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丹麥羽賽】「鄧謝配」輕取台北響勝鼓 伍家朗明亮相惡鬥西本拳太

【體路專訊】世界巡迴賽超級1000賽事-丹麥羽毛球公開賽今日(19日)開打,港隊首席混雙組合鄧俊文/謝影雪迎來東京奧運後首場國際賽,兩人重返「福地」先聲奪人,首圈未受考驗下僅花31分鐘便以直落兩局擊退中華台北組合,躋身16強。至於剛簽下新贊助的港羽「一哥」伍家朗則於明日亮相,硬撼日本勁敵西本拳太。

7月在東奧表現出色、最終名列第4的鄧俊文/謝影雪,上月初已恢復訓練,早前還出戰全港羽毛球公開賽,寓賽於操,重拾狀態和比賽感覺。曾於2017年丹麥公開賽奪得合作以來的首項世巡賽冠軍的「鄧謝配」,現時世界排名11,未被列為種子球手,首戰世界排名42的中華台北楊博軒/胡綾芳,雙方此前兩次對壘,港隊未嘗一敗,今仗亦佔盡上風。

「鄧謝配」首局克服初段慢熱扳平5:5後接連得分,一度領先14:8,雖然曾被台北組合連取5分追至13:14,不過港將稍作調整後再次控制戰局,順利以21:15拔下頭籌。第2局「鄧謝配」依然主導賽事,比分僅在局初較為咬緊,7平手後港將開始大幅領先,最終以21:15再下一城,打入次圈,下仗將與馬來西亞或印尼對手爭奪8強席位。另一對港隊混雙組合、世界排名33的張德正/吳詠瑢明日將硬撼馬來西亞東奧代表、7號種子陳炳順/吳柳瑩。

鄧俊文(左)、謝影雪(右)(圖:體路資料庫)

「鄧謝配」首局克服初段慢熱扳平5:5後接連得分,一度領先14:8,雖然曾被台北組合連取5分追至13:14,不過港將稍作調整後再次控制戰局,順利以21:15拔下頭籌。第2局「鄧謝配」依然主導賽事,比分僅在局初較為咬緊,7平手後港將開始大幅領先,最終以21:15再下一城,打入次圈,下仗將與馬來西亞或印尼對手爭奪8強席位。另一對港隊混雙組合、世界排名33的張德正/吳詠瑢明日將硬撼馬來西亞東奧代表、7號種子陳炳順/吳柳瑩。

伍家朗(圖:體路資料庫)

男單方面,兩位港將同樣在明日亮相,世界排名第9的伍家朗以8號種子身份上陣,首圈即遇上排名比自己低7位的日本球手西本拳太,雙方此前曾8次交鋒,伍家朗以2勝6負處下風,2020年兩度碰頭則各取1勝,港羽「一哥」今戰備受考驗。上月戰罷全運會、世界排名17的李卓耀則與排名較自己低2位的印尼球手Shesar Hiren Rhustavito爭入次圈,如兩位港將順利過關,將於16強相遇。

丹麥公開賽後,港隊將連續出戰10月26至31日舉行的法國公開賽及11月2至7日德國舉行的HYLO公開賽。

相關報導:羽毛球國際賽懶人包 撐「鄧謝配」伍家朗前需要知道的5件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丹麥羽賽】「鄧謝配」輕取台北響勝鼓 伍家朗明亮相惡鬥西本拳太

Posted on

體操世錦賽港將悉數亮相 吳家祺跳馬暫列第7

體操, 世界體操錦標賽, 石偉雄, 吳家祺, 黃曉盈, 陳卓琳

【體路專訊】2021世界體操錦標賽周一(18日)在日本福岡縣北部的北九州市展開,兩男兩女香港代表石偉雄、吳家祺、黃曉盈及陳卓琳周二(19日)悉數在各自項目的資格賽亮相,惟兩位女將及石偉雄都未能晉級決賽,至於吳家祺是否能夠晉級,仍有待周三(20日)其餘選手都完成資格賽後才有定案。

體操, 世界體操錦標賽, 石偉雄, 吳家祺, 黃曉盈, 陳卓琳
陳卓琳(左)及黃曉盈(Photo Credit:黃曉盈 Instagram)

