,拍攝宣傳照片及出席活動,更聯同奧夢成真項目發展幹事黃金寶到訪小學,與學生一起上體育課,並親手送出「從身出發開學套裝」,讓學生將融入運動元素的紙版遊戲帶回家。大會亦將套裝分發予另外45間小學,逾萬名學生,讓他們安在家中玩得健康。

Tony希望今年疫情減退,體育節能推出更多fun fun項目和實體活動供大眾參與,在熱鬧、眾樂樂的氣氛中,繼續推廣全民運動。

疫情下許多實體比賽需要取消,大家可以考慮參加線上賽事。我已在港完成9個線上馬拉松,儘管沒有往常賽事的熱鬧氣氛,卻能享受更大的自由度,我喜見網友發揮運動創意,有跑手發掘新跑步路線,圍著香港島跑,亦有人由東鐵線的尾站紅磡站,跑到另一個尾站羅湖站。

香港醫療長期面對人手短缺、系統超負荷問題,人口老化進一步加劇醫療系統壓力。做運動除了可以令自己保持身心健康,亦能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為己為人,be sporty喇!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Sporty 2021

Posted on

【專訪】《男排女將》創作組:多困難也好 仍想在迷惘中帶來力量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體路專訪】2020年對運動迷來說像是消失的一年,本地絕大部分賽事因疫情取消,場館等又斷斷續續關閉近半年。即使想放眼海外,封關、閉門也令大家到各大賽事「朝聖」無望,就連奧運亦延期一年。但就在這灰暗一年的尾聲,一套香港近年少見的體育劇卻成為了耀眼的焦點。沒有誇張的招式特技,只有賺人熱淚的故事,《男排女將》成功令觀眾尋回追夢的熱血。編審張之彥、編劇黃竣培和駱競茵希望用「力圖」的經歷略盡綿力,「在迷惘的氣氛下令大家有些力量,令自己變得更強。」

張之彥,男排女將
張之彥

《男排女將》全長20集,以港劇而言算是正常長度,但類型卻是並不常見的體育劇,主軸更是少有的排球。不過張之彥卻透露,構思劇本之初腦海中仍未有要創作體育劇的概念,「當初是想做一個以女性做主角和較本土的故事,然後在網上見到葉鳳儀教練的訪問,覺得她和隊員間的感情很吸引,加上故事背景是一班矮小的球員由丙組打上去,當刻就雙眼發光,想像到劇情有很多發展空間。」於是,甲一男排球隊力臻與前教練葉鳳儀的故事,便成為他創作的靈感,「力圖」亦隨之而誕生。

男排女將,黃竣培
黃竣培

創作組內3人無一曾經接觸排球運動,要編寫一齣講述排球的連續劇可謂瞎子摸象。排球例書、比賽影片,甚至《排球少年》漫畫成為他們的日常讀物,因為需要理解排球,才能寫好排球。「我們會先設計想要的戲劇是甚麼、表達甚麼、角色如何去解決戲劇矛盾,再向他們求證我們想的方法是否可行。」編劇之一的黃竣培口中的「他們」,當然是力臻一眾球員。劇中出現的下手傳球100次、二傳手順時針傳球及各種其他訓練就是由創作組與球員合力設計出來的成果。

惟有云「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張之彥笑言創作組有時候想像出天馬行空的橋段,會被力臻給一記當頭棒喝:「例如早段那個發球打水樽的比賽,本身幻想中的設計是打10個樽,但他們說就算現實的外國職業球員也未必能一次過打倒10個樽,唯有合理化地變為20球4個樽。」最後4個水樽分別置於場區四角,這幕亦是仍未放下心結的King與魚仔之間又一次競爭。除了這些日常訓練之外,劇中也不時出現介紹球員企位和球例簡介,黃竣培解釋是希望將這運動介紹予觀眾認識:「如果要介紹就要真實,寧願解釋甚麼是1至6號位,都不會有『倚天殺波』。」

