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運動心理學淺談(33):與「疫」同在-帶著問題去發展

運動心理,體路專欄
Photo Credit : harvard.edu

【體路專欄】2020年開始得如此「疫」想不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打亂了人們原本習慣的生活與時空。時過半年,疫情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以控制,但其似乎還遠未過去,昔日大家所熟悉和適應的一切也依然未能完全復返。尤其對於一眾運動員而言,原定的比賽被取消、計畫好的訓練被打亂、預定的行程亦擱淺,仿佛一切都陷入了一種不可預期、前所未有的陌生之中……

多數人面對陌生或問題定然會生出不安或無所適從的茫然,當下這場前所未有、影響巨大的疫情似乎已成為了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難題,且這一難題甚至可能會長期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成為一種常態。運動員、尤其精英運動員群體面對由此引發的突變與問題時,又當如何處之呢?適逢其時,我們或許能夠從中國心理學者李松蔚博士新近所提出的「慢性病心理模型」中得到相應的啟發。

所謂「慢性病心理模型」,指的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慢性病不同於一般的感冒發燒能夠於短期內被治愈,它所帶來的痛苦會長期甚至終身伴隨著患者。因此,慢性病患者往往要學會「帶病生存」,即從一般認知裡的「將病治好後再好好生活」轉變到「邊治病邊好好生活」。有了這種心態,我們便能「帶著問題去生活」, 並且「帶著問題去發展」。世事往往難以盡如人意,但正如前國際運動心理學會主席姒剛彥博士在他的「運動員逆境應對模型」中所言「逆境/問題是運動員競技體育生涯中的一種常態,運動員真正的成功是能夠與之共存並加以成功的應對」。

筆者與姒剛彥博士及有關同事所開發的運動員正念-接受-覺悟-投入(Mindfulness-Acceptance-Insight-Commitment, MAIC)訓練對於這種心態具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作用。基於MAIC的核心理念「活在當下,如其所是」,運動員面對當下疫情所引發的突變和影響,在思考問題時需要有兩個轉變:1. 從想「因疫情失去了什麼/受到了什麼影響」到想「現在需要什麼/需要做的是什麼」;2. 從遇到問題便想「我做不到」到想「怎樣能做到」。同時學會專注於可控(即當下、自己和過程)而非不可控(即過去或將來、他人和結果)。為幫助運動員更好地培養這種積極心態,在此筆者分享一個MAIC訓練手冊(第二版)中的簡單練習:

靜觀練習

首先,你可以坐下也可以站立,儘量讓身體保持一個舒適的姿勢,準備好後,
請開始:
(1)覺察當下
留心此刻你的內在體驗,注意正在升起的各種念頭、情緒和身體感覺。可嘗試用言語對它們進行描述、認知這些正在浮現的感受(比如,在心中說:「憤怒正在我心中升起」或「想要批評我自己的念頭來了」)。
(2)收攝心神
然後,全神貫注與你的呼吸,可以嘗試在心中隨著呼吸默念:「吸入——呼出。」或數自己的呼吸, 由一數至五: 「吸氣一……六,呼氣一……六」
(3)擴展開去
把注意力隨著吸入的空氣傳送到全身, 注意身體的感受,然後,開始呼氣出來。隨著每呼出一口氣,感覺可以更加放開,放鬆,向自己說:「不要緊,無論是甚麼感覺,它已經在這裡了,就讓我去感受它吧。」

成功的人生並非沒有逆境與問題,而是能夠更好地與所遭遇的逆境與問題共存,並從中得以發展,不斷變得卓越!The most successful of people don’t necessarily have the best of everything, they just make the most of everything coming along.

參考文獻:
姒剛彥 (2006). 追求最佳還是強調應對——對理想競技表現的重新定義及心理訓練範式變革. 體育科學, 26(10), 43-48.
姒剛彥、蘇寧、張春青、蔣小波、李軒宇、黃志劍 (2020). 運動員正念訓練手冊(第二版).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作者:蘇寧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心理副主任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前執委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運動心理學淺談(33):與「疫」同在-帶著問題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