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世乒團體賽】港男團再演反勝劇本 勇挫伊朗取二連勝

【體路專訊】「2022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今日(1日)進入第二日賽事,昨反勝匈牙利的香港男子隊面對伊朗。港隊完成首三場後落後1:2,第四場由黃鎮廷上演絕地反擊,落後兩局下以六次「刁時」的一局揭開反勝序幕,最終險勝場數3:2,取得小組二連勝。

黃鎮廷(圖:ITTF)

港男團昨晚先輸一場下反勝匈牙利,今午再度上陣迎戰伊朗。負責首仗的吳柏男面對單打世界排名153位的Nima Alamian,直落三局7:11、5:11及5:11落敗,港隊先負一場。緊接上陣的黃鎮廷迎戰世界排名高101位的Amir Hossein Hodaei打出氣勢,先大比數11:3取得第一局,再連贏11:6及11:4為港隊追和。

林兆恒(圖:ITTF)

不過林兆恒在第三場面對伊朗陣中排名最高的Noshad Alamiyan就陷於苦戰,連輸6:11、3:11及6:11。港隊由黃鎮廷出戰第四場,惟首兩局仍以8:11及7:11不敵Nima Alamian。落入絕境的黃鎮廷及時回勇,在第三局與對手激戰六次「刁時」,最終贏17:15,及後再連贏11:8及11:9,港隊追至總場數2:2平手。

壓軸再上陣的吳柏男首局先輸9:11予Amir Hossein Hodaei,隨後以同樣比數追和。港將第三局乘勢而上,早段一度大幅落後下成功追上再贏11:9,再贏第四局後為港隊鎖定反勝場數3:2。

戰畢今仗後,港隊暫時在第三組兩戰兩勝,將休息一日於下周一(3日)再上陣面對日本。女隊明午就會再度亮相對法國。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世乒團體賽】港男團再演反勝劇本 勇挫伊朗取二連勝

Posted on

【網球】激戰3小時再負許育修 黃澤林越南賽4強止步創最佳

圖:香港網球總會

【體路專訊】香港網球新星黃澤林今日(1日)出戰男子職業巡迴賽越南站4強,繼兩周前的台維斯盃雙打賽後再遇中華台北許育修,港將最終在領先一盤6:4下反勝為敗,連輸兩盤6:7及3:6,經過3小時多激戰後不敵這位賽事2號種子,但仍創下自己於25,000美元職業賽的最佳成績。

現時世界排名1039位的黃澤林今站職業賽打出好表現,單打首圈直落6:3、6:4淘汰泰國的Pruchya Isaro後,第二圈即碰上世界排名510位兼被列為賽事3號種子的澳洲Dayne Kelly。雖然排名不及對手,黃澤林仍在先輸一盤4:6下,連贏兩盤7:6及6:0反勝晉級。港將在8強碰上排名694位的紐西蘭8號種子Ajeet Rai同樣打出逆轉,今次在先輸3:6後贏6:2追平,隨後決勝盤領先3:0之際對手因傷退賽,黃澤林晉級4強後創下自己於25,000美元職業賽的最佳成績。

黃澤林4強對手為排名380位的中華台北許育修,兩人於兩周前的台維斯盃雙打曾交手,當時港隊組合黃澤林/黃俊鏗以1:2(6:3、6:7、6:7)不敵許育修與何承叡的組合。今次轉鬥單打,黃澤林在首盤第九局率先破發,以6:4先拔頭籌。兩人於第二盤展開拉鋸,互有破發下進入「搶七」決勝局,黃澤林終以細分3:7落敗被追平,加上第三盤再負3:6,終在3小時9分鐘的激戰後以盤數1:2(6:4、6:7、3:6)落敗。

港將今站另與世界排名651位的意大利球手Tommaso Compagnucci拍檔出戰雙打,兩人在16強以3:6、6:1、10:5擊敗東道主組合後,8強直落兩盤0:6、3:6不敵頭號種子Francis Casey Alcantara/Pruchya Isaro出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網球】激戰3小時再負許育修 黃澤林越南賽4強止步創最佳

