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杭州亞運】馬會馬術隊摘1銀1銅 何苑欣冀續雙線作戰 賴楨敏放眼2028年奧運

(左起:羅倩儀、何苑欣、林立信、賴楨敏)

【體路專訊】馬會馬術隊早前在杭州亞運為香港取得1銀1銅,其中騎手林立信(Patrick)、何苑欣(Annie)、賴楨敏(Jacqueline)及副領隊羅倩儀今日(11日)在記招分享亞運經歷。Annie雖然對在三項賽未能奪牌感到可惜,但為首戰盛裝舞步賽即摘銅感驚喜,期待未來繼續採雙線作戰形式參賽。

蕭頴瑩、何苑欣及陳萃彥為馬術港隊摘下首面盛裝舞步團體賽亞運獎牌。(圖:體路資料庫)

今屆杭州亞運的9位港隊騎手,以11對人馬組合的形式參賽,成員均受惠於香港賽馬會馬術精英計劃及香港體育學院的精英訓練資助,並獲香港賽馬會借出部分賽事用馬。馬術港隊自2010年廣州亞運起,連續4屆均獲獎牌進帳,今屆有蕭頴瑩取得盛裝舞步個人賽銀牌,以及她夥拍何苑欣及陳萃彥在團體賽奪銅,助馬術港隊首次在單屆亞運取得多於1面獎牌。一眾騎手返港短休後,再各自回到歐洲的訓練基地,今日出席記招的3位騎手亦於未來數日內離港。

何苑欣
(圖:體路資料庫)

何苑欣對於首次轉戰盛裝舞步賽即踏頒獎台,感到驚喜及滿足,惟於三項賽團體賽獲「梗頸四」,未能繼2014年亞運後再於同一項目奪牌,「有點失望,但是 who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希望下屆能在兩項比賽都有獎牌。」她稱目前盛裝舞步賽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自選曲目」制的決賽,由於動作及樂曲均由騎手決定,因此更講求人馬合一的默契,故在今次備戰時間有限下,已經盡力發揮最佳水平。雖然今屆在盛裝舞步賽的發揮比三項賽理想,但Annie揚言不會放棄後者,亦希望未來繼續雙線作戰。

周日(15日)將回到英國訓練的何苑欣,來年目標是與馬匹出戰更多4星級賽事及亞錦賽,亦期望2025年全運會馬術項目能落戶香港,並獲得主場出擊的機會:「2008年奧運時我已是港隊的一份子,亦是那年決定要成為專業騎手,若然能回到香港比賽,將對手有特別意義。」

賴楨敏(右)
(圖:體路資料庫)

2010年曾夥拍林立信等人勇奪場地障礙團體賽銅牌的賴楨敏,今屆在亞運場地障礙個人賽以第15名完成。這位「四朝元老」坦言成績有進步空間,不過與馬匹「I’m Special」僅合作3個月而言,在技術及默契上已達致滿意水平,「感謝香港賽馬會借出高水平的馬匹,讓我們有機會參加亞運。因為我自己的幾匹馬暫時都較年輕及少經驗,較難出戰亞運水平的賽事。」目前以荷蘭為基地的她,分享當地與比利時是歐洲馬術的中心,方便節省往其他比賽的運輸成本,並期望在未來數年培育馬匹,再以衝擊2028年洛杉磯奧運為主要目標。

總結今屆賽事,馬術港隊副領隊、香港賽馬會馬術項目行政經理羅倩儀感謝一眾騎手的付出,以及繼續在亞運交出讓人滿意的發揮。她稱除了見證主力成員的實力外,同時透過在3個項目均有新成員參賽下,證明香港馬術擁有接班新血,並透露香港賽馬會未來再由透過「香港馬術精英計劃」,包括培訓「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馬術隊」及「香港賽馬會兒童馬術隊」,為香港馬術隊提供未來人材及支援架構。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運】馬會馬術隊摘1銀1銅 何苑欣冀續雙線作戰 賴楨敏放眼2028年奧運

Posted on

何宛淇林衍聰榮膺十大傑青 承傳不屈精神貢獻社會

【體路專訊】由國際⻘年商會香港總會主辦的「2023年⼗⼤傑出⻘年選舉」,周日(8日)公布獲選名單,共有四男兩女獲此殊榮,當中體育界更佔兩個席位,分別是前香港劍擊選手林衍聰,以及現時世界排名第一的硬地滾球運動員何宛淇。林衍聰更笑言比以往比賽更加緊張與開心,並期望繼續為香港劍擊界出一分力。

