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健球總會推免費校隊培訓計劃 發掘潛質新星

【體路資訊】香港健球總會宣布於新學年推出免費校隊培訓計劃,協助學校成立KIN-BALL®校隊,培育後起之秀,帶領香港青少年健球員登上國際舞台。

近年香港不少新興運動冒起,全球唯一一項三隊對賽球類運動的健球(Kin-Ball®)早於2015年引入香港,可算是新興運動中的「老將」!一直致力推廣健球的香港健球總會(健總),至今已為過百間中小學提供健球體驗課程及校隊訓練;踏入2022/2023學年更邁向全新發展階段,破天荒推出校隊培訓計劃,免費協助全港中、小學及大專學府組建健球校隊,提拔有潛質的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

今次培訓計劃由康文署「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資助,10間參與計劃的院校由健總提供教練及器材,於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課餘時段,進行共8節的每月常規訓練課程。課程完畢後,同學們更可參與下一年度3月及7月由健總舉辦的健球校際賽,與健球大家庭的「師兄姐」一決高下,展示訓練成果!校隊培訓計劃將於8月25日開始接受報名,詳情請按此

新一屆KIN-BALL®校隊的隊員,將參加22/23年分別於3月及7月舉行的校際賽展示實力;至於本學年由香港健球總會及香港基督教青年會京士柏百周年紀念中心合辦的「港青京士柏健球校際賽2022」剛剛圓滿結束,成立健球校隊超過3年的棉紡會中學包攬高中組所有組別及初中男、女組別冠軍,初中混合組則由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奪冠,棉紡會中學居亞。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健球總會推免費校隊培訓計劃 發掘潛質新星

Posted on

【羽毛球世錦賽】港隊開鑼日四線報捷 黃永棋反勝晉32強會師伍家朗

(圖:Badminton Photo)

【體路專訊】一連7日的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今日(22日)在東京體育館開打,港隊四線出擊全數報捷,當中世界排名67位的黃永棋作告別演出,首戰力拚57分鐘後以局數2:1反勝比利時的Julien Carraggi,晉級32強與伍家朗合演兩代「林丹殺手」內訌,另一男單代表李卓耀及女雙組合楊雅婷/楊霈霖亦打開勝利之門。

事隔2年半後再次踏上國際舞台的黃永棋,已表明完成今屆世錦賽後便會退役,這位港羽「初代林丹殺手」首圈迎戰排名113位的Julien Carraggi,表現慢熱首局先失15:21。第2局他領先9:3後接連失分,被對手反超,末段更落後19:20,站在出局邊緣,不過這位32歲老將頂住壓力,勇救一個致勝分扳平20:20,再「刁時」贏22:20,把比賽迫入決勝局。士氣大振的黃永棋在第3局打出強勢,最終以21:11大勝完成逆轉,打入32強。

黃永棋(圖:體路資料庫)
伍家朗(圖:Badminton Photo)

世界排名第11位的伍家朗被列為男單10號種子,首戰去年在東京奧運爆冷擊敗前「世一」桃田賢斗的韓國球手許侊熙,雙方過往兩次交鋒均由港將以2:1險勝。伍家朗今仗依然佔得上風,接戰落後0:2下打出11:1,帶著11:3的絕對優勢進入技術暫停,下半局港羽「一哥」雖一度被追近至7:11及11:15,但受惠於對手頻頻失誤仍控制戰局,以21:15先下一城。

第2局初段戰況相若,伍家朗半局領先11:5,及後逐漸拉開比分,領先至20:13率先搶得致勝分,惟精神稍一鬆懈,被許侊熙連贏7分迫成20:20進入「刁時」,猶幸港將在關鍵時刻有較佳發揮,最終以23:21奠勝,晉身次圈將與黃永棋內訌爭奪16強席位。

伍家朗(圖:Badminton Photo)
李卓耀(圖:Badminton Photo)

