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越野跑】虛擬跑成疫下新潮流 黃浩聰、曾小強再戰本地越野賽

曾小強(左)、黃浩聰(右)

【體路專訊】疫情之下,不少馬拉松及越野跑賽事改以虛擬跑形式舉行,亦有比賽以行山「打卡」、以「鬥多Like」為爭勝標準。香港越野跑好手黃浩聰、曾小強認為在傳統比賽未能復辦下,仍然能以各種形式挑戰自我,在新一年繼續力求進步。

有地產商將於年初三至四(2月14至15日)期間舉辦「牛轉乾坤開運行」活動,參加者可在4條指定的麥理浩徑路段遊覽,用手機拍攝起步照並發布到Facebook,「Like數」最多的一位便能奪得「最具人氣大獎」,賽事由即日起至2月15日接受網上報名。兩位「山界達人」黃浩聰及曾小強今日(28日)在記者會上分享行山心得,並將於下周二(2日)試行及舉行直播。

2019年四大極地超馬巡迴賽總冠軍黃浩聰表示,疫情下雖然未能復辦實體比賽,但仍會積極參與虛擬跑賽事,包括於明日出戰「HK100 Flex」:「以往大家一起比賽令氣氛很熱鬧,現時各自跑亦有不同感受,透過比賽方式更加了解到自己,調整至最好的節奏。」去年在各大賽事取消下,黃浩聰選擇以個人挑戰突破自我,並趁機欣賞香港的特色山徑,其中他在4日內環繞新界、九龍、大嶼山及香港島跑足360公里,更在12月成功挑戰麥理浩徑的最快已知完成時間,以10小時36分8秒創下佳績。

至於曾奪Ultra-Trail World Tour年終世界排名第8的曾小強,透露將於大年初一參戰四大山徑超級挑戰賽,在事隔4年後再次挑戰整段港島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及鳳凰徑,總長度為298公里。他坦言虛擬跑反而有助彈性備戰,因此希望能在50小時內完賽,超越4年前的個人成績:「疫情下的訓練會重質不重量,今次有幾個月去備戰四徑,時間多了令我沒以往般心急,另外亦有助平衡工作及休息時間。」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越野跑】虛擬跑成疫下新潮流 黃浩聰、曾小強再戰本地越野賽

Posted on

新版Arc’teryx Atom SL夾棉外套 全新登場

【體路資訊】全新版本Arc’teryx ATOM SL夾棉外套,將於129日全新上場。ATOM SL是屬於Arc’teryx 攀登系列的長青款式。它用上Arc’teryx的專利夾棉CORELOFT™ 40作為填充,非常輕薄,而且保暖度十足。是一件適合低強度至中強度運動時穿著的保暖外套。

2021年的更新包括

面料更新: 改良後的Tyono™ 20比上一代更柔軟耐磨,加上DWR防潑水處理,令外套更舒適耐用。
帽兜更新: 可調教及可摺疊收藏的帽兜設計,令外套設計更靈活,使用時更多元化。
側面布料更新: 新的側面彈力抓絨拼接面料,比上一代彈性更高,輕便透氣。

Atom SL分別有女裝 粉紫色及紫紅色;而男裝有 黑色,深藍色及灰色,售價分別是 $2,490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版Arc’teryx Atom SL夾棉外套 全新登場

Posted on

【東京奧運】命運懸而未決 分析IOC、日本騎虎難下錢作怪?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Photo Credit:Tokyo 2020 Facebook)

【體路專題】史無前例被延期1年的東京奧運,上周日(24)正式進入了距離今年7月23日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揭幕的最後半年倒數。東奧是否能夠「如期」在夏天上演,刻下還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國際奧委會(IOC)、日本政府,以至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下稱東京奧組委)目前都處於騎虎難下的狀態,躊躇著到底該要做出一個怎樣的決定。到底是要以奧運會的根本、即萬逾名運動員,以至日本民眾的健康、生命為依歸?抑或要建基於保留奧運會的輝煌紀錄(legacy)及金錢利益等種種原因之上?「針無兩頭利」,按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照辦或者棄辦東奧,任何取態也勢難得出一個萬全的方案,當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風險,最終作出何種決定,端看IOC、日本政府和東京奧組委三方,如何衡量各個考量。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Photo Credit:tokyo2020.org)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在周三(27日)的IOC董事會議後,再次向傳媒重申在夏天成功和安全舉辦東京奧運和東京殘疾人奧運的決心:「206個成員國的奧委會、所有國際體育總會以及運動員都站在舉行奧運的一方。我們看到日本政府、東京奧組委和日本奧委會都懷有同樣的決心。」巴赫承認在疫情下舉行第1次被延期奧運的複雜程度,比起正常辦奧是以倍數增長,又謂「當下根本沒有藍圖可言,我們每天都在學習當中。」,惟他亦全盤否定了近日坊間種種關於東奧的傳聞。他說:「有人推測東奧會取消,我也聽過Plan B的說法。有人提議把東奧延期至2032年,也有把奧運遷往另一城市的建議。任何知道辦奧有多複雜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行的,現在餘下的時間太短了。」

