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當世大運裁判是這樣的(一)

【運動員網誌】第二次來到美國普萊西德湖(Lake Placid)的我,身份由「教練」變為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的「國際技術官員」,實在機會難得!

分別兩度舉辦冬季奧運(1932, 1980)及冬季世大運(1972, 2023)的Lake Placid,成為充滿濃厚冰雪文化及奧運遺產的獨特小鎮。有幸擔任技術專家的我,出發前實在不敢鬆懈,花了不少時間熟習賽規及觀看選手過往表現,到達場地後亦與技術組一同出席賽前官方訓練,除了確認選手的動作順序,也會觀察他們的訓練狀態及動作質量,以便正式比賽時對起跳用刃、難度級數等作出判斷。

ITO合照 (裁判們一般都會穿上深色西裝外套,今次大會提供了質量很好的制服,穿起來亦十分整潔一致)
對比圖(2012年 vs 2023年)

所有花滑裁判官員都住在同一家酒店,與賽場Olympic Center是10分鐘內的步行距離,戴妥工作證基本上便可通往所有比賽場地及貴賓廂。賽前頭一兩天的精神不太好,可能是時差關係吧,亦有裁判剛好碰上航空系統故障一事,在機場滯留了超過10小時之久!不過最後能趕在官方訓練之前到埗,亦可謂不幸中之大幸……

比賽前後都會進行技術組的會議,由技術監督(Technical Controller)主持,Controller除了總括特別要留意的動作判斷之外,也確保重播動作(review process)時的討論「快而準」。一般情況下,review是當技術組任何一位對動作完成質量、級別有不確定而要求的,當選手完成整套節目、鞠躬、到Kiss & Cry等分區的時間,便由技術組及裁判對動作定級和評分作最後修訂,過程通常不超過2-3分鐘。一起欣賞今屆男單冠軍,日本選手山本草太的短節目表現吧~

執裁初時,有感雙眼不太適應環境,因為在冰面反射出來的光線蠻強,整個比賽維持三個多小時,唯有靠完成兩輪節目後的洗冰時間稍作休息,首要的是全程保持集中以及一致的定級尺度。今次共事的伙伴來自瑞典、拉脫維亞、美國及日本,就算不在panel上,很多時我們都會約一起吃飯、行動,聊聊旅行、興趣、小孩……(這話題我就顯然插不上話 )十分難得與他們交流,討論當中亦有新見聞!希望之後有時間再分享!

ITO開幕進場 (多謝大會首度安排國際技術官員(International Technical Officials)開幕進場,除了感受到一份尊重,大家亦為這“歷史時刻”感到格外興奮!)

*第31屆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於2023年1月中旬假美國紐約州普萊西德湖(Lake Placid)舉行,是大學生參與的冬季體育項目世界綜合性運動會。賽事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包括12個冰雪項目、吸引了2,500位來自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代表600所大學的學生運動員參與,香港滑冰聯盟派出了兩男一女,出戰花樣滑冰單人滑。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當世大運裁判是這樣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