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東京奧運】正式表態!加拿大奧委會:若奧運如期將不派隊出賽

Team Canada Twitter圖片

 

【體路專訊】加拿大奧委會及殘奧委員會今日(23日)發表聲明,指因應若2020東京奧運如期舉行,將不會派隊到日本出戰東奧及殘奧,形容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並成為首個作出實際要求國際奧委會(IOC)押後奧運行動的國家。

加拿大奧委會及殘奧會的聲明表示,在得到該個的運動員組織、體育總會及加拿大政府的支持下,作出「不派隊參加2020年夏天舉行的奧運及殘奧」的艱難決定。兩個委員會緊急要求IOC、國際殘奧會及世衞押後奧運一年,並會對所有因改期而造成的難題提供全力支持:「雖然我們明白延期所帶來的複雜性,但沒有任何事比運動員及全世界的健康和安全更重要。」聲明又指當武漢肺炎在全球爆發,運動員繼續為奧運備戰的話對他們、其家人及全個加拿大社會安全會造成影響:「事實上,這亦與我們要求加拿大人跟隨的公共衞生建議有所矛盾。」加拿大奧委會及殘奧會同時感謝IOC會確保不取消今屆奧運,並感謝對方明白需要加快決定是否延遲奧運。

Team Canada PR Twitter截圖

 

加拿大奧運隊亦在Twitter發文,寫上「比表現、紀錄或獎牌更重要」支持奧委會的決定。加拿大奧委會運動員協會主席Sevi Smith就指,決定確保運動員的安全及會提升加拿大隊的表現。同時澳洲奧委會亦在網站發文,呼籲運動員為奧運延期做好準備。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正式表態!加拿大奧委會:若奧運如期將不派隊出賽

Posted on

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封城的第一星期

【運動員網誌】今天是封城的第6天,起初限期是兩星期,今天再傳出消息,法國政府有機會將封城延長至45天。原因是確診人數已經過萬了,每天單日確診人數達1,500人,多麼誇張的數字。

停學停工,但亦有例外的。超市,藥房仍可以繼續營業,方便市民購買日常用品。如果有需要你是可以外出的,你需要填一張行街紙,只有四大類原因:第一是工作需要,可能需要通勤上班;第二是健康需要,需要看診或到醫院;第三是鍛鍊身體,只限獨自到街上跑步;第四是帶狗散步。這些選項非常人性化。軍隊及警察會在街上巡邏,亦會向路人要求提供相關證明,如未能提供,則有機會被罰款100至300歐元不等。

我也是第一次經歷封城。這星期我外出兩次,一次是到超市購物,另一次是外出跑步。超市亦實施人流管制,每次大概10人,門口排隊的人每個相隔兩米。市民的防疫意識感覺提高上了,帶口罩的人數多了。物資除了雞蛋外,其餘都有供應,但數量不多,不至於缺貨。因此我亦不會太擔心,只是購買4至5天份量。新鮮蔬果不能不買,多買也不行,吃不完還是會壞掉,到時病倒了需要再到超市補給。

法國人終於開始緊張起來,留在家中,不斷在網上留意最新消息,就像疫情剛開始在香港發生時一樣,大家都會留意病毒怎樣傳染,病毒存活在不同物件的時間等等。房東不斷問我香港的情況,可能他認為我已是專家吧!其實只因為我能夠上網知道香港的情況。現在感覺法國與香港情況差天共地,法國疫情不知甚麼時間才能緩和。

謝永輝,手球,運動員網誌
獨自到樓下花園做運動。
謝永輝,手球,運動員網誌
在家中的消遣

在香港,每人防疫措施做得好足夠,意識很強。在法國,很難做到像香港一樣,舉個例子,法國就像一個小地球,有大量不同國家的人士,有非洲人、有南美人、有亞洲人……他們防疫意識都不同,很難一時三刻改變他們想法,他們會覺得是小題大做,還未認識到今次疫情的威力,就像有美國網紅發起舔廁皮挑戰一樣無知,果然是「針唔拮到肉唔知痛」。

起初,我亦曾經考慮回港,但現時坐飛機的危險性更高,而且回港後亦要自我隔離14天,萬一自己染病,分分鐘連累家人朋友,倒不如留在法國,在家中盡量少接觸外人,感覺比較安全。我住的一區,居民都比較守規距,上街的人寥寥可數,所以社區爆發的風險比較低,亦比較安全。

