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新型肺炎】林鄭月娥指無法微調社交距離措施 體育處所關閉至2月17日

【體路專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傍晚(27日)會見傳媒,指在本地疫情仍然嚴峻之下,隨時有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故政府無法放寬及微調現正實行的社交距離措施,宣布全數措施將延長兩星期至2月17日,意味球場、運動場及體育館等將繼續關閉,未能在初四重開。

根據康文署以往的新聞公告,關閉的戶外康樂場地及設施包括網球場、草地滾球場、運動場、牛池灣公園射箭場、石澳障礙高爾夫球場、屯門康樂體育中心、硬地/沙地/草地球場、門球場、乒乓球枱、極限運動場、滾軸溜冰場、滾軸曲棍球場、滑板場、戶外健身設施、模型車場、模型船池、單車設施(單車通道除外)、戶外兒童遊樂設施(包括兒童三輪車徑、戶外兒童遊樂場及交通安全城)、卵石徑、棋枱、露天劇場、公眾游泳池和水上活動中心。原定在冬季開放的刊憲泳灘將暫停救生員服務,包括深水灣泳灘、清水灣第二灣泳灘、銀線灣泳灘和黃金泳灘。另外,所有室內體育設施,包括體育館、壁球中心、羽毛球中心等亦會關閉。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亦提及,稍後將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注資啟動第六輪抗疫基金,會以更體恤的態度幫助影響處所及人士。另外,全港學校的面授課堂將暫停至2月21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型肺炎】林鄭月娥指無法微調社交距離措施 體育處所關閉至2月17日

Posted on

港大首推「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 以體育成就為主要入學條件

【體路專訊】香港大學(港大)推出新的「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Top Athletes Direct Admission Scheme),破格以運動員的體育成績為入學的主要條件,希望鼓勵更多傑出運動員加入港大家庭。

港大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教授表示:「頂尖運動員付出時間和努力追求運動夢,這份毅力我們十分欣賞。運動員朝著目標進發,展示出無比的堅毅、自律和耐力,這都是港大期望學生所具備的特質,也是同學在學術上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我們希望藉此計劃,讓運動員有全人的發展,不會因為對運動的付出而失去在大學學習的機會。」

「這新計劃將給予頂尖運動員彈性的學習安排及其他不同的支援,包括住宿獎學金、國際交流、學業輔導、訓練及比賽資助等,讓他們能夠兼顧運動和學業雙軌發展,放心追夢、突破自我。」嚴教授補充說。此外,港大運動中心會按照運動員的體格、運動項目等因素為其度身打造訓練計劃,以及安排適切的體能訓練和心理輔導等支援。

透過「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入學的申請人可以選讀文學士、工商管理學學士、理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四個課程皆採取大類收生,讓運動員在選擇主修或副修上有較大彈性,方便他們分配時間。頂尖運動員如欲透過此計劃申請入讀港大,必須由香港體育學院或其他體育協會等機構提名及遞交申請,所有申請人會由遴選委員會進行整體評估,考慮因素包括申請人的運動成就、面試表現、推薦信、個人陳述等,如運動員希望報讀其他課程,港大也將按情況作個別考慮。

有關「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詳情可按此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大首推「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 以體育成就為主要入學條件

Posted on

【澳網】麥維迪夫絕地反勝入4強再鬥施斯柏斯

【體路專訊】澳洲網球公開賽男單4強出爐,世界排名第2、去年亞軍俄羅斯名將麥維迪夫(Daniil Medvedev)在先失2盤下絕對反擊,連扳三城以3:2險勝意大利新星阿利亞森(Felix Auger Aliassime),驚濤駭浪過關,將與希臘好手施斯柏斯(Stefanos Tsitsipas)爭入決賽。

21歲小將阿利亞森表現硬淨,首盤已令麥維迪夫吃盡苦頭,第11局率先破發領先6:5,雖然緊接錯過發球勝盤局,遭對手「反破」,但仍憑tie-break以7:6(7:4)先拔頭籌。第2盤阿利亞森乘勇在第2局立即搶到一個破發優勢,之後愈打愈順,卒6:3再下一城。