今屆世錦賽已經是第50屆舉行,港隊兩位女將今晨率先亮相,年屆34歲的老將黃曉盈(Angel)夥同「小師妹」陳卓琳(Charlie)出戰平衡木資格賽,只得18歲的小將Charlie另外亦有出戰自由體操及跳馬資格賽。在平衡木資格賽,Angel所做動作的難度分為4.8,她在動作執行方面拿到6.366分,總分11.166分,在94位參賽運動員中排53位,至於Charlie所選動作的難度分雖然為4.9分,但她在執行方面的分數稍低,只得5.2分,加上再被裁判扣除0.1分,故總分為10分,總排名為83位,雙雙無緣晉級。

在自由體操資格賽,陳卓琳的總分為11.366分,在82位選手中排63位。至於在最後一項跳馬資格賽方面,則是Charlie表現較好的一個項目,她的兩跳分別拿下12.933分,和12.433分,總平均分為12.683分,在29位運動員中排第21位;陳卓琳在自由體操及跳馬兩個項目,同樣在資格賽階段止步。

吳家祺(左二)及石偉雄(右二)(Photo Credit:石偉雄 Facebook)

在晚上舉行的男子組各項資格賽,石偉雄及吳家祺分別出賽。今次世錦賽是石仔自從在2020東京奧運受傷後,事隔3個月後再現賽場,不過他今次主要是重拾比賽感覺和狀態為目標,未有以高難度動作「李世光跳」應戰之餘,改用了難度較低的動作-前手翻屈體前空翻兩周,而且只完成一跳,故石偉雄在周二的資格賽未有獲得任何排名。

石偉雄早前出戰2020東京奧運時受傷(圖:體路資料庫)

事實上,在今屆世錦賽參與跳馬項目的99位男子選手中,僅得48人是選擇完成兩跳,當中包括另一港將吳家祺。這位選擇以「盧裕富跳」、即側手翻轉體90度屈體後空翻兩周作為參賽動作的港將,兩跳的得分分別為14分,以及13.733分,總平均分則為13.866分,在目前已經出場並且完成兩跳的12位選手中暫排第7位。截至周二晚上為止,共有29位選手在跳馬項目完成至少一跳,餘下的70位選手會在周三(20日)早上陸續上場。

世界體操錦標賽各個項目在資格賽的前8名晉級決賽,若果有選手同分並列第8的話,則兩人都可以躋身決賽,惟同一個國家及地區最多只能有兩位選手晉級決賽。若出現多於兩位同一個國家及地區選手可以晉級的情況,則第3位將未能晉級,其席位會讓出予排名較後但來自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代表;至於全能賽方面,資格賽排名前24位的選手可以晉級決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操世錦賽港將悉數亮相 吳家祺跳馬暫列第7

Posted on

【香港馬拉松】漫漫長路有我相伴 有一種快叫配速員

左起:吳詠怡、徐逸樺、甄茵

【體路專訪】10公里、21.0975公里、42.195公里,「渣打香港馬拉松2021」各組別賽道漫長,但跑手們並不孤單。因為除了有一同參賽的選手外,今次亦有一眾來自NIKE Run Club(NRC)的女跑手,甘願放棄在比賽造出個人最佳時間的機會,改為擔任賽事配速員,在賽道上陪伴及協助其他跑手完成目標。

NIKE今次共有26位女性配速員,為歷來最大型的女跑手配速團隊,在渣馬賽道上引領跑手以平均速度在特定時間完成賽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徐逸樺、甄茵及吳詠怡正是NRC其中三位配速員,分別負責為10公里、半馬及全馬賽事配速。三人為何會選擇當上配速員?那就要從跑步的初衷開始說起。

「我是因為失戀,所以去跑步,跑到自己好累就會忘記不開心,誰知一跑就一發不可收拾。」甄茵笑著說起自己如何因為失戀而開拓一個全新領域,又因為跑步認識更多跑友,就更為著迷,也因為參加海外跑步比賽而獲得前往不同國家、擴闊眼界的機會。不過她認為跑步最大的得著卻是內在:「跑步時是最能夠冷靜思考及與自己對話的時間,人生的高高低低都有跑步伴隨,許多東西都是在跑步時得到答案。」