新型肺炎, 2020東京奧運
東京奧運在周日進入了最後半年的倒數(Photo Credit:Tokyo 2020 Facebook)

身不由己 vs 偏向虎山行?

照辦東奧,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決定,畢竟日本自從2013年9月上旬獲得奧運主辦權後,在籌備這項4年一度的國際體壇盛事方面的開支,包括社會基建、改善交通,以至興建和翻新場館等已經花上了鉅額金錢,這還未計算東奧在去年宣布延期1年後隨之衍生的額外開支。

東京奧組委去年12月下旬更新的東奧被延期後官方成本預算為154億美元(約1,193.81億港元),比2019年底公布的126億美元高出22%,額外的28億美元開支正是東奧延期1年的費用,當中包括重新洽談各種合約,和應對新型肺炎全球大流行措施的花費。然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東奧最新成本卻遠不止此數,報道指暴漲後的成本已達30,000億日元,相當於289億美元,幾乎是東京奧組委所公布數字的1倍,令東奧成為史上最昂貴的夏季奧運會。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東京新國立競技場(Photo Credit:Tokyo 2020 Facebook)

覆水難收,若果東奧取消的話,已花的錢回籠無望,對日本經濟的打擊難以言喻。東京奧組委面對的另一難題,是已經從豐田汽車和可口可樂等大型企業收取了鉅額的贊助費,這使得取消東奧變成一個極為困難的決定。

眼前的兩難,取消東奧的成本固然是天文數字,但在疫情威脅依然實在的情況下照辦奧運,要實施新型肺炎對策以確保奧運會安全的花費,只怕成本更高。同樣是來自《日本經濟新聞》的數字,日本政府已經就新型肺炎相關的經濟刺激舉措撥出30,700億日元,相當於日本國民生產總值(GDP)的6成,是為七大工業國組織中最高。在日本政府負債已達全球比率最高、國民生產總值266%的前提下,是否應該繼續向仿似無底深潭一般的東奧「泵水」,這是問題所在。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via Shutterstock)

疫情發展難以預測  疫苗供求左右大局

東奧是否照辦如儀的另一個考量,自然是更加貼身的新型肺炎問題。疫情走勢和發展本來就是無從預測,截至周四(24日),日本在每100萬人口的確診個案率,在全球221個國家和地區排在第137位(編按:香港排第159位),抗疫成績尚可。照辦東奧會帶來約15,000名運動員及賽事裁判,加上大批外來旅客(假設奧運並非閉門舉行),會否就此令感染數字進一步上升,從而使日本一躍成為世界前列的疫情超級散播地?

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希望日本主辦一個完美奧運和殘疾人奧運」的夢想固然早已煙消雲散,其繼任人菅義偉在1月初聲言「要使奧運會證明人類已經擊敗了病毒」的一番豪情壯語,即或並非完全、也是很大程度依賴疫苗的研發。現任日本首相菅義偉也知道新型肺炎疫苗是成功舉辦東奧的關鍵,他甚至希望在2月底可以在日本開始接種。然而,首相的樂觀未能感染國民,預計日本全國1億2,600萬人口要到6月底、即奧運開始前不足1個月始能悉數接種;且別忘記日本政府至今仍未核准使用個別疫苗。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Photo Credit:Tokyo 2020 Facebook)

新型肺炎疫苗的供求也是全球都要面對的問題。IOC主席巴赫鼓勵所有參與東奧的人士都應接種疫苗的同時,又表示不會強制要求運動員接種,他也明言運動員不應該擁有優先接種的權利。然而,這只是IOC的官方說法,日本政府在外來人士入境和隔離檢疫要求方面,到底還是有話語權的。這樣一來,未有接種疫苗的運動員是否可以恢復訓練、參加奧運資格賽,乃至參加奧運?疫苗接種的優先次序又該由誰定奪?這當中大有學問。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Photo Credit:Prime Minister’s Office of Japan Facebook)