Posted on

【世乒團體賽】港隊男團先輸一場下反勝匈牙利奪首勝

【體路專訊】繼今(30日)早女隊後,港乒男隊晚上亦在「2022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亮相,在首戰惡鬥匈牙利。雖然林兆恒打頭陣失利,但仍有「一哥」黃鎮廷及吳柏男連贏3場,反勝對手拿下首勝。

林兆恒(圖:WTT)

港乒今早先有女隊直落3場擊敗意大利取得開門紅,緊接晚上到團體世界排名12位的男隊上陣,對排名低27位的匈牙利。港隊由林兆恒打頭陣,對陣世界排名159位的Adam Szudi,港將入局明顯較慢,先輸兩局7:11、5:11,縱使第3局以11:4大比數扳回一局,惟第4局再負8:11,未能助港隊取得好開始。

黃鎮廷(圖:WTT)
吳柏男(圖:體路資料庫)

惟先輸一場的港隊在「一哥」黃鎮廷帶領下展開反擊,面對世界排名198位的Lakatos Tamas,港將首兩局均在「刁時」下贏16:14、12:10,第3局再以11:6拿下,為港隊扳平場數1:1。第3戰港隊派出在東京奧運列後備的吳柏男上陣,迎戰Nandor Ecseki,雖然世界排名375位的港將入局較慢,首局以3:11大比數失利,惟他站穩陣腳後反撲,連續3局在「刁時」下以13:11、13:11、12:10反勝,助港隊反先。

黃鎮廷(圖:體路資料庫)

第4戰黃鎮廷再度上陣,硬撼擊敗林兆恒的Adam Szudi,雙方梅花間竹各贏兩局(11:7、14:16、11:4、10:12),決勝局戰勢緊湊,分差一直維持在2分內,黃鎮廷尾段更處於下風,惟他在關鍵時刻連贏3分,終在「刁時」下以12:10報捷,助港隊反勝對手取得首勝。

男隊將於明天(1日)再度上陣,迎戰團體世界排名31位的伊朗,女隊則休戰一天。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世乒團體賽】港隊男團先輸一場下反勝匈牙利奪首勝

Posted on

【越南羽賽】混雙告負女雙晉級 呂樂樂夥吳詠瑢闖4強

【體路專訊】越南羽毛球公開賽今日(30日)舉行8強賽事,港隊3對雙打組合分途出擊,最終有女雙的呂樂樂/吳詠瑢直落兩局擊退東道主組合晉級4強。不過呂樂樂夥拍張德正的混雙組合,以及男雙組合羅卓謙/楊盛才就分別0:2告負,未能晉級。

呂樂樂今站雙線出擊,於混雙及女雙同告晉級8強,周五再度一日雙賽。港將下午先夥張德正出戰混雙賽事,這對7號種子挑戰被列為4號種子的印尼組合Dejan FERDINANSYAH/Gloria Emanuelle WIDJAJA,最終直落18:21、5:21敗走。呂樂樂休息不足3小時後再度上陣,夥吳詠瑢出戰女雙,兩人面對越南的My Tien LAM/Ngoc Van LE打出好表現,僅花22分鐘便直落贏21:16、21:9晉級,4強將硬撼印尼的2號種子Febriana Dwipuji KUSUMA/Amalia Cahaya PRATIWI。

男雙方面,港隊組合羅卓謙/楊盛才於8強挑戰中國的4號種子任翔宇/譚強。港隊組合先輸一局12:21後,第二局中段前一直領先,惟在11:8休息後被對手連得6分反先,隨後兩度追和始終未能再超前,再負一局19:21出局。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越南羽賽】混雙告負女雙晉級 呂樂樂夥吳詠瑢闖4強

Posted on

【冷知識】42.195的由來 馬拉松長度為何這麼「零丁」?

【體路專欄】肯雅「長跑之王」傑祖基(Eliud Kipchoge)在2022年9月的柏林馬拉松以2小時1分09秒刷新世界紀錄,朝兩小時內跑畢42.195公里的正式「Sub 2」再邁進一步。為傑祖基歡呼的同時,大家可有想過為甚麼馬拉松賽道的長度是42.195公里,而不是整數的42公里?