身處上線的14號種子李卓耀,面對新西蘭籍印度球手Abhinav Manota未受太大考驗,以直落2局21:19、21:13過關。女雙方面,港隊唯一組合楊雅婷/楊霈霖首圈與印度的Kate Frost/Moya Ryan交鋒,全場佔盡優勢下以21:7、21:8輕鬆過關,取得32強席位。

至於去年因不當言行而被中國羽協禁賽至今年10月的中國球手石宇奇,在禁賽令提早2個月結束的情況下,得以復出參加今屆世錦賽,首圈以直落2局(22;20、21:10)擊敗阿塞拜疆的Ade Resky Dwichahyo,迎來相隔10個月的首勝。世界「一哥」丹麥名將安賽龍(Viktor Axelsen)亦以21:16、21:12輕取馬來西亞老將劉國倫,將與自己的訓練營陪練球手、荷蘭的Mark Caljouw。

石宇奇(圖:Badminton Photo)
安賽龍(圖:Badminton Photo)

港隊女單葉姵延、張雁宜,以及兩對混雙組合鄧俊文/謝影雪、張德正/吳詠瑢明日(23日)登場。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世錦賽】港隊開鑼日四線報捷 黃永棋反勝晉32強會師伍家朗

Posted on

【港超聯】主力換血以小將掛帥 東方目標爭前四:將是艱難的一季

【體路專訊】下周到烏茲別克出戰亞協盃淘汰賽的東方龍獅今日(22日)舉行公開操練,稱會以聯賽前四及爭取亞洲賽資格為目標。但球隊有多名主力離隊後,主教練盧比度指會今季是艱難的一季,形容是以「生存」為目標(survival year),希望小將們能踢出好表現,有利整個香港足球界的發展。副隊長葉鴻輝就稱會與一眾有經驗的隊友負起更多責任,又笑言今季或會比以往更勞氣。

巴杜姆(左)
高素巴耶夫
黃皓雋(中)

六月在亞協盃分組賽出線的東方早前已經復操備戰新球季,今早再舉行公開操練邀請傳媒採訪,同時亦有幾名球迷到場支持。西班牙射手巴杜姆今日歸隊,昨日公布的新援朱康銘亦有現身,不過另外兩名外援馬高斯及高素巴耶夫就只參與緩跑步的部分,後者其後再與體能教練單對單訓練。

東方今季變動甚大,早在亞協盃前已有艾華頓、艾華度、基頓、杜華利及亞歷斯祖離隊,賽後再有費蘭度、李嘉耀及林恩許約滿,加上茹子楠昨落實轉投中超梅州客家,合共至少九人離開。新加盟球員就只有朱康銘及由理文加盟的黃皓雋,以及提升四名U18球員到一隊。

盧比度

球會稱今季以聯賽前四及爭取亞洲賽資格為目標,教練盧比度就笑指球季將不易過:「失去134個球員,這絕對會是一個艱難的球季,本年我為球隊訂立的目標是能『生存』下來。」他強調本季著重年青球員的培育及發展,勝利並非最重要,主要放眼於新加盟的年青球員上,希望他們能踢出好表現。被問及面對強隊有否爭勝之心,他笑言: 「我們的目標不是與其他球隊比較及排於首位,因足球運動最美麗的事就是你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一場比賽中,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希望球員們都能享受比賽就好。」他相信以培育年輕球員為方針,未來將獲得成果,而這些成果不只是東方能收獲到的,而是有利於整個香港足球界的發展。

葉鴻輝

效力東方第九季的葉鴻輝亦坦言,球隊陣容變化較大,陣中一班具經驗的球員將要負起更多責任:「很多青年軍提升了上來一隊,他們的能力或許未是很好,但每個小將都會經歷這個階段。不過他們的心態要再強一啲才能立足職業足球,我們就要引導他們成長。」經常熱血提場的他今早在操練中亦不時「重施故技」,小將龍門亦數度向其「沙冧」。葉鴻輝笑言自己一直如此,惟今季或許要再提得更多:「本身自己都勞氣,但今年可能會勞氣多少許。但這個就是球隊的情況,沒有習不習慣(不在爭冠行列)。」剛弄璋的他亦露出慈父樣子,笑稱以往回家睇戲睇劇,現時就只想盡快回家睇仔,期望兒子能健康長大。

