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硬地滾球|何宛淇獲浸大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只要有信念,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

【體路專訊】巴黎殘奧兩面金牌得主何宛淇再添殊榮!這位BC3級世界排名第一的硬地滾球女將周四(25日)獲香港浸會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榮銜。她在頒授典禮上致辭時表示,這是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希望之光,並承諾會以愛與力量回饋社會。

何宛淇上月榮獲亞洲殘疾人奧委會頒發的「亞洲最佳女運動員」獎項,成為繼2019年「輪椅劍后」余翠怡後,第二位獲此榮耀的香港健兒。今次浸大的榮譽大學院士頒授名單中,何宛淇亦榜上有名,她與其餘三位傑出人士陳永光、徐永安及蘇晴同受表揚。

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於頒授典禮上讚揚四位榮譽大學院士分別在中醫藥、法律、體育和建築領域中卓然有成。「他們不僅成就斐然,更懷有慷慨無私的精神與熱忱,服務社群和需要援手的人。他們積極發揮影響力,指導青年、推動專業標準、倡議共融,為香港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衞教授表示:「每一位榮譽大學院士均有其獨特的人生故事,但他們有一個共通之處:不甘於被環境和際遇所規限。他們拒絕向困難低頭,憑着堅毅與勇氣,克服重重障礙,成就自己的人生。他們證明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取得成功。這份追求卓越、百折不撓的心志,是浸大一直珍視,並致力向師生和社會傳遞的核心價值。」

何宛淇代表其他三位榮譽大學院士致謝辭,感謝浸大向他們授予此崇高的榮譽。「榮譽大學院士銜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希望之光,提醒我們只要有信念、毅力和群體的支持,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我承諾將秉持這些價值,以謙卑之心服務社會,並激勵年輕一代相信自己,以愛與力量回饋社會。」

何宛淇分享自己的人生旅程,由被診斷患上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到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身硬地滾球運動,再於巴黎2024殘奧會奪得兩面金牌。她鼓勵大家專注於自身的優勢而非缺陷,又引用浸大校訓「篤信力行」,勉勵大家以勇氣和決心克服每一個挑戰。她並呼籲眾人支援弱勢社群,推動平等與共融,共建關愛和諧的社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硬地滾球|何宛淇獲浸大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只要有信念,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

Posted on

腰旗美式足球|港男女隊成軍熱身賽奪亞 下月亞錦賽前注入強心針

【體路專訊】中國香港美式足球總會完成選拔腰旗美式足球(Flag football)球員後,男、女子香港代表隊終於誕生!上周更首次以港隊名義到東莞參加公開賽事,結果兩支代表隊同時贏得亞軍,為下月出戰亞洲錦標賽注下強心針!

腰旗美式足球港隊由中國香港美式足球總會管核,今年6月已展開全港性選拔,並歷史性成立女子代表隊。男、女隊上周日(21日)首次以港隊名義到東莞參加「粵S碗城際賽」,賽事共有12支男隊角逐,先分成3組打小組賽,小組首、次名及兩支最佳第三名出線八強淘汰賽。男子港隊首戰以25:22打敗珠海海王、次仗20:25不敵上海EAT、最後一場小組賽贏成都24:12出線,之後再分別贏廣州狼巢21:6及贏珠海海王26:13殺入決賽,惟終極一戰以18:23不敵RMGD屈居亞軍。

女子隊則有6隊參戰,經單循環對賽後,再由前兩名決勝。女子港隊5場戰果為別為:贏游騎兵女20:6、贏vipers26:13、負廣州颶風6:19、贏東莞狂獅14:7、贏廣東Mania12:0,可惜決賽再戰Mania卻以13:18稱臣,但首次成軍已得亞軍,成績已十分不俗。

女子隊四分衛楊靖淇(右)

女子隊四分衛楊靖淇表示,因為成軍倉促,賽前目標只想累積實戰經驗:「我們女子隊是新組成,備戰時間不多,部分隊員比賽經驗亦有限,所以想透過參加今次交流賽累積實戰經驗。當日打了5場小組賽,目標是一場一場去贏,但是比賽下來發現難度甚大,因為比賽節奏明快(半場12分鐘),臨場又要按對手陣式即時調整,對一支新成軍的隊伍是十分大的挑戰,幸好最後都能打入決賽,贏得亞軍。」

腰旗美式足球男、女隊下月即將出戰寧波亞洲錦標賽(IFAF),也是香港第一次派出代表隊參加亞錦賽;她坦言首次參加公開賽事便得亞軍的成績給港隊很大信心:「這個成績是對全隊的肯定,亦給予我們信心繼續備戰,力爭在IFAF有更好表現。面對更高水平的賽事,我對隊友充滿信心,會把握這段時間加倍訓練,在亞錦賽盡力發揮。」

