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員比賽時要「靜觀」其變?

【體路專欄】相信大家與筆者一樣,既欣賞運動員在日復日的訓練過程中努力不懈,更佩服他們在激烈的賽場環境中表現出強大的抗壓力。在比賽的高壓環境下仍能發揮應有水平的運動員,往往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擁有積極及正面的態度。香港場地單車精英運動員李慧詩,在東京奧運中失落凱林賽獎牌後並沒有埋怨責怪自己,反而選擇坦然面對挫敗。這種全然接受自己過失且保持開放的處事態度,絕對是她在期後的爭先賽中發揮應有水準的關鍵。她在賽後訪問中表示,感激身邊一直支持她的人,她信任團隊,也開始懂得愛惜及善待自己,以迎接每日的困難和挑戰。

根據筆者的經驗,靜觀訓練是其中一個能培養出抗壓力及心靈韌性的重要訓練。有硏究顯示,靜觀訓練有助培養欣然接納挫敗的態度,從而加強運動員在比賽期間的集中力,使運動員對改善戰術及動作抱持開放態度,令運動員願意接受並適應各種挑戰,完全投入於比賽中,發揮出應有水平 (Josefsson et al., 2019)。

靜觀訓練對大腦之影響

其實大腦和身體肌肉一樣,都需要透過鍛練來提升能力。神經科學家里克漢森博士(Dr. Rick Hanson)提出,靜觀訓練可幫助建立神經元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意即通過訓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以及思想模式。我們的大腦會不斷生長變化的,即使是成年人的大腦仍有可塑性(Plasticity),具有繼續改善的空間。研究顯示,大腦經過靜觀訓練後,有關部位的灰質(Gray matter)會增厚而相關的功能也會因而增強。靜觀修習不僅能增厚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和減低杏仁核(Amygdala)的活躍程度,也能增厚海馬體(Hippocampus) 的灰質。弗蘭克加德納教授和其團隊發現,運動員參與八週的靜觀課程後,海馬體的灰質明顯增厚,並能同時增加島葉(Insula)的厚度,以幫助我們增強體內的感受性覺知,使我們更容易體會自身情緒的轉變(Garden and Moore, 2012),從而培養出新的態度和思想模式。即使面對相同的訓練及比賽情況,亦能有新的體會及經驗。

(圖一:神經元可塑性)

靜觀如何影響運動表現

舉例來說,靜觀能有助感知,從而令運動員更易察覺情緒及身體狀況的變化。靜觀也有助運動員在比賽時專注於動作要點及可控的因素,以及增強調節情緒的能力。無論比賽順利與否,運動員也能夠抱持開放學習的態度,作出最適合的應對方法。大腦的結構和運作固然是十分複雜,但肯定的是,如果運動員能在比賽過程中保持專注、增強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抱持開放學習的態度應對挫敗與挑戰,以及確切感知自己的情緒及身體動作,運動表現絕對能有所提升。

(圖二:靜觀如何影響運動表現)

近年不少學者研究靜觀訓練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包括不同的運動項目例如欖球、足球、網球、排球,以至較靜態的運動項目如射擊、射箭、哥爾夫球等等。研究證明,靜觀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運動員完成八星期的靜觀課程後,對自身身體的覺察力有所提升,讓運動員更容易抽離緊張的狀態,將注意力集中於呼吸,減輕身體繃緊的情況。例如對自身肌肉如何發力、動作應該怎樣協調以達至最高效率、比賽時會否過份緊張而令分析力下降及肌肉變得繃緊等等。經過靜觀訓練後,運動員在這些方面的覺察能力均能有所增強。有運動員更表示,靜觀能減少因未達目標或期望所帶來的壓力和焦慮,讓他們能專注當下,集中於下一輪的比賽。

正式靜觀練習

筆者在疫情前有幸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學校靜觀中心學習,並成為了靜觀表現教練,以下是幾個簡單的靜觀練習,大家可以嘗試及親身感受靜觀練習對身心靈的正面影響。