面子工程無異雙面刃  如何拿捏值得深思

早有網民發現,把「東京」和「奧運」兩組詞語放在一起時,結局似乎總是悲情的(相關報道:【東奧延期】被詛咒的奧運?歷史、動畫、命運預視延期一幕)。兩度擔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未能夠借東奧這個平台代外祖父岸信介一圓奧運夢,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未能好好控制疫情,也使現任首相菅義偉的支持度下跌至去年12月下旬的42%,他肯定希望能借助成功在今夏主辦奧運,為自己持續下跌的支持度帶來反彈。甚至有陰謀論指,日本將會在10月進行大選,當中的政治考慮也可能左右決定。如此一來,東奧實有可能變成替日本首相爭取政治籌碼的「面子工程」。

將現況拉闊至世界的層面來看,基於現代奧運本身就是一盤生意,主辦國能否將奧運辦得有聲有色,難免被外界將之和國力掛勾。按照時間表,中國首都北京將會在約1年後舉辦2022冬季奧運會,當此時刻,日本自然不會希望見到任何被鄰國比下去的可能性。在這情況下,日本執政政府會否因此執意舉行奧運,會是值得留意的一點。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日本首相菅義偉(Photo Credit:PM’s Office of Japan Twitter)

「面子工程」也牽涉到IOC。須知道,在奧運會的歷史上,不曾試過在「和平未有戰事」的情況下取消。倘若疫情忽然受控,或者疫苗的研發和製造空前成功,從而使東奧順利舉行,這當然是一般大眾樂見的情況。儘管這裡所指是未必包括日本國民,畢竟根據1月初的最新民調,逾80%民眾希望東京奧運會取消或再次推遲(相關新聞:【新型肺炎】日媒爆料取消東奧 2032年補辦當補償?)。若果疫情未有完全消止而奧運照辦,這裡賭上的就會是所有參與東奧人士,以至日本國民的健康和性命。

由此看來,「面子工程」於日本政府和IOC而言無異於雙面刃,今夏成功辦奧固然是皆大歡喜;倘若出了任何岔子,要承受的結果,幾可肯定會是災難性的。各方未來做出最終決定時作何取態,我們且拭目以待。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Photo Credit:Olympic.org)

順延東奧恐非上策  IOC、日本面對兩難

轉了一圈,又再回到金錢的議題上。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財務報表(上圖),從2013年到2016年、即涵蓋2014索契冬奧和2016里約熱內盧奧運的4年周期,IOC在各個渠道的總收入為57億美元,當中73%是來自出售電視播影權所得,即是41.61億美元;這個數字比從2009年到2012年,即涵蓋2010溫哥華冬奧和2012倫敦奧運的4年周期的電視播影權收入,有8.07%增幅。在此一提,在再之前一個4年周期(2005年到2008年),IOC在電視播影權的收入為25.7億美元。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Photo Credit:cfr.org)

顯而易見,IOC的營運實仰賴舉行奧運和冬奧所帶來的電視播影權收入。以2017到2020年的4年周期據報已售出約45億的電視播影權而言,東奧被延期至今夏,已然無可避免的打亂了此前維持運作良好的營運模式。在東奧電視播影權大部份已然賣出的情況下,沒能舉行奧運自然就會對有關收入帶來影響。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Photo Credit:Tokyo 2020 Facebook)

近來有報道指日本政府內部已經「打定輸數」,相信東奧勢難在今夏舉行,並將目標放在獲取2032年奧運主辦權之上(相關報道:《泰晤士報》:日政府認定東奧將取消 力爭2032主辦權)。有關報道雖已被日方迅速否認(相關報道:【東京奧運】日本政府否認取消東京奧運),但這裡也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對IOC而言,2032年的奧運窗口本身是另一個出售電視播影權的機會,如果把東奧取消並「遷移」至11年後,就是少了一個獲取新營運資金的機會。當然,是否真的仍有城市願意花費鉅額金錢,並賭上城市的未來發展來伸奧,是另一回事。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Photo Credit:cfr.org)

根據美國非謀利智庫Council for Foreign Relations從1996年開始的資料所示(上圖),打從1996阿特蘭大奧運到2016里約奧運,期間的6屆奧運和5屆冬奧,沒有一屆賽事的最終成本是和當初預算的一樣,最接近的要數2002的鹽湖城冬奧,惟最終成本仍比預算高出1億美元。至於辦奧所得的收入和成本相比,情況更是慘不忍睹。2008北京奧運產生了36億美元收入,但辦奧成本卻是400億美元;2012倫敦奧運所產生的52億美元收入,也是遠遠及不上180億美元的成本。1984年的洛杉磯之所以能夠成為唯一一屆錄得盈餘的奧運,只是因為該城市當時能仰賴其時已有的基建而無須大興土木。可以說,辦奧運帶來增加就業、吸引旅客以促成經濟增長的神話其實早已破滅,甚或可能從來不曾存在過。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2020東京奧運選手村(Photo Credit:Tokyo 2020 Facebook)

