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港超聯】新球季10月24日開鑼 每場增換人名額至5個

【體路專訊】香港足球總會今日(8日)召開董事會,商討2020/21港超聯球季一系列安排。足總主席貝鈞奇會後透露新球季聯賽及盃賽換人名額有變,允許每隊後備席由7名球員增至12名,同時每場賽事由最多更換3人改至5人,1年後再檢討有關安排。另外社區盃、省港盃亦難以如期上演。

本地球壇將於今月24日展開新季,惟香港飛馬及晉峰早前以外援入境及申請工作證有困難為由,申請延遲展開球季,愉園及標準流浪也提出相似建議,而理文今日亦建議押後開季。因此足總或率先舉行菁英盃,以及其他港超隊伍的對賽。至於換人名額的改動,西甲及意甲賽會現時亦採用換5人後備,貝鈞奇稱此舉是跟隨國際足協已更新有關指引,亦冀年輕球員有更多上陣機會。

(圖:體路資料庫)

另外足總正向政府爭取,盡快開放賽事予觀眾入場,並準備一系列方案與政府代表商討。有見康文署各體育場地現已重開,貝鈞奇期望球迷能盡快進場觀賞足球賽事,而每場賽事的容納人數比例亦有待日後商討。貝鈞奇續稱,由於港超球隊在零觀眾入場下缺乏門票收入,因此會向民政事務局申請資助。

「香港賽馬會社區盃」及省港盃以往在新球季前及1月上演,惟社區盃因為贊助商考慮到沒有觀眾,未必有宣傳價值的原因而停辦一屆。另外中港兩地過境檢疫安排有一定困難,亦未落實健康碼政策,因此舉辦省港盃的可能性甚微。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新球季10月24日開鑼 每場增換人名額至5個

Posted on

「森度遊」遭踢爆霸地牟利 海洋公園急補鑊移除鐵欄

海洋公園, 森度遊, 秘行南朗山, 行山
(海洋公園網站截圖)

【體路專訊】海洋公園早前推出包含多項活動的「森度遊」,期望能夠以一系列包括瑜伽、行山,以至Glamping的活動作招徠,重新吸引遊人前往海洋公園。不過,其中一項在本月初已經展開的「秘行南朗山」活動,行程範圍內的山徑,遭本地傳媒踢爆是政府土地,並不屬於海洋公園所有,公園方面涉嫌一度霸佔官地作牟利用途,海洋公園要經地政總署介入才將「霸地」的鐵欄拆除。

海洋公園, 森度遊, 秘行南朗山, 行山
(海洋公園網站截圖)

海洋公園推出的「秘行南朗山」活動,要求入場遊客除入園門券外,額外多付80港元始能參加導賞團,名副其實是「畀錢行山」。海洋公園網站的活動介紹強調「你一定未行過」,又以「隱世的打卡熱點」作宣傳,強調在專業行山教練帶領下,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欣賞園內美景。

海洋公園, 森度遊, 秘行南朗山, 行山
(海洋公園網站截圖)

然而,據《蘋果日報》周四(8日)的報道,有關活動涵蓋的山徑範圍並非海洋公園私有,而是一直屬於政府所有,絕非園區範圍。報道同時指,海洋公園在1972年首次獲得政府免費撥地時的地契清楚訂明,該範圍內的現存或重新劃定的山徑,必須全日暢通無阻地向公眾開放。

海洋公園, 森度遊, 秘行南朗山, 行山
(海洋公園網站截圖)

換句話說,海洋公園之前在行山徑地段裝設鐵閘,並掛上「此乃海洋公園範圍。非法擅進者,送官究治」的告示,是涉嫌違反地契的行為,無異於利用官地經營導賞團收取「買路錢」。

海洋公園, 森度遊, 秘行南朗山, 行山
(海洋公園網站截圖)

根據《蘋果日報》報道,地政總署在9月底曾派員到場視察,並向海洋公園跟進。據報園方在上周五(2日)已經將行山徑「解封」,一度豎立的告示牌亦不復存在,行山人士可自由進出登山徑。海洋公園網站目前仍列出了可以參加「秘行南朗山」活動的日期,不過按入報名鏈結後,10月的6個活動日、11月的7個活動日,以及12月的6個活動日,俱悉數顯示為售罄;據報海洋公園方面正在檢視有關活動的行程安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森度遊」遭踢爆霸地牟利 海洋公園急補鑊移除鐵欄

Posted on

【東京奧運】落實減省成本 料可節省近22億

新型肺炎, 2020東京奧運,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組委
(Photo Credit:Olympic.org)

【體路專訊】國際奧委會(IOC)轄下的董事委員會與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下稱東京奧組委)在周三(7日)進行遙距視像會議,討論透過減省東京奧運成本的措施,從而可節省大約300億日元(約21.93億日元)的開支,令明年東奧及殘疾人奧運更適合在新型肺炎疫情後的環境舉行。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via Shutterstock)