亞錦賽冠軍將可直接出線世錦賽,其餘參賽席位則由區域賽排名決定,洲際冠軍的第一名亦可獲世錦賽資格。據目前消息所知,亞洲將會增加2個世錦賽資格,即是合共會有4隊參賽。腰旗美式足球將於2028年首次登上奧運舞台,至於如何獲得奧運資格,暫時仍未有確實資訊。

腰旗美式足球港隊名單:

領隊 馬明銳、郭梓峯
主教練 Matthew Smith(男隊)、Alejandro Legarda(女隊)
助教 Zahir、Travis Eugene Gavalis
隊醫/物理治療師 廖浩良
男隊球員 張曉樂、張彥梓、鄭智升、文智樂、王志勤、梁皓嵐、李明洋、盧銘諾、曾梓鍵、陳紀瑋、黃啟銘、鄭栢恒、王浩、黃朗軒
女隊球員 楊靖淇、周曦彤、譚珈沂、劉凱祺、林靜儀、招紫圻、李怡苑、鄧舜雯 、吳芷澄、單嘉瑩、黃嘉雯、尹仲賢、招紫圻、李怡苑、鄧舜雯、吳芷澄、單嘉瑩、黃嘉雯、尹仲賢、黄藹儀、潘彥齡、譚敏華

資料來源:中國香港美式足球總會/大會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腰旗美式足球|港男女隊成軍熱身賽奪亞 下月亞錦賽前注入強心針

Posted on

棒球|港隊亞錦賽小組3連敗 排名賽鬥巴基斯坦及菲律賓

【體路專訊】棒球港隊在中國平潭出戰2025亞洲棒球錦標賽,面對勁旅韓國、中華台北及巴勒斯坦以3連敗完成小組賽落入排名賽,周五起一連兩日面對巴基斯坦及菲律賓爭取更佳名次。

港隊在今屆亞錦賽與勁旅韓國、中華台北及巴勒斯坦同組,與兩年前一屆同樣。港隊首仗面對由韓職球員組成的韓國,二局下被對手連取5分,惟到3局上乘對方守備失誤由陳卓喬回本壘得分。港隊最終在第6局被韓國扣倒,以1:16先輸一仗,但亦有翁浚暐及馬翰文取得兩支安打。

港隊次仗面對同組排名最低的巴勒斯坦,對手2局上在2出局下連續擊出3支安打,包括Tarik Elabour2分安打,以30領先。港隊到3局下先有馮安生把握對手失誤取分,再有吳有朋的2壘打送陳卓喬回本壘追近。可惜港隊在第5局及第9局各失1分,最終以25敗陣。港隊隨後再以011不敵中華台北,以小組最後1名進入排名賽,會先於周五先對巴基斯坦,翌日再鬥菲律賓。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棒球|港隊亞錦賽小組3連敗 排名賽鬥巴基斯坦及菲律賓

Posted on

韓國羽賽|李卓耀激戰86分鐘反勝晉級 伍家朗負基士堤首圈出局

【體路專訊】正在水源舉行的世界羽聯(BWF)超級500韓國公開賽周三(24日)續演次天賽事,港隊單打代表悉數登場,當中世界排名16位的李卓耀先失一局後扳平,再於決勝局末段連贏關鍵3分制勝,最終激戰86分鐘以2:1(21:23、21:18、21:19)逆轉中國球手陸光祖,驚濤駭浪晉級16強。伍家朗就以直落兩局11:21、17:21向印尼名將基士堤稱臣,首圈出局。

李卓耀自8月世錦賽後連續在香港及中國兩站世巡賽遭遇「一輪遊」,包括上周在深圳惡鬥隊友伍家朗於次局因傷退賽。這位港羽「一哥」捲土重來轉戰韓國羽賽,首圈硬撼排名比自己高一位的陸光祖。雙方此前5次交鋒,港將3勝2負,對上一仗是去年香港羽賽首圈贏21:18、21:19。

李卓耀(圖:體路資料庫)

兩位球手實力不相伯仲,今仗打得難分難降。首局李卓耀多番在落後下追上,末段17:20後勇救3個決勝分,連贏4分反先21:20,可惜未能把握殺局機會,更以21:23失利。港將調整後第2局搶回主導,一度拉開9:4,及後被陸光祖漸收失地,咬緊比分追至17平手,但李卓耀穩住陣腳打出了4:1,以21:18扳成局數1:1。

