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世界先進田徑賽】港隊1銅煞科 何炳僑陳嘯軒刷新先進港績

【體路專訊】一連12天在芬蘭Tampere舉行的2022世界先進田徑錦標賽周日(10日)煞科,香港長跑代表何炳僑(Jackie Ho)在最後一天賽事當中,以1小時27分12秒刷新半馬拉松香港先進紀錄(60至64歲組別)。至於男子45至49歲組別港將陳嘯軒,亦打破該組別的3000米障礙賽港績。

港將繼龔偉凌在男子60至64歲組別跳遠奪銅,以及湯靈心於女子40至44歲組別200米初賽打破香港紀錄。何炳僑日前於男子60至64歲組別的1500米準決賽曾跑出5分12秒01,與該組別香港紀錄僅差半秒。不過他在周日的半馬賽事如願打破港績,並在25名選手中名列第11。至於男子45至49歲組別代表陳嘯軒,亦在3000米障礙賽跑出14分10秒58,取得賽事第15名並打破港績。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世界先進田徑賽】港隊1銅煞科 何炳僑陳嘯軒刷新先進港績

Posted on

【港超聯】米基爾艾華度加盟傑志 伍健:球員薪金或有調整

【體路專訊】上周已復操的傑志今日(12日)邀請傳媒拍攝操練,並公布艾華度、米基爾及佐敦布朗三名新兵人選。傑志早前已公布至少八人離隊,但主教練朱志光認為球員更替或更有利球隊表現,又談到期望新兵如何幫到球隊。會長伍健則透露今季班費約2000萬元,部分球員薪金或有所調整。傑志將於本月下旬到韓國集訓,備戰8月在日本舉行的亞冠盃十六強。

米基爾(左)及艾華度
周緣德

打入亞冠盃十六強的傑志休息近兩個月後,球員於上周已經陸續復操。「藍鳥」今早邀請傳媒拍攝操練,順道公布新季陣容。艾華度、米基爾及佐敦布朗分別由東方龍獅及晉峰加盟,另有畢頓、顏卓彬及賓紀文三名青訓回歸球隊。昨日被港足主帥安達臣「爆料」隨傑志操練的費蘭度,則與U20港足前成員周緣德一同在球隊試訓。至於丹恩奴域、巴爾拿、基爾頓、艾里奧及丹尼等就已經歸隊,但今早只在健身室健身及作季前體測。不過佐敦布朗則因護照問題未能參與集訓,預計8月初會以本地球員身分歸隊。

艾華度

兩名已現身的新兵上季同樣效力東方,當中因膝傷長唞一年的中堅艾華度,收操後自言狀態良好:「距離我上次接觸足球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我現在感覺狀態良好。我已經完全從傷患中恢復,更重要是我在心態上已經徹底準備好,新得像個小男孩一樣!」他感謝傑志給予機會讓他延續足球生涯。」艾華度又笑言過往在比賽中多次不敵傑志:「我在香港已有七年的足球生涯,在很久之前已經對陣傑志,也輸了不少比賽。現在我有100%信心幫助傑志贏取獎杯,這就是我來這裡的理由!」

米基爾

米基爾對於加盟傑志表示雀躍,亦透露加盟傑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教練朱志光力邀我來投,我也知道傑志有很多優質的球員,所以作出加盟傑志這個選擇十分容易。」他亦表示希望能在傑志陣容佔一席位,「傑志已經有一套很強的陣容,我的最佳位置是中場中路,但教練亦告訴我可能要客串其他位置。當然我也準備好,最終決定權亦在教練手上。」傑志中場基爾頓過去兩屆在亞冠盃表現出色,米基爾坦言期望與對方合作,「我與他是好朋友,我們既是來自是巴西也是踢相同位置,所以我也清楚他的能力,也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夠幫到球隊。」