落後2盤的麥維迪夫不容再失,反力反撲,第3盤雙方正保發球局,俄將戰至tie-break以7:6(7:2)扳回一盤。第4盤比分繼續咬緊,落後4:5麥維迪夫在第10局勇救一個「破發致勝分」追至5:5後隨即在第11局破發,並以7:5扳平盤數2:2。進入決勝的第5盤,麥維迪夫早段破發領先3:1,第10局發球決勝局又救回2個破發分,最終以6:4奠勝,艱苦打入4強,將與施斯柏斯合演去年準決賽翻版。

麥維迪夫(左)反勝阿利亞森(右)(Credit : Australian Open)
施斯柏斯(Credit : Australian Open)

相比之下,世界排名第4位的施斯柏斯贏波輕鬆得多,他面對另一網壇明日之星、20歲的冼拿(Jannik Siner)就未受考驗,全場佔盡優勢,雖然28個無壓力下犯錯比對方多出6次,但拿下30個致分卻遠超僅得18個的冼拿,結果4度破發下僅花約2小時但以直落3盤(6:3、6:4、6:2)輕鬆獲勝,繼2019及2021年後第3次入4強。

女單方面,最後2個4強席位亦順利誕生,前法網冠軍波蘭小將絲維雅迪克(Iga Swiatek)以4:6、7:6(7:2)、6:3反勝愛沙尼亞老將簡妮比,生涯首入澳網4強。28歲的高蓮絲(Danielle Collins)則以7:5、6:1淘汰法國的歌妮。

絲維雅迪克(Credit : Australian Open)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澳網】麥維迪夫絕地反勝入4強再鬥施斯柏斯

Posted on

【澳網青年組 】單打出局無損信心 黃澤林男雙「搶十」Goodbye Ace奠勝晉4強

(Credit : 黃澤林fb/Photo : Photo : arckphoto)

【體路專訊】香港網球新星黃澤林(Coleman)今日(26日)繼續在澳洲公開賽青年組「一日雙戰」,雖然在男單16強力戰告負,但夥拍美國球手葛原般奴(Bruno Kuzuhara)於男雙半準決賽發揮凌勵後勁,先失一盤下再次憑決勝「搶十」逆轉,Coleman最後一分更開出Goodbye Ace制勝,昂然殺入4強,明日(27日)將與3號種子法國Gabriel Debru/瑞士Kilian Feldbausch爭奪決賽席位。(Now Sports Prime 630台直播)

年僅17歲的黃澤林今日率先在男單第3圈登場,經過首兩場輕鬆拍走澳洲「外卡」球手Amor Jasika,以及土耳其的Togan Tokac後,這位12號種子16強面對青年世界排名比自己高9位的立陶宛代表Edas Butvilas,終於受到考驗,首盤爭持激戰,Coleman錯失4個破發分後,雙方各自保發戰至6:6平手,進入決勝盤(tie-break),港將以6:7(4:7)敗陣。第2盤黃澤林出師不利,被對手連破2個發球局,落後至0:4,最終以1:6力戰惜負。Coleman全場雖開出7個Ace,一發得分率及致勝分也有不俗的71%及20個,可是23次無壓力犯曾比對手多出9個,成績勝負分野。

黃澤林(右)在男單16強惜負立陶宛球手Edas Butvilas(左)。(Credit : 香港網球總會/Photo : Photo : arckphoto)
(Credit : 黃澤林fb/Photo : Photo : arckphoto)

無緣男單8強的黃澤林立即收拾心情,休息約2小時後聯袂美國拍檔葛原般奴轉戰男雙半準決賽,迎戰意大利的Daniele Minighini/Niccolo Ciavarella。被列為2號種子的「港美組合」首盤前6局與對手拉鋸,3平手後的第7局由葛原般奴發球,惜多次出現失誤,被對手率先破發,落後3:4下以4:6失守。第一盤「港美組合」雖拿下10個致勝分,不過8個無壓力下犯錯比對方多4倍,最為致命。

