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帶式欖球・專訪|九東飛龍7月征聯區友賽 教練盼隊員放下勝負 箇中尋樂趣

【體路專訪】《全民騰飛》計劃少年帶式欖球聯區比賽即將在本月12日上演,8支由8至11歲球員組成的球隊正積極備戰,《體路》邀請其中一支參賽球隊九東飛龍,隊伍教練團、球員和香港青年協會代表一同分享計劃的內容和訓練的情況。

青協首度合辦 漸見隊形感意義

由騰訊基金會及基滙資本民坊合辦的《全民騰飛》本年與香港青年協會社區體育部合辦少年帶式欖球培訓計劃,於3月至7月為160名8至11歲青年舉辦帶式欖球訓練,並定於7月12日假啟業運動場上演全港聯區友誼賽。青協督導主任謝少莉(Lily)分享計劃理念:「我們的理念是希望讓小朋友學習和接觸新興運動,甚至改變他們人生計劃和軌跡,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項目同時有青年延伸計劃,共32位16至20歲的青少年參與教練及裁判助理訓練,Lily希望讓計劃更具層次,「運動項目如果只單單集中在訓練,可能會流於興趣班,但如果訓練當中再有周邊配套,包括教練和裁判訓練,這能夠帶出一個信息,在運動產業中除了可以成為運動員之外,也有不同路向讓他們學習,同時令活動盡善盡美。」

能夠見證一班小將明白運動禮儀,並且成為好友,Lily認為是活動的感動時刻,「8支球隊的名稱也是由小朋友去定名,見到他們的想法是很有活力,而且他們由甚麼也不明白,互相不認識,到組合一起,學習比賽的禮儀,開始形成一隊球隊,這也是很特別。而且延伸項目,例如一起看七人欖球賽,感受大型賽事的氣氛,看到他們樂在其中也是令人感動。」

青協督導主任謝少莉

教練盼球員放下勝負 學懂尊重屬更重要課題

帶式欖球是一種非碰撞的團體運動,參加者腰間繫有魔術貼帶,防守方透過扯下對手腰間繫上的魔術貼腰帶來阻止進攻。九東飛龍主教練陳立婷認為不同欖球類型也有其奧妙之處,不過她指帶式欖球玩法較為簡單,小朋友容易理解,從而提升興趣,「所有欖球類型也是向前跑,向後傳,只是防守方式不同。傳統欖球講求力量,但帶式欖球是注重靈活性。透過簡化了的帶式欖球,希望小朋友先了解這項運動的樂趣,再進一步發展對欖球的興趣。」

陳立婷透露會為不同小球員定下不同目標,亦會不斷強調安全的重要,「小朋友的待人處事和性格不是教練兩三日能夠改變,所以也要因材施教,有點小朋友較被動,可能給他們小目標,例如在比賽中有某一個數量的攔截。另一方面,雖然受傷和碰撞是運動的一部分,但我們會盡量避免,中間會不斷提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如果有小朋友太興奮,我們可能叫他休息一下。」

少年帶式欖球聯區比賽將是九東飛龍首個比賽,陳立婷期望球員不會過分介意勝負,而是能夠從比賽學懂尊重對手和隊友,「比賽目標最重要是如何尊重對手和隊友,以及如何團結一起比賽。失誤不緊要,希望大家會懂得鼓勵隊友再努力,或者贏輸的心態如何面對,這些目標比勝負更重要。」

教練陳立婷

助教青年延伸計劃出身 大讚訓練全面兼實用

九東飛龍助教Raine出身自青年延伸計劃的教練培訓,她指當初希望嘗試新興運動和熱愛與小朋友溝通而加入。Raine同樣認為能夠讓小朋友在過程中感到快樂和投入,比勝利更加重要,「勝負不重要,看到他們玩的過程開心和投入,學懂新的事物是有滿足感。」

Raine大讚教練的課程相當全面,教授學員處理不同的情境,令她真正成為助教時更容易上手,「學懂正面教學,如何鼓勵他們多一點,又有情境題,部分情境是自己未曾想過的,可能關於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授方法,當真正做助教時也能夠運用所學的內容。」

助教Raine

球員反應正面 期待比賽見努力成果

一眾九東飛龍球員同樣認為活動有意義,不僅學懂球技,更擴大社交圈子,12歲的劉沛兒亦表示相當期待下月首度出賽,「自己學到團體精神的重要,因為與隊友合作需要默契,大家也成為朋友。教練也很好人,他們會留意到我們有時比較疲累,會與一起聊天讓我們精神一點。自己很期待下個月的比賽,大家努力訓練了一段時間,到時可以看看成果。」

隊中11歲的馬向兒指課程改變對欖球的看法,「學到團隊精神,分工合作,以前覺得只有傳統欖球一種,主要是衝撞,但我們所學的帶式欖球較為安全。」另一隊員游淋灝以往曾經接觸過傳統欖球,惟由於較多碰撞而轉打帶式欖球,「我較喜歡帶式欖球,因為是非碰撞式,少一點肢體碰撞,會安全點,而且規則容易明白一點。」

左起:游淋灝、劉沛兒、馬向兒

少年帶式欖球聯區比賽將於7月12日在啟業運動場上演,上午10時30分舉行開球禮,而各項賽事在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上演,球迷不容錯過。

圖、文:伍俊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帶式欖球・專訪|九東飛龍7月征聯區友賽 教練盼隊員放下勝負 箇中尋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