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想練出堅如磐石的腹肌?不是只做仰臥起坐般簡單

體路冷博士, 腹肌
網上圖片

【體路專欄】腹肌是不少人都渴望練成的肌肉之一,有些人是希望減少腹部脂肪而練出腹肌,有些則是為鍛鍊核心肌群令腹肌更強壯,不過有更多的人,是為了盲目追求雜誌上模特兒堅如磐石的腹肌而不斷鍛鍊。雖然練出那種強壯的腹肌並不是容易的事,但一些錯誤會令你的過程變得難上加難。以下將為大家帶來五個常見的錯誤,避免在往後的訓練中阻礙你的進度。

1. 缺乏阻力訓練

腹肌就如胸肌及背肌一樣,需要阻力訓練才會越來越強壯,在鍛鍊胸肌及背肌時,大家都會靠一些負重訓練來令這些肌肉變得強壯,那腹肌其實同樣需要一些阻力訓練,如果你只無休止地進行仰臥起坐,你的腹肌並不會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希望練成那種堅如磐石的腹肌,必須要加入負重訓練,令腹肌變得更強壯。

2. 缺乏強度

很多人的觀念就是日常訓練後再加上一些簡單的仰臥起床或抬腿動作,就可以練出強壯的腹肌。但正如第一點所說,腹肌就像胸肌及背肌一樣,需要增加強度才會強壯起來,除了負重訓練,亦要逐漸增加強度。

3. 次數太少或太快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就連健身都希望盡快做完結束訓練,但腹肌是需要緩慢的動作來鍛鍊。即使是仰臥起坐,由腹肌放鬆到收縮的過程都應慢慢進行,快速的動作並不會為肌肉帶來鍛鍊的效果,只會令肌肉受傷。

4. 訓練不夠全面

腹肌亦有細分為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不同的肌肉,很多人都以為只要進行仰臥起坐,就能令整個腹肌變得強壯。其實要練出強壯的腹肌,還需要進行一些抬腳、腰部旋轉等訓練,令腹肌得到全面的訓練。

5. 將腳固定在軟墊下

很多人在進行仰臥起坐時,都會將腳固定(例如由同伴用手按著),以免在捲腹的過程中雙腳離地。但其實在腳部被固定下進行仰臥起坐,會將施力的重心由腹肌轉至髖關節的髖屈肌上,不單會影響腹肌的訓練效果,長遠甚至會有下背痛的情況出現。

資料來源:M&F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想練出堅如磐石的腹肌?不是只做仰臥起坐般簡單

Posted on

【直立板】180公里眾籌之旅啟程 首日風雨中出航

【體路專訊】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早前發起為醫護界籌款活動,在5日內划板穿越香港180公里。總會主席吳宇豐與3位香港代表伍英麟、戴廣達及黎紀賢今早(18日)龍鼓灘出發。4人首日在風雨中出航,更一度需要上船暫避雷暴,但無阻他們完成目標抵達塘福。

總會冀以直立板(Stand-up Paddle Board)勉勵港人要「Stand Up」抗疫,籌得款項在扣除成本後,將會轉贈本港醫療機構,支援醫護人員的抗疫工作,並為香港人傳達積極正面的聲音和訊息。今早4人在屯門龍鼓灘出發,但在機場附近海域遇上大風浪,更在港珠澳大橋前經歷雷雨,一度需要上安全艇暫避,比預計時間稍遲到達大澳。隨後他們縮短午餐時間提早出發,但在今日預定終點塘福前再遇雷雨,最終提早上岸。

伍英麟(圖:體路資料庫)

港隊代表伍英麟稱首日天氣比想像中惡劣,「大雨時的能見度很低,而且一度行雷,無辦法下唯有上船暫避。」他認為在4人沿途互相支持對方下,更有動力完成接下來的行程,他們明早(19日)將從塘福出發,在南丫島休息後再划到舂坎角。

即日起至529日,可到捐款連結購買T-shirt支持醫護眾籌活動,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在扣除成本後將會以現金支票形式轉贈給本地醫療機構。

圖: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 Facebook
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直立板】180公里眾籌之旅啟程 首日風雨中出航

Posted on

【棍網球】疫情影響下港隊明年應付三大國際錦標賽

香港棍網球,棍網球

【體路專訊】 國際棍網球聯會公布修訂後最新國際賽事日期,香港男、女子代表隊明年將出戰三大賽事,包括4月的男子世界錦標賽外圍賽、7月的女子世界盃以及6月的男子U20世界錦標賽。

受到疫情影響,原定今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新西蘭舉行的男子世界錦標賽亞太區外圍賽將於改至明年4月17至24日,即緊接香港公開賽後12天舉行。至於原本在今年暑假舉行的男子U19世界錦標賽則會順延至明年6月17至26日繼續在愛爾蘭進行,球員年紀限制則因為賽事延期而提升至20歲以下,所以比賽名稱亦改成U20世界錦標賽,加上明年7月7至17日假美國馬里蘭州上演的女子世界盃,香港棍網球代表隊在2021年將面對3大國際錦標賽。