東京奧組委及IOC在上月中的會議研究減省東京奧運成本的措施(相關新聞:【東奧延期】奧組委研逾50措施減成本 觀眾人數料年底始明朗),包括減少工作人員、調整休息室數目、縮短奧運設施的營運期及簡化場地佈署等,透過逾50項措施可以減省的暫定成本金額,在周三的會議上首度披露。

(via Shutterstock)

在分為工作人員、場館、造勢活動及其他4大項的減省成本範疇當中,擬定簡化項目包括重新計算工作人員數目、家品設備及餐飲數目,並提高接待稱為「奧運家庭」或「殘奧家庭」的工作人員的效率等,另外也包括新聞中心、選手村及練習設施的營運時間、改善接待交通的服務時間表,以及運動員入村儀式及場地佈置等。東京奧組委將於年底公布有關工作的進度,以及更新可節省成本的金額。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Olympic.org影片截圖)

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在會後表示:「要把奧運變得更適合在新型肺炎疫情後環境舉行的工作進度令人鼓舞,在對抗疫情方面的工作也取得良好的進步,我們加入了更多的舉措,包括極有信心會面世的疫苗,以及能配合快速測試的設備。」

(via Shutterstock)

因為新型肺炎全球大流行而被逼延期1年的東京奧運,將於明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行;至於殘疾人奧運則會在2021年8月24日至9月5日進行。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落實減省成本 料可節省近22億

Posted on

【田徑】烏干達、埃塞俄比亞跑手 分破男子1萬米、女子5千米世界紀錄

田徑, 男子10000米, 女子5000米, 世界紀錄
(Photo Credit:World Athletics)

【體路專訊】烏干達跑手Joshua Cheptegei及埃塞俄比亞跑手Letsenbet Gidey周三(7日)在西班牙華倫西亞舉行的「華倫西亞世界紀錄日」1日賽,分別打破男子10,000米跑,以及女子5,000米跑的世界紀錄。

西班牙城市華倫西亞過往從未見證過田徑戶外賽世界紀錄的誕生,但周三卻一下子迎來兩個世界紀錄。埃塞俄比亞的Letsenbet Gidey在女子5,000米賽事跑出14分6秒62的時間,以超過4秒之差打破同胞兼偶像Tirunesh Dibaba在2008年所創的世界紀錄(14分11秒15)。

田徑, 男子10000米, 女子5000米, 世界紀錄
(Photo Credit:World Athletics)

Joshua Cheptegei隨後在男子10,000米跑上場,參賽的眾跑手似乎都狀態勇銳,首先完成5圈共2,000米的澳洲跑手,其分段時間已經比世界紀錄保持者庇基利(Kenenisa Bekele)要快1秒。Cheptegei在比賽尚餘12圈時超越當時領先的肯雅跑手Nicholas Kimeli,完成7,000米後,Cheptegei的時間已經比庇基利的分段時間快接近兩秒。這位烏干達跑手之後越戰越勇,卒以26分11秒完賽,時間比原先的世界紀錄(26分17秒53)快6秒53。

田徑, 男子10000米, 女子5000米, 世界紀錄
(Photo Credit:World Athletics)

值得一提的是,Cheptegei在8月中才於摩納哥舉行的鑽石田徑聯賽打破同樣由庇基利保持的男子5,000米跑世界紀錄(相關新聞:【田徑】鑽石聯賽疫情下回歸 烏干達跑手即破5K世績),連同周三的成績,他成為田徑史上僅第10位同時保持5,000米及10,000米跑世界紀錄的男子跑手。Cheptegei賽後直言對實現夢想感到非常高興:「我希望重塑歷史,讓人們可以為某些事而開心,也讓喜愛體育的人有可以記住的事情。在當前的困局,但願這些事情能使人喜樂,予我們希望迎接明天。」

田徑, 男子10000米, 女子5000米, 世界紀錄
(Photo Credit:World Athletics)

至於同日稍早時候打破女子5,000米跑世界紀錄的Gidey,則成為連續第3位在這個項目成為世界紀錄保持者的埃塞俄比亞跑手。在完成首3,000米後,Gidey所造出的時間已經比Dibaba的分段時間快接近7秒,儘管她在賽事末段明顯呈現疲態,但仍無阻Gidey以逾4秒之差打破世界紀錄。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烏干達、埃塞俄比亞跑手 分破男子1萬米、女子5千米世界紀錄

Posted on

【體路專欄】疫是危機 亦是契機

【體路專欄】暑假過後,新型肺炎確診數字明顯回落,市民逐步恢復如常作息規律。教育局因而宣佈九月下旬開始對中、小學及幼稚園實施分階段復課,學生終可重返校園,與老師一起重拾「有溫度」的面授實體課堂。然而在興奮過後,教育界對復課後防疫安排亦不能掉以輕心,始終病毒陰霾依然籠罩全球。借鑒部份國家經驗,在學校復課之後肺炎確診數字有反覆上升情況;甚至不少專家學者更預料香港踏入秋冬之後,第四波疫情隨時爆發,防疫意識絕不能因此鬆懈。似乎距離脫下口罩回復恆常作息之時尚有一段漫長日子……。