  • 靜觀呼吸:每日練習3至5分鐘,純然地感受呼吸時空氣流經身體(如鼻孔、胸部及腹部)的感覺。有時候可能會有難以集中及分心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當思想遊走時,不作出任何批判,重新專注於感受呼吸。當適應了靜觀呼吸後,可調整練習時間。每一次調整可增加5分鐘,直至整節訓練時間為30分鐘。
  • 靜觀身體掃描:當運動員習慣進行靜觀呼吸的兩至三星期後,可以考慮添加其他靜觀練習。例如靜觀身體掃描、動態的靜觀步行或靜觀運動,時間可由3至5分鐘逐步增加至30分鐘。

日常靜觀練習:

  • 感恩寫作:每天紀錄10項值得感恩的事,如感激身邊有支持你的同伴、順利完成訓練或喝了一杯美味的咖啡。

總結

雖然靜觀訓練的好處很多,但並不能取代運動員在其他方面的鍛鍊,例如生理、體能、心理、技術及戰術等等。在技術、戰術及體能達到最高水平的前提下,配合心理訓練,培養出賽場上調整心理狀態的能力,於比賽時發揮應有水準。作為一個成功的教練,必須按照運動員的強項與弱項來制定個人化的訓練計劃,才能為運動員帶來最大的訓練成效。

參考文獻:

  1. Baltzell, A. L., & Summers, J. (2016). The Future of Mindfulness and Performance across Disciplines. In Mindfulness and Performance (pp. 515–54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17/cbo9781139871310.023
  2. Bernier, M., Thienot, E., Codron, R., & Fournier, J. F. (2009). Mindfulness and acceptance approaches in spor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3(4), 320–333. https://doi.org/10.1123/jcsp.3.4.320
  3. Gardner, F. L., & Moore, Z. E. (2012). Mindfulness and acceptance models in sport psychology: A decade of basic and applied scientific advancements. Canadian Psychology, 53(4), 309–318. https://doi.org/10.1037/a0030220
  4. Gooding, A., & Gardner, F. L. (2009).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Preshot Routine, and Basketball Free Throw Percentage. In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s Psychology (Vol. 4).
  5. John, S., Verma, S. K., & Khanna, G. L. (2011).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n HPA-Axis in Pre-Competition Stress in Sports Performance of Elite Shooters.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n HPA-Axis NJIRM, 2(3).
  6. Josefsson, T., Ivarsson, A., Gustafsson, H., Stenling, A., Lindwall, M., Tornberg, R., & Böröy, J. (2019). Effects of 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 (MAC) on Sport-Specific 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Emotion Regulation, and Self-Rated Athletic Performance in a Multiple-Sport Population: an RCT Study. Mindfulness, 10(8), 1518–1529.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19-01098-7
  7. Roemer, L., & Orsillo, S. M. (2002). Expanding our conceptualization of and treatment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Integrating mindfulness/acceptance-based approaches with existing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s.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9(1), 54–68. https://doi.org/10.1093/CLIPSY.9.1.54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盧嘉琪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幹事 運動科學及研究委員會 委員(2020-2022)
香港大學運動中心 體育發展經理
美國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靜觀中心 靜觀巔峰表現課程教練
美國國家體能協會註冊教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員比賽時要「靜觀」其變?

Posted on

【劍擊】半年海外經驗改變心態 蔡俊彥更著重隊內關係

【體路專訊】「Panasonic運動獎學金計劃」今日(8日)於奧運大樓舉行頒贈儀式,得獎者之一的花劍運動員蔡俊彥儀式後表示,自己在過去半年於海外集訓及比賽期間心態上有所轉變,在運動員生涯當中找到更多享受之處,更珍惜與隊友共同奮鬥的機會。

江旻憓擔任頒贈儀式司儀

「Panasonic運動獎學金計劃」向10名運動員頒贈合共345萬6千元的運動獎學金,以助運動員備戰2022杭州亞運及2024巴黎奧運。今屆10名得獎運動員包括程小雅(田徑)、伍家朗(羽毛球)、蔡俊彥(劍撃)、連翊希(劍撃)、趙顯臻(賽艇)、何甄陶(游泳)、何鈞傑(乒乓球)、李皓晴(乒乓球)、張瑋桓(網球)及奧斯卡Oscar COGGINS(三項鐵人)。

