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5):非常心與平常心的切換

【體路專欄】每一個已經踏上運動生涯一段時日的運動員,在其生涯中基本上都會來來回回地經歷著不同的高潮與低潮,其實都是在不斷地體驗著種種的非常心與平常心。今期運動心理學淺談就跟大家詳解「非常心與平常心」的課題。

1、非常心與平常心概念

自我表現類運動項目(包括跳水、體操、射擊、射箭、高爾夫、蹦床、武術、藝體、花泳、保齡球等),不需要在比賽時分析對手,分析場上情況,分析動作細節,只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能力發揮上。而這種專注於自身能力流暢發揮的前提是對挫折具有高容忍度。當一個運動員具有強烈的非常心時,即執著地一定要獲得卓越成就結果,就會傾向于追求完美,難以容忍任何差錯;而一個運動員具備平常心時,即對成就結果無執念,能夠接納更多的可能性,就能夠自在自然表現,對挫折的容忍度高。

每一個人在每一個當下都會處在某個背景心態之中,只是當事者並不總是能夠清楚地覺察到,而它會影響一個人當下的行為表現。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以及激烈競賽時,都會存在與當時情境相匹配的背景心態,這種心態就會影響到運動員的行為表現。我們可用二分法來區分運動員的大背景心態:一類是非常心,例如“追求功名,成就自我”,或者“為國爭光,報效集體”,一個有夢想的運動員不可以沒有這樣的非常心,它是生涯進取的驅動力。另一類是平常心,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者“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一個有抱負的運動員同樣可以學習這種並非一根筋的平常心,它是生活前行中的心理靈活性。

每一個已經踏上運動生涯一段時日的運動員,在其生涯中基本上都會來來回回地經歷著不同的高潮與低潮,其實都是在不斷地體驗著種種的非常心與平常心,所以要讓運動員去理解非常心與平常心並不困難。而心理諮詢人員能夠幫助運動員的地方在於,讓運動員從自發狀態(或被動狀態)的對非常心與平常心的理解和接受轉變成主動的修煉與運用。

2、非常心與平常心分類

非常心與平常心都可以分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和不以自我為中心的,兩類情況可參考下表。

非常心與平常心分類

非常心 平常心
以自我為中心 追求功名、成就自我(非常心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常心1)
不以自我為中心 為國爭光、報效集體(非常心2)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平常心2)

非常心可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例如,追求功名、成就自我的非常心(非常心1);也可以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例如,為國爭光、報效集體的非常心(非常心2)。兩者都具備強烈的驅動力來激勵人們去實現目標,亦都可能引發壓力反應如高度焦慮。

平常心可以是圍繞自我的,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平常心1);也可以是跳出自我的,例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平常心(平常心2)。前者還是自我,只是通過修行來接納“經歷”,與“威脅”和平共處,這已經幫助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去自我中心”,不再引發強烈的“自我關注”;而後者是真正地去自我中心,是用忘我的方式投入到“任務關注”中(注意焦點指向當下行為定向的任務上)。

3、非常心與平常心切換時的多種組合

我們在瞭解了非常心與平常心之後,是想要在需要時可以對它們進行相互切換,以達到心態匹配當下情境並釋放最大身心功能的目的。非常心向平常心進行切換時存在著兩類四種組合。

第一類是從以自我為中心的非常心切換成平常心,就存在以下兩種組合:
組合1:追求功名、成就自我的非常心轉換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
組合2:追求功名、成就自我的非常心轉換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平常心。

第二類是從非自我為中心的非常心切換成平常心,就存在以下兩種組合:
組合1:為國爭光,報效集體的非常心轉換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
組合2:為國爭光,報效集體的非常心轉換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平常心。

上述的四種組合均為非常心向平常心進行切換,而在實踐中(例如在特定的訓練狀態下)也可能會出現平常心向非常心進行切換的需要,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組合。具有不同價值觀以及人格特徵的運動員,在兩個方向的切換時不同的組合會帶來不同的效能。

4、非常心與平常心相互切換的訓練

非常心與平常心相互切換的訓練可以通過身份認同、人生觀認同、以及行為認同這樣三種認同來進行的,具體內容見下表。

其中最重要的訓練是具備多個不同的身份認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會有多個不同的身份,你在單位裡與小王是好搭檔,有共同的生涯價值觀,合作效率非常高;而你與小王卻是不同CBA聯賽球隊的粉絲,你與他對球隊的看法與喜好大相徑庭,甚至有時會起衝突;這就是你的身份認同決定了你的觀念和言行。要改變行為,可以先選定一個新身份,然後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證據來向自己證明你就是這樣的人。這種身份切換的目標不是不管成績進步,也不是為了消除欲望,而是為了成為可以放下執念的人(新的身份)。

作者在表中舉例的兩個典型身份是英雄與佛家。也可以換成具象的企業家與的士司機,企業家的開創勤奮與的士司機的隨緣接納是兩種不同的身份認同;或者抽象的儒家與道家,儒家的剛強進取與道家的守柔處弱也是兩種不同的身份認同;這些不同的身份認同都有助於運動員的理念建設與切換練習。等到熟悉並認同了新的身份後,與之匹配的人生觀就會逐漸呈現,不同的身份分別代表著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非常心和平常心)。再下一步即是訓練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下使用特定的身份認同,這就到了覺察自己的背景心態並體驗通過身份認同來相互切換。

身份認同是行為的終極驅動,在特定身份認同下表現出來的非常心或者平常心就會產生與之匹配的行為方式,非常心與平常心相互切換的目的就是產生最適合當下情境的行為表現。一定要理解切換的目的並不是要產生一種更為積極的心態,而是能夠產生適應當下情境的更好的功能性行為。我們之前在射擊心理學裡常用的目標定向理論(Goal Orientation Theory),即要求從自我定向向任務定向的轉換本質上也是非常心向平常心切換中的一種,都是為了產生適合當下情境的功能性行為。

非常心與平常心相互切換訓練:三種認同

非常心 平常心
身份認同 英雄(追求功名成就) 佛家(隨緣無執念)
人生觀認同 人生定要成就 花開花謝都是風景
行為認同 刻意執著 自發自然

5、非常心切換成平常心的功能 

前面談到了非常心與平常心相互切換的目的就是為了產生最適合當下情境的行為表現,那這種能夠幫助釋放最大功能性行為的心理機制是什麼呢?我們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非常心切換成平常心後可能產生的心理學方面功能。
(1)平常心有助於將比賽中出現的壓力源做認知重評,把壓力源從當作“威脅”轉變為當成“挑戰”,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2)平常心有助於把比賽中感受到的較大程度的不確定性,轉變成有較高程度的掌控感,從而提升自我控制感;
(3)平常心有助於提升由上至下的目標驅動與由下至上的刺激驅動兩個注意系統之間的平衡性,從而提高工作記憶和認知執行功能方面的效率。

 

 

 

 

 

 

 

 

 

文:姒剛彥博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委員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心理中心主任
前國際運動心理學會主席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75):非常心與平常心的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