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香港足夢・馬澤純】以足球讓父母自豪 快樂富足

【體路專訪】香港,一個千多平方公里的石屎森林,容納了近800萬人,也蘊藏著近800萬個夢想。為香港在綠草場上灑熱血,是葉鴻輝、陳晉一、鍾貝琪、馬澤純、李樂謙、高栢齡,和所有足球員的夢想。但在球場以外,他們與大家同樣在獅子山下18區奮鬥。英雄總從無處來,是他也是你和我;他們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樂富,古名「老虎岩」,相傳因附近岩洞有老虎出沒而得名,但政府認為名字太有剎氣,故在70年代易名為樂富;偏偏「老虎岩」座落於獅子山下,獅虎二物相映成趣。與獨行的老虎不同,獅子從來都是群居動物,就如家中還有2個姐姐5個妹妹的馬澤純一樣。然而在8姐妹中,只有馬澤純是唯一在綠茵場上奔馳的馬家女將,「我算是較遲才接觸足球,因為要到中學有校隊才開始踢,然後又有少許幸運遇上足球學校開辦女子隊,便跟著隊友加入了。」足球學校的基地位於樂富一個停車場頂樓,訓練後又會與隊友到附近餐廳「吹水」,就算一星期只有一課練習,樂富也成為她的足球聖地。

初嘗足球樂趣便遇上足總大力推動女足,連馬澤純也自言奮鬥路上總有幸運女神眷顧,「當時特別幸運地遇上港隊新組U18女子隊,雖然我只上了一、兩課操練,但可能因為仍未發展得很成熟,我才剛剛學踢波也被選中了,的確比較幸運。」入選港青以外,馬澤純也慢慢在球會得到上陣機會。直至2016年東亞錦標賽預賽,她迎來首次穿起「大港腳」球衣的機會,而且更獲主場勝仗,「記得當日不太緊張,但其實一直都很期待代表香港比賽,加上之前已連輸兩場,所以很有決心和團結地想贏回一仗。」結果港隊全場錄得23腳射門下小勝關島,馬澤純的「地標」戰更在鄉親父老面前保持清白之軀,「即使當天是平日,沒太多觀眾,但我們都盡力去踢,不想再讓人感覺我們又輸10球,所以獲勝後真的很有成功感。」

即使當天是平日,沒太多觀眾,但我們都盡力去踢,不想再讓人感覺我們又輸10球。

球圈有云:「沒有球迷的足球算不上甚麼。」近年香港女足地位不斷提升,代表隊成員也感覺到日益受到重視,走在街上月偶爾會被認得出來,「就算並非個個都認得我們,但總會有人認識,所以不可以讓人感覺女孩子不能踢球。穿得起這件球衣就要做好榜樣,讓別人知道我們也是專業的。」然而再專業的球員也是凡人,馬澤純笑說依然會因與姐妹在家中鬧得太過興奮而惹來鄰居不滿。

始終父母這麼辛苦養育我們,我們都很開心做到一些令他們自豪地分享的事。

馬家8姐妹中4個妹妹均喜歡打籃球,排第6的馬丹鳳更成為港隊代表,4妹的嗜好則是越野跑,再加上馬澤純,過半是運動健將,「爸媽都沒有限制我們做甚麼,雖然心底裡也想我們讀好書找好工,但其實都給了我們很多自由,總之健康成長就可以了。」父母們大多都是口硬心軟。縱使他們口裡總說擔心生計、擔心受傷,但每當子女比賽甚或得獎,臉上也會流露出自豪的笑容,「他們會在朋友面前稱讚我們,說我們在哪裡打球、球踢很好云云。始終父母這麼辛苦養育我們,我們都很開心做到一些令他們自豪地分享的事。」

以足球讓父母自豪,用專業換取支持,這是馬澤純的香港故事。

圖:Brian Ching
文:麥景智

原文節錄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46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足夢・馬澤純】以足球讓父母自豪 快樂富足

Posted on

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延期明年2月舉行

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

【體路專訊】因應本港公共衛生問題的最新發展以及聽從政府建議,由香港遊艇會與Red Bull合辦、原定於12月12及13日舉行的「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將延期至2021年2月6及7日舉行。已經報名的隊伍可按此查詢最新賽事資訊。

今屆「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 2020」增設「海岸賽艇組別」,讓各海岸賽艇健兒都可以一嚐三項極限挑戰賽的滋味。賽事分兩天進行,首日供公開組及海岸賽艇組別的健兒組隊參賽。第一天的賽道相對較短,全長為50米游泳、12公里划船及5公里越野跑,讓初嚐極限挑戰賽事的參加者一試身手。翌日賽事則讓浮獨木舟的精英組隊大顯身,參與挑戰組劍指冠軍寶座。比賽內容包括50米游泳、25公里划船及10公里越野跑。

