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在烏干達

縣際賽女子3000米首名完成時間為10分23秒。

【體路專欄】大家還記得今屆東京奧運馬拉松項目的比賽嗎?賽事中,36歲肯亞名將傑祖基(Eliud Kipchoge)以2小時8分38秒大熱稱霸,衛冕金牌,而亞軍和季軍的運動員都是非裔的馬拉松好手。

「為何非洲跑手可以跑得這麼快?」相信有留意賽事的讀者,與筆者都有相同的疑問。

機緣巧合下,筆者有幸於在2014至2018年間數度到非洲進行研究及服務,親身為以上的問題嘗試尋找答案。

跑步既是生活  也是出路

首次到訪非洲時,筆者前往肯亞進行了一項有關「赤腳跑」的研究。肯亞地處高原,平均海拔在 1500 米以上,高原訓練能夠增強運動員的血液攜氧能力,讓他們有更強的耐力。同時,肯亞的孩子們由於貧窮,自小都需要赤足步行或跑上幾公里到學校上課,避免因遲到而被老師體罰;而下課回家時,又要再步行或跑一次。在當地,不少八歲兒童都能夠於4分30秒內跑完一公里而面不改容。故此,除了先天的環境因素外,這種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也為肯亞孩子們打下了長跑基礎。

縣際賽男子5000米首名完成時間為15分20秒。

在肯亞,並沒有「 leisure run」這一回事。在街上隨隨便便的一位路人都可能是一位跑國際賽的職業跑手。跑手們每天只有訓練、睡覺和吃飯這三件事,經濟上全賴家人和親戚的補助,但親人們對此亦絕無怨言,因為跑步能幫助他們脫貧。如果勝出比賽的話,獎金足以買地、建屋,甚至養活一家,絕對是改變人生的出路。

傷患阻撓逐夢

在考察期間,筆者剛巧接觸到一位按摩師傅,他的十公里跑最佳成績是29分鐘。原來他曾經也是一位職業跑手,但因久傷未能處理,無法繼續訓練,於是便在空閒時間兼職按摩。正因為他是一位跑手,知道如何放鬆腳部相關肌肉,便藉著這門「手藝」賺取生活費,希望一天能東山再起,繼續追尋「跑步夢」。

非洲跑者基數龐大,像以上受傷患困擾者,為數不少。我們的團隊曾向跑手介紹受傷後的冰敷處理,他們卻回答說「冰是很罕有、貴重的東西」,因為經濟能力所限,當地人普遍花不起錢用電,更遑論買雪櫃製冰。

除了物資短缺,大部分跑手的訓練都可以用「土法煉鋼」來形容。跑課、飲食、傷患處理都是經驗傳承,甚至是道聽塗說,試過不適合自己的話,就再自行調整。一則咬緊牙關不顧一切繼續跑,待他朝成為頂尖跑手時,便能受邀進駐訓練營,三餐起居、疲勞傷患、比賽訓練等皆有「經理人」處理。至於最終未能解決傷患的跑手,也只能接受命運,回家種田。然而,如果他們能夠及早學習到預防受傷的知識,跑手們的命運,又會否不一樣呢?

運動醫學服務團 到訪非洲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團隊在2017及2018年間,透過非洲教會慈善組織Watoto的聯繫,兩度組團前往位於烏干達的Suubi及Bbira兒童村,進行運動醫學服務及文化交流。

2017年中大運動醫學代表團
2018年中大運動醫學代表團

兒童村的服務對象為孤兒及弱勢兒童,他們在村內生活,入讀村內的中小學,村內亦設有運動場及診所。有賴來自世界各地的贊助及捐贈,在非洲而言,村內的生活條件尚算不錯。組織希望村內的青少年,除了讀書外,還能夠透過運動培養正向的人生態度,又或者與頂尖的肯亞跑手一樣,跑出人生的另一條出路。我們是次的任務,就是讓當地年輕運動員的生涯能跑得更遠。

位於烏干達Suubi兒童村的宿舍,每棟可住10人。

傳授知識 跑得更遠

中大運動醫學團隊一行十多人,包括醫生、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運動創傷防護員、體適能教練及醫科生,為他們度身訂造了一系列工作坊,內容包括了常見的運動創傷及處理方法、運動姿勢評估、肌力與體適能訓練、返回賽場復康期的準則、運動貼布及防護用具的應用、運動營養學、專項運動熱身及伸展的實習操作等等。當中,各個工作坊的核心目標都是預防運動創傷,教導對象除了當地高中生,亦包括學校教練及體育老師。

預防受傷的運動實習
運動姿勢評估
運動貼布及防護用具應用教學
場邊傷勢評估及重返賽場教學實習

除了理論教學,團隊亦為有傷患困擾的學員,提供「一條龍式」的專業診症及建議:首先安排醫生及醫科生為傷患學員診症或轉介,而治療師則負責為他們評估傷患、制訂康復計劃,再由體適能教練設計重返賽場前的體能及肌力訓練方案。最後,運動創傷防護員會總結個案情況,向當地教練團隊解釋每個學員的傷患處理及重返賽場的建議,協助教練們清楚了解運動員的狀態。

來自中大運動醫學團隊的醫生、物理治療師及運動創傷防護員為當地運動員診症。
來自中大運動醫學團隊的醫生、物理治療師及運動創傷防護員為當地運動員診症。
來自中大運動醫學團隊的醫生、物理治療師及運動創傷防護員為當地運動員診症。

翌年,團隊再次到訪兒童村。為了鞏固知識,我們一方面檢討當地教練們所設計的熱身流程,及其於專項運動執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亦提議訓練較年長的學生,組織場邊支援隊,並在實際比賽中跟隨代表團內經驗豐富的成員學習,務求學以致用。

FIFA 11+賽前熱身預備
為比賽作場邊支援

同時,為了加強兩地運動醫學知識的交流,當地亦於2018年派出兩名教練到香港中大運動醫學團隊進行培訓及參與場邊支援實習,藉以豐富經驗。我們也喜聞一位曾是場邊支援隊的高中籃球女學員,透過非洲籃球聯賽選秀,以籃球運動員的身份成功考獲奬學金到美國升學。

來自烏干達Watoto的教練到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隊進行實習交流。

運動醫學  與追夢者及大眾同行

運動醫學不但在運動員的追夢路上,肩負起同行者的角色,同時亦有助普羅大眾預防受傷及提升運動表現,讓運動愛好者以更有效及更安全的方式做運動,持續健康生活。

無論閣下是一位追夢者,或希望以運動強身健體,只要你對運動醫學有興趣,都可追蹤中大運動醫學團隊的專頁,了解更多。團隊自2008年起便推廣「運動醫學在社區」,不時為社區人士舉辦講座及工作坊。當然,也請務必繼續留意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的專欄文章!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劉桉瑜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物理治療師委員會委員(2020 – 2022)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在烏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