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路專欄】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一行前往東莞及番禺進行為期兩天的參訪交流,先後拜訪「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及「暨南大學廣東省速度能力研究重點實驗室」。這次行程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科技與運動醫學的融合力量,並啟發未來跨界合作的新方向。
10月18日 — 走進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
首站我們來到東莞松山湖的「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這是華為旗下專注運動與健康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聚焦於智能穿戴、數據分析與運動科學應用。在專員的講解與引導下,我們先了解了實驗室的背景與目標,隨後參觀了不同的功能區域,並親身體驗了部分設施。成員們試用了智能乒乓球訓練機器,該系統能模擬多種旋轉與速度的發球情境,同時實時分析動作反應與擊球精準度。這種結合人工智能與動作捕捉的訓練方式,為運動技能提升提供了量化依據。
此外,實驗室還展示了多個創新研究區域,包括模擬跑步、滑雪及騎行等情境的多功能運動平台;可控制水流與溫度、用於泳姿與康復研究的游泳檢測區;以及結合高速攝影與智能穿戴裝置進行揮桿動作分析的高爾夫研究區,充分展現了華為在運動科學數據化與智能化方面的研發實力。


隨後,我們上樓參觀「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展示推廣中心」,其中的射擊練習系統讓人印象深刻。透過高精度定位與視覺追蹤技術,參與者可以體驗近似實戰的射擊訓練,同時系統會即時生成數據報告,包括手部穩定性、呼吸節奏及專注度分析,讓訓練更具針對性與趣味性。

整個園區除了華為以外,亦有多個以科研為核心的企業與研究機構共同駐場,形成一個「科技+健康」的創新生態。在參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園區內倡導一種開放式創新機制——只要有可行的研究構想或技術創意,團隊可提交項目建議,便有機會獲得資金與場地支持。這樣的科研機遇正在中國內地不斷湧現,尤其鼓勵香港學者與研究人員前來合作,將學術研究與企業實踐結合。這對推動兩地運動科學與健康科技的交流,無疑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平台。
10月19日 — 暨南大學速度能力重點實驗室

翌日,我們前往廣州番禺的「暨南大學廣東省速度能力研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國內專門研究速度與爆發力的高水平科研單位,結合生物力學、運動訓練學與人工智能分析技術,致力於探索人類速度表現的極限與提升途徑。
參訪伊始,研究團隊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數字化跑道示範工程」。該系統以高速感測技術及數據可視化平台為核心,能在運動員跑步過程中即時顯示速度、步頻、步幅及加速度變化。現場示範讓我們清楚看到數據如何即時呈現於屏幕上,這不僅能協助教練進行更科學的訓練監控,也能幫助運動員即時調整動作以提升表現。

此外,團隊還帶領我們參觀了姿勢分析區。我們親身體驗了一套利用掃描技術進行站立姿勢檢測的系統,只需短短幾秒,便能生成個人三維姿勢圖像,分析脊椎對齊、骨盆傾斜及下肢受力等情況。這些數據可作為訓練調整或傷病預防的重要依據。實驗室目前亦正興建更多設施,包括室內外跑道、力量訓練室與康復訓練區,未來將形成一個完整的速度訓練與測試基地。

午餐期間,雙方進行了熱烈的交流。暨南大學研究團隊表示,希望未來能與學會在運動科學方向展開合作及交流。我們亦期望通過學會的平台,促進更多跨地域、跨學科的科研聯動,推動運動醫學與科技應用的深入融合。
總結 — 從觀察到合作的契機
這兩天的參訪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的運動科學與健康科技正處於迅速融合與創新發展的時期。從華為的企業科技應用,到暨南大學的學術科研探索,兩者雖然出發點不同,但都以數據為核心、以創新為驅動,共同描繪出運動醫學的新未來。
對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而言,這次行程不僅是一次觀摩與學習,更是一個啟發:如何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科研合作、如何將科技轉化為運動健康的實際價值,將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相信隨著更多的交流與共創,運動醫學與科學研究定能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綻放光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從東莞到番禺,運動醫學與科技創新的雙向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