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最近部電影 《F1》,大家一定睇得好過癮,但唔係淨係睇車手點樣鬥快咁簡單,其實仲畀咗好大嘅啟示我哋去諗—做車手背後要付出幾多身體努力同承受幾大嘅壓力。片入面有啲訓練場面,例如頸部側向抗力、頭伸出床邊做側板支撐、長跑、拋波同反應機訓練等,其實都話畀我哋知F1車手一定要有好扎實嘅頸部力量、夠快嘅反應同長時間保持專注嘅能力。
不過,除咗呢啲專業化訓練,其實賽車嘅坐姿同比賽環境先係佢哋成日出現身體毛病嘅最大原因。
一、F1 車手身體受壓嘅主要原因
- 長時間坐住唔郁
一場比賽成幾十圈,每圈 1–2 分鐘,成場落嚟都係困喺好窄嘅車艙內坐同一個姿勢。
髖關節長時間屈埋 → 屁股肌肉唔郁動、腿後肌緊晒、髖前面肌肉縮短。
脊椎長期承壓 → 高速轉彎同顛簸嘅震盪,令腰椎壓力比正常坐姿大幾倍,好容易令到腰肌勞損,因而出現腰痛或坐骨神經痛嘅症狀。
- 頸部要頂住好大 G-Force
過彎時個加速度可以去到 5–6G(即係比頭重幾倍嘅力量),頸肌要長時間頂住。
日積月累會有頸肌疲勞、頸椎細關節過勞及頸源性頭痛。
- 核心肌群唔可以忽略
車手個核心(腹肌、腰背肌、骨盆周圍啲穩定肌)要好強先可以過高速彎時穩住身體,精準掌控軚盤同油門。核心唔夠力會令腰背攰同增加腰椎受傷風險。
- 上肢同手腕勞損
手腕啲肌腱成日受力。
成場比賽雙手都係胸前握住軚盤,仲要用好大握力 → 前臂同
容易有手指麻痺等手腕正中神經受壓嘅症狀。
- 駕駛艙高溫同脫水
車艙入面溫度可以去到 50°C 以上,一場比賽可以走咗 2–3 公斤汗水。
脫水會令肌肉耐力跌、專注力下降,仲容易抽筋或者出錯。
二、跟我哋日常有乜關係?
好多朋友會覺得:「我又唔係玩 F1,有咩關事?」
其實如果你係:
「Office 久坐一族」成日坐埋、雙手放前打字、頸腰長時間承壓;「職業司機」成日揸車、保持同一姿勢、要好集中精神;咁你同車手嘅「用身體方式」其實有幾分似,所以上述嗰啲痛症或者毛病,係有機會發生喺你身上㗎!
三、中醫運動醫學點幫到手?
中醫運動醫學講究 「治未病」,即係未出事之前就要調理,出現早期症狀嘅時候用針灸、推拿、拔罐、穴位按摩,加埋功能性鍛鍊,幫你減少惡化同加快復原。
- 頸痛
成因:頸肌勞損、頸椎細關節壓迫、頸源性頭痛。
穴位按摩:風池、頸百勞、肩井、天宗。
鍛鍊:強化頸後伸肌群同上背肌力量。
- 手麻手腕痛
成因:腕管綜合症、正中神經壓住、肌腱炎。
穴位按摩:魚際、大陵、勞宮。
鍛鍊:伸展手腕屈伸肌、練強上背肌。
- 眼攰
成因:長時間望住一個距離或者高速畫面追焦。
穴位按摩:精明、攢竹、四白。
護眼貼士:「20-20-20」——每20分鐘,望向20呎外20秒。
- 腰骨痛
成因:椎間盤長期壓迫、臀肌唔郁動、髖屈肌縮短。
穴位按摩:腎俞、大腸俞、委中。
鍛鍊/伸展:臀橋、貓牛式、髖屈肌拉伸。
- 高溫脫水
中醫調理:夏天或者喺高溫環境工作,可以飲返啲淡鹽水補津,適量綠豆湯或者竹葉水清熱利濕。
補水策略:臨比賽/工作前小量多次飲含電解質嘅水。
唔好以為淨係職業運動員先會受姿勢影響,其實長時間坐、手長期放前面、成日要用力或者保持專注,都會有一樣嘅風險。
學下 F1 車手點樣保養自己,再加埋中醫嘅穴位放鬆、筋肌調理同針對性鍛煉,就可以延長你嘅「工作壽命」同「運動壽命」,減少痛症,身體自然會舒服好多。
作者簡介:付鑫中醫師,香港及中國大陸註冊中醫師,前香港體育學院隊醫,曾以醫療工作者身份兩度隨中國香港代表隊出征奧運會。專注運動創傷10年以上,融合傳統和現代醫學優勢,針藥並施的非手術療法,為精英運動員及運動愛好者提供精準康復方案。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由F1車手講到Office一族 久坐、高專注同身體壓力的中醫運動醫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