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訊】「2024/25香港足球明星選舉」網上投票因「足總網頁內部調整」延期兩日後,終於今日(12日)面世,已即時開始接受公眾投票,上周五(9日)記者會未有公布的候選名單亦隨即曝光。當中傑志、大埔、北區、九龍城及港會共提名了6名外援球員候選「最佳青年球員」,令到這個獎項競爭性大增。

「香港足球明星選舉」於1983/84年度首設「最佳青年球員」獎,首兩屆得主為陳樹明及陳志賢,由1985年開始,獎項名額增加至兩名,這傳統便一直維持至今(除了2002/03只有高志超一人當選)。過去40年來,儘管也曾經有外援候選,最終得獎者都落在本地球員手上,惟這現狀到今屆有可能改變。
今屆「最佳青年球員」候選人必須為23歲或以下註冊球員(2002年1月1日或之後出生),必須於港超及三大盃賽合共上陣不少於10場(截止今年5月1日)。評分準則如下:
(a) 球迷公眾投票佔40%
(b) 各支港超球隊主教練投票佔10%
(c) 各支港超球隊隊長投票佔10%
(d) 香港體育記者協會及於本會登記的傳媒機構(每單位只限1票)佔20%
(e) 評審委員會佔20%
(f) 港超每月最有價值球員得主,每個獎項可於總分上獲得額外0.5分
(g) 港超每場「最佳球員」獎項,每個獎項可於總分上獲得額外0.2分
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港足主教練韋斯活(佔5%),足總技術部、競賽部、裁判部、市場推廣和公關傳訊部及港超聯賽會代表各1名(各單位佔3%,5個單位合共佔15%)。
根據候選名單,9支港超球隊有5隊都提名了外援球員候選「最佳青年球員」,他們分別是泰利、慈英、泰法頓、基拿美、田中芳拓及陳灝。獎頂熱門人選如伍瑋謙、趙聡悟、龐焯熙、馬希偉及何瀧浩等,能否在強敵挑戰下勝出,相當惹人關注。





此外,有別於往年要由球會提名才能競逐獎項,今屆只要在四大本土比賽上陣滿10場(截止今年5月1日),即可自動成為候選人,也因為這個原因,在個別位置上,會出現同一間球會有多人候選的情況。「最佳教練」亦因為要根據足總註冊名單,所以出現了潘文迪代表標準流浪、司徒文俊代表理文的選擇,或會因此影響選情。

今屆選舉共設有18個投票產生的獎項,包括香港足球先生(1名)、最佳教練(1名)、香港足球明星十一人(11名)、最佳青年球員(2名)、最受球迷歡迎球星(1名)及球員之星(1名) 。另外亦增設最佳港隊球員(1名),希望藉此鼓勵過去一季(去年9月至今年3月)港隊球員的好表現,值得一提是,此獎項得獎者不必限於只效力港超聯球會;網上投票將於本月25日(晚上11時59分)完結,各得獎名單將於本月28日揭曉。
圖、文:文森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球星選舉|網上投票延期兩日終面世 6外援候選最佳青年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