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杜塞爾多夫乒賽】女單林依諾8強止步 男雙僅負中國無緣獎牌

【體路專訊】一連四日的「WTT杜塞爾多夫支線賽」周五(17日)結束,上月在乒乓單項賽屈居亞軍的林依諾在女單8強不敵西班牙球手肖瑤茜(Maria Xiao),8強止步;男雙的姚鈞濤/陳顥樺則在8強激戰5局下惜負中國組合賽林威/曹魏,與獎牌擦肩。

港隊上周完成安曼挑戰賽後,隨即轉戰杜爾塞多夫出戰支線賽,今站賽事港隊派出4男6女參賽,除了黃鎮廷外,其餘東京奧運港隊代表今站均未有參賽。

林依諾(圖:WTT)
李凱敏(圖:WTT)

上月底在香港乒乓單項賽摘亞的林依諾今站亦有隨隊出戰,在預賽起步的她接連擊敗土耳其、烏克蘭及荷蘭球手,取得正賽席位。林依諾的晉級過程展現氣勢,一局不失下先後淘汰意大利Nicole Arlia、瑞典Christina Kallberg及中國范姝涵。林依諾在八強面對西班牙肖瑤茜,港將先輸兩局3:11、5:11,第3局港隊一度回勇以11:9扳回一局,惜第4局再輸6:11,力戰下以局數1:3憾負出局。其餘女單港將方面,李凱敏與江芷林均在32強止步,黃凱彤、吳詠琳及李清韻則不能在預賽突圍。

姚鈞濤(圖:WTT)

男單方面,首圈輪空的港乒「一哥」黃鎮廷在次圈1:3(8:11、13:15、11:8、5:11)不敵意大利Niagol Stoyanov,與小將陳顥樺同告32強出局,姚鈞濤與李銘漢則在預賽先後不敵中國曹魏無緣正賽。

雖然男單成績未如理想,不過在男雙卻有驚喜表現,姚鈞濤/陳顥樺在首圈以3:1擊敗匈牙利與克羅地亞的跨國組合,緊接在8強硬撼中國賽林威/曹魏,雙方梅花間竹各贏兩局(11:9、7:11、12:10、8:11),惜港將在決勝局被反壓輸4:11僅負對手8強止步,而賽林威/曹魏最後亦贏得今站男雙冠軍;另一男雙組合黃鎮廷/李漢銘則在預賽以2:3惜負新加坡組合無緣正賽。

黃凱彤(圖:WTT)
江芷林(圖:WTT)
黃鎮廷/吳詠琳(圖:WTT)

女雙的黃凱彤/江芷林直落3局不敵德國Annett Kaufmann/Sabine Winter,8強出局,混雙黃鎮廷/吳詠琳則在次圈1:3不敵德國Cedric Meissner/萬圓,無緣4強。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杜塞爾多夫乒賽】女單林依諾8強止步 男雙僅負中國無緣獎牌

Posted on

【D1學界田徑.專訪】徐鴻璋用成績説話 田徑實現人生抱負

【體路 X Junior】睽違4年,港九區中學校際田徑比賽即將在2月至3月的初春時份,舉行D1至D3合共6組賽事。今屆港九區賽事亦恢復疫情前的3日賽事,加上取消入場人數限制,屬於學界的熱血氣氛勢再次席捲紅土場。一眾學界健將已經磨拳擦掌,重拾對於PB(個人最佳成績)、個人及團體獎項的雄心壯志。今期《Junior》請來男、女子組各3間學校的主將,訴説他們的學界奮鬥史。

余振強紀念中學的徐鴻璋(細黑)上屆在A Grade 1500米及5000米決賽後上奪冠,代表學校用成績說話。不過初中時期的他對待田徑的態度,與現時可謂判若兩人,他慶幸透過跑步找到真正目標,並找到在生活中值得堅持之事。