進入決勝局,港羽「一哥」乘勇追擊,曾連取6分領先對手14:9,陸光祖再度反擊,局末更反超過19:18,不過李卓耀關鍵時刻頂住壓力再贏3分,卒以21:19鎖定2:1的勝局,完成逆轉。他晉級16強將迎戰排名21位的20歲印尼新星Alwi Farhan。

伍家朗(圖:體路資料庫)

至於世界排名第22位的伍家朗面對排名第6的印尼4號種子基士堤,前者對賽往績5勝7負處下風,今仗亦吃盡苦頭,首局3:2後連丟5分,之後再被對手逐步拉開比分,先以11:21告負。伍家朗次局初段暫短領先,不過基士堤打了一段8:0的攻勢,拋離港將14:7,伍家朗末段力追不果,最終以17:21吞敗,首圈止步。另一 港將吳英倫則以15:21、20:22不敵世界排名第10的日本「一哥」奈良岡功大。

女單方面,馬子雪在領先一局下「反勝為敗」,以21:15、6:21、14:21負中華台北對手董秋彤,32強畢業。盧善恩亦以13:21、12:21向另一寶島女將邱品蒨稱臣,無緣晉級。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韓國羽賽|李卓耀激戰86分鐘反勝晉級 伍家朗負基士堤首圈出局

Posted on

體路專欄|認識肌肉抽筋:成因及處理方法

【體路專欄】肌肉抽筋相信不少愛好運動的朋友也經歷過,它可定義為一種暫時性、但劇烈而且痛楚的「不自主收縮」。抽筋對運動表現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輕則抽搐十數秒影響局部小肌肉,嚴重時可牽動全身肌群,並持續數分鐘甚至數小時以上。

抽筋的成因

  1. 水份和電解質平衡失調

電解質(尤其鹽分中的鈉質)會在運動間隨汗液流失,繼而影響神經傳導效率和肌肉功能導致抽筋,此情況於酷熱環境下更為明顯。但值得一提,不少研究指出單純「失去水份/脫水」(dehydration)並非抽筋的主因。反之,若在出汗流失電解質之際,同時大量飲用純清水,會更容易增加抽筋的機會。這狀況可稱為「低血鈉症」(hyponatraemia),即代表體內的鈉離子濃度因攝入大量清水而降低,影響正常神經傳遞。因此,運動員在補充水份之餘亦應補充電解質,以維持適當體液濃度平衡。

  1. 肌肉神經控制失調

另一個近代的理論則認為,抽筋總只是發生在局部肌肉上,亦經常出現於相對清涼、出汗少的室內運動中,可能亦與個別肌肉本身的狀態欠佳,又或不適應新刺激有關。常見情況如進行一種全新運動、運動時間較平常長、運動強度較平常高等。當特定部位的肌肉處於異常疲勞,其內裏的神經傳導也會變得不尋常(過分亢奮/抑壓不足),繼而影響協調控制,造成抽筋。

處理及預防策略

在劇烈緊湊、變幻莫測的運動環境下,抽筋或許不能完全避免。但採取適當策略仍可大大減低抽筋的出現頻率和影響。常見的方法有以下數種:

  1. 補充電解質

上述提到流失電解質是抽筋的成因之一,故運動員可以透過適量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品,又或加入電解質補充劑(如鹽丸)於飲品中,以調節體內電解質濃度,減少神經傳導的影響。

  1. 靜態伸展與按摩

同為常見的抽筋處理方法,原理為讓肌肉延伸,從而刺激肌纖維內的張力感應器「高爾基腱器官」(GTO),觸發反射訊號至中樞神經,使肌肉自然放鬆,減少繃緊抽搐。

  1. 攝取特別食物或補充劑

近年不少研究提出進食味道濃烈的食品,也可舒緩抽筋症狀。舉例說,酸瓜汁、辣椒和姜蒜裡的化學成份被指能刺激口腔內的感應細胞反射,繼而「重啟」造成抽筋的不尋常神經訊號路徑,甚至有廠商會專門提煉上述食材作補充劑舒緩抽筋。但這些產品的功效仍然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1. 循序漸進增加訓練量

鑒於肌肉狀態欠佳及不適應活動模式是觸發抽筋的主要原因之一,運動員在平日訓練增加強度時應循序漸進,避免急劇提升訓練量。另外由於比賽時的強度一般會較普通練習為高,運動員亦應在賽前階段進行相關模擬訓練讓肌肉適應。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認識肌肉抽筋:成因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