徐逸樺(小明)亦有同感,從最初因為學習拳擊而跑步練習,到後來對跑步的熱情超越打拳,她亦在跑步期間減壓及整理思緒,包括工作上的種種安排,甚至在懷孕時也會穿上跑鞋做運動。她指:「當然是問准了醫生,身體不適或天氣不佳時都不會跑步。自己身體自己最清楚,跑步是自己享受的事情,孕婦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懷孕時壓力好大,不想連自己喜歡的事情都不能做。」這段經歷也常常成為她的自我提醒,以及對別人的勉勵:「我大肚都能夠跑得到,其他人都一樣能夠做到!」

至於吳詠怡(Wing)昔日則是在朋友邀請下報名參加渣馬,「當時完全沒有底子,朋友說報名就報了,報完就找到NIKE的訓練課程,跑步期間認識到更多朋友,就一同繼續跑。」Wing的朋友興趣甚廣,她亦受影響一同參加越長跑更鐵人賽事,跑齡漸長就讓她對跑步有更多領悟:「就像音樂一樣,是一種與別人的連結。比如我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外國人在跑步,就可以因為跑步而開展出話題,是好神奇的事情。」Wing的第一次家庭旅遊,正是觀看她參加鐵人賽事,為她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同樣在跑步中找到快樂,自然也希望把這份快樂傳遞,3人亦因而踏上成為配速員的道路。「小明」因為當上配速員而對配速理解更多外,更享受見證跑手的成長:「訓練課堂時會見到有些跑手最初好怕羞,能力也能未完成全部環節。但陪著他們一同成長,看到他們越跑越好,自己也會覺得開心。」甄茵及Wing則認為當配速員既有使命感,亦與跑手互相影響:「因為是透過自己的能力,去帶領、協助及鼓勵其他跑手。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其實除了Pacer鼓勵人、給予別人能力,跑手也會給予Pacer力量去走得更遠。」

當配速員的快樂,驅使她們在今次渣馬中放棄爭取打破個人最佳時間,而是去成就別人的最佳時間。不過3人亦言視為其他跑手配速作為一種自我挑戰及突破:「配速不是時間精準衝線就足夠,中間的過程及配速如何能夠穩定及平均、如何分配體力讓大家舒服,把跟隨自己的跑手帶回去,協助他們完成目標,是另一種挑戰。」因此練習就不是只求突破,而是要穩定分配體力,訓練甚至比自己作為跑手時更辛苦。

除了體力上的挑戰之外,配速員也要與隊友合作。NRC的配速員以3人作為一個小組配合,輪流負責舉起寫上速度的指示牌、為隊友拿水補給及鼓勵其他跑手等,更可以按著渣馬路段的變化給予跑手更多資訊,可以說是長跑途上的一種陪伴,Wing說:「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我是一個跑手,有個Pacer讓我可以全程跟著他,我返到終點時都會因為有人陪伴而好開心。」難怪她們會指當配速員是與當跑手截然不同的經歷,同時是更難忘及難得的經驗。

渣馬比賽跑手眾多,人人步速不同,快對每個人都有不同意義。對於穿起Pacer黑色背心的甄茵、「小明」及Wing而言,快,是在漫長路途上成就別人更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馬拉松】漫漫長路有我相伴 有一種快叫配速員

Posted on

羽毛球國際賽懶人包 撐「鄧謝配」伍家朗前需要知道的5件事

羽毛球,懶人包

【體路專訊】丹麥羽毛球公開賽周二(19日)開鑼,是東京奧運首項羽毛球世界聯會(BWF)的世界巡迴賽賽事,亦是香港球手伍家朗、鄧俊文及謝影雪等在東奧後的首戰。為讓各位讀者看比賽、撐港將時能夠對羽毛球國際賽有更多了解,《體路》特意製作以下懶人包,帶大家認識羽毛球國際賽。

伍家朗(圖:體路資料庫)

1. 密集式賽程

支持港隊之前,首先要知道港隊球手的動向!東京奧運後有一連串國際比賽,港隊球手將會集中於參加較高等級的賽事,以下為港隊球手伍家朗、「鄧謝配」鄧俊文/謝影雪、李卓耀及另一混雙組合張德正/吳詠瑢等球手,在2021年底前的所有比賽:

日期 賽事 巡迴賽等級
19-24/10 丹麥公開賽 超級1000
26-31/10 法國公開賽 超級750
2-7/11 德國HYLO公開賽 超級500
16-21/11 印尼大師賽 超級750
23-28/11 印尼公開賽 超級1000
1-5/12 世界巡迴賽總決賽
12-19/12 世界錦標賽

港將在兩個月內將要連續出戰7項賽事,先鬥歐洲3站後將轉往印尼連鬥大師賽及公開賽,並視乎是否有足夠積分出戰同樣於印尼舉行的世巡賽總決賽,最後就會於12月中返回西班牙出戰世界錦標賽。其實羽毛球運動員對密集式賽程並不陌生,因為羽毛球國際賽一直以量多聞名,2019年就有多達37項BWF世界巡迴賽,今年則因疫情而有多項賽事取消。由於賽事密集,部分球手會選擇性參賽,但BWF亦有規定世界排名較高的球手最少參賽數量,否則有機會罰款。

李卓耀(右)2019年贏得香港羽毛球公開賽賽冠軍(圖:體路資料庫)

2. 有咩項目?一日打幾場?

羽毛球國際賽大部分為個人賽,只有少數如蘇迪曼盃等的團體賽事,接下來舉行的均為個人賽事。個人賽一般設有男單、女單、男雙、女雙及混雙項目,球手可以同時出戰不同項目,如日本的東野有紗就會分途出戰女雙及混雙。一般每個項目每日只會打一場比賽,每場比賽採三局兩勝21分制。

3. 國際賽點分級?

羽毛球國際賽數量多,但賽事等級並不相同。國際賽主要分成三級,第一級為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三大團體賽蘇迪曼盃、湯姆斯盃及優霸盃;第二級為世巡賽各級賽事;第三級則為國際挑戰賽及系列賽等。世巡賽亦有分不同級別,最高級別的為世巡賽總決賽,隨後則為超級1000、超級750、超級500、超級300及超級100等分站賽事,等級越高的賽事排名積分及獎金越高。

羽毛球
各項賽事對應名次所獲得的積分(網上圖片)

在2019年,超級1000賽事共有3站,包括全英賽、印尼公開賽及中國公開賽。超級750賽事則有5站,超級500賽事共7站,超級300賽事共11站,超級100賽事則有10站。港隊球手一般只會參加超級300或以上的比賽,至於連續兩年停辦的香港公開賽則屬於超級500賽事。

4. 世界排名 VS 世巡賽排名

球手的世界排名計算方式是,取其過去52週比賽中最高積分的10項賽事相加得出總分,並按分數排列名次。排名較高的好處是,有機會被列為賽事的種子球手,一般賽事參賽球手中排名前8位的8人/8對組合會被列為種子球手,避免在首階段碰頭。港隊今次外闖的球手/組合在丹麥公開賽前的排名如下:

項目 球手 世界排名
男單 伍家朗 9
男單 李卓耀 17
混雙 鄧俊文/謝影雪 11
混雙 張德正/吳詠瑢 33

除了世界排名外,亦有一項排名叫作世巡賽排名,即排名只會計算該年度世巡賽比賽的積分。世巡賽總決賽前排名最高的8人/8對組合,將獲得總決賽參賽資格。由於港隊球手今年未有參加世巡賽賽事,故暫時未有世巡賽排名。

5. 賽制隨比賽變化?

一般世巡賽分站採單淘汰制,超級1000、超級750兩項賽事直接由32強開打,超級500及超級300亦由32強開打,但部分參賽席位由排名較低的球手於外圍賽爭奪。世界錦標賽亦採單淘汰制,但就由64強或48強開始打起。

張德正及吳詠瑢(圖:體路資料庫)

至於世巡賽總決賽,單打項目只有8位球手獲得資格,雙打項目則有8對組合參賽。8人/8對組合將先分成兩組,進行單循環小組賽,每組排名最高的2人/2對組合出線4強,再採單淘汰制決出冠軍。奧運會、團體賽如蘇迪曼盃等的賽制則更為特別,在此不贅。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國際賽懶人包 撐「鄧謝配」伍家朗前需要知道的5件事