2023年度「⼗⼤傑出⻘年」、「⼗⼤傑出⻘年選舉 2023」甄選顧問、評審、傑出⻘年協會主席、提名⼈、國際⻘年商會香港總會會長以及籌委會代表合照

今屆⼗⼤傑出⻘年選舉以「現在 ‧ 締造未來」為主題,寄語香港⻘年要抱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倡導善⽤當下時間與資源,為更美好的前景奠定堅實基礎。本年度評審選出六位得獎者,他們雖然來⾃不同界別,卻擁有⼀個共通點,就是承傳了香港⼈不屈不撓的精神,作出可以成就未來的選擇和⾏動。同時,他們將對香港的歸屬感轉化成服務社群、貢獻社會的動⼒。

何宛淇當選2023年十大傑出青年
何宛淇(右二)感謝家人一直的支持
比賽中的何宛淇

何宛淇由李宗德博⼠提名,現時於硬地滾球BC3級個人世界排名第一的她,曾被CNN電視台稱為International 「Super Hero」,但由於患有先天性脊椎肌肉萎縮症,她的肌肉隨著日子過去而退化,最終變得與輪椅形影不離。雖然身體殘障,但這位輪椅上的小女孩沒有就此放棄人生,在讀書時期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與硬地滾球結緣,雖然因為身體狀況變差,令她需由當初的BC4級轉至要利用管道發球的BC3級作賽,但仍無阻她走運動員的路,至今已經走過15個年頭,從小女孩搖身一變成為真正的「Super Hero」。

她亦表示會以行動鼓勵香港青年:「我會藉運動員的⾝份與香港⻘年分享交流,出席中⼩學、不同公司機構作⽣命教育的講座,宣揚「堅毅不屈」及「傷健共融」等共享價值觀,⿎勵他們把握每個機會,努⼒⾯前,向著標杆進發。」

「印尼2018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香港代表團健兒愈戰愈勇,連贏韓國新加坡,硬滾BC3雙人賽驚喜奪歷史首金
林衍聰當選2023年十大傑出青年
林衍聰(左)以劍擊領隊身份出席杭州亞運會授旗禮
2012年出戰倫敦奧運會 ,是香港首位亦是暫時唯一出戰奧運男子佩劍的香港劍手

另一位由林大輝提名的得獎者、前港隊男子佩劍選手林衍聰,曾經連續11年香港男⼦佩劍排名第⼀,亦是⽬前為⽌唯⼀出戰奧運男⼦佩劍的港隊劍⼿。林衍聰在三年前退役後並未離開劍壇,並以更多不同身份回饋劍擊界,剛過去的杭州亞運他就擔任香港劍擊隊領隊,亦是FIE國際佩劍裁判、APEX Team Fencing 教練總監、劍擊運動學院教練總監及劍•館創辦⼈。

(圖:林衍聰提供)

談及得獎感受,林衍聰笑言比起比賽得獎更加緊張:「很榮幸可以當選到今年的十大傑青之一,我退役三年到現在,一直都很想繼續在這個界別發展,因為這幾年整個劍擊隊的士氣都很好。大家都很想為香港劍擊界出力在大型運動會突破自己。我作為大師兄,也希望用一個不同的身份繼續在這個界別擔當不同的崗位,可能是教練,或者像剛剛亞運擔任港隊的領隊,或者是在其他發展劍擊運動的道路上需要我的時候,都希望可以繼續出一分力。」對於香港劍壇的未來,他亦充滿憧憬:「張家朗在東京奧運拿到冠軍,希望是一個開始,更想看到劍擊或者其他運動在香港將來的發展愈來愈好。」

林衍聰(左一)2018年獲得第三面亞運會獎牌,助香港佩劍隊成功在國際比賽受注目。
2021開始,林衍聰(左一)亦舉辦國際大型劍擊比賽及推動公益事業

⾸席評審、前食物及衞⽣局局長、⾏政會議成員⾼永⽂醫⽣致辭時分享:「很開⼼,可以從不少優秀的申請⼈當中,選出今屆傑⻘。在他們⾝上,我們看⾒香港的未來和希望。我⿎勵今屆傑⻘,獲嘉許之後,務必要繼續努⼒做好⾃⼰,向下⼀個⽬標進發,同時繼續服務社會。 」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何宛淇林衍聰榮膺十大傑青 承傳不屈精神貢獻社會

