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長池世錦賽】港隊男子41混合接力被DQ 時間快於港績仍徒勞

w

【體路專訊】世界長池游泳錦標賽今日(25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上演最後一日賽事,港隊原有鄭渝及男隊分別出戰女子400米混合泳及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初賽。不過昨日與隊友合力打破男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香港紀錄的鄭渝最終並無出賽,男子隊則游出破香港紀錄的時間,但因犯規被取消資格。

Adam Chillingworth

17歲小將鄭渝昨日與何甄陶、林昭光及鄭莉梅打破香港紀錄,原本今日會於女子400混初賽上陣,但最終並無落場。港隊在世錦賽的壓軸一槍就由男子接力隊出戰,成員包括背泳的劉紹宇、蛙泳的Adam Chillingworth、蝶泳的林昭光及自由泳的何甄陶。

首棒的劉紹宇完成背泳時已落後同組的韓國及西班牙近3秒,之後的Adam、林昭光及何甄陶均未能收窄差距。最終尾棒的何甄陶以3分43秒27的時間觸池,在小組敬陪末席。港隊的時間比2018雅加達亞運時造出的3分44秒16快近1秒,不過最終因犯規被取消資格,無緣寫下新港績。

總結港隊在長池世錦賽的表現,今屆只有昨日的男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一項新香港紀錄,時間為3分35秒26。金牌希望何詩蓓則因傷退出100米及200米自由泳。

港隊昨由林昭光、鄭渝、鄭莉梅及何甄陶打破男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港績。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長池世錦賽】港隊男子41混合接力被DQ 時間快於港績仍徒勞

Posted on

【香港田徑錦標賽】歐訓返港首場即封王 梅政揚:一直相信自己及教練

【體路專訊】「香港田徑錦標賽2022」次日賽事周六(25日)於將軍澳運動場上演,剛在歐洲回港的梅政揚在男子110米欄壓過王珞僖及張紹衡封王,女子100米欄則有廖海茵以0.14秒之差擊敗盛楚殷奪金。

梅政揚早前隨張宏峰、呂麗瑤等到歐洲訓練,經過約3個月後上星期回港,並於今日出戰香港田徑錦標賽。第3線的梅政揚在起步後與鄰線的張紹衡叮噹馬頭,惟後者在跨越最後一個欄時碰欄,最終梅政揚以14秒28率先衝過終點掄元,張紹衡則與王珞僖以14秒45並列第2。

經過約3個月歐洲訓練,梅政揚返港後經過7日隔離,在前日(23日)離開隔離酒店。雖然經過7日的空窗期,但他認為自己狀態保持不錯:「我一直都相信教練、相信自己,覺得不會有太大問題。」梅政揚指在歐洲首大半個月都以訓練為主,及後幾乎每星期都有賽事,與香港每月一場比賽的訓練模式有所不同,對慢熱的他而言是好事。梅政揚又指這次歐洲之行令心態有所進步:「以前心態是一場試狀態,之後才慢慢進步,但去到歐洲每一次都要衝,令自己入局更快,是心態上的成長。」對於這次歐洲之行,他認為達到預期目標:「主要是訓練上,因為本身不是跟鄧漢昇教練,去到歐洲與張宏峰、呂麗瑤一起練,感覺好好多,而且我很喜歡每個星期不斷有比賽。」梅政揚直言來年以亞運為目標,提到去年在全運會未能完賽,他坦言失望,惟對衝擊亞運資格從未動搖:「一來是相信教練,二來相信自己可以,所以過程沒動搖,知道只是一個過程。」

廖海茵(左)與盛楚殷鬥到最後才分出勝負。

至於女子100米欄方面,廖海茵跑出14秒24的成績,以0.14秒壓過盛楚殷奪冠。這位以往主項為七項全能的跑手在轉教練後專攻跨欄,這日跑出賽季最佳時間,她表示休息一星期後將開始為下場比賽作準備,目標希望打破個人最佳時間。至於盛楚殷這日在決賽失利,她賽後表示:「未做到自己應有的技術,在初賽還好,惟決賽想再做好一點反而打亂自己節奏。」隨著完成香港田徑錦標賽,盛楚殷亦已完成今個賽季,她表示會趁這段時間改善不足,冀望能盡早跑出14秒初的時間。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田徑錦標賽】歐訓返港首場即封王 梅政揚:一直相信自己及教練

Posted on

【亞協盃直擊】東方龍獅克服傷病潮挫理文 J組風雲色變

【體路專訊】在泰國武里南開展的亞協盃J組賽事,兩支港超代表東方龍獅及理文會在當地爭奪小組出線,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為直擊今次賽事,派出兩位記者學員吳雋彥和伍俊熹親赴泰國現場採訪,《體路》亦將每日為讀者送上兩位學員的現場報道及手記所見所聞,與大家一同直擊!