(圖:體路資料庫/Photo: Andy Cheung / ArcK Photo)
(Credit : 黃澤林fb/Photo : Photo : arckphoto)

黃澤林/葛原般奴第2盤減低犯錯下明顯搶回優勢,手風回順,抽擊得心應手,連續3次破發,僅花19分鐘就以「派蛋」以6:0扳回一城。進入採用十分制的「超級tie-break」,「港美組合」保持發揮,中段攻破對手發球分,最終更憑黃澤林一記Goodbye Ace以10:7奠勝,繼首圈賽事後再次反勝晉級,勇闖四強。總結全場賽事,黃澤林/古蘇夏拉開出4個Ace,一球得分率達96%,拿下22個致勝分。

Coleman賽後表示:「雖然在單打輸波,但教練幫助我忘記失利,全情專注雙打比賽,最終成功晉級。」他又感謝球迷支持:「多謝每一位支持的香港人,尤其是百忙中都抽時間觀看直播的大家。」黃澤林/古蘇夏拉明日火併3號種子法國Gabriel Debru/瑞士Kilian Feldbausch。

黃澤林(右)感激教練(右)令他克服單打落敗的失落心情。(圖:體路資料庫/Photo: Andy Cheung / ArcK Photo)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澳網青年組 】單打出局無損信心 黃澤林男雙「搶十」Goodbye Ace奠勝晉4強

Posted on

日清食品推動香港網壇不遺餘力 黃澤林 王康怡新星湧現

【體路專題】近年香港網球壇新星湧現,黃澤林、王康怡等年青球手於國際賽事嶄露頭角,成功背後,天份、努力、機遇固然重要,財政資源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商業贊助在推動運動發展上更是擔當著重要角色,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在推動香港網球發展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員。17歲的黃澤林(Coleman)和19歲的王康怡(Cody)目前均為日清食品的贊助球手,其實兩人自小已參加過由日清食品冠名贊助的本地青少年網球賽事,更為頒獎台常客。Coleman現時為香港網壇灸手可熱的新星,於青少年組別賽事屢獲殊榮,2018年底奪得Junior Orange Bowl國際青少年網球賽男子U14單打冠軍,成為香港第一人獲得此殊榮。2020年3月在泰國的國際網球協會(ITF)世界青少年巡迴賽報捷,首奪國際網球協會Grade 1青年賽男單錦標,入圍獲得法網青年組及2021年澳網青年賽的參賽資格。

圖:Andy Cheung / ArcK Photo

雖然現時全球疫情仍然反覆,比賽難免減少,但Coleman去年把握出戰美網青年組的機會,夥拍法國拍擋於男雙項目一舉奪冠,歷史性成為香港首位贏得大滿貫錦標青年組冠軍的球手。踏入2022年Coleman延續強勢,1月初贏得西班牙馬納科爾網球賽男雙冠軍,捧走生涯首個成人職業賽冠軍獎盃。Coleman 現正參戰澳網,於單打雙打分途出擊,目標冀再拿下第二面大滿貫錦標。對於日清食品的贊助,他謂有助他穩固網球根基:「從小參加一系列日清食品贊助的比賽,讓我吸收經驗,在成長上有很大幫助。」

至於Cody的成績亦不讓Coleman專美,近年於海外賽事越戰越勇,為港爭光。2017年贏得首個ITF女單冠軍,2020年參加澳網青年組女單殺入八強,同年她於ITF女子青年組排名登上第18位,創生涯最高。去年她投身職業網球界,於陝西全運會晉級女單16強,年底到世界各地出戰ITF職業巡迴賽,連贏兩站埃及賽女雙冠軍,承接勢頭,再接連贏取4站女雙冠軍,截至1 月中旬已收穫6座女雙冠軍,勢不可擋。目前正於突尼西亞出賽的Cody表示,冀繼續豐富比賽經驗,提升技術,目標於今年9月的杭州亞運會爭取獎牌,可見早年已開始贊助香港潛質網球運動員的日清食品都獨具慧眼,助年青球手在訓練和比賽上得到財政資助,令他們的技術得到更專業的提升,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