最後,經常在網上看見歐洲人在封城後,會以與鄰居玩音樂、做運動等的方式為大家加油,順利渡過難關。法國亦有一項活動,每晚八時大家都會在窗邊或露台鼓掌,歡呼,目的是為法國醫護人員打氣,以及感謝他們不辭勞苦。

香港人繼續加油,關關難過關關過。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手球代表謝永輝網誌:封城的第一星期

Posted on

【武漢肺炎】一場運動以外的角力 東京奧運何去何從?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體路專題】讓全球各範疇人士俱翹首以待的2020東京奧運會,刻下正「無聲」逼近。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爆發,令這項籌備經年、4年一度的全球體壇盛事未曾出現預期中的宣傳果效;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令人憂心的不穩定性,以及鋪天蓋地東奧能否/是否應該繼續舉行的新聞和評論。按照時間表,東奧將在124天後於新國立競技場揭幕。然而,計劃是一回事,實際的變化又會否令一切部署頓變紙上談兵?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NBA官網截圖)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體壇陷入停擺狀態。歐洲各國足球聯賽停頓,歐洲和美洲兩項洲際足球賽事延期一年至2021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復賽無期、橫跨五大洲的一級方程式(F1)賽車仍未曾展開新賽季、還有各項運動數之不盡被延期甚至是取消的比賽,受牽連的還有多項奧運資格賽,新冠肺炎的「威力」可見一斑。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圖:Tokyo 2020 Twitter)

上周五(20日)送抵日本的奧運聖火,現時正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三個縣(宮城縣、岩手縣及福島縣)進行公開展示(相關新聞: 【東京奧運】奧運聖火抵達日本 本月26日福島縣展開傳遞,周四(26日)更會按計劃展開為期121日的全國聖火傳遞。日本政府要如期舉行2020東京奧運的決心是毋庸置疑,惟在多國奧委會及體育組織先後發聲提議押後東奧(相關新聞:【東京奧運】全球疫情未見底 多國奧委會冀押後奧運【東京奧運】多國運動員炮轟IOC 馬蓮寧棄衛冕促延辦,甚至個別國家奧委會威脅不會派隊參賽的情況下,一直「企硬」如期舉辦東奧的國際奧委會(IOC),其主席巴赫(Thomas Bach)也透露正在盤算包括延遲舉行的不同方案,並在4星期內會有決定,惟他強調取消東京奧運仍不在考慮之列(相關新聞:【武漢肺炎】安倍、IOC首認考慮延遲東奧 巴赫:4星期內有決定)。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圖:體路資料庫)

顯而易見,今時今日的現代奧運本身就是一盤生意,主辦國能否將奧運辦得有聲有色,也難免被外界將之和國力掛勾。4年一度的奧運,是支持運動員苦練、奮鬥和追夢的根本,惟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陰霾下,這其實也是一個關乎人身安全的考量。可以說,2020東京奧運是否是否如期在今年7月24日展開,本身就是一場「政治、經濟」與「健康、夢想」的角力。

煞停奧運有例可援  3度因戰爭而取消

貴為今屆奧運的主辦國,日本在辦奧運一事上的話語權其實少得可憐。雖說合約訂明允許延遲舉行(相關新聞:【武漢肺炎】東奧合約訂明2020年舉行 日奧運大臣:允許延期,但若新冠肺炎疫情未有受控的跡象,IOC最終「U-Turn」決定取消東奧,日本方面也只能無奈接受。面對前所未見的不穩定性,2020東京奧運的前路到底何去何從?國際奧委會可以選擇的不同方案,又會帶來何種影響?

武漢肺炎, 2020東京奧運, 新冠肺炎
(圖:體路資料庫)

奧運會被取消的確是有先例可援,惟此前3次均與戰爭有關。1916年奧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取消;1940和1944年兩屆奧運,則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未能舉行。然而,若2020東京奧運在「和平未有戰事」的情況下取消,則會是史無前例,但外界亦形容今次疫情好比第三次世界大戰,多國均發表聲明指目前是自二戰以來的最嚴峻時期。