朱志光

主教練朱志光收操後被問到球季目標,笑言仍未知本地聯賽何時可以重開,會先將亞冠盃十六強視作短期目標,希望先做好防守尋求出線機會。雖說要做好防守,但傑志休季期間放走謝家強及朴俊炯兩名中堅,尤其前者在小組賽全勤:「謝家強的表現是很好,但足球就是這樣,來來去去是很正常。有好成績地離開比成績差時『面懞懞』更好吧。」

佐敦布朗(圖:體路資料庫)
費蘭度

球隊累計已至少放走八名球員,但暫時只有艾華度、米基爾及佐敦布朗三名新兵,但朱志光未見十分擔心,反而認為有離合對球隊更好:「如果一支球隊有好成績,但照用同一班球員兩、三年,結果一定是失敗,一定有些事要更換一下,好壞未知但有新鮮感就會更好。」他於言談間透露亞冠盃外援人選預計與小組賽相同,但亦透口風指艾華度有機會落場:「艾華度的狀態好的話,身高都可能幫到球員,或者亦可以將羅拔圖移入中堅位置。」至於另外兩名新兵,他期望能配合丹恩奴域在前線的作用:「米基爾在中場活動範圍好大,配合巴爾拿、基爾頓和丹恩,在前線或會起到作用。佐敦布朗就是一個純左腳和傳中急勁的出擊後衛,很適合我們踢法。」

不過舊將費蘭度雖然穿上傑志的訓練球衣,但現時仍只屬跟操性質。朱志光稱仍要視乎對方的訓練表現及,以及與球會的商討:「我知道他很想回來,也是一個有好多榮譽的好球員。奈何如果一個運動員經常受傷,是否值得投資就交由球會的物理治療師去衡量。」

杜馬思、保羅、趙聡悟及安永佳(左起)等入選港足初選名單的球員將於星期四起隨港足訓練。
陳晉一(右)(傑志提供)

傑志會長伍健透露,今季預算用作球員身上的班費約2000萬元,會用不同方法盡量控制開支:「例如薪金方面,有些球員的薪金會調整,亦有些球員已經離開。雖然我們都找了幾個新球員,但離開的比加盟的多,算是幾個不同方法去控制開支。」他期望陣中的具經驗球員能繼續帶領小將成長,長遠有更多類似陳晉一的例子可以輸出到其他地方球會,並透露陳晉一如獲外借到皇家伊倫聯的話,首年薪金將繼續由傑志支付,惟在當地的其他開支就會由對方資助,「是希望有個球員外流真正在職業賽上陣。」

亞冠盃方面,伍健笑言球隊上下均希望在日本不只出戰一場淘汰賽,但強調沒一支對手是弱隊,希望球員汲取更多經驗為爭取來屆亞冠盃資格做準備。

傑志暫定26日晚到韓國集訓,期間會與楊州FC、首爾依戀FC、高陽KH、FC首爾及仁川聯「拍跳」,到8月19日在日本與泰國的巴吞聯爭取打入亞冠盃八強。

圖、文:麥景智、實習記者李駿顥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米基爾艾華度加盟傑志 伍健:球員薪金或有調整

Posted on

【新加坡羽賽】伍家朗次輪或撼李卓耀 吳芷柔雙線作戰

【體路專訊】一連6日的新加坡羽毛球公開賽今日(12日)展開,其中日前馬來西亞大師賽奪得男單亞軍的伍家朗,有望在次圈與李卓耀上演港隊「內訌」。至於女將吳芷柔則分別夥拍曾曉昕和李晉熙,雙線出戰女雙和混雙。

日前在馬來西亞大師賽奪得男單亞軍的伍家朗,在最新的世界排名微升1位至第12位。被列為新加坡公開賽8號種子的他,明日(13日)將於首圈將與來自馬來西亞、世界排名47的黃智勇迎來生涯首次交手。世界排名第15位的另一港將李卓耀,將與世界排名第49位的以色列球手Misha Zilberman對戰,兩位球手曾於2017年的紐西蘭公開賽碰頭,當時李卓耀以局數2:0奠勝。若兩位港將均能取得勝利,伍家朗與李卓耀將於16強上演「內訌」,爭取晉級。