Day 4 亞協盃報道
東方龍獅克服傷病潮挫理文 J組風雲色變

亞協盃J組分組賽昨日(24日)在泰國武里南體育場燃起戰火,東方龍獅最終憑巴杜姆梅開二度加上小將馬希偉的入球,以3:1擊敗理文全取三分,成功在小組出線形勢上掌握主動權。

比賽開始前仍然風和日麗。

理文在上半場8分鐘雖然有防守大將迪高傷出,但他們在10分鐘便由基華尼頓憑一次反擊先開紀錄。然而,之後的比賽和天氣一樣風雲變色。6分鐘後,東方龍獅先有小將馬希偉左路發難為球隊扳平比數,再由西班牙前鋒巴杜姆在上半場補時階段及下半場61分鐘梅開二度,最終以3:1在這場「香港打吡」中獲勝而回。

理文球員在先拔頭籌後相擁慶祝。 (伍俊熹攝)
比賽在上半場比賽中段開始風雲色變。(伍俊熹攝)
東方龍獅前鋒巴杜姆(中)今仗梅開二度,並獲選最佳球員,入球後向鏡頭咆哮,大感興奮。(伍俊熹攝)

賽後東方龍獅主教練盧比度感謝遠到而來的球迷,並對球員末有受到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仍保持上佳表現感到驕傲。入球功臣馬希偉就感激球會給予上陣機會:「之前自己始終年輕,不是很有信心,這次泰國之行,有很多老大哥給予支持和鼓勵,讓我的信心有所提升。希望下一場仍能保持水準助球隊出線。」

至於臨危受命並在比賽中屢救險球的東方龍獅門將廖富源表示:「我在之前的友誼賽中都獲得不少上陣機會,因此狀態甚佳,賽前亦已準備就緒,希望隊友們能盡快走出傷患,攜手晉級。」

東方龍獅門將廖富源(右)今仗作出多次撲救,救出洛迪古斯(左)的近射,協助球隊化險為夷。(伍俊熹攝)
遠道而來的東方龍獅球迷在場內掛上橫幅支持愛隊。(吳雋彥攝)

至於上屆打入亞協盃跨區決賽的理文出師不利,主教練陳曉明賽後大感失落。對於陣中三名中堅悉數受傷,他表示:「隊內三個中堅悉數受傷(列斯奧帶傷上陣),迪高賽後的感覺仍然不好,這完全打亂了球隊的部署。」他並向在港支持理文的球迷致歉:「想和球迷說聲抱歉,這場比賽我們發揮的實在未如理想。」

文: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 學員伍俊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亞協盃直擊】東方龍獅克服傷病潮挫理文 J組風雲色變

Posted on

【亞協盃手記】來自香港的支持

【體路專訊】在泰國武里南開展的亞協盃J組賽事,兩支港超代表東方龍獅及理文會在當地爭奪小組出線,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為直擊今次賽事,派出兩位記者學員吳雋彥和伍俊熹親赴泰國現場採訪,《體路》亦將每日為讀者送上兩位學員的現場報道及手記所見所聞,與大家一同直擊!

Day 4 亞協盃報道
來自香港的支持

於泰國武里南上演的亞協盃J組分組賽首場比賽落下帷幕,東方龍獅在滂沱大雨中以3:1擊敗理文。奪下重要三分,最開心的除了球員,莫過於Arnold、Vincent、小肥、細細粒四位遠道來到武里南支持愛隊的東方龍獅球迷!除此以外,港隊主帥安達臣,亦現身球場,除了支持一眾香港球員之外,亦為即將來臨的東亞盃決賽周做準備。

四位球迷都是學生,其中Arnold、Vincent、細細粒由香港出發往曼谷,會合由英國飛抵曼谷的小肥。為了節省開支,四人選擇乘坐8小時通宵火車,終於前日(23日)順利抵達武里南。雖然購買了二等座車票的他們因蚊蟲問題和沒有冷氣導致徹夜難眠,但他們的付出在今天都變為甜美的果實,更獲得東方龍獅所有職、球員的感謝。