胡晉銘
孫銘謙

另外兩名大港腳胡晉銘及孫銘謙亦已變成大前輩,前者認為球隊實力未至削弱:「實力增強就應該不是了,但也不是減弱,可能是板凳深度減弱,不過一步步來吧,小將們都很有潛質。」茹子楠離隊後,東方現時並無正宗右閘,胡晉銘透露曾與教練討論或要串演:「不過也是中場會居多,當然自己會想踢中場的,不過右閘亦適應也樂意,只要有得落場就可以。」

孫銘謙就形容球隊年輕化後更有活力,希望可以爭取前四位置及亞洲賽資格:「自己的目標就希望不斷進步,入球比上季的八球更多,不要再做『大嘥鬼』。」兩名港足隊友昨日齊齊官宣加盟中國球隊,孫銘謙笑言恭喜兩位朋友,但自己會先專注幫助東方爭取好成績;胡晉銘亦坦言對外流順其自然。

朱康銘

新加盟球隊、出生於葡萄牙的中國籍後衛朱康銘表示,來港前曾與茹子楠及梁祐維兩名前隊友溝通,認為加入香港球隊的感覺比想像中更好。被問及以外援身份加入球隊會否感壓力,他直言:「我覺得我不算外援,我算是自己人。」談及來港發展的原因,他表示:「就是想出去闖一闖,因對香港球員的印象良好。」他指本季的目標是希望能提升自己及協助球隊爭勝。葉鴻輝就形容朱康銘身型及技術都不錯,但仍需要時間適應香港生活。

東方今季首仗將於周六傍晚六時主場迎戰和富大埔,下周一凌晨啟程前往烏茲別克,備戰對索迪亞拿的亞協盃跨區準決賽。

圖、文:麥景智、實習記者郭詠琳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超聯】主力換血以小將掛帥 東方目標爭前四:將是艱難的一季

Posted on

太極國際學院成立 推動中華文化

【體路專訊】貝鈞奇聯同一批體育、政界、醫學、文化專業人士組建的「太極國際學院」周日(21日)舉行成立典禮,藉全民透過太極體驗中華文化,並會以競技比賽方式推廣太極運動。

體育界知名人士貝鈞奇指出太極並非「耍太極」咁簡單,三千年陰陽五行八卦二十四節氣人體經脈,承先啓後八大領域:宇宙論、科學論、醫藥論、哲學論、藝術論、工藝論、博弈論、體育論,簡稱「太極8識」。

認識太極可由太極拳開始,雷雄德博士分析太極拳靜中有動,觀感是緩慢優雅的運動,好動的年輕人很多都領略不到太極的優點。要吸引年輕人,可主辦競技比賽。太極拳門派很多,以往比賽講求「套路」,裁判決定輸贏頗多爭議。

「太極國際學院」將以比賽形式推廣太極,創建明確的「比賽規則」,不分門派,制訂客觀規則及分階段進程,讓年輕人有目標學習及進步。賽事將按學生年紀及高度劃分初、中、高三級的「學生組」,再以不同顏色分高、低及進階。資深組是公開的成人組,以黑帶分為九段等級。每年舉辦兩次公開升級考試,讓學習有目標和進階,有吸引和鼓勵作用。「太極國際學院」定於2023年7月主辦「第一屆全港學界太極競技比賽」,並於同年12月主辦「第一屆大灣區學界太極競技比賽」。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太極國際學院成立 推動中華文化