病毒肆虐改變正常生活

今次世紀病毒肆虐全球,許多國家地區都有大規模確診個案,病毒一發不可收拾,全球生活幾乎停擺;當宣佈封關鎖國後,經濟活動固然大受打擊,教育界亦何嘗不是遭到百年一遇挑戰﹖就以香港為例,學校從上學年二月開始停課,雖然曾經作有限度復課,但過了不夠一個月又因為疫症在社區出現爆發跡象而宣佈「提早暑假」;學生斷斷續續近半年沒有在校園正常生活,難免影響學習進度,連帶課外活動亦被迫全面暫停,不少活動(全職)導師、教練頓時暫停一切教學工作。

病毒雖然沖擊日常生活,醫學界暫時亦未發現可以完全根治方法。然而大家為了生活,社會似乎開始出現一種準備與病毒共存的態度,即所謂調整以往恆常生活模式,在生活不同環節下的「新常態」漸漸獲得共識。

教育界新常態日漸形成

在資訊科技配合下,學與教範疇已盡量實踐「停學不停課」理念。全港同業不論教學年資多少都共同經歷一場(還未完結的)電子教學工作坊。從正面看,所有老師確實對操作數碼科技得著頗大;起碼像筆者般「科技盲」雖擁有廿多年教學經驗,卻從來沒有想像過只要手上備有一台平板電腦、一個鏡頭,即使課室沒有學生,原來都可以隨時上課,無遠弗屆。以往教育界一向「鼓勵」業界嘗試利用電子學習配合教學,在今次疫情之下,同業似乎完全沒有拒絕的理由,果斷摒棄過往教學模式。

從手忙腳亂到流暢順利

最初操作難免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情況;尤其透過視訊會議軟件進行網上實時教學,老師在鏡頭前講解,感覺很不實在,彷彿對著空氣說話;有時還需要在課堂「分享畫面」,又要兼顧學生是否全神貫注上課,更會因為網速影響偶爾出現斷續畫面,甚至無故「當機」,非常沮喪……但實踐了幾個月,同業在每天應用操作下,似乎越來越見得心應手。雖然跟實體課堂教學效能仍有距離,但起碼上課尚算流暢順利,而同業和學生亦日漸習慣對著螢幕互動學習的「新常態」。

目前中、小學及幼稚園已分階段復課,老師亦鬆了一口氣,因為終可重拾有質感,有溫度的課堂。但在社交距離和聚集限制下,上課模式仍然跟以往截然不同,畢竟病毒一日未除,防疫態度確實不敢鬆懈;筆者一向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現在雖已復課,但無論教學內容、學生上課要求,以致評鑑方法,在新常態下都需要時間重新適應。一旦病毒再次在社區爆發而停課,說不定「網教模式」又需要重新啟動……

總結經驗迎接挑戰

筆者認為,業界朋友與其擔心未來是否出現第四波爆發,不如趁機總結過去大半年所付出的教學經驗,建立有系統的教學資源庫,當中既有合適的學習主題,又可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環境,進行家居練習,以保持恆常運動。若果再進取一點,社區之間各學校不妨加強連繫,一起組織共同學習圈,實行共享學習教材,體育人之間既需要付出,亦見收穫,不再像以往單打獨鬥應付挑戰。

至於各專項教練,確實在過去大半年可謂進入冰河時期,一切課外活動突然剎停,聽聞有學校甚至即時終止教練合約,連帶影響他們生計,可見疫情之兇猛猶如海嘯。目前學校已逐步復課,但在人群活動和各種限制下,學校亦不能夠貿然恢復如常練習。不過,同業們在這個時候可與教練盡量配合,製作別出心裁又合用的家居練習供學生在家操練,以保持體能狀態。一旦各類活動限制放寬,立即重返場地,投入不同強度訓練,讓身心逐步恢復適應。

年輕人宜展現運動員精神

自上學年至今,因社會事件及新型肺炎爆發影響學界比賽,部份適齡學生無奈錯過比賽。有學生甚至以「人生遺憾」來形容自己處境……筆者想向少年們分享,人生路本應漫長,當中遇上崎嶇挑戰屢見不鮮。當日後踏入社會面對各種困難,相信今日的「遺憾」可謂小事一樁。既然目前正值學界比賽「休漁期」,莘莘學子倒不如趁機正視學業,把精力投放於學科上。作為運動員,理應擁有時刻接受挑戰,願意面對刻苦鍛鍊的態度,即使場地由球場、泳池、跑道轉為書桌、班房,相信一樣可以展現出運動員的精神。

世間上的確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握,唯獨可以控制的就只有自己想法。疫情瞬間出現,不但帶走許多人寶貴的生命,亦改變了我們一貫生活方式。同業、教練以至學生面對目前困境感到徬徨是可以理解,然而嘗試從其他角度解讀事情,或者因而得到心安,接著才能夠在平靜裡找到一絲曙光,大家努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疫是危機 亦是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