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

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

比賽賽道主要設在南港島區,讓參加者可以擁抱大自然,作賽同時欣賞本地獨特的地貌與山徑。賽道分成三站,參賽者要完成整個賽道,先游泳到第一站,取得懸浮獨木舟後共同划往指定地點;到達後隊中兩位隊員要離開船隻跑上賽道的山峰,再跑下山會合船上隊員,共同划往第二站;如此類推,直至完成第三站後衝線,首名衝線隊伍為勝。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Red Bull 3 Peaks三項極限挑戰賽延期明年2月舉行

Posted on

【學界】港九游泳擬明年5月補賽 D1田徑賽期減至2日

學界,學界港九區,新型肺炎

【體路專訊】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昨日(2日)公布多項港九地域賽事的賽期,其中原本被取消的學界越野、游泳等就擬於明年4至5月補賽,惟游泳賽事將於觀塘游泳池舉行,並由過往的2個比賽日減至1日;原定明年3月舉辦的學界田徑賽期亦會由3日減少至2日。

學界
學體會截圖

隨著教育局早前宣布,因應疫情而安排中、小學於12月2日起暫停面授課至聖誕假,學體會遂決定取消原定12月中旬展開的學界羽毛球及乒乓球精英賽,同時取消2021年1月1日至2月19日的中學學界比賽,隨後復賽安排待1月中旬再公布。

學體會昨日亦為一眾學界運動員帶來新消息,於網頁內上載一份最新港九區比賽時間表。時間表中落實原定2021年3月舉行的港九區D1至D3組田徑比賽賽期,不過各組別賽事將由以往的3個比賽日減至2日,預料參賽人數或賽制將有所改動。另外,其中3個D3組比賽更是兩日分別在不同場地比賽。

學界,學界港九區,新型肺炎
港九學界田徑賽賽期由3日減至2日(學體會截圖)
學界,學界港九區,新型肺炎
越野賽於4月補賽(學體會截圖)

另外學體會亦擬定於明年為部分今年因疫情而取消的2020-2021學年港九區賽事進行補賽,落實的包括在4月舉辦原定上學年上演的學界越野比賽,不過D1組賽事將從香港高爾夫球會移師至大欖郊野公園大棠段舉行,其餘組別則維持在香港仔水塘舉行。原定9月至10月舉行,因疫情而取消的港九學界游泳比賽,則暫定於2021年5月於觀塘游泳池舉行,各組別賽事將從以往的2個比賽日減少至1日,不過賽期與地點仍有待落實。以往港九區田徑賽首日賽事為初賽,次日賽事則為決賽,料今個學年縮減賽期後,參賽人數及賽制將有所改變。

學界,學界港九區,新型肺炎
游泳比賽5月補賽(學體會截圖)

其他暫定舉行的港九區賽事包括於2月至3月期間為學界壁球隊際賽進行補賽,以及4月至5月為學界劍擊隊際賽進行補賽。學界室內賽艇暫定於4至5月舉行,保齡球及射箭則會在5月初上演。

學界,學界港九區,新型肺炎
壁球團體賽暫定2至3月補賽(學體會截圖)
學界,學界港九區,新型肺炎
劍擊比賽暫定4月至5月補賽(學體會截圖)

資料來源:香港學界體育聯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學界】港九游泳擬明年5月補賽 D1田徑賽期減至2日

Posted on

【港超聯】仍未獲批豁免 周末足總盃確定延期

【體路專訊】足總今早(3日)召開董事會會議,主席貝鈞奇會後透露正向政府爭取採用9月家居隔離的復賽模式,望當局體諒足球員需要比賽下盡快批准球會使用球場練習及比賽。足總晚上宣布,星期六及下周日的4場足總盃分組賽將延期上演。

足總昨日已宣布業餘及女子聯賽暫時兩周。(圖:體路資料庫)

 

政府周一宣布收緊防疫措施,當中「限聚令」重新收緊至二人一組,市民使用體育處所時亦不能多於二人一組活動及全程佩戴口罩。當局其後再宣布關閉大部分康樂設施,包括隊際運動的免費及收費場地,位於將軍澳的足球訓練中心亦關閉兩星期。足總昨日又宣布甲、乙、丙組及女子足球聯賽暫時兩周,但港超聯一直未有消息。據了解,足總日前與8支球隊召開緊急會議,會上各球隊均同意重回9月、上季復賽時的家居隔離模式。

上季港超聯9月在「隔離泡泡」下復賽。(圖:體路資料庫)

 

足總主席貝鈞奇出席今早董事會會議後表示,至今仍未獲政府回覆會否容許球隊使用球場練習及比賽,但認為球隊亦需要時間復操,所以對未來4場足總盃分組賽如期舉行並不樂觀。他指已向政府提出採用家居隔離模式復操,並希望球隊能在原本訓練的球場繼續操練,比賽場地則沿用現時起用的球場。貝鈞奇指足總正一直與康文署及民政事務局溝通,但仍需由衞生署審視方案並得到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首肯才可獲豁免:「我們的球員也需要踢波,而且一直也很自律,這些日子都沒有球員確診。」另外,他亦透露會上已同意一旦比賽閉門的話,由足總負責今個月所有賽事的直播費用,預料花費大約40萬元。