Posted on

【北極羽賽】楊雅婷楊霈霖激戰52分鐘 力克德國組合晉級女雙16強

【體路專訊】杭州亞運後香港羽毛球隊遠赴歐洲參戰多場世界巡迴賽,首站於芬蘭展開的超級500北極公開賽繼兩對混雙組合率先晉級後,女雙「雙楊配」楊雅婷/楊霈霖今日(11日)亦亮相首圈,與德國的Stine Kuespert/Emma Moszczynski 激戰52分鐘,終以23:21、21:18險勝晉級16強,將與中國組合羅徐敏/李怡婧爭晉級。

楊雅婷(左)/楊霈霖(圖:體路資料庫)

「雙楊配」早前於杭州亞運殺入女雙8強,惜敗於韓國組合金映昭/孔熙容,與獎牌擦身而過,仍寫下不俗表現。這對現時世界排名21的港隊組合今仗面對世界排名54的德國組合Stine Kuespert/Emma Moszczynski ,兩組人馬去年首度交鋒,當時港隊組合以局數2:0輕鬆取勝。

楊雅婷(左)/楊霈霖(圖:體路資料庫)
(圖:體路資料庫)

不過,兩組合今日再遇戰況卻大不相同,首局「雙楊配」初段被德國組合率先取分落後1:2,不過兩人迅即將比分反超3:2,此後比分一直交替上落,雙方均把握對方失誤搶分,並有數次網前攻防戰,德國組合一度將分差稍微拉開至4:6,但雙楊配隨即還以顏色連取5分反超9:6,惜未能把握機會將比分再拉開,對手亦以多拍對拉耐心等待反擊機會追平10:10,中場休息後雙楊配一度領先18:14,卻未能一口氣贏下首局,被對手追至20:20,幸兩人頂住壓力以23:21險勝先拔頭籌。

第二局雙楊配開局同樣被德國組合率先取分,不過陣腳漸穩的港隊兩人不慌不忙就將比分反超4:2,雖然及後曾經落後4:5,但楊霈霖充滿力量的追身扣殺為港隊追平並反超6:5。不過,德國組合比首局更主動出擊搶分,令場上局勢再次變化,港隊被德國組合反超8:11進入中場休息。此後德國組合一度領先10:14,但港隊雙姝並未打亂陣腳,發力狂追下扳平17:17,並一口氣以21:18再取一局,以局數2:0晉級,明日將與中國組合羅徐敏/李怡婧爭奪8強席位。

明日除女雙賽事外,兩對混雙組合亦將出戰16強賽事,「鄧謝配」鄧俊文/謝影雪將與馬來西亞組合陳堂傑/杜頤溈對戰,另一港隊組合李晉熙/吳芷柔則會硬碰馬來西亞組合陳健銘/賴沛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北極羽賽】楊雅婷楊霈霖激戰52分鐘 力克德國組合晉級女雙16強

Posted on

【杭州亞運】四港將談亞運後心情 蔡俊彥陳芷澄再望奧運入場券

【體路專訊】杭州亞運剛完結數天,不少香港運動員已馬不停蹄再比賽或出席不同活動。劍擊兩銅得主蔡俊彥、網球的黃澤林、高爾夫球的陳芷澄及體操的吳翹充今午(11日)出席保險公司的品牌大使任命活動,大談在亞運的感受及後續期望。剛剛完成卡塔爾賽事的黃澤林重提亞運八強止步的感受,指可惜與頒獎台僅差一步,希望下屆有更多經驗下再爭獎牌。蔡俊彥及陳芷澄同指會在未來大半年力爭奧運資格,即將退役的吳翹充則透露有機會去教練方向發展。

黃澤林
蔡俊彥

四名港將完成亞運後各有動向,其中黃澤林(Coleman)已馬不停蹄轉到卡塔爾參加ITF M15多哈站賽事,前晚才回港趕及參與今日的活動。Coleman透露今次返港後會休息數天,周末到深圳出戰ATP羅湖挑戰賽:「剛剛連續幾星期比賽都頗『chur』,網球要到1112月才休季,要衝最後一段,希望自己頂得住!」他在亞運十六強反勝吳易昺一役令全城熱血沸騰,惟最終在八強不敵韓國球手,與獎牌僅差一步,「始終第一次打亞運,經驗還未夠豐富,保持正面,希望下次可以有獎牌。」

至於在花劍個人及團體賽均收穫銅牌的蔡俊彥(Ryan)就透露,上月尾從杭州返港後休息約十日,昨日開始重投訓練:「雖然很累,但都休息夠了,收拾心情備戰奧運資格賽,第一站將是11月的土耳其站。」

