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劍擊】香港公開賽周末亞博上演 近千劍手競逐王座

【體路專訊】「2023香港公開劍擊錦標賽」將於11月25至26日假亞洲國際博覽館11號展館上演,這項本地計分賽事吸引近1,000名劍手報名參賽,包括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的過百名海外選手。以張家朗、蔡俊彥為首的一眾香港劍手將主場出擊,力爭冠軍。

香港公開賽由香港劍擊總會主辦、東亞銀行有限公司及藍十字(亞太)保險有限公司聯合冠名贊助,賽事為4項本地排名計分賽事之一。今屆賽事除設公開組及高級組,亦設有14歲以下組別,讓年輕劍手體驗國際比賽的氣氛。今年亦延續去年獎項安排,設有「東亞銀行x藍十字最佳劍擊運動員大獎」,以表揚男、女子公開組各劍種中成績最佳的24位運動員,獎金總額超過港幣$100,000。

是次賽事吸引近1,000人報名,除本地劍手外,亦有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的過百名海外選手,包括中國、澳洲、紐西蘭、韓國、新加坡及中華台北等。港隊大部分劍手均有參賽,其中男花張家朗、蔡俊彥、崔浩然、楊子加、梁千雨、吳諾弘等將主場獻技,其他焦點劍手就有中國全國排名第7位的上海隊蔡金琿,以及世界排名73、曾奪U23亞錦賽金牌的中華台北陳致傑。不過在兩週前意大利女重世界盃後重返「世一」的江旻憓就未有報名,其他港將佘繕妡、陳渭泠、朱嘉望及連翊希等將合演激戰。

香港劍擊公開賽周六(25日)將先上演男子重劍、佩劍及女子花劍賽事,周日(26日)就會決出男子花劍、女子重劍及佩劍的冠軍得主。賽事16強起設網上直播,直播連結請按此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香港公開賽周末亞博上演 近千劍手競逐王座

Posted on

【武術世錦賽】港隊挾三金三銀三銅凱旋 梁宇航:散打一樣可以為港爭光

【體路專訊】剛於第16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勇奪3金3銀3銅的香港代表隊今日(23日)凱旋。港隊贏得的3面金牌當中,以梁宇航在散打男子60公斤級稱王最為驚喜,皆因這是港隊史上首面世錦賽散打金牌。年僅18歲的梁宇航自言,參賽前已以冠軍為目標,這金牌也證明了散打隊一樣可以站在世界舞台上為港爭光。

梁宇航以往參加過一次世界青少年錦標賽,拿到銅牌,豈料首次角逐世錦賽卻一鳴驚人,他喜見自己達到目標:「我最初定下的目標就是世界冠軍,很高興能夠達成心願。」今次成績除了證明自己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他認為賽前曾到河南集訓也有很大幫助,「集訓期間透過跟不同對手交流切磋,累積了經驗,自己視野也廣闊了很多。」梁宇航今次先後擊敗西班牙、韓國、吉爾吉斯及越南選手,以不失一局的無敵姿態,為港隊創造歷史。

梁宇航

問及這面金牌對自己及港隊有甚麼意義,梁宇航認為:「我覺得這個金牌不只是代表我一個,而是整個團隊,它的意義是證明到香港散打其實是可以做到的,可以站在這個世界舞台上為港爭光。」對於港隊在杭州亞運並沒派人參加散打項目,他則不清楚原因。除了梁宇航這面金牌,張溢霖也在男子70公斤級贏得銅牌。

劉子龍

 

另外兩面金牌則分別來自劉子龍的男子南拳,以及沈曉榆、楊子瑩、何健欣的女子隊對練項目。23歲的劉子龍今年7月於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贏得男子南拳銀牌,惟在亞運男子南拳南棍全能失手,只排11位。今次世錦成績大躍進,他承認有點一吐烏氣:「經過亞運(失利)之後,其實壓力也不算很大,但總是很想做出成績來證明自己,想給教練及家人一個交代,沒想過能贏到金牌。坦白說,當日比賽完見到打分之後,自己即場『爆喊』起來,因為真是太過激動了!」

劉子龍獲雙親及妹妹到場迎接。

連同個人在女子南拳、南棍贏得兩面銀牌,何健欣共贏得1金2銀,她指3面獎牌各有不同意義:「個人單項獎牌的難度較大,是自己長年累月練習的一個肯定,至於對練項目的金牌則更加開心,因為我們只是一起練了一個多月,也有賴『大師姐』袁家鎣指導。」她又透露,初期大家尚未建立默契時,不時跟楊子瑩「互相傷害」,「我經常會打到她的手,她又會劈到我的手。當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再花多一點心機,應怎樣調節才不會打到,以免比賽的時候扣分。所以之後再互相深入了解對方的愛好及性格,慢慢熟練起來,我相信明年會更加順。」

