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羽毛球.專訪】劉南銘「寄居」香港12載 「湊女」變殘疾港羽隊領軍人物

輪椅羽毛球, 羽毛球, 劉南銘

【體路專訪】為了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少年輕人都選擇把握青春,以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的形式周遊列國,在賺取金錢的同時能夠感受異國風情。香港殘疾羽毛球隊總教練劉南銘來自馬來西亞,當初亦是抱著Working Holiday的心態來到香港,但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假期」一轉眼已經渡過逾十載,而他亦在這異鄉重拾當日引以為傲的球拍。

輪椅羽毛球, 羽毛球, 劉南銘
在疫情前,劉南銘(後排左三)會帶領殘疾港羽隊到外地訓練。(圖:受訪者提供)

馬來西亞是擁有多個不同種族的國家,三文四語對大馬人可謂駕輕就熟,除了家鄉的馬拉話,劉南銘同樣能純熟搵用廣東話、普通話、英語,甚至在泰式餐廳能夠以泰文點餐,在訪問期間自不然會夾雜不少外語,「懂得不同語言對大馬人只是等閒事。」不過筆者初見劉南銘,難以想像他是港隊的總教練,大概是他沒有應有的架子,甚至愛開玩笑,但他卻能訓練出世界頂級的運動員,包括港隊的「輪羽一哥」陳浩源。

當義工成殘疾羽毛球教練契機

劉南銘於馬來西亞東北部的吉蘭丹州長大,自小在家後巷打羽毛球,及至11歲才有機會在室內場打波,不過他的資質很快就盡顯無遺,15歲已經在縣內贏得單打、雙打冠軍。中學畢業後,這匹千里馬終遇上伯樂─Moe Chin Kiat,「19歲到吉隆坡讀大專,在雪蘭莪州遇上這位資深教練。他過去曾執教大馬國家隊,當時亦給予我很多機會代表雪蘭莪州出戰國內賽事,甚至有機會去選拔國家後備隊。」

輪椅羽毛球, 羽毛球, 劉南銘

大學畢業後,劉南銘在一段時間未找到工作,此時他的恩師邀請他當義工,在雪蘭莪州協助當地輪椅羽毛球隊訓練,往後甚至有機會擔任大馬殘疾人羽毛球國家隊助教,「殘疾人士雙手既要揮拍,又要推輪椅,當中的困難絕對比我們要多。為了令訓練更有效率,當時也要學習在輪椅上打羽毛球,親身體驗他們的難處,從而計劃合適的訓練方式。」他萬萬沒想到,這段不一樣的經驗,竟成為了他現在工作的契機。

當初太太的工作合約是每年簽1次,不會知道下一年能否繼續在香港工作,能做一年就是一年,結果就在香港『寄居』了12年。

12年前,劉南銘的太太在香港體育學院找到體適能教練的工作,為了照顧妻女,劉南銘亦一同來到這彈丸之地,「當時的想法是趁年輕,離開馬來西亞當作Working Holiday。當初太太的工作合約是每年簽1次,不會知道下一年能否繼續在香港工作,能做一年就是一年,結果就在香港『寄居』了12年。」這12年不單讓劉南銘慢慢融入香港的生活,他同時亦由一名「背包客」慢慢成為香港殘疾羽毛球隊總教練,「初期只是在社區教波,直至1次太太在體院協助殘疾羽毛球隊訓練,剛好我以往在馬拉有坐輪椅打羽毛球的經驗,因此推薦我從旁協助。」

輪椅羽毛球, 羽毛球, 劉南銘

那段時間劉南銘只是偶爾到場幫忙,及至2017年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需要多聘請1名殘疾羽毛球教練,在當時的總教練鄭暉燕推薦下,劉南銘加入了港隊的教練團,而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2018年的雅加達亞殘運,「當時殘疾羽毛球仍未符合資格在體院成為全職運動員,不過那時候羽毛球已經是殘奧會的項目之一,所以2018年的亞殘運成績,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們能否獲得體院的A級資助。」

(圖:體路資料庫)

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眾球員及教練的努力下,殘疾羽毛球隊在2018年亞殘運奪得4面獎牌,達標讓他們成為體院的全職運動員。不過在比賽的過程中,劉南銘的心情可謂百感交雜,特別是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單打的8強戰,「陳浩源8強對上馬來西亞球手Madzlan SAIBON,當時坐在教練席心情可說是又愛又恨,贏了即有獎牌,輸掉就空手而回。作為教練,無論如何都是幫港隊爭取最好成績,但這場的勝利卻令自己的祖國失去一面獎牌,心情很複雜。」這種茅盾的感覺,正如劉南銘所說,「只可以說是命運。」不過這場賽事的勝利,亦奠定陳浩源順利贏得生涯第1面亞殘運獎牌,達到賽前的目標。

2018年亞殘運8強獲勝後,陳浩源與劉南銘相擁。(圖:體路資料庫)

能夠帶隊取得佳績,劉南銘的能力備受肯定,他亦在2019年5月成為港隊總教練。接掌港隊後,本應在2020年舉行的東京殘奧會自然成為首要任務,不過一場新型肺炎疫情,將港隊的計劃一下子打亂,「這段時間所有場地封閉,只可以協助他們維持原有的技術。殘奧會落實延期的消息傳出後,大家都有點失落,大家都沒目標、失去方向。」不過劉南銘認為,幸運的是球員均較為成熟,明白當今的情況,很快就能夠正面迎接往後的挑戰。

輪椅羽毛球, 羽毛球, 劉南銘

如今國際羽壇賽事仍然復賽無期,雖然港隊仍未確實取得殘奧會的入場券,不過根據近年港隊的成績,大有機會有球手能夠登上殘奧會的舞台,甚至奪牌而回。惟在疫情影響下,劉南銘對於港隊出戰殘奧會的成績未有多想,只希望球員能夠打出應有的水平,並通過他們的成績為香港殘疾羽毛球隊帶來新血,「殘疾人士普遍較內向,甚少會做運動,令港隊能夠選擇的球員不多。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能夠鼓勵更多殘疾人士打羽毛球。」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專訪】劉南銘「寄居」香港12載 「湊女」變殘疾港羽隊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