由於中一被老師發現手長腳長,繼而被邀請加入田徑隊。首年學界細黑就取得1500米銅牌及800米第4名,讓他獲得成功感,但他透露自己一直疏於練習,導致中二成績大幅滑落,「當時經常找藉口逃避練習,放學後只是打機和睡覺,甚至被老師打電話給媽媽投訴我不去訓練,還以為自己有一點實力去贏獎,結果成績倒退了。」2019年余振強徘徊降班邊緣,最後在男子組得尾3得以倖免,「意識到師兄遲早都會畢業,之後就到我們接手,才認真去思考如何守住D1,不可以再辜負團隊。」

學界停擺期間,細黑一直跟隨學校師兄訓練,並明白到跑步是個學習的過程,不論成績如何也無法禠奪當中的得著。跑步也是他首次找到值得堅持的事,即使校內田徑隊資源不足以與名校比較,但沒有成為他放棄的理由,「可能跑馬拉松跟看一齣戲的時間相若,當中可能都會發很多夢,但衝線那刻就發現一直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完成比賽已經是件不錯的事。」

力爭衛冕兩項長跑金牌「正名」

家人看見細黑找到人生興趣後,由最初反對跑步開始轉向支持,包括認同他在未來投入全職跑手行列。不過眼前他需要再透過學界田徑證明自己,力爭在兩個項目衛冕,「學界就是最好的機會,大家努力練習了全年,就是用這3日去證明自己。而且學界算是本地的大賽,是個可以一戰成名的機會。」

今年升職任隊長的細黑,更要替學校帶動田徑隊士氣,為守業的任務多走一步。去年連奪兩金後,他指住隊衣背面的校名給場外記者拍照,為的是證明學校的實力不差:「很多人可能認為我們是弱旅,但我想給師弟知道,我們其實不是差,也想帶點希望給大家,雖然我們長跑不是最強,但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不過今年要做隊長都會緊張,擔心自己在帶動團隊方面做得不足,未能分擔老師的工作。」口中說著自己欠缺領導能力的他,其實早已用行動證明,他在學界賽場上的決心和抱負。

徐鴻璋小檔案
學校:余振強紀念中學
年級:中六(A Grade)
上屆成績:D1 A Grade 1500米金牌、5000米金牌
個人最佳:4分11秒(1500米)、16分39秒(5000米)

2022-2023年度港九區中學校際田徑比賽

地點:灣仔運動場
日期:
D1(2月24日、2月28日、3月3日)
D2(2月23日、2月27日、3月2日)
D3A1(2月14日、2月17日、2月21日)
D3A2(2月13日、2月16日、2月20日)
D3A3(2月6日、2月9日、2月15日)
D3A4(2月3日、2月7日、2月10日)

相關報道:
【D2學界田徑.專訪】賈慧妍四破U18港績 跳遠小將放眼國際賽舞台

圖、文:李子正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66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D1學界田徑.專訪】徐鴻璋用成績説話 田徑實現人生抱負

Posted on

【亞團羽賽】領先兩場下被逆轉 港隊惜負印度8強止步

【體路專訊】「亞洲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8強賽今日(17日)展開,D組次名出線的港隊對上B組首名的印度。港隊由混雙李晉熙/吳芷柔及男單伍家朗先贏兩場取得領先,惜隨後3場均在力戰下憾負,最終以場數2:3飲恨,8強止步。

與小組賽不同,8強開始將改用5場3勝制,先取3勝的隊伍將獲勝,餘下的場次毋須進行。值得一提,如果對賽其中一方的女雙球員需要兼項混雙,比賽將先進行混雙,及後再依次進行男單、女單、男雙及女雙賽事,如沒有球員兼項,混雙將最後一場進行。

「鄧謝配」今仗未有上陣(圖:體路資料庫)

由於港隊混雙整體實力佔優,教練在戰術須要下安排混雙打頭陣搶第一分,惟謝影雪因沒有兼項,故世界排名較高的「鄧謝配」未能在第一場亮相,改由李晉熙/吳芷柔上陣,吳芷柔同時要夥拍吳詠瑢出戰女雙賽事。

李晉熙/吳芷柔(圖:體路資料庫)
(直播截圖)

