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劍擊】多哈大獎賽展開 何瑋桁陳渭泠小組前16直入正賽

【體路專訊】一連三日的多哈重劍大獎賽率先上演小組賽及預賽,港隊有男重的何瑋桁於小組賽取得6戰全勝,以及女重的陳渭泠打出5勝1負,兩人小組賽總成績分列第1名及第14名下直接獲得正賽資格,周日將與於預賽取勝晉級的吳浩天及免戰首日賽事的江旻憓分途亮相正賽。

多哈大獎賽為2023年首項重劍國際賽,港隊今次共7男9女劍手參賽,其中世界排名第3位的江旻憓因排名位列前16,無須出戰小組賽及預賽,直接獲得正賽64強資格兼被列為4號種子。部分出戰小組賽的港隊劍手亦有不俗表現,其中世界排名72的何瑋桁就在小組賽打出6戰全勝,總成績在222名參加小組賽劍手中排第1名,直接獲得正賽64強資格。世界排名163位的吳浩天就在小組賽錄得5勝1負,總成績第29名出線預賽,隨後以15:9及15:13擊敗卡塔爾與法國劍手晉級64強。另外兩名港將周澤軒及方凱申就於預賽止步。

何瑋桁(左一)及吳浩天(右二)分別晉級多哈大獎賽正賽,周澤軒(右一)及方凱申(左二)分別於預賽止步(圖:體路資料庫)

女子組方面,港隊有陳渭泠及連翊希分別在小組賽打出5勝1負,前者總成績在162名參加小組賽劍手中排第14名,直接獲得64強正賽資格。連翊希則以29名出線預賽,惟與隊友佘繕妡、陳祉澄及陳海琳於最後一輪預賽止步,無緣晉級正賽。

多哈大獎賽正賽將於周日上演,何瑋桁64強對手為世界排名28位的匈牙利劍手NAGY David,吳浩天則會對排名33的芬蘭VUORINEN Niko。女重方面,世界排名32位的陳渭泠將在64強迎戰排名80的法國LOUIS MARIE Alexandra,江旻憓就會鬥排名63的烏克蘭劍手BEZHURA Dzhoan Feybi。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多哈大獎賽展開 何瑋桁陳渭泠小組前16直入正賽

Posted on

【體路eShop】#撐起港隊 直長傘 一月早鳥價 $168(只限三天)

【體路eShop】《體路》踏入十周年,過去先後推出一連串十周年產品同大家一齊「撐起港隊」,《體路》聯乘設本地字體設計師《賣字》合作,重新演繹 #撐起港隊 打氣logo,除頭炮推出「撐起港隊」十周年紀念版利是封,以及早前大受歡迎的#撐起港隊 水晶貼紙#撐起港隊 兩用Totebag外,還有 採用日本潮流素TEE品牌United Athle 印製的 #撐起港隊 全棉打氣Tee體路 X Maskology「撐起港隊」特別版口罩 ,以及#撐起港隊 襟章套裝2.0#撐起港隊 勁吸水超快乾運動毛巾,最後一擊,推出於過去一周年宵市集上大受歡迎的#撐起港隊 直長傘,直長傘以高質鐵中棒、鐵槽骨及防風纖維,夠大又輕身,原價$188,1月份十周年優惠價$168。*直長傘只限於觀塘辦公室自取*

訂購連結

#撐起港隊 直長傘
早鳥價 $168(只限1月份)|原價:$188
質料:27寸*8K印刷,鐵中棒、鐵槽骨、防風纖維,布料選用190T 碰擊布,配合彎鉤手柄

訂購連結

#撐起港隊 直長傘每包售價HK$188,現於1月31日前《體路》十周年月期間,可以早鳥價 HK$168購買,由於直長傘寄運包裝需時,故目前只接受《體路》牛頭角自取方式交收。每款產品數量有限,售完即止。《體路eShop》接受FPS轉數快、Payme付款、中國銀行或匯豐銀行過數,平郵/順豐到付交收,預計付款後約3-5個工作天內寄出。如欲購買,按此填寫訂購表格,確定訂單後會收到電郵通知時間安排自取。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eShop】#撐起港隊 直長傘 一月早鳥價 $168(只限三天)