Posted on

【羽毛球.專訪】世錦賽演最後探戈 黃永棋告別17年全職生涯無悔無憾

【體路專訪】32歲是運動員黃金時期的尾聲,很多運動員都把握這段時間繼續譜寫他們的故事,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打亂了黃永棋的計劃。本該在羽毛球場上繼續拼搏的永棋,在今屆世錦賽後將會退役,脫下陪伴多年的港隊戰袍。回顧17年全職路,羽毛球早已融入他生活,猶如親人般存在,縱使即將要從世界舞台退下來,這位「親人」仍會伴隨著永棋走未來每一步。

過去兩年,不少耳熟能詳的本地及國際體壇知名人物先後退下火線,原因或是年齡、或是傷患,惟這段期間多了一個原因──「疫情」。黃永棋亦正因如此,原定的計劃都被打亂,「疫情期間體院實施閉門訓練,那時因為女兒剛出生,為了回家照顧所以沒有參與訓練。在沒正常訓練下教練都不會派我出外比賽,原本有機會打亞運團體賽,但亞運又因疫情延期,在國際羽聯的排名又因沒有比賽,解凍後要從零開始,整個計劃都被打亂。」作為老將的永棋明白到難以繼續在自己身上投放更多資源,因此這段時間已經做好退役的準備,等待一場屬於自己的告別戰。

好像是上天給我機會,代表香港打最後一個比賽。

與教練再三商討,終於在今年的世錦賽迎來出賽機會,但其實這個參賽席位,都是上天跌下來的禮物,「前排確認如果能夠排到,隊友會給機會我去,殊不知最初我是後補第18個,但都有繼續準備,到截止報名後我仍是後補第2,那時候已經在想會不會過去兩年甚麼比賽都沒有就退下來。結果抽籤後真的排上了,好像是上天給我機會,代表香港打最後一個比賽。」

17年生涯 無悔無憾

假若世界存在平行時空,沒有這場世紀疫症,黃永棋的生涯會不會延續下去?「如果不是疫情,我還在國外一年打十幾個比賽,我未必會此刻退役。」無奈世界沒有如果,既然世界改變不了,惟有人作出改變,「人生很多事情都預計不到,惟有求變。因為疫情而退役,多多少少都有感到遺憾,但沒半點埋怨,畢竟因為疫情我可以在老婆誕下女兒前後照顧她,可以陪伴女兒成長。雖然因為疫情要退役,但同樣我都因為疫情得到很多東西。」訪問當日,小編與永棋原定相約早上進行訪問,惟前一夜突然提出推遲半小時,為的就是送愛女首日上學,「看著女兒第一日上學,很感觸。」如果沒有疫情,永棋或許已經錯過這個重要時刻。

(圖:受訪者提供)
永棋的太太陳祉嘉,曾日同樣是港隊羽毛球運動員。

回顧過去17年,黃永棋跨過無數高山低谷,遇到過瓶頸、試過一戰成名、受過不同程度的傷患,體會過無數樂與苦,永棋坦言無悔無憾:「這條路很獨特、很刺激,我從沒後悔行這條路,縱使運動員的路是辛苦,但若然可以再選擇,我都會走全職這條路。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喜歡、我享受。」正因為走過、刻苦過,永棋明白運動員背後的付出,令他更明白金牌背後的感觸。不過大賽奪金的這份感觸,卻好像命中注定不屬於永棋,「遺憾一定有,沒在亞運、奧運、世錦賽贏過獎牌,很多大型比賽發揮得好,但最後都差一步…….痛是最記得。」黃永棋坦言生涯起步的時候,最遠大的目標是打入世界前10、踏足亞運舞台,這些他全都做到,甚至登上奧運舞台,不過他又言:「運動員去到某一刻就會給予自己更高的目標,有更多東西想去完成。」

談完苦,當然也有樂。黃永棋2008年於亞青賽連奪男單及男團銅牌,其中與伍家朗、李晉熙、謝影雪等夥拍出戰的團體銅牌更是港隊至今唯一一次。不過在芸芸比賽中叫永棋最難忘的,必然是2011年一戰成名的一役,「贏林丹那場一定是最深刻,因為那時候的林丹感覺是牢不可破,每次出場都是冠軍,沒想過自己會贏。還記得第一局『大炒』他21:10,自己都有點不可思議,第二局他提高集中後贏回一局,決勝局一開始我都是落後,但慢慢追回打到關鍵分,最後一分我搶網前他打落網,我馬上拋走球拍吶喊,好一段時間都無法信相自己真的贏了林丹。」

