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追風逐浪】帆船運動、安全為上

帆船運動,除了講求技術,更看重天氣。

【體路專欄】本年度由香港遊艇會主辦的首個大帆船級別賽事 ─「中國海岸帆船賽」,原訂於二零二一年十月八至十日舉行,可惜因為颱風「獅子山」而延期舉行,延期至十月十五至十八日舉行。帆妹執筆之時,香港天文台卻指熱帶氣旋圓規有機會影響本港,故風勢會逐漸增強,海面亦有湧浪。

筆者尤記得早於十月四日時,會方已緊密地與賽事團隊商量賽事是否如常舉行。即使「獅子山」當時未有增強成為熱帶風暴,但預計周末離岸及高地吹強達四十節的烈風;對於參賽者而言非常危險。

本年度由香港遊艇會主辦的首個大帆船級別賽事 ─「中國海岸帆船賽」延期舉行。
第二十九屆的「中國海岸帆船賽」開放予多個組別參與。

需知道,「中國海岸帆船賽」是第二十九屆賽事,以香港遊艇會中途島帆船及賽艇訓練中心為基地,賽事將會結合繞泡賽以及島嶼賽,全面考驗船隊的操控能力,在香港東面及南面水域舉行,賽事進行的水域大多屬於離岸區域,感受到的風力比市區更大,而且在上述天氣情況下,即使是資深帆船運動員,亦難以百分百安全地駕駛帆船,因此,在會方專業的賽事團隊考量下,在任何時候安全為上,故決定把賽事延期。

相信專欄刊登之時,第二十九屆的「中國海岸帆船賽」經已圓滿落幕。三十一艘帆船分別出戰TP52組別、IRC競賽1、2、3組、IRC休閒組別及HKPN等六個組別,進行了連番激戰,各組別的冠軍亦已誕生。

「中國海岸帆船賽」結合繞泡賽以及島嶼賽,全面考驗船隊的操控能力。

總的而言,帆船運動,除了講求技術,更看重天氣。一個帆船運動員有再高超的技藝,在無風、不穩定或惡劣天氣下,仍然不宜揚帆出海。天氣變幻莫測,風向及水流亦可以隨時因應天氣狀況而改變,大家緊記參與水上活動時,要留意天氣狀況呢!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追風逐浪】帆船運動、安全為上

Posted on

【賽艇】李嘉文率精英運動員參與同樂日 李慧詩歐鎧淳平板賽艇初體驗

【體路專訊】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聯同中國香港賽艇協會(賽協)假賽馬會石門賽艇中心,為一眾香港精英運動員舉辦了一日的平板賽艇課程,並由賽艇大使李嘉文率領教練團隊郭大明、郭鈞庭、李婉華、李婉賢親身示範,教授平板賽艇。

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致力發揚體育精神,團結會員力量,推動本地體育發展。是日一眾香港精英運動員包括:應屆奧運單車女子個人爭先賽銅牌得主李慧詩、「女飛魚」歐鎧淳、2014亞運女子滑浪風帆RS:X金牌得主陳晞文、田徑男子4X100米香港紀錄保持者鄧亦峻與吳家鋒、方綺蓓(田徑)、梁金輝(足球)、袁棋茵、溫珮賢、林衍聰(劍擊)、馮芷韻(賽艇)、劉彥恩(游泳)、張庭欣(三項鐵人)、崔婉珊、劉展豪、卓嘉鴻、譚富榮、劉子聖(龍舟)、文傲軒、杜樂堯(滑浪風帆),以及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主席陳念慈,一行廿多人出席,體驗平板賽艇的樂趣。

賽艇大使李嘉文認為賽艇同樂日有助推廣體育運動,建立運動之間的溝通橋樑:「精英運動員協會希望透過舉辦不同的會員活動,製造機會令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去參與和體驗自己專項以外的運動項目,藉此推廣不同運動項目並借著這樣的活動平台令運動員互相交流和相聚。」

