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認識肌肉抽筋:成因及處理方法

【體路專欄】肌肉抽筋相信不少愛好運動的朋友也經歷過,它可定義為一種暫時性、但劇烈而且痛楚的「不自主收縮」。抽筋對運動表現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輕則抽搐十數秒影響局部小肌肉,嚴重時可牽動全身肌群,並持續數分鐘甚至數小時以上。

抽筋的成因

  1. 水份和電解質平衡失調

電解質(尤其鹽分中的鈉質)會在運動間隨汗液流失,繼而影響神經傳導效率和肌肉功能導致抽筋,此情況於酷熱環境下更為明顯。但值得一提,不少研究指出單純「失去水份/脫水」(dehydration)並非抽筋的主因。反之,若在出汗流失電解質之際,同時大量飲用純清水,會更容易增加抽筋的機會。這狀況可稱為「低血鈉症」(hyponatraemia),即代表體內的鈉離子濃度因攝入大量清水而降低,影響正常神經傳遞。因此,運動員在補充水份之餘亦應補充電解質,以維持適當體液濃度平衡。

  1. 肌肉神經控制失調

另一個近代的理論則認為,抽筋總只是發生在局部肌肉上,亦經常出現於相對清涼、出汗少的室內運動中,可能亦與個別肌肉本身的狀態欠佳,又或不適應新刺激有關。常見情況如進行一種全新運動、運動時間較平常長、運動強度較平常高等。當特定部位的肌肉處於異常疲勞,其內裏的神經傳導也會變得不尋常(過分亢奮/抑壓不足),繼而影響協調控制,造成抽筋。

處理及預防策略

在劇烈緊湊、變幻莫測的運動環境下,抽筋或許不能完全避免。但採取適當策略仍可大大減低抽筋的出現頻率和影響。常見的方法有以下數種:

  1. 補充電解質

上述提到流失電解質是抽筋的成因之一,故運動員可以透過適量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品,又或加入電解質補充劑(如鹽丸)於飲品中,以調節體內電解質濃度,減少神經傳導的影響。

  1. 靜態伸展與按摩

同為常見的抽筋處理方法,原理為讓肌肉延伸,從而刺激肌纖維內的張力感應器「高爾基腱器官」(GTO),觸發反射訊號至中樞神經,使肌肉自然放鬆,減少繃緊抽搐。

  1. 攝取特別食物或補充劑

近年不少研究提出進食味道濃烈的食品,也可舒緩抽筋症狀。舉例說,酸瓜汁、辣椒和姜蒜裡的化學成份被指能刺激口腔內的感應細胞反射,繼而「重啟」造成抽筋的不尋常神經訊號路徑,甚至有廠商會專門提煉上述食材作補充劑舒緩抽筋。但這些產品的功效仍然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1. 循序漸進增加訓練量

鑒於肌肉狀態欠佳及不適應活動模式是觸發抽筋的主要原因之一,運動員在平日訓練增加強度時應循序漸進,避免急劇提升訓練量。另外由於比賽時的強度一般會較普通練習為高,運動員亦應在賽前階段進行相關模擬訓練讓肌肉適應。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認識肌肉抽筋:成因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