陳芷澄
吳翹充

今屆亞運的關注度,比五年前雅加達一屆大大提升,不論是電視直播、新聞報道抑或社交媒體都會見到港將的身影。四名港將異口同聲指運動員獲更多關注,對自己及體育發展都是好事。Ryan直言身邊的朋友都更留意自己的比賽:「朋友和家人都開始為我的職業而驕傲,令我更開心和有更大動力。」Coleman就再次提到,希望藉今次自己在亞運的表現吸引更多人接觸網球。

2010年已首次出戰亞運的陳芷澄就笑言感謝游泳、劍擊及單車等項目的港將,令外界知道香港體育界近十年進步之大:「在外國大家開電視都是看運動賽事,如果香港也可以更緊貼運動潮流,對大家的身心都有更大幫助。」她同時透露,希望保持自己在美巡賽的排名力爭大滿貫賽事資格,並努力爭取明年第三度出戰奧運。

四人中唯一步入運動員生涯最後階段的吳翹充形容,自己的內心像仍在賽場之中,「因為是最後一次,就像停留在那一刻一樣。」已明言亞運後會退役的他指,暫時計劃轉任教練,但仍未落實詳情:「希望能在(教練)前線延續運動員的生命,帶更多後輩出外比賽,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社區推動體操發展。」

贊助商為前日生日的Ryan送上生日蛋糕,後者透露生日願望是「全部人都身體健康」。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運】四港將談亞運後心情 蔡俊彥陳芷澄再望奧運入場券

Posted on

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2023第2季 25體壇新秀獲嘉許

【體路專訊】由香港體育學院(體院)主辦的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昨日(10日)舉行 2023 年第 2 季頒獎典禮,嘉許一眾表現傑出的年青運動員。今季共有18位體壇新秀奪得傑出青少年運動員殊榮 ,亦有7位運動員獲頒優異證書及嘉許證書。

一眾出席嘉賓與青少年運動員慶祝獲獎。

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 2023 年第 2 季共有 18 位運動員獲頒「傑出青少年運動員」,分別來自 10 個體育項目,包括:徐穎恩及李紫桃(田徑)、黃純一及陳諾思(劍擊)、劉弦(高爾夫球)、吳汶思(體操)、吳卓恩(傷殘人士 – 游泳)、洪家龍(傷殘人士 -保齡球)、張浚諾及徐浩邦(智障人士 – 游泳)、Peter Tariq Jessop 及馬鈺(帆船)、朱昕浩、霍泓軒、莫柏勛及黃嘉豪(三項鐵人)、陳顥樺及麥明芯(乒乓球)。

運動燃希望基金執行委員沈雷(左一)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副秘書長莫君逸(右一)頒發「傑出青少年運動員」予劍擊運動員陳諾思(右二)及黃純一(左二)。

今年於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女子花劍個人(少年)摘得銅牌的黃純一表示:「很高興能夠再次獲得『傑出青少年運動員』,感謝教練的指導,讓我不斷成長,希望明年能參與亞洲及世界青年錦標賽。」

首度為港征戰杭州亞運、今年於亞太高爾夫青少年錦標賽女子個人比杆賽奪金的高爾夫球女將劉弦亦感謝道:「非常榮幸獲獎,感謝教練和父母的指導和支持,為我帶來信心和力量去實現目標。剛剛完成杭州亞運會,未來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實現參加奧運會的夢想。」

香港體育記者協會副主席徐慧華(左一)及香港善德基金會副主席梁天富(右一)頒發「傑出青少年運動員」予智障人士游泳運動員張浚諾(左二)及徐浩邦(右二)。
香港善德基金會永遠榮譽會長暨常務副主席鄭穩偉(左一)及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義務副秘書長黃寶基(右一)頒發「傑出青少年運動員」予三項鐵人運動員朱昕浩、莫柏勛、霍泓軒及黃嘉豪(左二至左五)。

此外,兩位運動員獲頒發優異證書,包括韓紫琳(高爾夫球)及張心悅(游泳),以表揚他們的傑出表現。五位運動員獲頒發嘉許證書,包括鄧韋樂及黃漢彥(智障人士 – 游泳)、王灝存及何浚楷(劍道)及葉德朗(三項鐵人)。

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以季度形式表揚本地19歲以下有傑出運動成績的青少年運動員。每位得獎者獲頒贈現金獎港幣 5000元、運用用品禮券及獎狀價值港幣2500 元。隊際項目方面,每隊得獎隊伍最高可獲現金獎 20000 港元、價值10000 港元的運動用品禮券及獎狀。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2023第2季 25體壇新秀獲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