取消奧運影響龐大  各方經濟受損難計

覆水難收,若果取消奧運的話,潑出去的錢亦然。一旦奧運被取消,其影響之浩大是難以言喻,舉凡運動員和贊助商(詳見下文)、以至於電視轉播業和經濟都會受到直接衝擊。截至去年12月為止,東奧組委會指舉辦奧運的花費已經超逾13,500億日元(約972億港元),根據財經雜誌《福布斯》的數字,當中包括用於各類奧運相關興建、相當於最少6,500億日元的開支。另外,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統和旅遊設施的改善也是花費不非;這還未計算把馬拉松和競走賽事從東京遷至札幌以逃避炎夏的使費。

東奧本身理所當然是宣傳日本的一個大好機會,除了預計參賽、來自209個國家及地區大約11,000名運動員之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萬名觀眾、遊客和傳媒工作者等。這當中所牽涉的經濟力量,動輒以十億美元計,而且橫跨交通、旅遊、酒店及飲食業等層面,影響之鉅大不可忽視。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Olympic Channel影片截圖)

取消奧運對國際奧委會也會帶來沉重的一擊,IOC本身有大約一半的收入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傳媒拍檔,當中有75%單單來自擁有全美國所有播影權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NBC在2014年與IOC達成協議,以77億5,000萬美元(約601億港元)的代價,獲取2022年冬季奧運至2032年夏季奧運的全美獨家播影權,相當於每屆冬奧或奧運的播影費,平均為令人咋舌的12億9,000萬美元。據報NBC本身打算帶上大約2,000人的工作團隊前赴東京,若東奧的舉行出現任何異數,這裡所牽涉的影響又是另外一筆了。

延遲東奧牽連廣泛  勢難達成完美方案

將東奧延期近日忽地成了廣被提倡和討論的建議,甚至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亦曾漫不經心提出過這意見。然而,這個選擇又是否可行?與取消東奧一樣,延期也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決定。撇除近似關於經濟方面的影響不談,世界體壇其實本身就像是一個運行已久的大時鐘。奧運、世界盃等大賽的確是4年一遇,惟其餘時間都擠滿了年復年舉辦的各類型運動賽事,將東奧押後的話,難免與其他既有賽程撞個正著。舉例說,NBA球員在常規賽展開後未能參賽,從奧運和觀眾的角度來說都是一大損失。世界體壇賽程頻密的程度,普通人也許難以理解,但可以說,要延遲東奧而得出一個不會「順得哥情失嫂意」的方案,成功概率怕是少得無以復加。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籃球, 杜蘭特, NBA
NBA球員的參與早已成為奧運焦點所在之一。(Photo Credit:NBA.com)

類似的「大混亂」也可以應用在電視轉播業、贊助商和經濟等方面,畢竟現代奧運早已經超脫於單純運動競技的層面,比如說電視台在資金的投入、贊助商在營運金額的安排,以至於政府在基建的開支等,一旦預期收取回報的時刻有所延遲,箇中的影響難以估量,在此不予贅述。

疫情走勢難以預測  新冠肺炎考起IOC

延遲東奧到一個怎樣的時候,非但是一個大難題,也面對不可抗力的因素,因為「對手」新冠肺炎本來就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情況,亦正因如此,才會殺IOC和東奧組委會一個措手不及。將東奧延期數月,沒有人能保證現時仍屬全球大流行的疫情會變得受控;將東奧延遲1年,時間線拉得更長,不穩定因素即或不增加,也不見得會減少。的確,「今日唔知聽日事」,沒有人能準確預測疫情的走勢,無怪乎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也只能抱持「走著瞧」的態度,一直堅持現階段要作出任何決定也是言之過早。只是,作為一名曾經贏過奧運金牌的選手,巴赫只一味鼓勵「運動員繼續全力備戰」,應該當「東京奧運是勢在必行」,這種顯然未有考慮運動員因為疫情而根本無法如常練習的實況而作出的「建議」,也實在有點離地得太過。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via Shutterstock)

舉辦沒觀眾的東奧  勢成安倍任內污點

另一個折衷方案,是如期舉行一個沒有觀眾的奧運,這與索性取消整個東奧,同樣是無先例可援。從宏觀角度看,一個沒有現場觀眾的奧運,看似對運動員、贊助商和電視轉播業無甚影響,但在這個「馬照跑」的假象背後,首當其衝自然是身為主辦國的日本。始終主辦奧運的開支為已出之物,倘若最終迎來一個沒有觀眾的奧運,單在旅遊業收入方面,日本必將淪為大輸家。此外,根據《福布斯》的數字,潛藏東奧背後、日本企業在全球或地方的贊助合約,以至於在比賽場館和各項基建投資的長遠收益,可達2,250億美元。理解到這些數字,自也明暸日本政府只能一味堅持如期舉辦東奧的原因。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Photo Credit:首相官邸 Twitter)