Posted on

【一生只有一次精英・專訪】運動名校的新勢力 灑盡熱血誓替大輝女籃正名

【體路專訪】在學界運動場上,林大輝中學一直都是各項目的爭標勁旅之一,然而這支沙西區運動勁旅中,女籃似乎一直未被看見。然而今屆「2022-2023年度NIKE全港學界精英籃球比賽」中,卻見證新界學校的異軍突起,共佔男女子四強的一半席位,當中大輝女籃更是時隔12年再次殺入精英賽女子組四強。憑著大輝男籃昔日的熱血,激勵了女籃奮力向上,終打破「男強女弱」的命運。多位主力均希望在最後一屆精英籃球賽上搏盡無悔,讓一生只有一次的學界生涯上,成為觀眾眼中的精英。

每次經過林大輝中學的校舍,都總會見到他們祝賀傑出校友的橫額。近兩年吸引眼球的,順理成章是奧運金牌得主張家朗,同時亦映照著大輝作為體育名校的成就。但就在眾多運動項目之中,籃球相比劍擊、乒乓球、賽艇甚至足球會較顯失色。對上十屆精英賽,大輝只曾兩次打入最後四強,先是女隊於2010至11學年奪得殿軍,男隊也於疫情前一屆首入四強。正是男隊當年的好成績,今屆林大輝女籃隊長梁芷甄盡看在眼內,更成了助她們突破的一大推動力。「沙西區的學校也能打到這個地步,打贏了外面的傳統名校,自己也很想像他們一樣,覺得人生也要達成這個目標。」

梁芷甄
吳巧嵐

憑實力獲外界同等看待

結果這個目標,如願在今屆精英賽達成。林大輝八強以27分之差淘汰漢華中學,時隔12年再闖入四強。「一來停了幾年沒比賽,期待了精英賽已經很久,再這麼努力才終於突破八強,辛苦之餘亦很有意義。」若她們在未來兩仗至少取得一勝的話,更會突破沙西區學校近十年來的最佳成績。儘管作為學界比賽的名校之一,林大輝的球員過去亦從一些遭遇感覺到總被其他人看輕。「其實沒受過甚麼直接攻擊,但外界一提起沙田就像只會記得體藝等幾間中學。」

期待了精英賽已經很久,再這麼努力才終於突破八強,辛苦之餘亦很有意義。

兩年前從學界同區的鄭植之中學轉校,吳巧嵐談起就讀沙西區學校的感受,「有時看到很多其他學校的網上片段、報道等,甚至有齊比賽數據,但我們就不會有這些待遇。似是透過這些對我們說,好像不太著重沙西區有甚麼人、甚麼隊。即使有都是男子組,很少可有大輝女隊的片段。」梁芷甄再補充。

林大輝中學教練陳翊麟
朱寶恩(圖:體路資料庫)

大輝女籃自2010至11學年奪得精英賽殿軍後,球隊曾經歷低潮,於2015至2016年更降班D2,但有著帶隊老師Miss鄭的堅持,球隊的骨幹近年再重新慢慢成型。「其實前幾年的人腳已經不錯,只是疫情煞停了比賽,否則可能早兩年已經有機會入四強。」執教林大輝已有七年多的陳翊麟如此形容,「但當然,現在這班女孩都很努力。」

籃足主力組成新一代女籃

雖然籃球算是學界大項,林大輝又是體育名校,但組成女籃校隊的部分球員卻來自「五湖四海」。像八強獨得12分、身高逾1米8的朱寶恩,去年底才帶領校隊在學界女足封后,一月亦入選U19女足港隊的泰國集訓名單。「以往通常是其他隊找籃球隊成員幫手,但今年特別在有些球員本身主項是足球,大家互相配合。如果她們要踢足球港隊都會放人,不過這個月籃球要搏命的話,她們也肯配合我們。」

(圖:體路資料庫)

來自五湖四海,說的除了是不同項目運動員,也是中途加入的轉校生。吳巧嵐中四那年入讀林大輝,與朱寶恩組成雙塔「補完」籃底,「當年過來可說是完全為了打波,甚至和家人嘈過交,學費又要計過度過,但我真的想試一試。」舊校鄭植之不是直資,但轉過來大輝卻要每年交不菲學費,對尋常家庭而言也並非輕而易舉,相信吳巧嵐與家人也必定經過一翻掙扎。「到今日這個成績,終於可以對他們說我真的很鍾意打波。如果當初沒有轉校,就不會體驗到這個大舞台。」梁芷甄也不諱言,有幾位轉校生加入如虎添翼,「她們的加入令人數、練波次數和成績都有進步,令學校知道女籃同樣有實力的。」

