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亞洲盃・直擊手記】謝謝你們讓我們相信

【體路多哈直擊】原來這樣就過了一個月。一個月前,還在香港機場盤算著送港隊時要訪問哪位球員,今晚我已經身在多哈機場預備離開卡塔爾,算的是這15日的洗費。昨晚在圖瑪瑪球場完場一刻,代表這趟期待年幾的旅程終於完結。由港隊在印度出線開始,筆者與很多球迷一樣,儘管身份或許不同,但同樣計劃著、等待著要與港隊並肩參與亞洲盃決賽週。

幸好,我真的有來。

足球大賽與奧運、亞運不同,尤其我們作為記者的,採訪奧運、亞運九成時間都是跟著港將行程,或許上午做羽毛球,下午轉做劍擊,晚上又趕去游泳館。但採訪足球賽事有著的是一種純粹,純粹在現場參與自己由小到大都喜歡的這項運動。過去因足球而出埠,就只有2018年的東亞錦標外圍賽和之後的決賽週,因為港足能參與的「tournament」,大概就只有這兩個比賽。

但原來,我們的目光可以放得更高,將「東亞」真正變成「亞洲」。

在沒有人看好、環境又惡劣的情況下,港足相隔逾半世紀再次出線亞洲盃決賽週。來到多哈,雖然一開頭說過這裡的賽事氣氛並不特別濃厚,但隨著小組賽開始得久,愈來愈多球迷從亞洲各國來到卡塔爾後,之前終於在Souq Waqif感覺到那種球迷在市集唱歌跳舞打氣的氣氛。

香港對卡塔爾甚或中東人而言很新鮮。平日坐上Uber,司機總會問問「China?」、「Korea?」,知道我們是香港人後,有些有留意新聞的,或許會問問中港關係,但更多的是疑惑為何會有兩隊「中國」參加決賽週。但隨著我們的球隊在兩場小組賽有好表現後,最近竟然遇上外賣員劈頭就問「Hong Kong?」在傳媒中心與其他記者交流時,聽到的也不時是對港隊的讚賞。這些,全都靠場上的職球員拼搏回來的「待遇」,是真正猶如勞烈斯所說的「將『香港』的名字帶到世界」。

足球就是能夠連結世界。筆者在傳媒中心認識的Adel是在卡塔爾出生的巴勒斯坦人,最初相識是緣於他得知我來自香港,笑說兩隊之後會相遇,甚至爭出線。邀請訪問後,想不到他會搶著邀請我們二人小隊食晚飯,又帶我們遊覽多哈。昨晚一仗,Adel也是座上客,賽前突然想起之前獲贈了數條港隊球迷的打氣圍巾,便想當作紀念品送給他。豈料他又即場將本掛在頸上的巴勒斯坦頸巾回贈給我。當然,我們兩隊在場上勢成水火,但在場外,我們依然可以成為朋友。

更重要是,足球是可以如此振奮人心。這次港足的表現、球迷的熱烈,我相信真的真的真的不用再多談。昨晚完場,跑到港隊打氣區前拍攝謝幕場面,數著前面兩個、中間幾個、後面又有數個球迷流淚滿面,再望向球場上的26位球員與身邊的職員。茹子楠、葉鴻輝、物理治療Karen媽哭了,陳肇鈞眼框紅紅,艾華頓和周緣德也默默地低著頭。左方最遠處,還有本身戴上隊長肩章,卻在25分鐘就因右肩再度甩骹的勞烈斯。膊頭僅作簡單包紮的Vas同樣雙眼通紅,左手揉揉雙眼眼頭,職員Gavin在他身旁輕輕安慰。看到Vas哭了,筆者也突然就流下眼淚。或許因為亞洲盃前做過訪問,大約知道這28年是如何走來,替他不值、不甘心。

這行眼淚也是不甘心的眼淚。失望是固然,但會失望也因為我們曾有希望,有希望過可以打敗巴勒斯坦出線,即使落後下也希望過至少可以破蛋。只是上天似注定不讓我們好過,亞洲盃這個夢,一下子就完結了。

但至少我們曾經相信,相信這隊穿上紅色球衣的香港隊是有希望。也謝謝你們讓我們相信,未來就讓我們繼續相信,香港隊是沒有終點的。

(圖:足總提供)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亞洲盃・直擊手記】謝謝你們讓我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