程小雅、伍家朗
李皓晴

世界排名現列第八的蔡俊彥(Ryan)在頒贈儀式後指,以往一直以爭取成績為最大目標,令心情常被左右,但及後所累積的比賽經驗及當中所經歷的低潮期令他成熟了不少,談到過去一季比賽時指:「今季比賽令我更了解自己,找到做運動員的得著,以往對自己身份的想法較單一,只會因獲得好成績而高興,現在反而更享受在比賽及訓練時與隊友、教練的溝通,從中找到許多滿足感。」

蔡俊彥、連翊希

今年離開香港集訓及比賽半年,令Ryan與隊友培養出更深的感情,但長期在海外亦令他想念家人及身邊的朋友,他笑言:「我會比較喜歡舊時的比賽模式,可能到海外比賽一個月左右,再回到香港,訓練一段時間後再出戰其他比賽。但這半年亦是一段很好的經歷,可是太漫長,不希望再試了。」在政府今日公布縮短酒店隔離日數之下,他預計下個賽季將回復以往的模式,不會再長時間留在海外。

蔡俊彥感謝港協暨奧委會頒予他這個獎項,令他可為日後的比賽購買器材,更好地裝備自己

總結本季,Ryan指令他最難忘的比賽是仁川站大獎賽,他感覺克服了自奧運以來的低潮期,開始享受之後亞錦賽及世錦賽的比賽過程,不再因未能獲取排名而感到可惜。但他亦言對自己的表現及成績未感滿足:「在仁川比賽時只輸一分未能奪冠,但其實本來是領先的,卻因經驗未夠而欠缺耐性,未能適應特別情況、發揮最佳水準。希望這段休息期能好好總結本年的表現,以更穩定的狀態應付之後的比賽。」在杭州亞運延期之下,Ryan預計11月初會再次參加國際賽。談及亞運延期,他表示對自己的個人賽事未有太大影響,但反而對團體賽陣容上有所幫助,可令團隊物色最佳人選一同作賽,組成最強團隊衝擊金牌。

程小雅

同為得獎者的程小雅早前因傷而從日本集訓返港,她指自己現已康復,並將暫時留港練習:「之後會在體院氧氣房模擬高原訓練兩星期,看看能否藉此提升氧含量,帶來更好的表現。以往訓練都有對其他運動員帶來幫助,但每人反應不同。」小雅指自己暫時會留港至10月再到日本比賽,藉此檢視高原訓練的效果,如訓練有效的話或將會到真正的高原地方集訓。小雅亦指巴黎奧運達標周期將於明年展開,如35公里被列入為比賽項目,將全力爭取該項資格:「始終自己年紀漸長,速度可能不及以往,但耐力就會較好。」她冀於明年3月的亞錦賽、8月的世錦賽及9月的杭州亞運爭取達標。

圖、文:實習記者郭詠琳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半年海外經驗改變心態 蔡俊彥更著重隊內關係

Posted on

【港超聯】升班馬深水埗亮相 總監高俊基冀球迷能見證球隊進步

【體路專訊】繼大埔今早(8日)會見傳媒後,另一支升班馬深水埗今午亦舉行拜神儀式。足總主席貝鈞奇、深水埗體育會主席盧永文及一眾職球員均有出席,惟主帥潘文迪抱恙未有出現。由教練轉任總監的高俊基指陣容變動無礙球隊磨合,希望來季能排在中游位置,「向球迷證明我們在進步當中」。再戰港超聯的隊長羅港威則自信能應付職業聯賽,冀帶領球隊取得前八名。

泰亞高(左一)及杜國榆(右二)
屠俊翹(左三)
尼古拉斯(左二)、陳靜謙(右三)

深水埗的拜神儀式在主場深水埗運動場舉行,同時公布新季的球員名單。該隊昨晚已率先宣布陳銘剛、黃偉聰及李政霆等八名球員離隊,新加盟的就有多名有港超聯經驗的球員,包括屠俊翹、周家樂、陳靜謙、劉浩霖及鄧子均等。曾外流西班牙、芬蘭及阿爾巴尼亞的U23港足前代表杜國榆亦回流,首次效力港超球會。外援方面則有舊將尼高拉斯、林永志及簡紹威留效,亦簽入奧恩博、曾效力高力北區的巴西前鋒泰亞高及中國籍中場陳灝。