東方龍獅球迷(左起)細細粒、小肥、Vincent、Arnold賽後與門將廖富源(右)合照留念。

除了四位熱血球迷,比賽和場內還有一個熟悉的面孔,他便是剛帶領香港代表隊晉身亞洲盃分組賽的主教練安達臣。他表示自己前日(23日)下午到埗,隨即前往訓練場視察兩隊香港球隊操練:「我一方面是為即將到來的國際賽選將,但更重要的是對我的球員給予支持!」

香港代表隊主教練安達臣到訓練場為球員打氣。(吳雋彥攝)

文: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 學員吳雋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亞協盃手記】來自香港的支持

Posted on

【港足・專題・三】由上而下看推廣 傑志宣傳不靠廣告靠生態鏈?

【體路專題】聽過身兼球會媒體主任及社交媒體admin的Isaac分享後,也許大家已對港超聯球會內部的宣傳策略及做法略知一二。今集我們將再深入一點,找來另一支本地勁旅傑志的管理層伍怡欣(Jessica),談談這支亞冠盃代表如何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態圈」,又以過來人身份討論一下足總在聯賽及港隊推廣上可以做些甚麼。

重溫前兩集:
【港足・專題・二】網編也要不失專業? 理文媒體主任談「吸晴」網上宣傳
【港足・專題・一】Gimmick戰勝一切? 狼少談本地波宣傳新血路

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與Jessica做今次訪問之時,港隊還未在印度舉行的亞洲盃外圍賽上陣。如今港隊已取得逾半世紀以來首張決賽週入場券,球迷正為25名球員熱烈歡呼,或許更是在宣傳上多加兩錢肉緊的好時機。

伍怡欣

Jessica現時在傑志出任牌照及管理總監,但她過往曾在球會擔任項目及公關經理,其後亦到過公關公司工作,邀請她一同探討本地足球圈的公關宣傳工作也絕不為過。

我們的核心是一隊的成績,只要踢得好,其他人就知道甚麼是傑志。

我要做的就是令更多人知道。」Jessica劈頭拋出的首個見解,正是傑志的「宣傳」重心:以成績吸引球迷。的確,近年傑志在本地聯賽成為霸主,這兩屆亞洲賽的佳績更廣令球迷認識這間球會。上屆亞冠盃,傑志僅以得失球差未能晉級;到今屆終憑最佳次名身份歷史性打入十六強。這兩次出戰亞洲賽同樣獲電視台免費直播,有好成績就自然容易吸引「生客」關注。

「在一隊踢得好這個核心以外,我就是在旁邊建立一個生態鏈,希望令不看足球的都知道傑志,從而做到『自給自足』。」Jessica形容,由小朋友參與的足球學校,到附近居民都將可享用的營養餐廳,以至貧困人士受惠的慈善活動,全部均可當作是市場策劃的一部分,同時又不一定大費周章賣很多廣告,或是運用旗下球員做代言等等,「我們不是MIRROR,我們想行一個較專業形象的路線。」

即將開幕的營養餐廳
傑志與中文大學合作設立「中大醫務中心@傑志」。(傑志Facebook圖片)

傑志10年前獲賽馬會信託基金支持,在石門興建自家訓練場地,落成後讓一隊、青年軍及足球學校使用之餘,公眾亦可訂場與波友切磋,「變相令鍾意踢波的都有機會認識我們,來到中心可以『be part of傑志』,不幸受傷的可以來醫務中心做復康。你就會有傑志幫助自己再次踢波,的確有點像洗腦一樣,但其實又可以算是marketing。」至於一直主打的足球學校,Jessica亦不諱言有助建立一個集中的學生及家庭球迷基礎,又同時再為一隊甚至港隊提供新血,未來繼續提升球隊成績。「有這麼多渠道去接觸我們,不擔保隨時會入場成為我們的球迷,

但首先就是要令他認識、熟悉才會喜歡,就如追女仔一樣。

(圖:體路資料庫)

吸引球迷入場,的確是所有宣傳的最終目的。上集亦曾提及,傑志在主場入場人數及社交網絡的關注人數同樣領先其他球隊,間接反映Jessica口中「成績作為核心」及「打入社會不同層面」的重要性。以她作比喻的追女仔為例,自我介紹之後就是時候要與對方相處、相愛。

要留住球迷,傑志2011年贏得港甲冠軍後成立官方球迷會「藍浪一家」,在當時的本地波屬先河之舉。「就算你做零售業,你都要知道客人的喜好要求吧?

