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路專訊】李思穎拿着沉甸甸的全運會金牌,笑起來瞇起雙眼,率真親切,但她在賽道上向香港人展示的是無窮的耐力和驚人的衝刺;參加個人公路賽、麥迪遜賽和全能賽三個項目,勇奪三金,在全運會的得勝率是 100%。24 歲的「小女車神」走過的路從不容易。2024 年巴黎奧運,她在全能賽失利,用了三個月沉澱,終於從低谷中蛻變,來到 2025 年在全運會攀上高峰。就如她所言,沒有永遠的失敗,勇於直視自身不足,在人生的波浪裏總會迎來一個新高峰。即將進入冬訓,李思穎已準備為明年的亞運會和世界盃全力衝刺。2026,是值得香港人繼續期待的一年。
三面金牌的血汗
完成全運會比賽後三天,李思穎正值大賽之後、冬訓之前的假期,她抽空接受馬會刊物《駿步人生》專訪,與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分享金牌背後的甜酸苦辣,是李思穎勇奪全運三金後的首個專訪。
今屆全運會,李思穎在九天內踩了六場比賽。138.7 公里的個人公路賽是一場六個人一條心的無私奉獻,梁寶儀、梁穎儀、關旨君和張履檾犧牲自己把領先的對手一一擠掉,楊倩玉負責護送衝刺手李思穎直到衝金一刻;120 圈共 30 公里的麥迪遜賽是一次手牽手的默契考驗,李思穎和梁穎儀的雙腿在追趕對手,腦袋在計算分數,還要拉手將力量化作速度推進隊友;最後一日的全能賽,則是一日四戰的個人試煉,體能心理雙線作戰,當李思穎懷疑自己能否走到最後,但也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為終極王者。
三面金牌,有血有汗,對李思穎來說各有意義。 「第一面公路賽金牌是『解放』,證明訓練方向正確。第二面麥迪遜金牌是『意外』,在比賽早段突圍是我和拍檔梁穎儀從沒想像過的,但也啟發我們有了戰術新方向。第三面全能賽金牌最重要,全能賽是我的主項,但在巴黎奧運表現失準,我非常希望以一面金牌證明自己的實力。」


巴黎奧運低谷 傷痛中成長
李思穎說過,2024 年是失落的一年,特別是巴黎奧運全能賽,以排名前十為目標,最終失準只得第 20 名,賽後接受傳媒訪問傷心痛哭,叫無數觀看電視直播的香港人非常揪心。這一役的確重創她的自信,尤其在該全能賽前的六天,她才以第 64 名完成個人公路賽,是港隊史上首個於奧運公路賽完賽的女車手。
「別人取得好成績,為什麼我不可以?明明大家都是人!」面對失敗,痛徹心扉,但她不甘心、不服輸, 「我開始反省自己,思考有什麼弱點要改進,當中最重要是心態,要克服內心,堅持下去,希望超越自己」
三個月的沉澱換來一場深入的自我了解。走出低谷,李思穎今年開始加大訓練量,教練也撰寫了一份非常詳細的訓練計劃,全力為全運會備戰。奮鬥的過程中,有對她照顧周到的教練團隊,亦有並肩作戰的隊友,香港體育學院的支援同樣不可或缺。
順帶一提,馬會多年來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至今先後撥款超過 7. 5 億港元予體院,推動體育基建、教練培訓及運動員退役後生涯發展等項目。李思穎說:「體院讓運動員獲得全面保障,由訓練、飲食營養到住宿安排等,令我們可以安心訓練。」
今屆第十五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意義非凡,馬會撥款逾五億港元支持香港及廣東賽區賽事。馬會是香港賽區的唯一「合作伙伴」機構,支持義工服務計劃、全港社區及學校推廣活動,以及為弱勢社群和青少年安排觀賽體驗等。十五運會香港賽區有約 16,000 義工支持,是歷來最大的義工團隊,馬會義工隊也派出接近 100 名成員出任香港賽區的團體義工,與其他義工攜手為運動員、嘉賓及觀眾,提供專業和貼心的支援,秉持馬會「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
至於廣東賽區,馬會除支持相關的官方活動、義工服務、賽事宣傳推廣等工作外,亦為馬術賽事提供六大範疇的技術支援,涵蓋場地設計、馬匹福利、反興奮劑、馬房管理、賽事服務保障,以及宣傳與社區活動。