日清食品對香港網球運動推動還不止於此,日清食品明白要體壇蓬勃發展,必先固其根本,青少年運動員為未來棟樑,他們與香港網球總會都極為重視青訓質素,致力為青少年球手營造機會。早於2015年,日清食品已冠名贊助「日清合味道全港青少年網球巡迴賽」和「日清出前一丁青少年網球新秀賽」。至2017年,日清食品推而廣之,更冠名贊助「日清全港青少年網球錦標賽」,期望以一系列本地賽事為一眾年青球手提供更多競賽機會,汲取比賽經驗,網總亦能從中「揀蟀」,發掘明日之星。

日清食品日前與香港網球總會公佈簽訂五年合作計劃,於2022至2026年繼續為網總的「青少年發展合作夥伴」,續贊助三個本地大型青少年網球賽事之餘,並邀得本港前「一姐」張玲任運動大使,將其多年經驗傳承予年輕新一代球手。

日清食品執行董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安藤清隆認為,支持香港青少年網球發展與企業推廣運動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願景一致。日清食品與網總雙方持續緊密合作,同時秉承了日清食品集團創辦人安藤百福先生的理念 – 即「食物與運動是維持健康的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過去兩年疫情肆虐,體壇活動、訓練、比賽均受影響,網總會長莫君逸表示網總財政備受壓力,日清食品贊助的支持更是舉足輕重,「於此時期得到日清食品的持續支持尤為重要,讓我們能有能力繼續舉辦賽事及訓練課程。商業機構的財務支持除能支持籌辦賽事外,亦為贊助商帶來正面的宣傳推廣作用,締造雙贏局面。未來我們冀能與日清食品在青少年運動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廣更遠。」事實上,由2015至2021年,由日清食品冠名贊助的本地三大青少年網球賽事累計參賽人數已近三萬人,即使疫情來襲,來者有增無減,對比去年及2019年數據,巡迴賽系列參賽人數增幅超過60%,新秀賽系列及青少年網球錦標賽參賽者則分別錄得40%及34%的增幅,足見網球運動在香港普及,賽事規模亦見成熟。

日清食品執行董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安藤清隆先生(圖右)及網總會長莫君逸先生共同為5年合作協議進行簡單而隆重的開展禮,正式開展5年合作。

為推廣網球運動及健康生活方式,日清食品委任本港前首席女子網球手張玲為運動大使。前年退役的張玲為香港徵戰逾16年,見證本地網壇發展,她表示有商業機構支持,年輕球手能有更多機會:「以前細個本地賽事不算多,想拎經驗大多要離開香港比賽。而家小朋友不用舟車勞頓,週末甚至放學都可打比賽。比賽最能夠提升運動員實力,反映訓練成果,這些資源對培育運動員很重要。」

張玲續指日清食品冠名贊助的比賽分齡梯級組別多,讓各年齡組別的年輕球手都能累積實戰經驗,改善體格和心理質素,除學打球也學做人,「因為球手在場上要獨自面對挑戰,比賽有助他們學懂解決問題。」張玲退役後回歸校園修讀康樂及休閒事務管理高級文憑課程,今夏畢業後她冀利用經驗回饋網壇乃至體育界,以自身經歷激勵新一代球手,同時鼓勵不同年齡階層的市民積極投入運動。

由此可見,日清食品對香港網壇無論賽事或球員的贊助,均從多方面推動香港網球發展,讓更多年輕球手可以更早投入網球運動,得到專業水平的比賽和訓練,冀望未來日子香港會有更多網球運動員在國際網壇佔一席位。

 

文:洪量丰

圖:香港網球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日清食品推動香港網壇不遺餘力 黃澤林 王康怡新星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