倘若迎接一個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口中所言,「希望日本主辦一個完美奧運和殘疾人奧運」的理想,竟變成任何與理想景況有絲毫落差的現實,從而遺下一個日本肯定不欲面對的歷史污點,這對本身視舉辦2020東京奧運為經歷「311大地震」後一個自強機會的日本而言,也未免是過於殘酷。進一步引申至政治層面,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2021年底前卸任,作為日本憲政史上任期最長首相的他,自然希望能夠借順利完成東奧,替自己「3屆9年」的任期畫上完美句號。只是,理想歸理想,現實還現實,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實在,就連安倍晉三在周一(23日)也不禁稍改口風,首度表示延期或許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運動巔峰生涯有限  奧運舞台意義重大

誠然,奧運會的根本始終是運動員,這項4年一度的體壇盛事,是不少運動員畢生的夢想,甚至是定性他們運動生涯的關鍵時刻,在備戰經年的過程,更摻雜了難以言傳的個人犧牲。每屆奧運會上,新力軍盼獲寶貴奧運經驗啟發成長,亦有不少運動員正值黃金年齡力爭創下佳績,也有豐富經驗的老將冀能爆發最後一擊在生涯末期衝擊獎牌。運動員生涯有限,能稱得上巔峰檔期的時間更是買小見小,無論是取消抑或延遲奧運,都不免會對無時無刻艱苦訓練的運動員帶來影響;延期一年或兩年,運動員隨年紀漸長的狀態都不會為此停留,若運動員錯過了在奧運舞台爭逐獎牌所帶來的遺憾,也是無法彌補的。

香港單車獎牌希望—李慧詩(圖:體路資料庫)

就以香港的運動員為例,打從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由「風之后」李麗珊證明了「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開始,香港運動員歷年來在國際體壇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在香港隊於今屆東奧已經取得的30張入場券當中,也有不少運動員是具備力足在世界頂尖舞台角逐,以至爭奪奧運獎牌的能耐;這個情況放諸世界各地的頂尖運動員皆準,倘若東奧的舉行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有任何差池,這是沒有人樂意看到的。

東奧面臨時間競賽  疫情發展左右大局

「醜婦終須見家翁」,IOC預計會在一個月內就東京奧運的舉辦作出終極的決定。在新冠肺炎仍屬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短短4個月是否足以讓疫情消止?且別忘記我們目前距離可以對抗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可能還有大約一年的時間。即或疫苗提早面世,疫情受控,運動員可以放心在安全的環境下作賽,他們又要花上多長的時間恢復練習,追回被疫情肆虐打亂的計劃和進度,才足以於賽場上,身體力行實現奧運會最初「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

(via Shutterstock)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世界頂尖運動員的訓練和準備都是一絲不苟的,考慮到今屆奧運在日本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單是在適應時差和氣候方面都要花上一段時間,甚至可能早在7月上旬已經抵日備戰,這變相令疫情完全消止的時間窗口進一步縮短。

東京奧運延期舉行,眼下看來是勢在必行。須知道一個奧運周期為4年,但從主辦國準備的角度而言則遠不止此,到底要延遲東奧至甚麼時候而不對2024年巴黎奧運(或其他體壇賽事)構成任何影響,這當中大有學問。

文:三井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一場運動以外的角力 東京奧運何去何從?

Posted on

【武漢肺炎】IOC考慮延遲東奧 巴赫:4星期內有決定

2020東京奧運,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國際奧委會, 巴赫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Photo Credit:IOC網頁)

【體路專訊】為保障所有參與人士的健康,以及為抑制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進一步擴散出一分力,國際奧委會(IOC)的執行董事會周日(22日)宣布,IOC會加強其關於2020東京奧運的情景規劃,用未來4星期時間考慮舉行東奧的不同方案,這是國際奧委會首次正式為是否如期舉行東奧定下死線,惟當中並不包括取消舉行今屆奧運。

(via Shutterstock)