若果東奧真要順延至2032年,也會為日本帶來不少難題。除了維修和維持場館日常運作需要大量資金外,一些本來在奧運後會撥作其他用途,如供日本國民入住的奧運村該當如何處置?是按計劃讓人入住,時候到了再花大額金錢安排住戶搬遷、並且再翻新修葺?抑或丟空11年並不斷花費維持其狀態?本身特意為舉辦東奧而投資、研發的基建,例如5G網絡等自然也是一個問題,天曉得到了2032年,可能已經到了8G、9G的年代。雖說已發展的科技不會平白變得毫無用處,但到時在各方面要「與時並進」,自然又得再花上一大筆。

新型肺炎,2020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IOC
IOC主席巴赫(左)與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主席森喜朗(Photo Credit:Tokyo 2020 Facebook)

申奧辦奧改革逼在眉睫  無視當頭棒喝不利發展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大抵會是東京奧運無可退避的宿命。雖說根據主辦城市合約,只有國際奧委會才對舉行奧運與否擁有絕對的決定權,惟大事如斯,IOC非得考慮日本的實際情況不可,斷不能「堅離地」單方面作出任何決定。有指東奧在去年3月下旬落實押後,其實也是出於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IOC主席巴赫提出的建議。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2020東京奧運,
(Photo Credit:tokyo2020.org)

東奧最終會是在今夏舉行、被取消、抑或再一次押後,相信在3月25日的奧運聖火於日本國內展開傳送前會有定案。歷史告訴我們,申辦、主辦奧運的模式可能早就到了需要徹底改革的臨界點,新型肺炎疫情的來襲只是一個剛好出現的當頭棒喝。如今警號是敲響了,就看IOC切實執行旨在減少申奧成本、鼓勵申辦城市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2020奧林匹克議程》(Olympic Agenda 2020)決心有多大,抑或到頭來一切也不過是一場空?

資料來源:綜合外媒

文:三井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命運懸而未決 分析IOC、日本騎虎難下錢作怪?

Posted on

屯門泳池擬為西鐵延線重置 區議員憂減池不足應付區內需要

【體路專訊】港鐵日前就西鐵南延線向屯門區議員交代初步建造方案,當中屯門泳池因要遷就新站而要於高爾夫球中心旁重置,將要分兩階段落成,同時減少一個副池。區議員林明恩透露不少居民對計劃有意見,尤其副池對初學者、學校及興趣班均相對重要,而且人口增加下增設泳池才屬上策,惟對方案有大改動並不樂觀。另外,當局亦向區議員透露屯門16區運動場的技術性研究預料月內完成。

屯門泳池現因泳季完結及疫情關係暫時關閉。

多名屯門區區議員日前與港鐵代表會面,後者交代興建西鐵南延線工程的初步方案。據區議員透露,工程將為屯門南一帶,包括屯門泳池、屯門碼頭及湖景邨等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屯門泳池現址將會改建成西鐵站,泳池則會搬至位於龍門路的屯門高爾夫球中心。港鐵初步建議將泳池數目由7個改為6個,減少1個副池,座位數目由現時700個增加至800個,又建議先開放新泳池第一期的室外泳池並關閉現時使用的屯門泳池,約一年後再開放主池等室內泳池。另外,湖景路單車徑會暫時取消,待新總站落成後再重置。屯門公園靠屯門河的單車徑亦會在工程期間受影響。政府早前公布屯門南延線將於2023年動工,預計2030年完成。

屯門區議員林明恩

屯門區議員林明恩指,對新泳池的選址沒太大異議,認為高爾夫球中心附近交通算是方便。但他表示公開消息約一星期已收到很多街坊的意見,希望可以保留唯一的副池:「這裡比屯門西北泳池多人使用,正是因為只有這裡有副池,很多興趣班和學校上課都會用到,亦對初學者很重要,所以屯門泳池可說是應付整個屯門區的需要。何況建新鐵路代表會建樓,人口就一定會增加,根本增加泳池也不過份,更不應該減。」