男排女將,駱競茵
駱競茵

如果要介紹就要真實,寧願解釋甚麼是1至6號位,都不會有「倚天殺波 」。

介紹排球的受眾非單是電視機旁的觀眾,創作組內的唯一女性駱競茵亦因《男》而接觸排球、認識其可愛之處,從而愛上排球。「見到他們即使只是訓練,與球距離甚遠時仍會滑過去救球,甚至會滑到撞牆。就算你本身不懂排球都會有感覺,也會知道他們是很純粹、很熱血,亦愈看會愈想他們贏比賽。」駱競茵與黃竣培曾多次合作,後者笑言因她負責與力臻接洽,如今已成為劇組的「排球知識擔當」。

鄧麗欣本身曾是女子青年排球港隊成員。(ViuTV劇照)

選角遇上天賜的演員

一個創作能受觀眾喜愛,除了劇本及拍攝等幕後工作處理得宜之外,幕前扣人心弦的演出也是缺一不可。劇中不少演員均有排球底子,兩名主演鄧麗欣(Stephy)及陳卓賢(Ian)固然是港青及港隊前成員,就連李爾晨、李文星及楊偲泳等配角均曾在甲一及乙組聯賽馳騁。「識打排球的演員確是會優先考慮,因為排球不是兩個月就能練習好的運動,學習時間不足下一旦姿勢不太正確,拍出來也不會好看。」

談起飾演蔣家瑜這個以葉鳳儀為原型之角色的演員,3人都不約而同指從籌備階段起已認為是捨Stephy其誰,「在娛樂圈中懂得排球又能出演女主角的演員也別無他人,因為能夠為她編寫真正落場打球的劇情,而且與葉教練的年紀相距也不太遠,所以幾乎一開始已認定是她。」Stephy球員年代擔任自由人,入行後曾組成Loey排球隊出戰丙組及乙組聯賽,張之彥透露對方至今仍熱愛這項運動,「她說自己一直都想做些有關排球的計劃,碰巧遇上今次的好機會,又當然覺得劇本能有所發揮。」

陳卓賢餘演的魚仔因傷改用左手扣球。(ViuTV劇照)

 

至於飾演魚仔的Mirror成員Ian更是前男排港隊成員,亦曾助南華奪得甲一冠軍,算是「卡士」中排球經驗最豐富的演員之一。「其實與Ian合作的經過很神奇,因為我們本身已設計了一個要由右手轉左手打波的角色,怎料溝通期間得知他是一個用右手打波的左撇子,是萬中無一、天賜的禮物。」黃竣培續道:「有網民提出這角色是否為Ian度身訂造,但真的不是,而是上天給了他幫我們出演魚仔。」魚仔在力圖出任接應二傳,後因受傷而改用左手扣球,與現實中擔任二傳的Ian有著丁點分別。

有網民提出這角色是否為Ian度身訂造,但真的不是,而是上天給了他幫我們出演魚仔。

顧定軒在戲中飾演King一角。(ViuTV劇照)
呂爵安餘演的阿神是張之彥的個人之選:「可能每個人都想做團體內的焦點,但有時焦點只得一個。如何舒服自處又發揮自己也是個重要課題。」(ViuTV劇照)

 

劇中力圖隊員各有成長,當中轉變最大的莫過於由顧定軒飾演的King。對排球可謂沉迷的King是球隊的靈魂人物,後因身高及能力問題由主攻手轉任自由人。然而他固執的性格亦是雙面刃,多次令自己及球隊陷入苦況,老實說筆者也頗不喜歡這個角色,但黃竣培及駱競茵卻異口同聲道King是他們最愛的角色。「可能我都是矮仔吧⋯⋯哈哈!認真說其實只要大家有夢想,追尋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限制就會對他更入心入肺。」駱競茵認為觀眾對King最終接受要轉任自由人的一段有共鳴:「要放棄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接受自己能力更勝任別的事的命運,同時又要繼續做得好,這種時不與我是最大感受。」

魯Sir(中)在劇中所作所為令人咬牙切齒。(ViuTV劇照)

 