柏拉馬拉松(圖:BERLIN-MARATHON)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馬拉松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0年於希臘發生的馬拉松戰役。當時希臘軍隊成功擊退波斯帝國後,據傳通訊兵Philippides從馬拉松平原跑了約42公里回到雅典傳達勝利喜訊,由於此前已為請求增援而跑超過500公里,故宣布勝利消息後便力竭死去。為了紀念這位通訊兵,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希臘雅典首辦時就設立了名為馬拉松的長跑比賽。

最初的奧運會並沒有統一馬拉松賽道長度,1896年首屆賽事以馬拉松大橋為起點,跑大約40公里到雅典的奧林匹克運動場衝線,隨後1900年及1904年兩屆奧運的馬拉松長度則為40.26公里及40公里。直到1908年的倫敦奧運,馬拉松項目首次把賽道的長度定為42.195公里,關於這個數字的由來有不同說法。世界田徑總會官方網頁指,1908年奧運賽會把起點設於皇室的溫莎城堡,跑26英里(約41.8429公里)到達奧運主場館白城體育場。不過為了讓皇室的小孩能夠觀看比賽,故賽會把起點延伸385碼(約0.352公里),令馬拉松賽道的總長變成26英里385碼,亦即約42.195公里。

1908年倫敦奧運主場館白城體育場,已於1985年拆卸(圖:Public Domain)

雅典馬拉松官方網頁就有另一種說法,指賽道設計是從溫莎城堡跑26英里到達白城體育場,為了把終點線設於體育場內的皇室包廂前,令賽道總長度到達26.2英里(約42.1648公里)。奧運收藏家Bob Wilcock於2008年出版的《The 1908 Olympic Games, the Great Stadium and the Marathon – A Pictorial Record》就更詳細地記下賽道的設計過程,原本賽道為選手跑26英里到達體育場後再沿運動場繞一圈(1,760英尺,約536.45米)衝線,總長度約為42.379公里。不過後來因為跑手進入運動場時不能使用皇室通道,故需要使用另一個入口,加上為了讓更多觀眾看見跑手的英姿後再於皇室包廂前方的終點衝線,故路線特別把跑手進入運動場後的前進方向改為順時針,進入運動場後跑到終點的距離正是385碼,故賽道總長就是26英里385碼。

倫敦馬拉松(圖:London Marathon)

之後的1912年奧運及1920年奧運均未有統一馬拉松路線長度,後者更設計出奧運歷來最長的42.75公里賽道。在該屆賽事結束後,成立於1913年的國際業餘田徑總會(現為世界田徑總會)在大會上商討統一馬拉松距離,最終於1921年落實以倫敦奧運賽道的長度——42.195公里作為比賽距離。世界田總並沒有明確解釋為何採用倫敦奧運時的長度26英里385碼,外界普遍認為是因為倫奧馬拉松的精彩,引起了公眾對這項長跑的興趣與熱情。

根據關於1908倫奧馬拉松的記載,意大利跑手Dorando Pietri是首位跑畢26英里進入運動場的選手,不過當時已相當疲倦及出現脫水症狀,以致跑入場後一度走錯方向及倒下,在裁判扶起下勉強繼續作賽。Pietri隨後4度倒下,均由裁判扶起前進,最終花了10分鐘完成運動場內的最後350米,在75,000名觀眾見證下以2小時54分46秒首名衝線。不過由於是在獲得裁判的協助下衝線,Pietri之後被取消資格,奧運金牌由以2小時55分18秒完成的美國跑手Johnny Hayes補上。Pietri雖然因「被協助」而無辜痛失獎牌,但其努力打動了現場觀眾,翌日獲英女王頒發一隻銀盃以認可其成就。事隔一個世紀後再回看,Pietri雖然終生未曾奪得奧運金牌,但大概也可算是在馬拉松發展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吧?

1908年倫敦奧運馬拉松賽事,Dorando Pietri在裁判協助下首名衝線(圖:Public Domain)

按此瀏覽更多運動冷知識文章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冷知識】42.195的由來 馬拉松長度為何這麼「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