吳芷柔(圖:體路資料庫)

混雙方面,港隊首席組合鄧俊文/謝影雪將以賽事4號種子上陣,首輪對戰世界排名54的埃及組合Adham Hatem Elgamal/ Doha Hany。李晉熙/吳芷柔則遇上從資格賽晉級的中國組合馮彥哲/林芳靈。同步出戰女雙的吳芷柔,今晚(12日)亦會夥拍曾曉昕在首圈面對日本的廣上瑠依/加藤佑奈。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新加坡羽賽】伍家朗次輪或撼李卓耀 吳芷柔雙線作戰

Posted 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熱身運動的「ABCD」

【體路專欄】運動創傷防護員身兼多職,不但在比賽期間提供臨場支援,擔當防護的角色,亦會走入練習場地,分享運動醫學知識。近年不少大專及業餘或職業球隊,都有運動創傷防護員的身影,亦逐步擴展至中學的學界運動賽事。當中不少的校隊亦會邀請運動創傷防護員在練習場地提供支援,除了一系列的日常防護工作外,亦擔任教育工作,向隊員灌輸正確的運動知識,例如教育青年運動員於練習或比賽前做合適的熱身運動。運動的第一步便是「熱」身,提升身體及肌肉溫度,為身體做好準備,是預防運動創傷非常重要的一環。

研究指出有效合適的熱身運動能減低運動時受傷的風險。熱身主要有兩大功能,其一是增加肌肉動態(muscle’s dynamics),其二是為運動需求(demands of exercises)做好準備。筆者希望從不同角度與大家分享如何制定合適的熱身運動,從而減低運動時受傷的風險。

熱身運動的「ABCD

A – Agility敏捷度的訓練

大部分的球類運動(如足球、籃球、欖球等)都涉及大量的下肢移動,需要良好的跳躍、著地、急停、起動及轉向能力。在熱身時,可加入多向性的跑跳練習(multi-direction running drills),利用速度梯、雪糕筒或跳欄設計出不同的移動路線,如連續跳欄著地後立即向前衝刺、Z形橫移跑或8字形向後跑等等。敏捷度的訓練能提高髖、膝及足踝關節的靈活度,增強肌肉於向心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及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的力量,從而減少因著地或急停變換方向而扭傷的機會。

(圖一:使用速度梯進行敏捷度訓練)
(圖二:使用跳欄進行跳躍、著地訓練)

B – Balance and body control 平衡與身體控制的訓練

大量搏擊類的運動,例如空手道及跆拳道等等的武術運動都需要踢腿。當單腳離地踢腿,支撐腳(supporting leg)的平衡感,便尤其重要。在熱身時,可以使用平衡墊來營造身體不平穩狀態,加強刺激關節中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提升髖、膝及足踝關節方向的一致性,從而提高平衡力,減低失衡而扭傷的機會。

(圖三:使用平衡墊進行平衡訓練)

C – Core stability 核心肌群穩定性的訓練

核心肌群負責穩定身體軀幹及保護脊椎,鍛鍊核心肌群能提升運動時身體的穩定性,減少受傷機會。在熱身時,加入一些核心訓練運動,例如平板支撐轉側平板(plank to side plank)或肩橋單腳膝伸(shoulder bridge with single leg extension)等的動作,有助增強核心肌群。

(圖四:平板支撐轉側平板)
圖片來源:Bird, Stephen P.; Stuart, Wil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34(3):73-79, June 2012. doi: 10.1519/SSC.0b013e31824f175e
(圖五:肩橋單腳膝伸)
圖片來源:Bird, Stephen P.; Stuart, Will.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34(3):73-79, June 2012. doi: 10.1519/SSC.0b013e31824f175e