楊子瑩
何健欣(左起)、楊子瑩及沈曉榆
袁家鎣(左2)上屆世錦賽與何健欣(左1)及劉徐徐合作也贏得金牌。

完成今次世錦後,武術隊已完成2023年賽事,眾人已視明年的亞錦賽及世界盃為下一個目標。

第16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港隊成績:

何健欣/沈曉榆/楊子瑩:女子對練金牌
劉子龍:男子南拳金牌、男子南刀銅牌
梁宇航:男子散打60kg金牌
何健欣:女子南拳銀牌、女子南棍銀牌
沈曉榆:女子劍術銀牌
楊子瑩:女子棍術銅牌
張溢霖:男子散打70kg銅牌

圖、文:文森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術世錦賽】港隊挾三金三銀三銅凱旋 梁宇航:散打一樣可以為港爭光

Posted on

【體路專欄】我哋都係香港隊!

【體路專欄】亞運會過後,總發現網絡上會出現兩極的評語,一種是讚許香港隊打得真好!另一種是批評何以香港隊的水平還是跟別國有這麼大的差距?批評的聲音中不乏行內人,他們很多時候都會將香港隊不好的表現歸咎於香港隊的教練團隊、球員、職員、甚至乎體育總會等等……實際上香港隊外出比賽的表現是否只屬於這一小撮人的成果呢 ?

若你是非香港隊成員的球員,請認真想一想,香港隊的表現真的跟你毫無關係嗎?沒有球員一出道就能成為香港隊隊員,當中必定經過學界、大專、球會、青少年代表隊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可能你是他們的直接競爭者,又或者是間接推動他們的一員。直接有機會跟他們競爭的,請問一問自己,在過程中你能在良性競爭中讓雙方都進步嗎?在這競爭過程中,你有把自己的最好都表現出來嗎?你有用120分的努力(還有腦力)去將自己變得更好來挑戰這些港隊隊員嗎?

然後你會說:「我既不是香港隊成員,亦不是他們的直接競爭對手,他們的表現應該跟我沒有什麼關係了吧?」大家要知道運動競技比賽表現其實是反映着該地區的整體運動水平,簡單來說,基層的運動員水平越高,越有機會可以訓練出高水平的精英運動員。直接來說,若果基層的運動員表現理想,會推動有潛質的半精英運動員。當半精英運動員的水平提高,就直接推動着精英運動員的發展。

最直接影響基層運動參與的因素,除了學校,必定是家長。家長對子女做運動,甚至乎當運動員的支持度在整個運動發展之中有着根本的影響。莫論家長是否希望子女成為精英運動員,在青少年的整個成長過程之中,運動必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沒有家長的鼓勵及支持,這些青少年參與運動的機會一定會較少,這亦直接影響着基層運動員的數量,亦意味着可以找到有潛質的運動員的機會亦變得少了。

正所謂:「你的教練如何,你的運動員定必如何。」因此,教練自身的質素、視野等等必定直接影響該項運動的發展。無論你是基層訓練的教練,又或是精英隊的教練,請你記得你仍然是直接影響着整個地區的運動發展的重要一員。你的教學質素,言行舉止,每一個決定,都直接影響着球員的發展,亦意味着直接影響上述的運動生態鏈。因此,教練必須以身作則,不斷的自我修行,自我突破,自我追求,在運動科學迅速發展嘅情況下,讓運動員有最理想和最有效的學習環境,畢竟運動競技就是學習效能的競技!

要成就整個運動產業,除了上述人士之外,當然亦需要政策、資源等等的支持。資源必定是有限,但人類的想像力及創造力是無限的,就好像疫情期間,在沒有場地的情況下,仍看到很多不同項目的教練及運動員在郊外、荒地等等堅持訓練。這種適應力和韌力,也正正表現了體育精神呢!

最後,希望所有「香港代表隊成員」可以同心協力,正面推動本地運動發展。祝願香港隊在未來的國際賽事繼續帶來更多的好消息!

文:Victory Volleyball Club 總教練麥梓淳
相:麥梓淳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我哋都係香港隊!

Posted on

【Ceci私語】為什麼還要跳?

