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冷知識】坐足球/踢排球會導致「生仔」?

冷知識,生仔,足球

【體路專欄】相信大家在體育堂教導球類項目技術時,總會見過一些古舊的足球或排球出現「生仔」情況。到底「生仔」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才會令到一個足球/排球生仔?今次請來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為我們拆解「生仔」疑惑。

中學上體育堂要學習手、足、籃、排的技術,喜歡踢足球的小編把手球及排球一律當足球踢,結果當然是被阿Sir責罵,原因是踢排球會導致「生仔」。所謂「生仔」其實就是指球上的縫口爆開,球的內膽凸出,形狀就如「大肚」懷孕,故俗稱為「生仔」。

那麼為何踢排球會導致「生仔」呢?雷博士指自己讀書年代時體育老師亦有這種講法,全因當時製造球的物料質素不及現在,加上製造時縫口不夠均勻,而一般人的腳力為手力的3倍,故踢排球的撞擊力較「殺波」更大,就會容易令排球皮與皮之間的縫口爆開,結果就會「生仔」。

冷知識,生仔,足球
縫口爆開的排球(網上影片截圖)
冷知識,生仔,足球
足球亦會「生仔」,偶爾更會在比賽途中發生(網上影片截圖)

除了排球之外,足球與籃球都會出現「生仔」情況。雷博士指昔日踢足球時,老一輩會叫他們不要坐在波上,因以身體重量壓在球上令其過度受壓,同樣有機會導致縫口爆開,甚至甩皮。雷博士指基本上「生仔」的球就要棄置,不過因為以往一顆球價格不菲,故他與隊友們就會用膠布貼著「生仔」部分繼續使用。網上亦有短片教導如何解決「生仔」情況,包括取出內膽後更換另一個內膽,或先把球放氣,再用線縫合爆開的位置,不過這些補救方法都只能為球稍稍續命。

隨著科技的進步,製作球的物料質素越來越好,造工也因為改以機器製造而變得更細緻。而且現在的球皮革與皮革間接合已從穿線縫合改為膠合,物料相當堅固,亦更為耐用,故此「生仔」情況不會如昔日普遍,雷博士認為現時一般做運動踢排球/坐足球基本上並不會導致「生仔」。

冷知識,生仔,足球
現在的排球縫口造工精細,採用膠合
冷知識,生仔,足球
2018年世界盃用的足球為6塊皮革無縫膠合
雷雄德博士

雷雄德

雷雄德博士為美國麻省春田大學理碩士及體育博士,主修體育及運動科學。現職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的雷博士致力推廣體育運動,並於不同媒體平台與公眾分享運動科學及健康的相關資訊,除學術文章及研究報告外,其著作亦有《請問雷博士!運動科學是與非》及與鄧澔明合著的《動出資優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坐足球/踢排球會導致「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