D – Dynamic stretching 動態伸展

動態伸展是一連串重複性、自我控制和針對性的訓練動作,如開合跳(jumping jack)、步行式弓箭步(walking lunges)及毛毛蟲走路(inch worm)都是常見動作。多關節的動態伸展運動有助關節、肌肉及神經提早進入狀態,增加活動度及提升身體協調,減少用力不當或不良姿勢所造成的扭傷或肌肉拉傷。另外,亦可針對專項運動所需的特定技術來調整合適的伸展動作,以網球的正手抽擊為例子,熱身時可加入弓箭步轉腰動作(walking lunges with torso rotation),有助協調擊球時的步伐及打開關節。

(圖六:弓箭步轉腰動作)
圖片來源:https://www.intosport.com/

熱身注意事項

每一個專項運動都各有特性,無論是個人項目或團隊運動、室內或戶外運動、球類或拍類運動、水上或陸上運動、重複性或技巧性運動等等,均存在不同因素影響熱身的內容及流程。作為運動創傷防護員,當我們為運動隊伍制定合適的熱身計劃時,亦會參考「S.P.I.E.D」5個注意事項。

S- Specificity of the exercises 針對性練習

熱身動作應針對專項運動所需要的特定肌肉群組或關節來設計。

P- Participant’s energy levels 參與者能量水平

避免熱身時消耗過多體力,應把足夠的體力保留於練習和正式比賽。

I- Intensity of the exercises 運動強度

以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進行熱身,由低強度(如慢跑時可與隊友邊跑邊交談)提升至中等強度。

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場地環境

無論在戶外或室內,都應確保氣溫及濕度適合進行熱身,並且留意場地的環境因素,例如地面是否平坦或凹凸不平,及空間是否足夠等等。

D- Duration of the exercises 熱身時間

在比賽前預留充分時間進行熱身是非常重要。如果熱身時間不足,未能調整生理及心理的狀態,受傷風險便會增加。反之過長的熱身時間會令體力下降,影響運動表現。

 總結

在制定針對專項運動的熱身計劃時,除了參考筆者分享的熱身運動「ABCD」及「S.P.I.E.D」原則外,亦必須考慮專項運動的特定要求、技術關注及肌肉運用。另外,熱身時間的長短、內容,以及與主要參與運動項目的比例及份量並無劃一標準。我們應配合不同程度及經驗的運動參與者將「S.P.I.E.D」原則彈性融合於參與者的運動項目。運動前熱身為身體做好生理和心理的準備,除了有效減低運動時受傷的風險,亦有助提高運動表現。畢竟預防勝於治療,讓年青運動員認識如何有效熱身,避免運動創傷,也是防護員的首要任務。

參考資料:

  1. Woods, K., Bishop, P., & Jones, E. (2007). Warm-Up and Stretch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Muscular Injury. Sports Medicine, 37(12), 1089–1099.  https://doi.org/10.2165/00007256-200737120-00006
  2. Sander, Andre; Keiner, Michael; Schlumberger, Andreas; Wirth, Klaus; Schmidtbleicher, Dietmar.(2013). Effects of Functional Exercises in the Warm-up on Sprint Performance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7(4), 995-1001. https://doi.org/10.1519/JSC.0b013e318260ec5e
  3. Bird, Stephen P.; Stuart, Will. (2012). Integrating Balance and Postural Stability Exercises into the Functional Warm-up for Youth Athletes.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34(3):73-79. https://doi.org/10.1519/SSC.0b013e31824f175e
  4. Herman, K., Barton, C., Malliaras, P. et al. (2012). The effectiveness of neuromuscular warm-up strategies, that require no additional equipment, for preventing lower limb injuries during sports particip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Med 10, 75. https://doi.org/10.1186/1741-7015-10-75
  5. Sports Medicine Australia. (2013) Sports Medicine For Sports Trainers (10th edition).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阮兆綸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委員會 委員(2020-22年)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 運動生理學家(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香港中文大學 運動科學碩士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 高級私人體適能教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熱身運動的「ABCD」