有球迷會後,就可以加強與球迷的溝通,知道他們除了要贏之外,還想要甚麼。

看到這裡的讀者,有否曾試過與朋友談起自己支持的球隊時,會用「我們」來稱呼,例如「我們昨晚踢得好差」、「似乎這個球員很適合我們的後防」等?這個舉動,其實正是球迷從追捧的球隊及球員身上找到歸屬感,而球迷會就正能放大這種歸屬感。有外國學者6年前曾發表研究,指球迷會會員比普通球迷對球會的品牌資產有更大感知(perception),同時成立球迷會亦會增加球迷的凝聚力。

傑志過往亦曾為球迷會會員舉辦公開操練。(圖:體路資料庫)

 

Jessica認為,這份對球會的歸屬感某程度緣於尊重。球迷會會員固然可享有獨家優惠及與球員見面等福利,但面對所有入場睇波的球迷仍有其他事可以令他們感到被尊重。「我們在疫情前有個傳統,就是要求球員完場後到場邊與球迷握手。因為他們買票來睇波,都不會想見到你敷衍地行過然後講再見。既然球迷不論贏輸都在,球員也應該要付出相對的尊重,於是我便跟我爸(傑志會長伍健)說要球員去握手。」

這類完場後握手的行動在外國球隊亦非罕見,尤其在比賽球場較簡陋或規模較小的球會就更加多出現。以記者喜愛的阿仙奴為例,女子隊球員完賽後不時會為球迷簽名拍照。「當然,香港球隊沒有自己的主場,但如果能有甚麼與球迷互動的事,能做的都可以做。」

外國不少球隊亦會在完場後與球迷交流。(Instagram @arsenalwfc)

欠缺球會自行管理的主場,一直是球圈期望改變的「問題」之一。當擁有球場管理權,球會就可以自行決定廣告擺位、贊助商宣傳品,甚至開放時間等大小事項。但現時大至香港大球場、旺角大球場,小至深水埗運動場、斧山道運動場全均由康文署管理,「過往都曾試過幫贊助商爭取在球場搞活動,但球場回覆說活動有商業成份,最後要想好多令康文署覺得不太關事,但贊助商又覺得行得通的方法去做。」不過傑志過往在旺角場擺放贊助商攤位亦有成功例子。2018年亞冠盃分組賽期間,球會就曾在球場入口擺放兩架贊助商的私家車讓球迷拍照及玩遊戲。

傑志曾與日本汽車品牌合作,在旺角場擺放了兩架印上傑志「拉花」的車輛讓球迷合照及玩互動遊戲。(圖:體路資料庫)

 

但或許有人就會質疑,傑志在本地已屬班霸級球隊,加上會長伍健的資金相對穩定,固然可以投放大量資源到不同領域建設Jessica口中的生態鏈。她在訪問中並無透露傑志每季用作宣傳的預算金額,但強調並無「無窮無盡的金錢」,亦不會將資源主力放到廣告宣傳之上,「有錢的不如做好學校和中心,甚至放多些落一隊,有很多不同投放資源的選擇。既然我們覺得marketing是建立生態鏈,就會專心去做。」

正在甲組馳騁的深水埗近月確認有意升班,但主教練高俊基透露仍需尋找更多地區及商業支持,「因為只得區議會資助是不足夠的」,間接顯示區隊資源不及商業球隊的事實。不過Jessica認為這不代表區隊的宣傳了無作為,

其實區隊深入民心的能力比我們更高,他們的凝聚力是完全不一樣。

做法、方向可能不同,但效果都可以很好,因為講到尾,又是歸屬感的問題,當年大埔就是一個好出色的例子。」

大埔球迷隨隊作客廣州,見證球隊首奪港超聯。(圖:體路資料庫)

 

和富大埔於2006至2007球季首次升上頂級聯賽,是歷來首支升上甲組的區隊,當時已累積一定區內球迷。大埔及後再推出過書冊、組織「足球寶貝」、與電視台合作拍攝節目等,進一步推高知名度,即使近兩次降班後仍有不少球迷繼續支持球隊。再翻查大埔贏得港超聯冠軍一季,全季主場平均有近1300人入場,雖然比傑志仍少約400人,但比東方龍獅、佳聯元朗及曾有兩場使用旺角場的冠忠南區多至少240人。換轉角度解讀這幾個入場數字,似乎亦與Jessica「成績好就有人認識」的觀點不謀而合。大埔該季最高入場人數的兩場,正是季尾奪冠前後的兩仗;再與前一季作比較,冠軍賽季的平均入場人數亦高約300人。