高俊基

來年由教練轉任足球總監的高俊基表示,雖然陣容有大變動,惟球員未有磨合問題:「我們有16位舊球員,11位新球員,剛完成兩星期操練,磨合得頗融洽,進度比預期好,相信之後友誼賽才會受到真正考驗。」被問到深水埗來年目標,他期望球隊能進步:「希望能踢出球隊應有水平,亦不想成包尾大軍,球隊需要時間向球迷證明我們在進步當中。在三隊地區球隊當中,雖然南區和大埔均比我們強,但我亦希望球隊排名可在中游位置。」

深水埗三名隊長鄔智銘、嚴啟華及羅港威(左起)
羅港威

帶領深水埗升班的隊長之一羅港威在2020年富力R&F散班後加盟深水埗。今季將隨隊重返職業聯賽,他自信自己能應付港超:「我踢甲組時都有繼續高強度操練,球隊練習次數亦比其他甲組球會多,我相信自己能應付到。」已踏入30歲、不再是年輕球員的羅港威亦認為,自己應帶領年輕球員前行:「經驗上我一定比他們多,我希望我能多點提點他們,始終身為隊長應肩負更多責任。」深水埗主要由年輕球員組成,羅港威自覺「後生了十年」,他亦看好年輕球員尼古拉斯:「他的力量和速度似是能跟得上港超節奏,對他期望較大。」羅港威冀望球隊能排在第八名完成球季:「這個陣容如要挑戰中游,可能要多努力一點。」

深水埗體育會主席盧永文
足總主席貝鈞奇(中)

圖、文:實習記者邱景煜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升班馬深水埗亮相 總監高俊基冀球迷能見證球隊進步

Posted on

【港超聯】大埔再戰港超目標前八 鍾偉強冀重拾狀態再披港足戰衣

【體路專訊】兩支港超聯升班馬今日(8日)先後會見傳媒,當中甲組聯賽盃冠軍和富大埔早上率先在廣福公園拜神。大埔今季有逾10名新球員,亦坐擁七名2019年港超冠軍成員,不過新主帥李恒匯形容實力難與當年相比,今季目標為第八名或以上。當年功臣之一鍾偉強就希望,在大埔重拾重傷前的狀態爭取再入港足;時隔七年再戰港超的多年忠臣史建威就期望用表現換取一席後備位置。

王力威、鍾偉強、保連奴、加比爾、利馬、鄭子森、謝家榮(後排左二起)、黃子俊、羅振庭、李家豪、馮冠鳴及翁煦濤(前排左起)

上季奪得甲組聯賽盃冠軍的大埔今季有至少12名新球員加入,當中謝家榮、鍾偉強、王力威、鄭子森、利馬及李家豪等均有港超經驗。主教練就換上曾任東方及理文助教的李恒匯,這名37歲教頭與鍾偉強、鄭子森、利馬、李家豪、黃祖心、李瀚灝及趙少維亦是大埔2019年奪得港超聯冠軍的功臣。外援方面,除了利馬之外,大埔暫時再有兩名巴西籍球員,分別是司職中堅的加比爾及前鋒保連奴。至於老將安基斯及安達就仍未歸隊,惟李恒匯透露兩人會在球隊計劃之中。

陳曉鋒將出任大埔隊長。
保連奴、加比爾及利馬(左起)
李恒匯

李恒匯指球隊已大致完成組軍,但強調即使擁有數名港超冠軍功臣,大埔現時的實力難與當年相比:「那時候伊高、勞高及辛祖等,但現時我們只有兩名巴西外援,華人亦有些停了好多年職業。所以我的要求首要是要盡力踢及有紀律性,成績就希望至少有第八名。」他預計理文及傑志將是爭冠大熱,形容兩隊處於另一水平,東方龍獅、冠忠南區及標準流浪則緊隨其後,其餘五隊就位於中下游。