雖然同是精英運動員,但賽艇運動對各人都是新的挑戰,其間多位表示自己在水面「氹氹轉」,同時亦發生了不少趣事,方綺蓓談到:「一開始出艇自己不懂得轉彎,只能夠順水飄流,直到教練指導我如何回槳及逆划,才能夠返回碼頭。」至於張庭欣就嘗試坐上單人艇越划越遠,最後要經教練協助才能回來,不過由於她是三項鐵人運動員,懂得游泳,所以表現相當冷靜。

資料來源:中國香港賽艇協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賽艇】李嘉文率精英運動員參與同樂日 李慧詩歐鎧淳平板賽艇初體驗

Posted on

【丹麥羽賽】「鄧謝配」輕取台北響勝鼓 伍家朗明亮相惡鬥西本拳太

【體路專訊】世界巡迴賽超級1000賽事-丹麥羽毛球公開賽今日(19日)開打,港隊首席混雙組合鄧俊文/謝影雪迎來東京奧運後首場國際賽,兩人重返「福地」先聲奪人,首圈未受考驗下僅花31分鐘便以直落兩局擊退中華台北組合,躋身16強。至於剛簽下新贊助的港羽「一哥」伍家朗則於明日亮相,硬撼日本勁敵西本拳太。

7月在東奧表現出色、最終名列第4的鄧俊文/謝影雪,上月初已恢復訓練,早前還出戰全港羽毛球公開賽,寓賽於操,重拾狀態和比賽感覺。曾於2017年丹麥公開賽奪得合作以來的首項世巡賽冠軍的「鄧謝配」,現時世界排名11,未被列為種子球手,首戰世界排名42的中華台北楊博軒/胡綾芳,雙方此前兩次對壘,港隊未嘗一敗,今仗亦佔盡上風。

「鄧謝配」首局克服初段慢熱扳平5:5後接連得分,一度領先14:8,雖然曾被台北組合連取5分追至13:14,不過港將稍作調整後再次控制戰局,順利以21:15拔下頭籌。第2局「鄧謝配」依然主導賽事,比分僅在局初較為咬緊,7平手後港將開始大幅領先,最終以21:15再下一城,打入次圈,下仗將與馬來西亞或印尼對手爭奪8強席位。另一對港隊混雙組合、世界排名33的張德正/吳詠瑢明日將硬撼馬來西亞東奧代表、7號種子陳炳順/吳柳瑩。

鄧俊文(左)、謝影雪(右)(圖:體路資料庫)

「鄧謝配」首局克服初段慢熱扳平5:5後接連得分,一度領先14:8,雖然曾被台北組合連取5分追至13:14,不過港將稍作調整後再次控制戰局,順利以21:15拔下頭籌。第2局「鄧謝配」依然主導賽事,比分僅在局初較為咬緊,7平手後港將開始大幅領先,最終以21:15再下一城,打入次圈,下仗將與馬來西亞或印尼對手爭奪8強席位。另一對港隊混雙組合、世界排名33的張德正/吳詠瑢明日將硬撼馬來西亞東奧代表、7號種子陳炳順/吳柳瑩。

伍家朗(圖:體路資料庫)

男單方面,兩位港將同樣在明日亮相,世界排名第9的伍家朗以8號種子身份上陣,首圈即遇上排名比自己低7位的日本球手西本拳太,雙方此前曾8次交鋒,伍家朗以2勝6負處下風,2020年兩度碰頭則各取1勝,港羽「一哥」今戰備受考驗。上月戰罷全運會、世界排名17的李卓耀則與排名較自己低2位的印尼球手Shesar Hiren Rhustavito爭入次圈,如兩位港將順利過關,將於16強相遇。

丹麥公開賽後,港隊將連續出戰10月26至31日舉行的法國公開賽及11月2至7日德國舉行的HYLO公開賽。

相關報導:羽毛球國際賽懶人包 撐「鄧謝配」伍家朗前需要知道的5件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丹麥羽賽】「鄧謝配」輕取台北響勝鼓 伍家朗明亮相惡鬥西本拳太