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聲明,日本以至全球的健康情況時刻在變,故所有運動員和參與奧運人士的的健康,會是IOC作出任何決定的基礎。在未來一個月將被IOC執行董事會考慮的情景,包括修改東奧在今年7月24日展開的執行上計劃,以及改動東奧的開幕日期。

(圖:Tokyo 2020 Twitter)

聲明續指,日本國內民眾熱情迎接奧運聖火的情景,加強了國際奧委會對日本繼續舉行奧運的信心。然而,在新冠肺炎續於不同洲份的多個國家持續爆發的情況下,逼使國際奧委會必須加強情景規劃。IOC會在未來4星期與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東奧組委會)、日本政府和東京都政府就環球健康情況急速發展的評估展開討論,當中並會談及包括將東奧押後的可能。與此同時,IOC的執行董事會強調,取消2020東京奧運於事無補,故在議程上不會包括這個議題,這意味國際奧委會仍然堅持舉行東奧。

武漢肺炎, 2020東京奧運, 新冠肺炎
(圖:體路資料庫)

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表示:「人命比一切都優先,這包括了奧運會的舉行,所以保障所有參與人士的健康,以及抑制疫情是我們首要的任務。」巴赫又借機作出勉勵,著眾人「在未知會維持多久的黑暗時間共同前進,盼望走到盡頭時,迎接大家的會是光明的奧運聖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武漢肺炎】IOC考慮延遲東奧 巴赫:4星期內有決定

Posted on

8個常見減肥秘訣或許不適用於你身上?

【體路專欄】當你告訴身邊人想減肥的時候,一般都會收到很多不同的建議,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或許不是每招都適用於每個人身上。以下將為大家帶來8個常見的減肥秘訣,而這些方法或許不適用於你身上。

1. 即使不餓也要吃早餐

在睡眠後吃早餐能夠促進新陳代謝這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因此很多人即使不餓也會強迫自己吃早餐,但事實上並不一定這樣。有研究顯示,早餐對體重的影響其實很少,甚至不吃早餐可能會導致體重減輕,其中一項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人雖然於午餐時攝取的熱量比吃早餐的人多144卡路里,但他們的總攝取量卻少了408卡路里。(參考文獻12

2. 不要每日磅重

體重會因多種不同因素而產生變化,因此有人提議在減肥時應避免每日磅重,然而有研究顯示結果恰好相反。一項為期半年、對象為超重或癡肥人士的研究顯示,每日量體重的人經過6個月後,體重減輕了6.6%,相反並非每日磅重的,最後體重減少不到1%。(參考文獻3

3. 喝排毒果汁

排毒果汁於「減肥界」非常受歡迎,有人甚至稱可靠果汁一周減輕4.5kg。不過有研究顯示,這些果汁糖份往往偏高,而且蛋白質含量較低,對健康或有不良影響。

4. 不要快速減肥

一般建議減肥都應緩慢進行,不應操之過急,這有效增加維持較輕體重的機會。不過有研究發現,與減肥較慢的人士相比,在展開減肥首個月極速修身的人,在18個月內減重10%的機會高出5倍。

5. 集中於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能夠消耗熱量,並促進心肺功能,不過有氧運動帶來的減肥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異,有些人的確可以通過有氧運動而減肥,不過有些人卻只維持甚至稍微增加了體重。減肥的最佳方法應是在有氧運動的同時,增加一點力量訓練,或許會事半功倍。

6. 盡量減少天然脂肪較高的食物

脂肪的卡路里含量是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兩倍,而且消化時間很長,普遍認為所有脂肪都對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應避免所有高脂肪食物。不過一些含高天然脂肪的食物如牛油果、堅果、椰子卻對減肥帶來正面的影響。

7. 每2-3小時進餐一次

應該不少減肥人士都聽過以「小吃多餐」來維持新陳代謝的方法,不過有研究顯示,在2組大餐及7組小餐中分配相同熱量的食物,結果顯示兩組人士在卡路里燃燒上並沒有差異,反映小吃多餐對減肥並沒有太大作用。

8. 減肥專注於卡路量

對於減肥人士,卡路里看似是唯一的食物參考指標,但其實食物的種類同樣重要。例如吃一包100卡路里的椒鹽餅乾與100卡路里的水果相比,前者會提高血糖水平,同時會引起飢餓的感覺,相反高蛋白質的水果既飽腹又健康,因此卡路里並不應減肥人士選舉食物的唯一指標。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8個常見減肥秘訣或許不適用於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