率先上陣的李晉熙/吳芷柔面對印度的Ishaan Bhatnagar/Tanisha Crasto,雖然首局港將一度落後0:10,惟他們在技術暫停後力追,尾段與對手纏鬥至「刁時」,更以26:24逆轉先拔頭籌。站穩陣腳的「李吳配」在次局乘勝追擊,終順利再贏21:17為港隊取得首勝。

伍家朗(直播截圖)
(直播截圖)
(直播截圖)

第二場的男單由港羽「一哥」伍家朗上陣撼世界排名17的Lakshya Sen,首局雙方陷於膠著,惜港將尾段未能把握機會,在「刁時」下以20:22失利。伍家朗調整後在次局展開反擊,開局已經領先5:0,雖然中段一度被對手反先,惟伍家朗抵住壓力,在關鍵時刻連得兩分,以21:19扳平。決勝局初段港將佔上風,一度拉開6分優勢,雖然換邊後被對手連得6分追平,不過這次伍家朗未有給予對手領先機會,最終再贏一局21:18反勝對手,助港隊領先至2:0。

鄧俊文/楊盛才(直播截圖)

緊接的男雙港隊派出在小組賽對中華台北一戰取得關鍵1分的鄧俊文/楊盛才上陣,鬥印度的Dhruv Kapila/Chirag Shetty,開局取得4:0領先的港將戰至8:6時被對手連得5分反先,雖然中段大部分時間處於落後,不過「鄧楊配」在局尾連得3分反先,最終在「刁時」下以22:20先贏一局。次局港隊全局處於下風,雖然最多將分差縮窄至兩分,惟港將未能進一步追近,被對手以21:16扳回一局。決勝局初段港將一度領先4:1,惜被對手連得4分反先並進一步拉開,尾段「鄧楊配」無力反撲,最終以11:21惜負,場數被追至1:2。

馬子雪(圖:體路資料庫)
馬子雪(直播截圖)
(直播截圖)

第四場女單港隊由20歲小將馬子雪挑戰印度「一姐」辛度(Pusarla V. Sindhu),前者首局緊咬對手,在落後4:5時更連得3分取得領先,及後港將繼續打出高水準表現,連得6分拉開至16:8,雖然尾段稍被追近,馬子雪仍以21:16先贏一局。第2局馬子雪在開局繼續緊咬對手,不過在4:4後連失4分被拉開,在辛度重拾手感後港將難以反撲,第二局輸7:21被扳平。決勝局港隊在1:1後一直處於下風,最終再輸一局9:21,總場數被印度追至2:2平手。

在混雙報捷的吳芷柔在決勝的女雙再度上陣,夥吳詠瑢撼世界排名17位的Treesa Jolly/Gayatri Gopichand Pullela。首局港將在2:2後被拉開,中段一度力追至僅落後1分,惜未能扳平反被對手再次領先,終港將首局以13:21失利。次局戰況與首局相似,港將在4:4後被拉開,惜吳芷柔/吳詠瑢追至7:8時再度被對手拉開,尾段在連失7分下,港將力戰惜負12:21,總場數2:3被對手逆轉,8強止步。

上線另一場八強賽事,中國以3:2擊敗馬來西亞晉級,將與印度爭奪決賽席位,下線的四強則由韓國對上淘汰日本的泰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亞團羽賽】領先兩場下被逆轉 港隊惜負印度8強止步

Posted on

【體路專欄】以運動技能貢獻社區

【體路專欄】自今年九月學期開始,筆者正式結束了近三十載的學校體育工作,除騰出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外,亦趁機會嘗試一些從前未接觸過的工作。有幸獲朋友邀請,這幾個月以來一直在一個位於大角嘴的非牟利組織「同路舍」(ImpactHK)擔任體適能活動導師,與一班無家者及附近的街坊朋友一起做運動,工作經歷非常難忘,但亦令人學會更加謙卑。