Posted on

【牛下女車神】浸大活動分享奧運故事 李慧詩: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體路專訊】東京奧運及殘奧曲終人散,浸會大學今日(18日)舉辦「2020東京奧運及殘疾人奧運祝捷會暨《社科陪我講》分享會」,邀得四位浸大學生及校友李慧詩、陳浩源、陳仲泓及何宛淇出席分享。會上李慧詩指運動員放棄眾多,但正因熱愛單車所以堅持,她憶述過去四年埋首備戰奧運,比賽落幕後離開選手村一刻感動得「要好澎湃咁喊出嚟」,又指過去多年鮮有休息,暫時會專注學業,年底或會決定生涯去向。

陳仲泓(左起)、李慧詩、何宛淇及陳浩源同場出席浸大活動。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夏天接連出戰奧運會和全運會,返港後她休假放鬆,全心專注學業,預計明年亞運前有機會避戰國際賽。今日她出席祝捷會時分享奧運感受,她指過去四年堅持訓練、節制飲食,疫情期間每晚準時10時返回體院,又戒吃雪糕汽水,潛心預備奧運。直至比賽完結時,終能放下心頭大石,「比賽後第二日突然覺得好開心,終於可以攤喺床上面12個鐘,然後要離開選手村時,真係要好澎湃咁喊出嚟,我唔係失落而係感動,準備四年,終於完成咗。」被主持鍾伯光教授問及面對逆境如何堅持下去時,李慧詩指堅持全因熱誠,「你有冇曾經好愛呢樣嘢,令你願意放棄其他嘢?單車就係喇,好多人覺得係犧牲,但放棄唔等於犧牲,因為呢樣嘢係成就住你。」年底她將出版新書,整理生涯挑戰和傷痕,她預告內容新鮮,將呈現新聞和YouTube以外的李慧詩,提醒讀者「要有定心理準備。」此外她又透露年底或明年初會決定未來去向,「我十幾年都冇離開單車,想休息下,放低包袱先,之後再點就年尾或者年頭會有答案。」

李慧詩(左)即席示範放鬆呼吸方法。
李慧詩透露年底或會宣佈運動員生涯去向。

 

李慧詩征途未定,但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日前則於社交媒體宣佈將以2024年巴黎殘奧為目標,他指除希望奪得佳績外,亦希望留隊能助下一代爭取較佳待遇,「我同屋企人、教練、總會、學校傾,個個都話我應該打多三年。之前我話對同工同酬有意見,屋企人都話如果連你都唔打,仲有邊個會出聲?我覺得年長運動員有話語權幫下一代爭取多啲。」輪椅羽毛球隊獨他一人,他笑言過往曾有不少人希望觀摩入隊,但訓練艱辛且動作不易掌握,「嚇走嘅都為數唔少。」他補充相較個別項目,指冀從大方向推廣殘疾人士運動為先,改善待遇以吸引新血。

活動吸引多人參與,嘉賓爭相與運動員合照留念。

 

至於跨欄港將陳仲泓則分享指去年疫情期間運動場全封,他只能於單車徑上練習,曾經茫然想放棄,「我怕阻住人,又怕被人投訴,當時好似唔知為咩而奮鬥,奧運又未確定會搞到,我係想放棄,但我唔甘心。」其教練陳沛將離港,陳介泓透露教練尚可遙距指導,長遠訓練模式則要視乎體院能否聘請專責短途和跨欄的教練。至於何宛淇表示與隊友歷盡挑戰,終如願獲今屆殘奧雙人賽參賽資格,肯定躋身四強時更感慨萬分,她鼓勵同學要把握機會,「人生好短,點解唔好好把握青春去做自己鍾意嘅事呢?」

何宛淇(右)鼓勵同學要珍惜青春,把握機會投入鍾愛的事情。
陳仲泓(右)的教練陳沛(左)將離港,前者指教練未來仍會遙距指導其訓練。(圖:體路資料庫)

 

浸大另向四位傑出運動員各頒發港幣15萬元的「浸大奧運及殘疾人奧運運動員感謝獎」,表揚他們的成就。

浸大向四位傑出運動員各頒發港幣15萬元的「浸大奧運及殘疾人奧運運動員感謝獎」。

 

圖、文:洪量丰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牛下女車神】浸大活動分享奧運故事 李慧詩:因為熱愛所以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