到晚上7時,足總發新聞稿指仍與政府就舉行比賽在溝通磋商階段,宣布4場足總盃分組賽延期舉行。足總盃分組賽原本在星期六開始,頭場由理文迎戰天水圍飛馬、尾場則是傑志硬撼東方龍獅;下周日就有晉峰對標準流浪及愉園對冠忠南區。

傑志對理文一仗是開放觀眾席後最多人入場的一場。(圖:體路資料庫)

 

本地足球比賽自年初爆發首波疫情後於1月中停擺,到2月中即使重開比賽亦只安排在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及將軍澳運動場閉門上演。新球季在疫情稍緩下開始,但足總當時仍未開放觀眾席予球迷入場。直至11月5日,足總宣布獲政府部門許可,由該周末起開放最多75%觀眾席座位讓球迷入場,至今共上演18場比賽,當中最高入場人數是開季首週傑志對理文的聯賽,有1775人進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仍未獲批豁免 周末足總盃確定延期

Posted on

運動心理學淺談(38):好玩 = 不認真?

【體路專欄】運動帶來的益處多不勝數,但根據美國近年的全國青少年體育理事會統計,全國雖然有超過6,000萬18歲或以下小朋友參與有組織運動(organized physical activity),每年卻會有超過30% 小朋友退出,而青少年時期退出的人數更多達70%。 

一直而來,研究小朋友正面運動體驗及參與運動的專家寥寥可數。有鑑於此,美國運動心理學家Amanda Visek於這範疇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發現小朋友將「有趣味」或「好玩」作為參與有組織運動的首要原因。故而言之,當運動體驗變得乏味,他們便會選擇退出。

不過,「有趣味」或「玩」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概念。一般人聽到「玩」,就會直接聯想到不尊重教練或不認真對待訓練。「小朋友訓練時只顧著玩,主要跟朋友聊天,不就在浪費時間?不認真,就不要參加了。」許多家長及教練會為此反駁。

也許大家對「玩」,及保持小朋友長期做運動動力的概念不夠清晰。

Visek最近研發出「樂趣整合理論」( Fun Integration Theory),透過概念圖去確定小朋友對「玩」的看法和堅持參與運動的決定性因素。她把答案分成類別,再判斷它們的相互關係,然後量化每個元素的重要性、次數和可行性。

概念圖包含81個「玩」的元素,元素可分為四個大類別,包括場景、社會元素、內在元素和外在元素:

場景:訓練、比賽
社會元素:團隊裡建立的友誼、團隊儀式
內在元素:技術上的進步、有努力嘗試
外在元素:正面的教學環境、擁有比賽體驗、漂亮的球衣

Visek於141位年齡介乎9-19歲的足球員實驗中,測試男女對「玩」的看法會否隨著年齡和運動水平而有所不同。初步結果顯示,不論性別、年齡層(9-13或14-19歲)及運動水平(業餘、出外參賽),足球員對「玩」的概念都幾乎一樣,排名頭三位的元素包括:(i)有努力嘗試、(ii)正面的團隊氛圍、和(iii)正面的教學環境。雖然Visek的研究暫時集中於足球項目,不過「玩」似乎對小朋友來說,並不是大家所想的「不認真」,而是以上所提及的元素。

運動心理學家建議青訓教練可將以上的實驗作參考,評估球會 / 體育機構對培養小朋友運動興趣的方法是否有改善空間,有需要時候可考慮進行介入:例如,於訓練裡跟小朋友進行小組討論,找出他們參與該運動的不同原因,並嘗試於不同場景加插更多他們認為有趣味的元素,提升及保持他們運動參與程度。

參考文獻:

Visek, A., Achrati, S. M., Manning, H., McDonnell, K., Harris, B. S. & DiPietro, L. (2015). The Fun Integration Theory: Towards sustain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port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12(3): 424-433.

Visek, A., Mannix, H., Chandran, A., Cleary, S. D., McDonnell, K. & DiPietro, L. (2020). Toward understanding youth athletes’ fun priorities: An investigation of sex, age, and levels of play. Human kinetics, 28(1), 34-49.

Visek, A., Mannix, H., Chandran, A., Cleary, S. D., McDonnell, K. & DiPietro, L. (2018).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the fun integration theory’s factors and determinants: A comparison among players, parents, and coaches. Sport science and coaching, 13(6): 849-862.

文:盧綽蘅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副主席(活動與課程)
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AASP)註冊顧問、Inner Edge 運動心理學公司 (www.inneredge.com.hk) 顧問、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運動員表現提升小組委員會委員。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擔任客席講師、兼職講師。最新書籍:《運動心理學 – 建立自信,盡展所長》(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https://reurl.cc/d0yVrV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最新課程報名連結:  https://bit.ly/38CwSK3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運動心理學淺談(38):好玩 = 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