今次是李恒匯掛靴七年後首次出任主教練,他透露自己曾考慮一段時間,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是時候放手一試:「其實我都預備好幾年了,要感謝李志堅及陳曉明兩位教練過去的幫忙。」

鍾偉強

新球員中最具級數的或數鍾偉強。這名26歲翼鋒過往曾九次代表港足上陣,不過上兩季因傷患困擾久未上陣。鍾偉強透露現時左膝半月板經歷兩次手術後已經痊癒:「這數年的確是傷患比比賽多,新一季最重要是身體健康,最重要幫大埔取得好成績。」他指球隊與自己上次效力相比已有大不同,但與陣中的年青球員相處得頗融洽,希望用經驗感染隊友。

鍾偉強因傷錯過港足亞盃外及東亞盃比賽,坦言樂見一眾港足隊友在安達臣帶領下進步:「自己希望在未來比賽提升狀態,可以再入選,始終亞洲盃是大比賽,自己都非常期待。」李恒𠥔亦直言冀助他重新入選港足,惟認為一切要視乎鍾偉強自己的心態。

史建威

今年是大埔創會20周年,如今陣中亦為球員的只剩防守中場史建威。這名37歲老將坦言,當去季知道有機會升班時已立下決心隨隊征戰,惟因仍有全職工作而將以半職身分效力:「有時候操練未必能完全跟足,不過有機會另外再隨丙組球會操練。幸好老闆本身亦喜歡踢波,所以很支持我的,周末的聯賽可以在陣。」不過年齡加上半職關係,史建威亦坦言不會以正選作目標,但有信心體能足以應付半場:「我自己會再操體能,今季希望讓教練覺得我能應付港超,值得一個後備席位、能入選出場名單。」

由創會到升上頂級聯賽,亮相過亞洲賽又降落乙組,史建威形容這20年非常奇幻:「我們做過兩年升降機,自己亦踢過亞協盃,之後斷腳遠離職業足球六、七年,到現在發現自己原來還有這個毅力及體力,希望可以帶領年青球員在港超聯立足。」

李恒匯形容李瀚灝(後排左)及謝家榮(後排右)實力不相伯仲,預計會輪換門將。
大埔主席林奕權
會長李宗德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大埔再戰港超目標前八 鍾偉強冀重拾狀態再披港足戰衣

Posted on

【男排亞洲盃】港隊小組賽兩度告負 轉戰周四名次賽

【體路專訊】香港排球代表隊今日(8日)繼續出戰在泰國舉行的男排亞洲盃小組賽,惟港隊以直落3局不敵韓國隊,在小組錄得2連敗後,未能以小組前2名出線下一階段小組賽,最終在首圈止步,並將於周四(11日)起出戰第9至11名名次賽。

(圖:亞洲排球總會)
(圖:亞洲排球總會)
(圖:亞洲排球總會)

繼香港女排早前在泰國勇奪亞洲女排挑戰盃冠軍後,男子隊亦赴泰國出戰亞洲盃。今屆賽事共有11隊參加,其中港隊與泰國及韓國並列A組,並以小組前2出線下一階段小組賽為目標。今屆以年青成員作骨幹的港隊,昨日(7日)在首場小組賽先遇上東道主泰國隊,即使譚竣顥攻下全場最高的17分,惟港隊仍以局數0:3(22:25、28:30、23:25)不敵泰國隊。

(圖:亞洲排球總會)
(圖:亞洲排球總會)

首戰嚐敗的港隊今日亦與韓國交手,需以取勝力保晉級希望,韓國在首局率先打出91的攻勢佔優,並以2511先拔頭籌。港隊在次局表現有所改善,在早段與對手互有進帳,但其後仍然失守下再負1325。第3局港隊表現繼續有提升,一度追至落後912,惟遇上技高一籌的韓國始終未能逆轉得手,逐以1625告負。港隊在錄得小組賽2連敗後遺憾出局,但將於周四(11日)起與C、D組第3名出戰第9至11名名次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男排亞洲盃】港隊小組賽兩度告負 轉戰周四名次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