由於四年一度的男子世界錦標賽參賽隊伍不斷增加,國際棍網球聯會決定為2022世錦賽增設外圍賽,以控制決賽周的隊伍數目。對於首設的世錦賽外圍賽改期至明年4月,香港男子代表隊隊長麥浩駿表示:「外圍賽距離香港公開賽大約2個星期,是一個不錯的實戰備戰機會。兩星期對球員來說,已有足夠的恢復時間,唯一擔心是受傷的風險,希望不會出現。」

受疫情影響,港隊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訓練,只有小組的體能訓練,做健身及跑步,所以改期對所有代表隊來說是必要的。麥浩駿指出,備戰方面,估計復操到外圍賽只有約半年的時間,加上新主教練上任,相信要一定時間適應新的戰術體系及風格,但整體來說,準備時間應該都足夠的。除香港公開賽外,今年年尾或明年年頭,男子代表隊將最少進行一次海外集訓或參與一些海外較高水平賽事,以提高自身水平及狀態。此外,除了常規球隊及體能訓練,亦會於秋冬季舉辦超級聯賽取代往年的室內聯賽,讓港隊成員專注於室外棍網球比賽。這樣能夠作常規訓練之餘,亦有一定水平的比賽機會,做到技術、體能、棍網球IQ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香港棍網球,棍網球

香港女子代表隊隊長許嘉希表示:「為了明年的世界盃,我們原定今年6、7月會分別參加布拉格盃及柏林盃,了解歐洲隊伍實力、測試港隊實力以及過往訓練的比賽組合和戰術,同時亦可讓一班居住海外的港隊成員歸隊一同訓練、磨合。可惜受到疫情影響,我們只能取消這個行程。在疫情期間,我們透過視像進行球隊會議以及體能訓練,在限聚令的容許下,球員亦分成小組在不同地方進行訓練,希望保持狀態及提升個人技術。」由於今年的香港公開賽以及其他海外賽事取消,港隊缺乏高水平的實戰訓練,所以,女子代表隊將計劃在秋季到美國集訓,明年一月前赴澳洲集訓及比賽,在明年香港公開賽及世界盃的4至7月期間,計劃參與一項亞洲區的賽事,並會在世界盃提前一星期到埗以適應當地天氣及時差。

資料來源:香港棍網球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棍網球】疫情影響下港隊明年應付三大國際錦標賽

Posted on

【學界】明年D1田徑賽移師將軍澳運動場 D3三區小西灣上演

將軍澳運動場
將軍澳運動場(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本地氣氛最佳的田徑賽事——港九區D1中學校際田徑比賽近年一直在被喻為香港田徑聖地的灣仔運動場舉行,惟在2020-2021學年因場地關閉而需移師至將軍澳運動場上演,3日賽事將分別於2021年3月11日、17日及25日舉行,賽期橫跨15日。D2組及D3其中一地域賽事亦在將軍澳舉行,另外三地域的D3組賽事則會在小西灣運動場上演。

小西灣運動場
小西灣運動場(圖:體路資料庫)

今學年港九區學界田徑賽原定在1月至3月期間上演,惟最終因疫情而取消,是近30年來首度未能舉行。隨著今學年臨近尾聲,香港學界體育聯會亦逐漸公布來年學界賽事的安排。從今日(18日)於官網公布的文件可見,因灣仔運動場臨時關閉至2021年3月,來年港九區學界田徑賽事將移師將軍澳運動場及小西灣運動場舉行。

學界田徑
學體會文件截圖

其中最高水平的D1組賽事於將軍澳上演,3個比賽日分別為3月11、17及25日,橫跨15日的賽期屬近10年最長,過往賽期多為橫跨10日。D2組及D3A3賽事亦會於將軍澳運動場舉行,而D3A1、D3A2及D3A4則會在1月至2月期間於小西灣運動場舉行,且其中兩個地域賽事第2及第3個比賽日更相差足足20日。文件上列明賽期由康文署建議,並有待最終確認。

將軍澳運動場,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
第三屆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去年在將軍澳運動場舉行(圖:體路資料庫)

將軍澳運動場於2009年落成,是灣仔運動場以外唯一達到國際標準的本地運動場,座位數為3,500,較灣仔運動場的2,401座位多出逾1,000。將軍澳場地在2009年用作舉辦東亞運動會田徑賽事,惟場地卻不時出現逆風情況,不利香港田徑隊成員做出佳績,故縱使場地有熱身用的副場,不少本地賽事或國際賽事仍會在灣仔運動場舉行。

資料來源:香港學界體育聯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學界】明年D1田徑賽移師將軍澳運動場 D3三區小西灣上演