熱血追夢以外,《男》劇更演活出不少本地體壇的悲歌及缺陷。King於第二集曾經在售票處外通宵排隊訂場,最終因睡過頭而失諸交臂。編寫該集的駱競茵大嘆,對現實中連甲一球隊都要遇上類似狀況感到詫異:「原來要是屬會、老牌球會才能分配球場,但多年來連力臻也不是屬會,當然現在情況已經好得多,不過甲一球隊都要這麼辛苦確是震驚。」資源和成績的惡性循環於體育界也是老生常談,何況排球在現時制度下並非精英項目,所得的支援更難以稱得上為多。張之彥坦言,希望借劇集帶出這個問題:「不是斷定誰是誰非,但政府或體育界要推廣體育的話是值得正視。」

「魯Sir」這角色無特別影射成份,但想營造出力圖在一個老化的框架下反抗的情節。

另一個令人更咬牙切齒的角色及情節,是劇中排總主席魯Sir利用權力阻撓家瑜及力圖參賽,不少運動員都在社交媒體笑言比現實更現實。「其實也沒有特別去做資料搜集,但我(張之彥)以往打保齡球時也聽過不少所謂的不公或黑暗。『魯Sir』這角色無特別影射成份,但想營造出力圖在一個老化的框架下反抗的情節。」黃竣培亦樂見觀眾對魯Sir有不同投射。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製作體育劇屬難中之難

有Stephy及Mirror的支持者做後盾,加上熱血及貼地的情節,令《男》由播出到完結均備受追捧。在連登討論區內,單是劇集的即時討論帖文已有72個,代表至少有7萬人次曾發文討論,加上不少媒體及專頁均先後發文大讚劇集,有評論更形容《男》及同台的《全民造星III》為本土流行文化的再次抬頭。「我不敢說是否有很大迴響,但當然希望多人接受及看得開心。」張之彥曾參與創作17年多前的《戀愛自由式》,當年主演之一碰巧同樣是Stephy。「之前香港確是缺少這類型的劇集,我也承認今次也有點希望別樹一幟的感覺,但播出後的結果真的不能預算。」

李爾晨(右)同樣是前排球員,與陳卓賢(左)曾在大專及甲一賽場對壘。(ViuTV劇照)

 

體育劇集從來並非香港的主流,《戀愛自由式》以外的經典或要數到更早的《四葉草》系列及《桌球天王》。無綫電視上一套以運動做主題的劇集已是2015年的《衝線》,ViuTV則有去年4月的《打天下》。以往曾參與創作《嘆息橋》及《選戰》等的黃竣培坦言,製作體育劇的難度比一般劇集高:「要找到一班懂這項運動的演員,又要拍攝得好,連這些基本條件都是難中之難。始終影視製作不同漫畫,是需要很多東西配合。」張之彥亦指香港製作選擇少,如果「最大那間電視台」也不做的話便更難出現,故此特別感謝ViuTV放手讓創作組主理,「我自己不論寫還是看也真的『餓』了很久,所以整個過程都開心,到最後數幕寫到力圖要散班也有點『眼濕濕』。」

始終影視製作不同漫畫,是需要很多東西配合。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前文所述的網媒評論又提到,觀眾看畢《男》後「至少會覺得『我希望這是香港的故事』」,同時「也許在香港當下的低氣壓之中,香港人需要的就是一個勵志故事」。張之彥也承認,希望借劇集去盡量展現人生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荒謬事情:「我們創作的時候又正正是香港最艱難、經歷很多變化的時候,所以感受特別深,寫的對白亦特別肉緊。」劇本在前年下半年開始創作,年尾正式開拍至去年中煞科,期間更經歷兩波疫情。

我們創作的時候正是香港最艱難的時候,所以感受特別深,寫的對白亦特別肉緊。

那3位創作者又希望這800多分鐘的故事能為香港人帶來甚麼?張之彥以陳宇琛飾演的黃金Sir以自問為何要做小學教師,去安慰家瑜的一段劇情來回答:「其實不論創作還是生活也一樣,多點問自己為甚麼,就能多些反思自己的初衷。」駱競茵的答案就與前文劇評的內容不謀而合:「其實就是一種力量。因為人追尋目標時會猶豫和迷惘,但力圖的努力或會提醒你自己是否忘了甚麼。我希望能在如此迷惘的氣氛下鼓勵大家,令大家有少少事開心一點。」身旁的黃竣培亦認同力量的重要性:「重點是你知道自己矮、弱,但正是如此才會令自己變強,所以『力量』是詞很有份量。」

就如主題曲《著地》的兩句歌詞「撐過去,鬥志再重壓不碎」,就算是何等的「Little Man」,面對對手再高的高牆也要全力奮鬥。人生本就如此,不是嗎?