【體路 x Junior】因為一些意外,今年除了復康訓練都是復康訓練,雖然已經再開始衝刺和跳躍,但仍未可以跳高,更莫講是比賽。有人説堅持不是一帆風順時説的話;當滿途荊棘、停滯不前時,仍繼續的才稱得上堅持。

現在是比賽的季節,一起訓練的小隊都四出競賽。我還未可以比賽,但還是想跟著一起練習,因為過程實在學到太多,而且我非常喜愛跟他們一起訓練。認真又滿腔熱忱的人聚在一起,口不會常提起現實殘酷,畢竟夢想本來就是不切實際,才會達到超乎想像的預期。

這是一場臨時決定的旅程,只是兩星期的集訓,沒有可説服誰非去不可的原因,那麼自己的任性就自己埋單吧。隊友一早就安排好住宿,看着價錢貴得不可理喻的酒店和機票,一位前輩説:「錢賺回來就是要用得其所。」我想仍可以運動員的身份四處奔走也是一種幸福,然後我閉上眼付清所有預訂。

最後我自己找了一個較平的民宿(仍是很貴……),是要行十分鐘上山的位置,而且Wi-Fi非常差,連行動數據訊號都沒有。這趟旅程有一連串的倒楣事:行李漏送、地址錯誤、沒冷氣、鼻敏感、喉嚨痛還失去味覺。在獨自面對一切的時候,我想:
沒有比賽的一年,為什麼要努力?
沒有比賽的一年,為什麼要管理體重?
都沒有味覺,為什麼要好好煮一餐?
為什麼還要跳?

是因為要好好準備下年的比賽嗎?體重輕,會減輕受傷機會?可能就只是單純喜歡自己的盡力而為,就算看似沒結果,也要盡力地練,盡力地健康,彷彿這就是身為運動員的感覺,讓自己好好去享受。

文:楊文蔚(女子跳高香港紀錄保持者)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 #71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Ceci私語】為什麼還要跳?

Posted on

【高爾夫球】勞倫斯慈善籌款賽 許龍一與足壇傳奇古烈治較量

(圖:公關提供)

【體路專訊】包括杭州亞運金牌港將許龍一以及足壇傳奇古烈治(Ruud Gullit)在內的體壇明星,周二(21日)齊集清水灣鄉村俱樂部,參加「勞倫斯慈善高爾夫邀請賽」,為勞倫斯公益體育基金會籌集資金,這筆善款將用作發展香港及周邊更廣泛地區的工作,主要目的是透過運動幫助年輕人活得更加健康。

(圖:公關提供)

 

古烈治(左1)、安娜貝拉龐(右2)及費斯柏克(右1)難得同場較量。(圖:公關提供)

勞倫斯體育公益基金會以利用體育改變世界為使命,自2005年開始已植根於香港,同時致力於支持亞洲各地的體育發展。自2000年成立以來,勞倫斯已經積極影響了超過650萬名兒童及青少年的生活。至今勞倫斯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了超過300個計畫發展。

勞倫斯目前在香港開展了四個項目,包括與欖總合作的「HK7s, Rugby for Good」、以及古烈治上周六曾探訪過的「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會」等。為了籌集更多善款,周二更別開生面地舉行「慈善高爾夫邀請賽」,參與嘉賓包括基金會的合作夥伴、籌款人及朋友,以及三位勞倫斯世界體壇傳奇:基金會主席、前紐西蘭欖球國家隊隊長費斯柏克(Sean Fitzpatrick);前歐洲足球先生、現任勞倫斯世界體育學院成員古烈治;以及勞倫斯大使、最快成功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冒險家安娜貝拉龐(Annabelle Bond)。 

許龍一(左1)。(圖:公關提供)

 

何雁詩(圖:公關提供)

剛贏得亞運男子高爾夫金牌的港將許龍一、藝人兼女子業餘高爾夫明星何雁詩亦有參戰。此外,勞倫斯和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HKEAA)為長期合作夥伴,協會主席倪文玲、陳念慈、李忠民、鄒偉常、李穎詩、李致和及湯振傑等也有代表協會參賽。比賽結束後,大會安排了一場盛大晚宴,並舉行拍賣活動,為基金會籌集資金。

荷蘭足壇名宿古烈治退役後也經常參加高爾夫比賽,他今次來港為善事再次「棄足用手」後表示:「我很榮幸能夠在世界各地打高爾夫球,清水灣球場更是我見過最美麗的球場之一。此等活動可以為基金會支持的項目籌集重要資金,還可促進人們與組織之間的聯繫,從而推動運動的發展。今周我有幸到訪過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會及 Run Hong Kong,希望今次活動能夠協助我們在香港拓展這項重要的工作。」 

(圖:公關提供)

 

今次活動所募集的善款將用於基金會在中國香港及周邊廣泛地區工作的開展。香港地區的工作以「香港模範城市」倡議為核心,採用協作式、多利益相關者參與的方式,利用運動來改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高爾夫球】勞倫斯慈善籌款賽 許龍一與足壇傳奇古烈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