Posted on

體操世錦賽港將悉數亮相 吳家祺跳馬暫列第7

體操, 世界體操錦標賽, 石偉雄, 吳家祺, 黃曉盈, 陳卓琳

【體路專訊】2021世界體操錦標賽周一(18日)在日本福岡縣北部的北九州市展開,兩男兩女香港代表石偉雄、吳家祺、黃曉盈及陳卓琳周二(19日)悉數在各自項目的資格賽亮相,惟兩位女將及石偉雄都未能晉級決賽,至於吳家祺是否能夠晉級,仍有待周三(20日)其餘選手都完成資格賽後才有定案。

體操, 世界體操錦標賽, 石偉雄, 吳家祺, 黃曉盈, 陳卓琳
陳卓琳(左)及黃曉盈(Photo Credit:黃曉盈 Instagram)

今屆世錦賽已經是第50屆舉行,港隊兩位女將今晨率先亮相,年屆34歲的老將黃曉盈(Angel)夥同「小師妹」陳卓琳(Charlie)出戰平衡木資格賽,只得18歲的小將Charlie另外亦有出戰自由體操及跳馬資格賽。在平衡木資格賽,Angel所做動作的難度分為4.8,她在動作執行方面拿到6.366分,總分11.166分,在94位參賽運動員中排53位,至於Charlie所選動作的難度分雖然為4.9分,但她在執行方面的分數稍低,只得5.2分,加上再被裁判扣除0.1分,故總分為10分,總排名為83位,雙雙無緣晉級。

在自由體操資格賽,陳卓琳的總分為11.366分,在82位選手中排63位。至於在最後一項跳馬資格賽方面,則是Charlie表現較好的一個項目,她的兩跳分別拿下12.933分,和12.433分,總平均分為12.683分,在29位運動員中排第21位;陳卓琳在自由體操及跳馬兩個項目,同樣在資格賽階段止步。

吳家祺(左二)及石偉雄(右二)(Photo Credit:石偉雄 Facebook)

在晚上舉行的男子組各項資格賽,石偉雄及吳家祺分別出賽。今次世錦賽是石仔自從在2020東京奧運受傷後,事隔3個月後再現賽場,不過他今次主要是重拾比賽感覺和狀態為目標,未有以高難度動作「李世光跳」應戰之餘,改用了難度較低的動作-前手翻屈體前空翻兩周,而且只完成一跳,故石偉雄在周二的資格賽未有獲得任何排名。

石偉雄早前出戰2020東京奧運時受傷(圖:體路資料庫)

事實上,在今屆世錦賽參與跳馬項目的99位男子選手中,僅得48人是選擇完成兩跳,當中包括另一港將吳家祺。這位選擇以「盧裕富跳」、即側手翻轉體90度屈體後空翻兩周作為參賽動作的港將,兩跳的得分分別為14分,以及13.733分,總平均分則為13.866分,在目前已經出場並且完成兩跳的12位選手中暫排第7位。截至周二晚上為止,共有29位選手在跳馬項目完成至少一跳,餘下的70位選手會在周三(20日)早上陸續上場。

世界體操錦標賽各個項目在資格賽的前8名晉級決賽,若果有選手同分並列第8的話,則兩人都可以躋身決賽,惟同一個國家及地區最多只能有兩位選手晉級決賽。若出現多於兩位同一個國家及地區選手可以晉級的情況,則第3位將未能晉級,其席位會讓出予排名較後但來自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代表;至於全能賽方面,資格賽排名前24位的選手可以晉級決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操世錦賽港將悉數亮相 吳家祺跳馬暫列第7

Posted on

【香港馬拉松】漫漫長路有我相伴 有一種快叫配速員

左起:吳詠怡、徐逸樺、甄茵

【體路專訪】10公里、21.0975公里、42.195公里,「渣打香港馬拉松2021」各組別賽道漫長,但跑手們並不孤單。因為除了有一同參賽的選手外,今次亦有一眾來自NIKE Run Club(NRC)的女跑手,甘願放棄在比賽造出個人最佳時間的機會,改為擔任賽事配速員,在賽道上陪伴及協助其他跑手完成目標。