張之彥,男排女將,駱競茵,黃竣培

文:麥景智
圖:麥景智、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專訪】《男排女將》創作組:多困難也好 仍想在迷惘中帶來力量

Posted on

【泰國羽賽】桃田賢斗確診新型肺炎 日本隊宣布棄戰

桃田賢斗(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2021首站賽事泰國羽毛球超級1000系列賽下周一(12日)展開,各隊伍近日陸續出發前往曼谷備戰,不過壞消息卻接連出現。繼馬來西亞隊總教練黃綜翰新型肺炎測試結果呈陽性後,世界「一哥」桃田賢斗亦確診新型肺炎,日本羽毛球協會隨即宣布棄戰。

世界羽壇賽事於泰國重啟,1月先後在曼谷上演3站賽事,包括兩站「超級1000系列賽」及年終賽,不過在出發備戰之際,各隊接連傳出有教練、運動員確診的消息(相關報導 : 【泰國羽賽】馬來西亞隊出發前總教練染疫 傳日本隊有人中招滯留機場)。據日媒報道指,日本隊在成田機場出發前接受新型肺炎病毒檢測,其中「世界一哥」桃田賢斗結果呈陽性,據指桃田賢斗早前與其他選手一同集訓,因此日本羽毛球協會決定取消派遣運動員直往泰國參賽。

桃田賢斗去年1月戰畢馬來西亞羽毛球大師賽後遇上車禍,經過近1年休養於去年12月全日本羽毛球錦標賽封王,惟在國際賽重啟之際又染上新型肺炎,令他在國際賽復出的日子再度押後。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泰國羽賽】桃田賢斗確診新型肺炎 日本隊宣布棄戰

Posted on

【泰國羽賽】馬來西亞隊出發前總教練染疫 傳日本隊有人中招滯留機場

馬來西亞隊總教練黃綜翰(中)新冠測試結果呈陽性。(圖: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facebook)

【體路專訊】首站泰國羽毛球超級1000系列賽下周一(12日)開打,各支隊伍今日起陸續啟程前赴曼谷,不過馬來西亞隊出發前卻傳來懷消息,總教練黃綜翰新冠測試結果呈陽性;另據傳日本隊亦有球員「中招」,被迫滯留在日本機場。

馬來西亞隊球員出發前接受病毒測試。(圖: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facebook)

BWF 1月在泰國舉行3站賽事,前兩項均為超級1000系列賽,分別1月12至17日及1月19至24日上演。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今日公布,臨出發泰國前所有教練、運動員都須要接受病毒檢測,其中球隊總教練黃綜翰呈陽性反感,可幸其餘39名職、球員則為陰性,他們明天將照舊出發,但要隔離至本月11日,以及再次檢測皆呈陰性才獲准出賽。

港羽隊今日出發前赴泰國。
伍家朗今晨「全副武裝」出發。(伍家朗IG圖片)
中華台北隊今日飛抵飛赴曼谷。(戴資穎IG圖片)

至於香港隊及中華台隊今晨率先出發,兩隊職、球員均做足防疫措施,戴齊口罩、面罩、護目鏡甚至穿上保護衣登機。據悉以世界「一哥」桃田賢斗為首的日本隊亦於今日啟程,但盛傳因為有球員測試陽性,整隊被迫滯留在日本國際機場。(相關報導:【羽毛球】曼谷疫情嚴峻半封城 港隊做足防護啟程赴泰參賽