Posted on

【冰球人有話兒】上陣不離父子兵 冰球母子檔一樣型格有愛

【體路專訊】「最好的親子關係,是像朋友一樣的相處。」喜愛冰球的兒子Gordon與媽媽吳思琪就是這樣一對親如朋友、超級有愛的母子檔。而冰球,則成為他們擁有更多共同話題、拉近親子關係的重要所在。

出生於2008年的Gordon,主打後衛,球齡6年,喜愛維加斯黃金騎士隊。自五歲開始,Gordon便逐步練習花樣滑冰。八個月後,在爸爸同事的推介下,Gordon接觸到這項世界上最刺激之一的運動—冰球,自此便開啟了他的冰球之旅。直至今天,Gordon已經成為了香港冰球訓練學校U12代表隊的成員。

媽媽吳思琪則是在陪伴和等待兒子冰場練習的時候,發現場內的小朋友都非常享受訓練過程。受到他們的氛圍感染,讓這位媽媽對兒子喜歡的這項運動亦產生了興趣,想一試究竟。吳思琪希望跟小球員們一樣能在場內自由溜來溜去,這樣便可以跟兒子一同溜冰。於是媽媽思琪開始學習滑冰。三個月後,當掌握了基本的溜冰技巧後,她便正式學習冰球。

2014年的一個星期六早上,Gordon參與了香港冰球訓練學校每週在西九龍中心進行的恆常訓練,那是他初次體驗冰球。他先被安排與其他成員組成小組進行溜冰訓練。 Gordon花了些時間熟悉冰鞋,與花樣滑冰相比,冰球的冰鞋更容易滑倒。儘管摔倒了很多次,但都無損他對冰球的興趣。對於訓練,他相當樂在其中,更值得高興的是,他在冰場上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媽媽吳思琪第一次正式打冰球則是在2015年1月西九龍中心學習時。「當時場內只有我一名女性,還是跟一群年輕小朋友和消防員一起。我猜當時只有我一個是初學者,所以教練在第一堂課特別指導我一些溜冰技巧。我在練習的時候,有經驗的都在另一邊排隊練習射球。初時感覺有點尷尬,但當時間慢慢流逝,這種感覺便逐漸消失。45分鐘的訓練沒有把我累倒,只是確實需要大量的體能,無可避免地全身都是汗。這項運動的確一點也不容易,只有多花時間練習才能慢慢進步。」

跟很多人一樣,Gordon喜歡冰球,正是著迷於冰球的速度與激情,他也相當享受刺激的比賽。同時,Gordon亦喜歡結交新朋友,透過冰球,他認識了很多同樣喜歡這項活動的朋友,閒餘時更會一起玩樂。除此而外,Gordon有機會隨隊到各地參加比賽,例如到台灣、上海以及北京等地,令他能接觸並感受其他城市的文化。

Gordon 最難忘冰球的時刻是2018年Hockey 5 代表冰球學校U10 打入總決賽,當時他開心、興奮和又緊張,心情難以形容。難得一嘗總決賽之體驗,促使整隊球員更加齊心、決心、大家希望在這決賽中做到最好。那時雖知道隊手的實力非常強,但得到教練、家長及隊員互相鼓勵及支持,最終以亞軍完成比賽。

參加冰球夏令營亦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讓Gordon學會獨立、培養耐性和學習包容的重要性。他最近一次暑假到了瑞典參加冰球夏令營,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擴展眼界的機會。

在校內,香港冰球訓練學校在課程中還推行了正向思維,大大増強Gordon的自信心,除了對學習方面有益處外,更是令他明白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學會堅持和包容他人。而對於媽媽吳思琪來說,冰球的速度和刺激的比賽同樣是吸引她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很喜歡觀看兒子Gordon在溜冰場上努力的模樣。

因為懂得每一段冰球故事蘊含的熱愛,所以更珍惜每一顆向著冰球不斷前行的心,期望眾志成城的努力之下,會有更多人感受到冰球迷人的魅力,推動香港冰球成為全民參與、全民喜愛的大眾運動。

Gordon媽媽透露,近月在疫情期間,除了定期進行網上教學、為升中面試作好準備外,亦有嘗試在家中做體能訓練。Gordon會利用教練教導的體能訓練方法在家中進行,也會抱起在家中的白兔作舉重訓練。「過去多月,醫護人員的專業精神,是值得我們致敬。感謝醫護人員盡心竭力站在疫情前線,面對這個隱形的敵人,我們絕不孤單。希望大家齊心向前,渡過難關。」


全新專欄【冰球人有話兒】將為大家帶來更多冰球故事,想知更多請即瀏覽:
Website: https://hkaih.org/http://www.hkahc.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AHCHKAIH/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kahchkaih/
WeChat: https://mp.weixin.qq.com/s/BXcGSDBNexf7gQYQE8S4BQ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冰球人有話兒】上陣不離父子兵 冰球母子檔一樣型格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