NIKE今次共有26位女性配速員,為歷來最大型的女跑手配速團隊,在渣馬賽道上引領跑手以平均速度在特定時間完成賽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徐逸樺、甄茵及吳詠怡正是NRC其中三位配速員,分別負責為10公里、半馬及全馬賽事配速。三人為何會選擇當上配速員?那就要從跑步的初衷開始說起。

「我是因為失戀,所以去跑步,跑到自己好累就會忘記不開心,誰知一跑就一發不可收拾。」甄茵笑著說起自己如何因為失戀而開拓一個全新領域,又因為跑步認識更多跑友,就更為著迷,也因為參加海外跑步比賽而獲得前往不同國家、擴闊眼界的機會。不過她認為跑步最大的得著卻是內在:「跑步時是最能夠冷靜思考及與自己對話的時間,人生的高高低低都有跑步伴隨,許多東西都是在跑步時得到答案。」

徐逸樺(小明)亦有同感,從最初因為學習拳擊而跑步練習,到後來對跑步的熱情超越打拳,她亦在跑步期間減壓及整理思緒,包括工作上的種種安排,甚至在懷孕時也會穿上跑鞋做運動。她指:「當然是問准了醫生,身體不適或天氣不佳時都不會跑步。自己身體自己最清楚,跑步是自己享受的事情,孕婦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懷孕時壓力好大,不想連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不能做。」這段經歷也常常成為她的自我提醒,以及對別人的勉勵:「我大肚都能夠跑得到,其他人都一樣能夠做到!」

至於吳詠怡(Wing)昔日則是在朋友邀請下報名參加渣馬,「當時完全沒有底子,朋友說報名就報了,報完就找到NIKE的訓練課程,跑步期間認識到更多朋友,就一同繼續跑。」Wing的朋友興趣甚廣,她亦受影響一同參加越長跑更鐵人賽事,跑齡漸長就讓她對跑步有更多領悟:「就像音樂一樣,是一種與別人的連結。比如我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外國人在跑步,就可以因為跑步而開展出話題,是好神奇的事情。」Wing的第一次家庭旅遊,正是觀看她參加鐵人賽事,為她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同樣在跑步中找到快樂,自然也希望把這份快樂傳遞,3人亦因而踏上成為配速員的道路。「小明」因為當上配速員而對配速理解更多外,更享受見證跑手的成長:「訓練課堂時會見到有些跑手最初好怕羞,能力也能未完成全部環節。但陪著他們一同成長,看到他們越跑越好,自己也會覺得開心。」甄茵及Wing則認為當配速員既有使命感,亦與跑手互相影響:「因為是透過自己的能力,去帶領、協助及鼓勵其他跑手。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其實除了Pacer鼓勵人、給予別人能力,跑手也會給予Pacer力量去走得更遠。」

當配速員的快樂,驅使她們在今次渣馬中放棄爭取打破個人最佳時間,而是去成就別人的最佳時間。不過3人亦言視為其他跑手配速作為一種自我挑戰及突破:「配速不是時間精準衝線就足夠,中間的過程及配速如何能夠穩定及平均、如何分配體力讓大家舒服,把跟隨自己的跑手帶回去,協助他們完成目標,是另一種挑戰。」因此練習就不是只求突破,而是要穩定分配體力,訓練甚至比自己作為跑手時更辛苦。

除了體力上的挑戰之外,配速員也要與隊友合作。NRC的配速員以3人作為一個小組配合,輪流負責舉起寫上速度的指示牌、為隊友拿水補給及鼓勵其他跑手等,更可以按著渣馬路段的變化給予跑手更多資訊,可以說是長跑途上的一種陪伴,Wing說:「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我是一個跑手,有個Pacer讓我可以全程跟著他,我返到終點時都會因為有人陪伴而好開心。」難怪她們會指當配速員是與當跑手截然不同的經歷,同時是更難忘及難得的經驗。

渣馬比賽跑手眾多,人人步速不同,快對每個人都有不同意義。對於穿起Pacer黑色背心的甄茵、「小明」及Wing而言,快,是在漫長路途上成就別人更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馬拉松】漫漫長路有我相伴 有一種快叫配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