泰國疫情近期反彈,上周六新增216宗確診個案和一索死亡病例,至今累計逾7300宗染疫,死亡64宗,曼谷現有活躍病例已超過2600宗,當地隨即宣布進入局部封鎖,針對酒吧及餐館,至於包括限制商業活動和民眾聚集的新一輪管制措施則於周一(4日)起生效,暫定至本月底為止。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泰國羽賽】馬來西亞隊出發前總教練染疫 傳日本隊有人中招滯留機場

Posted on

【羽毛球】曼谷疫情嚴峻半封城 港隊做足防護啟程赴泰參賽

羽毛球,香港羽毛球隊
港羽隊今日出發前赴泰國。

【體路專訊】世界羽聯(BWF)亞洲賽季泰國首站賽事本月12日燃點戰火,香港羽毛隊隊4男3女球手今天(3日)啟程前赴曼谷,由於當日疫情反彈,實施半封城狀態,港隊職、球員均嚴陣以待,備妥防疫裝備,戴上口罩及面罩登機。

BWF 1月在泰國舉行3站賽事,前兩項均為超級1000系列賽,分別1月12至17日及1月19至24日上演,吸引大部分世界頂尖球手參加,香港羽毛隊亦派出7名球員(男單伍家朗、李卓耀、女單張雁宜、混雙鄧俊文/謝影雪、張德正/吳詠瑢)出戰,這亦是各人自去年3月全英賽以來、事隔9 個月後首次重返國際賽舞台。

然而近期泰國疫情嚴峻,上周六新增216宗確診個案和一索死亡病例,至今累計逾7300宗染疫,死亡64宗,曼谷現有活躍病例已超過2600宗,當地隨即宣布進入局部封鎖,針對酒吧及餐館,至於包括限制商業活動和民眾聚集的新一輪管制措施則於周一(4日)起生效,暫定至本月底為止。

受到疫情威脅,原來已訂購機票及酒店住宿的中國羽毛球隊日前已宣布退賽(相關報導:【羽毛球】中國隊因疫情棄戰泰國賽 張雁宜兩鬥「加籍港人」李文珊),其他隊伍則按計劃參賽,港隊今日起程前赴曼谷,球員均戴齊口罩、面罩,做足保護措施,抵埗後將接受隔離1星期,但照可前往場館練習。對於在疫情籠罩下再次離港出戰國際賽,混雙女將謝影雪坦言:「心情好複雜,一方面又好興奮,因為事隔太長時間沒有比賽,很想念比賽的感覺,但另一方面確有少許擔心,始終泰國疫情反覆,都會擔心自己身體狀況。」不過,她示仍會集中精神作賽,可望透過今次賽事重拾狀態。

2020全港羽毛球錦標賽,混雙
謝影雪(左)和鄧俊文去年11月在全港公開賽贏得混雙冠軍。(圖:體路資料庫)
羽毛球,李卓耀,男單
李卓耀 (圖:體路資料庫)

至於同樣經歷近9個月「空窗期」的男單好手李卓耀就為重踏久違的賽場感到興奮又緊張:「太長時間未有比賽,不知自己上場的感覺如何。不過對自己狀態有信心,始終這段時間一直在體院訓練,有充足準備。」

雖然李卓耀於2019年香港公開賽主場封王,為奧運資格爭取不少積分,不過在2020年世界羽壇停擺下,他至今尚未取得奧運資格。奧運積分現時仍持續凍結,直至3月初瑞士公開賽始重新計算,李卓耀表示會在這次泰國之旅作好熱身:「在奧運積分賽之前作好準備,盡量在這次泰國公開賽爭勝,為自己累積信心。」李卓耀首圈將對上現時世界排名47位的日本球手渡邊航貴,若晉級後將對上世界排名第2的丹麥球手安東臣(Anders Antonsen)及馬來西亞球手劉國倫的勝方。

除港隊外,以世界「一姐」戴資穎、周天成及王子維為首的中華台北隊亦在今日「全副武裝」啟程,除了戴口罩及護目鏡外,均穿上防護衣。

羽毛球,中華台北,戴資穎
中華台北隊「全副武裝」飛赴曼谷。(圖:戴資穎IG)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曼谷疫情嚴峻半封城 港隊做足防護啟程赴泰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