隧道、橋底、骯髒、衣衫襤褸、雜物四散,甚至明哥派飯等一大堆詞彙……或者都是普遍對「無家者」固有印象,那麼又豈能與體育運動聯繫起來?因此,該組織就要打破傳統格局,除了恆常贈送生活物資外,更加希望透過與無家者一起運動。藉著彼此參與,協助他們重新建構生活規律,逐步改善習慣,甚至脫離「無家」狀態。組織更加會自行聘用部份受助人在機構內從事簡單工作,達致助人自助目標。

過往一直在學校服務,對象全都是少年人。雖說有學生也曾因為家庭狀況出現變化而導致行為表現異常,但學生在教育條例下尚且仍然會「主動」回校受教;惟今次與成年人(甚至是長者)接觸,且部分更長期以街為家,餐風宿露。要他們願意跳出安舒區參與活動經已是挑戰,當然亦是難得的體驗,原來在同一天空下,可以隱藏著不同的故事。

與無家者做運動帶來的價值和意義

這幾個月以來,除了定期到機構與街友一起進行體適能課程外,亦有參與機構定期為街友組織的戶外體驗活動,如保齡球同樂日、悠遊西九單車體驗日,甚至帶領他們到大球場欣賞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等。這些活動對於在學校前線工作的體育人顯然是尋常不過,惟對象轉為一班無家者卻有莫大意義。在活動期間稍為留意他們的反應和表現,肯定會感受到無限喜悅,亦肯定了活動的價值。如果說學校層面的體育活動能夠啟發新一化對未來的夢想,那麼與無家者參與體育活動或者就是陪伴他們重拾過去的歲月,繼而重新出發。

一年之計在於春,同業們不妨趁剛踏入2023年,加上社會氣氛亦趨向復常之際,為自己規劃未來一年工作大綱。在學校裡培育學生,致力改善青少年體適能表現,甚或為不同項目校隊學生提昇技術水平,在學界比賽舞台上爭取從未奪得的成就之類……相信都是同業在崗位上習以為常的目標。除此以外,有沒有想過組織校隊學生參與義務工作?特別是透過以運動技能回饋社會?例如讓中長跑校隊學生擔任本地視障跑手的領跑員;不同球隊的球員為基層兒童或區內長者等舉辦一次運動同樂日,藉以分享參與運動的樂趣;甚至像筆者一樣,嘗試與無家者接觸,並一起運動,從中了解本地無家者真實的狀況。

體育運動固然對自己身心有益,同時亦可作為連繫社區的工具。體育本質除了身體活動和體魄鍛鍊之外,教育也是同等重要,帶領學生運用自己技能貢獻社會,既是運動能力表現,也是一份福氣;再者,在服務過程中,學生與受惠者產生互動交流,所獲得的感受更是難以在課本中找到的知識範疇,因此非常值得支持。

文:張勇(前體育老師)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66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以運動技能貢獻社區

Posted on

【籃球】香港首個「Curry Brand Day」明揭幕 雲集近三百射手爭奪三分王寶座

【體路專訊】Stephen Curry今年迎來個人第15個NBA賽季,其神準的三分球及驚人的遠射能力,引領三分球浪潮並改變籃球生態。為了讓香港市民Curry帶來的籃球熱潮,Under Armour與Curry Brand於2月18-19日假九龍灣零碳天地舉辦全港首個Curry Brand Day,並設置不同專區讓市民參與。

場內設有多個專區,當中焦點落在比賽專區上,大會將舉辦「SHOOT LIKE CURRY三分球大賽」,賽事雲集近300名三分球射手,爭奪冠軍殊榮。另外,場內亦設有挑戰專區,當中分為「花式籃板四子棋」及「敏捷摩打手」兩大遊戲,考驗大家的投籃準繩度及反應能力,參加者更會獲得限量版紀念品。

除了動態的遊戲專區外,場內亦有不少「打卡位」,當中包括1:1的Stephen Curry立體模型,讓市民近距離合照。同場亦展出CURRY 1至CURRY 10共十代簽名籃球鞋,更有其親筆簽名球鞋及籃球,讓市民打卡留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籃球】香港首個「Curry Brand Day」明揭幕 雲集近三百射手爭奪三分王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