提到大埔,這隊「綠戰士」與深水埗一樣獲足總邀請升班,足總另再建議未來兩季不設降班,以維持足夠隊數獲最多的亞洲賽名額。「我明白邀請升班的原因,但足總更要維持聯賽競爭性。聯賽不能來來去去都是兩、三隊爭,

足總應該要做些事令中下游球隊都有東西競爭,否則沒有降班又如何畀心機踢?

新一季港超聯細節仍未敲定,南區主席陳文俊日前就曾透露,聯賽獎金或會120萬增至180萬元,同時又建議將所有賽事票房收益合計到季尾才分錢,嘗試將聯賽產業化。

(圖:體路資料庫)

上述建議,連同轉播權、獨立賽會等消息於訪問Jessica那天仍未傳出,但她亦不時提到要令聯賽更專業、更具競爭性才能吸引球迷,再令球迷變成長期捧場客。「球迷的熱血文化要如何建立?坦白講,這個情況不會在好強弱懸殊的聯賽中見到。」不少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等地球會均擁有稱為「ultras」的球迷組織,行為相對狂熱、激動甚至極端。傑志的非官方球迷會「界限街藍浪」亦自稱ultras,每當亞洲賽、聯賽大戰都必定成為現場觀眾的中流砥柱。Jessica回想起2018年亞冠盃首勝一仗,鄭展龍射入決勝球後球迷的擁抱、眼淚、舞步,

但聯賽競爭性有好大差別時,我連維持人數都有問題,又如何要求球迷有這個熱情呢?

(圖:體路資料庫)

「但做港隊的marketing絕對比球會易,因為受眾是整個香港,叫人入場撐香港很容易。」的確,近年港隊賽事愈來愈受外界關注,大概是2015年兩場港中大戰所引起的話題,增加不少「生客」的好奇心。積少成多,到港隊近三場主場賽事(已是2019年)平均有逾8000人入場,作客韓國出戰東亞錦標賽亦有近二百人隨隊支持。「為甚麼港隊能有這個文化,

因為槍口對外,所有人就會有歸屬感。

你自己也是代表香港,當然會有這個熱情。」

安永佳近日被眾多網媒大力追捧。(AFC)

然而相比起其餘項目的港隊,例如羽毛球、劍擊、游泳等,足球員的討論度、曝光率甚至商業價值都似乎較低。簡單地以《體路》Instagram的觸及率計算,有關幾個獲獎奧運項目的新聞帖文確比港足為高。還記得狼少在第一集時曾提及,社會對香港足球似乎流傳著負面的感覺,Jessica則認為港足過往亦被人感覺經常光榮出局、雖敗猶榮:

香港隊要有說服力讓人知道是『夠砌』,要有一個『wow effect』讓本身不是球迷的人都看到。

港足已經很久沒試過令人有種『Yes!』的感覺,上一次可能已經是2009東亞運。」結果訪問後八日,這種說服力、感覺、效果一併出現,港足成功出線亞洲盃決賽週,陣中效力傑志的安永佳更成為娛樂版、女生網站的吹捧對象。

一如過去兩集,我原本亦打算以「提高球賽及球員質素抑或加強宣傳較重要」的問題作結,但相信看畢以上3000多字的你亦深知Jessica的答案將是甚麼。「我並非要鼓吹勝利球迷的文化,但你也難以想像做宣傳叫人入場是看你輸球吧?」

知道不同球隊前線人員及管理層的想法,又與Jessica討論過球迷被吸引入場的因由。下一集倒不如直接聽聽球迷說法,先請來與本地球圈有點關係,但更多人認識她是因為英超球隊的杰寧(Kelena)。

後記

文首說到,Jessica是足總過來人,皆因她曾加入足總市務及傳訊委員會。今次訪問中,她亦有略談當年在委員會中曾作不同建議,但最終未被採納。不過,礙於篇幅及內容類型所限,未有在刊載在文章中,若往後集數能邀請足總訪問,定必再次詳載。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專題・三】由上而下看推廣 傑志宣傳不靠廣告靠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