永棋生涯最珍重之物,是2012倫敦奧運的戰衣,縱使衣不稱身,他仍好好保存至今。

這場勝利讓永棋一戰成名,更被球迷封為「林丹殺手」,不過他坦言當年自己十分抗拒這個稱號:「以前覺得『林丹殺手』只是虛榮,我受不起,但現在回望,就發現其實當年的想法不對。自己是真的有實力才能擊敗他,這個名是對我一個肯定,作為運動員要對得起這個名,正因為能擊敗林丹才要更積極尋求突破。」不過「林丹殺手」這個稱號或許已經隨著時代逐漸被人淡忘,永棋更笑稱:「我的學生已經不知道林丹是誰,再過幾年可能連黃永棋是誰都不知道!」

記得有一年印尼羽總問我要不要去代表印尼打,但我記得我好果斷拒絕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去。

黃永棋巔峰時期的實力,在國際舞台絕對有一戰之力,他透露年少時甚至獲得過印尼羽總的垂青:「因為父母是印尼華僑,記得有一年印尼羽總問我要不要去代表印尼打,我父母都有考慮,說印尼的水平比較高,但我記得我好果斷拒絕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去。」拒絕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香港這彈丸之地令永棋感到驕傲,「香港地方很小,用著有限的資源與其他國家比拼,能夠代表香港贏到獎牌是很光榮的事。」

運動員的烙印

羽毛球陪伴著永棋成長,他早已視之如家人,「羽毛球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它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很多選擇、決定都是因為羽毛球。」這個「家人」帶給永棋的除了球場上的成就,還影響著他的人生,「愛情、事業、名譽,所有東西都是因為羽毛球而得到,很感恩。」如今即將要告別國際賽場,但羽毛球帶給他的身份,將永遠烙印在永棋的生命裡,「臨退役回望,才發現原來已經行了這條路17年,因為要嘗試其他東西而退下來,感覺幾好,本身運動員就不可以做一輩子,但運動員這三個字已經是我生命的烙印。」

17年的職業生涯令運動員的心態伴隨著永棋的人生,放下運動員身份後,他亦會跳出舒適圈,作出新嘗試,「運動員就是會不斷追求新事物,好像在比賽裡一種打法贏不到就會變,生活都是一樣。接下來會專心發展自己的球會,擔起教育者、教練的角色,會與不同機構合作,洽談商業上的事情。一開始會感到不舒服,亦都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更要不斷試,發展出無數的可能。」永棋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在球會舉辦不同程度的羽毛球班,讓不同階層的人士都能夠接觸到羽毛球。問到未來會否讓女兒成為全職運動員,永棋笑說:「她會叫自己做Mia教練,精力很旺盛,是個好動、外向的女孩子。我與太太都會培養她對羽毛球的興趣,如果未來她真的計劃走運動員這條路,我會讓她知道這條路不容易行。一方面要她刻苦訓練,另一方面又怕自己不忍心。」

在訪問刊登的這日,黃永棋已經身在日本東京,出戰告別戰的首圈賽事。對於生涯最後探戈,永棋並不是抱著志在參與的心態,「依然是以運動員的心態面對,好好準備這次賽事,不會給予太大壓力。能夠參與這次賽事,我不希望只是打一、兩場就退役,會拼盡全力打每一分,更重要是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是代表香港的運動員。」世錦賽後,永棋將正式告別國際舞台,他坦承若然港隊需要,來年亞運會再披上港隊戰衣出戰團體賽,不過眼下還是會繼續發展自己的球會,譜寫他羽毛球路的另一篇章。

圖:李子正
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專訪】世錦賽演最後探戈 黃永棋告別17年全職生涯無悔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