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路專欄】Challenge Xiamen的比賽場地可以說是無懈可擊,轉項區路程短,單車及跑全平路,酒店平民價錢,富豪級數,場地附近食肆多。從香港前往可以選擇高鐵(約4小時)或飛機(約1小時),然後再乘約半小時的車到達會場。以交通方便、價錢便宜、比賽容易度計,都是一級之選。惟主辦單位可能經驗尚淺,又或者我被台灣Ironman寵壞,覺得比賽細節上還有很多改善空間。
每次報香港以外的比賽,一定會有人問:「大唔大浪架?」「單車有無上落斜?」「熱唔熱?」我通常都會答:「天氣的嘢無人知,可以係呢一刻風平浪靜,下一秒風起雲湧。」「要90K車全平路,會唔會要求太高?點都要上下天橋,落下隧道既。」「依家的天氣好反常,以為凍咩,可能會熱,以為熱咩,又會凍。」
結果,今次的Challenge Xiamen,完全體驗了海皇爺的多變,中距離的賽程(即大家熟悉的70.3距離)游2圈,第一圈很好平靜,第二圈在折返位是寸步難行。至於單車,我要收回之前說過的,90K車,原來可以是全平路!賽後車錶顯示的總爬升是65M,這是什麼慨念?由沙田沿單車徑騎到大埔的爬升也比這個多!
Challenge Family,是Ironman以外另一國際知名的長距離三鐵賽主辦機構,而Challenge Xiamen就是其中一場比賽,比賽地點在中國廈門的集美區。比賽為期二天,11月1日,星期六是中距離(70.3),星期日是全程(奧運距離)、半程(半奧距離)、騎路兩項,小鐵人及小小鐵人組别。我們Dashing Iron Team主要是參加中距離,另一位小鐵人跟隨爸爸前來參加小鐵人比賽。



這次國內的三鐵賽,運動員報到、領參賽物品(選手包)、運動員技術會(賽事briefing)、交車等流程大致於國外的相同,惟運動員於報到時需要提交保險証明(大會對保額有一定的要求),及二年內的比賽証明,否則需要進行水試。另外游泳時必需配戴「跟屁蟲」,而「跟屁蟲」與身體之間的繩長至少要有40厘米。還有一點,運動員手帶並沒有於登記時戴上,而是在選手包內,運動員要緊記自行帶上,否則有機會不能作賽。
中距離比賽於早上8時開始,開賽時間比一般的遲,大家可以遲一點起床,但遲開賽,路跑時就更接近中午,可能會更熱,針永遠無兩頭利。
游泳是在彩虹沙灘進行,賽程是游兩圈,出發次序是分齡後再rolling start,女子組被安排在最後一組出發。這點對我極為不利,出發已被很多人阻塞。而大會的浮波標示在最遠處的折返點,即大約900米左右,由沙灘衝落海面,看到的只是一群群「跟屁蟲」,以及在直立板上的救生員。看不到,也要游,被阻塞也是要游,就在不知道應該游往那裏,只知在人群穿梭的情況下,技術用不上,力量倒需要一點,游完第一圈上岸再開始第二圈,在岸上,我竟然有終於可以休息一會的感覺。

第二圈湧浪開始,相信越遲出發,被浪的影響越大。特別在折返點,不斷與海浪對抗,加上「跟屁蟲」的阻力,手無縛雞之力的我一邊向前對抗,一邊被「跟屁蟲」從後拉扯,力量,這時最需要的是我欠缺的力量。
好不容易游過折返點,以為雨過天清,原來更糟糕的事情還等著我,這是我十幾年來,玩了三十多場比賽也沒有遇過的。
「跟屁蟲」被纏著令我卡著了!不是運動員之間的「跟屁蟲」纏著,而是大會的浮波線,本來有浮波線由沙灘到大浮波標示是好的,但線中間綁上的是與運動員身上一樣的「跟屁蟲」。當運動員的「跟屁蟲」被浪推到線上繫緊的「跟屁蟲」,「跟屁蟲」之間便會纏著,運動員便要停下解繩,然後才能前進。就這樣辛苦的完成第二圈,上岸後,前所未有的累!一般上岸後,我都可以跑去轉項區,但這次,我要休息,喝一口水,慢慢的走去取車!

單車段是在美峰體育公園內寬闊的單車徑,所以絕對不會有車輛駛進,而且已封路作賽,非常安全。一圈30K,騎3圈,每15K有水站,全平路,絶對是PB之路,可惜大會提供的水樽有點出乎意外,樽蓋竟然是先要向右轉,然後才能開,這點大部份工作人員或是運動員,也不知道,結果運動員為了補給,暴力咬破樽蓋,令水站附近,地面全是破樽。
我這次只求完成,第一次拿樽發覺有問題後,每個水站也停下,確保水樽能開,我才放上車,然後再前進。就這樣慢慢的,用了3小時13分完成。
本來狀態就只夠完成的我,又遇上生理期,游水又要用力,騎90K車好像騎了180K的累,有想過放棄,但看見Dashing的打氣團,於是試下跑。

體能及力量我用盡了,餘下只能靠技術及心理質素,我必需給自己輕鬆的感覺。穿上碳板鞋,配合技術,一步一步輕鬆前進,隊友不知我實際速度,只看跑姿,還以為我跑得不錯。
路跑在美峰體育公園的跑步徑跑4圈,最喜歡這種設計,追名次的可以見到競爭對手,求完成的又可以不斷看見隊友,減去孤獨感。4圈裏,沿路看到隊友hi-five令自己輕鬆一點,也可以互相鼓勵;看見打氣團,望望鏡頭,說聲謝謝,令旅途增添歡樂。
每經過水站,停下補給,相信天氣其實不十分熱,但身體告訴我需要降溫,又想起Dashing隊衣特別設計可以放冰塊,立即放凍,遇見經過隊友亦大聲提他們放凍。可能我太慢,其中一個水站無水,但由於我一直以輕鬆心情跑,有空閒觀看週邊環境,我發現到公園的一旁有水機,所以雖然水站無水,我也知道可以到水機飲水。這點,遇到隊友時,我亦大聲提示。
經歷了6小時33分終於跑到終點,接過打氣團的Dashing旗,衝線,合照,「吹水」,就這樣又開開心心的完成了一場比賽,創造了又一個愉快的旅程。

由2011年第一個正式的70.3,覺得完成是一件好困難的事,至求進步,追名次,甚至覺得完成是必然,沒有什麼值得高興。到今天,第22個,身心都有點累。今次的練習過程是隨意的,想練就練,不想練就休息;隨著年齡的增長,亦開始感受到完賽非必然。47歲,說衰退,太早了吧?年輕時的我會答是,但親身經歷過,或去會有不同說法。而所謂的衰退,是與最高峰時比較,沒有長期努力過,沒有不斷迫害過自己,未必會感受到。這次的完賽時間比2011年,33歲時的我還快19分鐘呀!
經過今次的休息,我相信我未想休賽,我還是熱愛這運動,回港後第二天,我便騎訓練台。只是心態的確要改變,要明白我不是不想賽,只是需要更多時間休息及放輕鬆。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Challenge Xiamen 比賽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