Posted on

【Junior・學界游泳】何肇倫經歷心臟手術 「游出佳績報答英華」

【體路 x Junior】睽違兩年,港九區學界D1游泳比賽本月終於回歸九龍公園游泳池。經歷過去兩年因疫情停辦,D1游泳賽以新賽期、新形式再現,但會由以往分兩日舉辦改成單日上演,規模縮細,看台上的觀眾亦大幅減少。然而,這並不代表一眾學界小飛魚會因而變弱,反而「餓水」兩年更讓他們蓄勢待發,奮力游出突破成績。今期《Junior》就請來四間學校的隊長及主將,提早投入學界的思緒之中。

D1學界游泳經過兩年空窗期,大家對不少泳手或多或少都會感到陌生,皆因當中有一半泳手都是首次踏足學界舞台,其餘的可能未趕及游出名堂已經在疫情下被迫停下來。不過仍有些早已踏足不少大舞台的學界泳手,當中不得不提來自英華書院的何肇倫,這位昔日「背王」在疫情間經歷心臟手術,經過休息已全面康復,冀望在最後一年交出最好成績,以報答英華手術費的幫助及多年來的照顧。

何肇倫自C Grade開始已經屢破學界紀錄游出名堂,往後數年奪牌無數,是學界中的星級泳將。不過一場世紀疫症,令這位英華泳手以為2019年的學界已經是最後探戈,「對上一次學界已經是19年,之後因為疫情,連續兩年學界都取消,以為今年都沒機會舉行。」學界游泳一般在每年10月舉行,惟因疫情仍未受控,學體會在去年12月宣布延至3月,及後再有第五波疫情爆發,令何肇倫早已對本學年的學界「打定輸數」。及至今年5月終迎來好消息,學界會宣布D1學界游泳將於7月復賽,令何肇倫有失而復得的機會,「本身很失望,但知道有機會最後一次代表英華參賽,真的很興奮。中五作為隊長那年沒為學校做任何事,原本想帶大家打氣,很遺憾沒這個機會,但幸好今年能夠復辦,在中學生涯都有個完美句號。」

(圖:體路資料庫)

疫情令一眾泳手缺少了兩年的學界回憶,留下不少遺憾,不過對何肇倫而言,疫情卻救了他一命,「疫情有段時間體院重開,期間我們要做身體檢查,那時照心電圖及心臟超聲波才發現有不正常的情況出現。」經過更詳細檢驗,發現其心臟其中一條血管天生錯位,位於兩條大動脈之間,在運動時血管擴張會因而受壓,嚴重有機會導致死亡,「如果不是疫情,都不會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最後做手術順利解決,避免以後有意外發生。」

(圖:體路資料庫)

希望師弟找到歸屬感

不過突如其來的手術費,成為何肇倫家庭的負擔,就在面對困難之時,英華書院向這位泳將伸出援手,在校方及校友幫助下籌得約150萬元,讓何肇倫的家庭得以支付龐大的手術費,「算上小學,在這間學校已經12年,學校幫了我很多很多,特別是困難的時候幫我籌錢解決手術費的問題,所以希望在今年學界盡力多取幾分,算是報答學校的照顧。」

臨別學界,何肇倫希望藉著這個最後機會,讓師弟們找到對英華的歸屬感,「以往英華一眾師兄弟很團結,不會因為年齡差距大而沒有話題,但或許是因為過去兩年的空窗期,令師弟們比賽時都只顧自己,較少理會整個團隊,怕我們這屆畢業後沒人傳承上下一心的精神。希望師弟們生性,藉著學界這個舞台團結他們,增加他們對英華的歸屬感,即使自己未能贏得獎牌,亦為隊友的好成績而高興。」

圖:麥景智
文:彭淬祺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59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Junior・學界游泳】何肇倫經歷心臟手術 「游出佳績報答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