全運港隊攬19獎牌 馬會獎勵逾1147萬元
另外,馬會透過贊助體院推出「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以現金獎勵在頂尖大型運動會奪牌的中國香港運動員,以作激勵和嘉許。今屆全運會,港隊健兒合力取得破紀錄的9金2銀8銅,馬會將發放1147萬5000港元現金獎勵。當中,李思穎在三個項目奪金,個人及團體合共獲頒225萬港元。李思穎認為,有關獎勵對運動員有正面作用:「標誌着對我們的社會認同,鼓勵我們繼續突破自己,爭取佳績。」

小女車神智慧 沒有永遠失敗
李思穎小時有過度活躍症和專注力失調,自小「坐唔定」 ,爸爸因此給她安排大量運動,由跆拳道、三項鐵人到田徑,小學五年班參加中國香港單車總會的明日之星計劃,14 歲加入港隊青年軍,最終成為全職運動員,她最感激爸爸一直陪伴,鍛煉出她的毅力。 「爸爸一放工就捉我去跑步,他跑得快過我,但不會停下來等我,反而要我追上他,養成我不服輸的鬥志」。
今天的「小女車神」,就是從昔日的這股狠勁淬煉而成——青年隊受當時教練張敬煒啟發,從短途比賽轉項計時賽和中長距離車手,李思穎既享受連續幾小時公路單車訓練的沿途風光,也鍾情「單車鑊場」的純速度比拼。
她熱愛單車的程度有多大?問她對於 2026 年有沒有單車以外的期待,她率直的說「沒有!」瞄準的目標只有明年的亞運會和世界盃。單車不只為李思穎帶來獎牌,也磨練出她的人生智慧: 「身處低谷,不要只想着當刻的失敗,反省自己、了解自己,將會迎來新突破。不會有永遠的失敗,人生是波浪型的,低谷之後必然是一個新高峰。」在 2025 年快將完結之際,「小女車神」這番寄語,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我的外號……
一屆贏得三面全運會金牌,足以證明李思穎已經繼承香港單車隊歷來的「車神」寶座,「小女車神」當之無愧。主持人譚志源問她,如果為她改一個新外號: 「超級女車神」、「宇宙最強車神」、「戰神」,三揀一會選哪一個?
李思穎想了想,靦腆說想選第四個,「但我未諗到。」其實她認為自己還未配得上「車神」之名,「黃金寶、李慧詩都是世界冠軍,至少要有彩虹戰衣才說得上『車神』吧?」
卸下單車戰衣的李思穎少了賽場上的霸氣,不用踩單車的日子,她最愛「攤喺度乜都唔做」,看看劇集過日晨,她笑言自己懶惰,「我將人生的所有努力都花在單車上」。的確,她的生活,除了單車就是單車,問她有沒有單車以外的嗜好,她說喜歡聽歌,但聽歌也離不開單車, 「因為有時比賽之前覺得緊張,一緊張想不到該做什麼就心煩氣燥,聽聽歌正好紓緩情緒。」
其實她在單車以外或許可以在廚藝方面下點苦功。話說她今年全運前與隊友在澳洲集訓,人在外地生活幾個月,總得動手下廚,單車女將似乎廚藝平平,「煎塊雞胸加少少胡椒粉就一餐,所以係冇味道,唔好食」,難怪她說全運後的這個假期,她要吃「有味嘅嘢」獎勵自己;全運後,她已急不及待在港「食嘢」 。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走過奧運失利全運攀上高峰 李思穎:沒有永遠的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