林明恩又認為,政府及港鐵要做好兩個落成期之間的補償方案,否則令區內學校及用家非常不便:「因為新主池要在第二階段才啟用,但舊泳池停用後就會影響水運會及其他比賽,像早前鄧肇堅運動場維修般,運動會都要過天水圍舉辦就不太好。」他希望可以調整兩階段的落成組合,甚至待新池全數啟用後才停用舊池,不過坦言對任何方案改動都不樂觀:「看到整個社會都不太重視康體,亦不重視居民聲音。」

泳池旁的巴士廠地皮將興建運動場。

另外,由2008年開始醞釀的屯門16區運動場再有新消息,林明恩透露建築署正作技術可行性研究:「研究包括運動場設計符合亞洲足協及田徑聯會的標準等,但從居民角度而言就難以定奪能否應付區內需要,因為未知會增加多少人口。只是由08年至今已經很久,感覺真的很慢。」他指今屆區議會去年1月已嘗試索取文件,但一直未獲實質回覆,僅了解研究將在今個月底完成,當局完成內部審視後再到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

政府2017年提出「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畫」,當中包括在屯門16區、即臨時巴士車廠一帶興建一個5000個座位的運動場。運動場可供屯門和鄰近地區的學校舉行陸運會,亦符合主辦大型國際田徑賽事的國際田聯場地標準,場中的足球場及設施亦符合亞洲足協的亞冠盃及亞協盃標準,前年預計可在今年內動工。

港鐵已在屯門公園單車徑開始勘探工程,林明恩指希望走線工程可移往對岸的杯渡路(南)休憩公園,將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林明恩Facebook圖片
海皇路寵物公園亦遷至圖中位於屯門河(東岸)花園旁的天橋底空地。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屯門泳池擬為西鐵延線重置 區議員憂減池不足應付區內需要

Posted on

觀塘海濱建單車共融通道 首階段最快兩年後落成

【體路專訊】發展局早前就觀塘海濱及啟德發展區提出「多元組合」模式方案,其中建議建造約13公里長行人及單車共融通道,預計分階段於2年及4年後落成。區議員梁翊婷認為共融通道並非觀塘區內最需要的東西,尤其單車通道應要預先規劃好才會成功,反建議在油塘及茶果嶺一帶發展單車徑。

發展局網頁圖片

發展局日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在九龍東建造高架連接系統涉及多項技術挑戰,建造及運作成本將非常高昂,非可取選項。相反在九龍東已具備便捷的公共交通網絡下,輔以推展「多元組合」模式的環保連接系統,可切合區內市民的出行需要。當局建議推出的模式有5個方案,包括發展自動行人網絡、新增電動巴士及小巴路線、建造行人及單車共融通道、建造高架平台連接觀塘站及設置「水上的士」。

建設行人單車共融通道的方案中,當局建議在啟德發展區內提供約13公里長的單車徑網絡,貫通啟德車站廣場、啟德體育園、啟德河,並途經觀塘避風塘兩旁的海濱長廊地段,啟德發展區與觀塘海濱花園之間會有一條600米長的天橋連接。單車徑網絡將採用行人及單車共用同一空間的概念,並預計分兩階段建造,土木工程拓展署計劃今年初開始設計及實施研究,料首階段約7.5公里長的共融通道將在2023年落成,餘下的5.5公里將在第二階段於2025年以後落成。

觀塘區議員梁翊婷

發展局曾在2018年下半年推行為期半年的試驗計劃,將海濱公園內長約一公里的行人路,改為行人和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當時的計劃是將公園內近海濱道的磚路改成共融通道,當局18年12月時指試行近5個月後有約8700人次使用通道。

觀塘區議員梁翊婷表示,雖然以休閒角度而言增設共融通道是好事,但認為並非觀塘區內最需要的東西,加上造價及維修等多個問題,現階段不適合在海濱建造通道:「這裡沒有一個很適合的位置去改造成一條單車徑,即使是磚路也太窄。單車通道是要預先規劃好、預留地方去做才能成功,這裡本身的規劃沒有預留地方,變相要做很大工程,又勞民傷財和擾民才做到合適的通道。」她建議在油塘及茶果嶺一帶發展單車徑,認為該處臨海又屬發展中地區會較易規劃。身兼區議會觀塘區發展及重建專責小組主席的梁翊婷亦指,曾收到民間團體建議將海濱一帶作單車徑及水上運動等體育發展,她較支持將避風塘近九龍貨倉一帶發展水上運動,但單車徑則較適合主力在啟德區內發展。

橫跨避風塘的天橋料會由「發現號02」延伸至啟德發展區。
海濱公園內的磚路
現時公園內嚴禁踏單車。
發展局2年多前曾在公園內推行共融通道試驗計劃。(發展局圖片)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觀塘海濱建單車共融通道 首階段最快兩年後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