如果當初沒有轉校,就不會體驗到這個大舞台。

(圖:體路資料庫)

成績進步,不代表大輝女籃會就此怠慢。過去個多月來,每逢周二、四的早上7時,校舍內的室內球場就開始傳來球鞋和籃球的聲音,整隊到晨操之後又再回到課室上課。刻苦訓練,是不想在隨時是唯一一次的精英賽留下遺憾,尤其今屆將會是梁芷甄和吳巧嵐的最後一屆。

這年頭的學界運動員,參加學界的機會少之又少,這班中六生剛好趕上尾班車,在生活慢慢復常之際出戰學界。「最重要是享受這個舞台,始終隔離了這麼久才可以打波,一定會盡好打好每一球。」梁芷甄初中年代已有過精英賽經驗,但吳巧嵐在舊校三年未曾晉級,在林大輝首兩年亦被疫情所止,「這是我第一屆亦是最後一屆,我會搏盡。」四強、季軍戰及決賽均用採用全場停錶計時制,對球員體能必定造成考驗,「就算打到抽筋都會照出去繼續打,因為搏盡了才不會後悔。」

這是我第一屆亦是最後一屆,我會搏盡。

(圖:體路資料庫)

三勝港島勁旅後的最大目標

因為搏盡了,這支強隊中的「生力軍」在晉級路上,曾經三挫港島區D1冠、亞軍英華女書院及漢華,其中兩勝漢華更成為代表作。八強一役大敗對手,再次證明成功非僥倖。「小組賽贏過一次就自然想再贏,但同時也怕對手已熟悉我們。」當日正選上陣取得6分的吳巧嵐坦言,擊敗漢華的滿足感比其他對手更大,「勝利那刻真正感受到,這樣可以證明自己是有實力,也不會被外界的任何說話影響表現。」

球場上大輝女籃團結取得精英賽四強席位,但球隊背後,因球員亦曾為訓練而爭辯,但卻令她們更形惜大家的關係。「以前練習曾經試過大家激烈爭執,旁人更要立刻制止。」作為舵手,梁芷甄深知大輝女籃這條船要全員向相同方向才能航行,「就算如何爭吵也好,回到球隊都要先做好自己。但或許因為試過爭吵,我們現在會更珍惜球隊的關係。」

大輝女籃在場外爭執後互相了解,站到場上反提升球隊士氣,她們四強隨即面對過去四屆兩亞一殿的勁旅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一步步來吧,進了四強就當然想入決賽,看看會否有機會對協恩(中學),能否跟她們爭一日長短。」四強的其餘兩隊,是霸主協恩和陳翊麟執教的另一校裘錦秋中學(葵涌),教練表示終極目標必定是擊敗協恩,「不是說不將其他隊伍放在眼內,但我相信所有隊要贏冠軍同樣一定要贏協恩,所以我們一開操練的所有東西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看看會否有機會對協恩,能否跟她們爭一日長短。

要向其他項目「借兵」又如何?大輝女籃就用事實證明,只要找對地方,誰都可以發光。


「2022-2023NIKE全港學界精英籃球比賽」將於2月4及5日假荃灣體育館舉行四強及決賽賽事,Nike Hong Kong 及體路 FACEBOOK專頁將會一連兩日現場直播今次學界籃球最高盛事。事隔三年,各籃球迷敬請密切留意賽事實況,再凝聚一線為球員的精英夢打氣。

賽事直播時間如下:
2023年2月4日

女子組四強
09:00-10:45 協恩中學 vs 裘錦秋中學(葵涌)
11:15-13:00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vs 林大輝中學
男子組四強
13:30-15:15 喇沙書院 vs 聖若瑟書院
15:45-17:30 英華書院 vs 可藝中學

 

2023年2月5日

09:00-10:45 女子季軍戰
11:15-13:00 男子季軍戰
13:45-15:30 女子冠軍戰
16:15-18:00 男子冠軍戰
18:15 頒獎典禮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一生只有一次精英・專訪】運動名校的新勢力 灑盡熱血誓替大輝女籃正名

Posted on

【印尼羽賽】領先一局遭逆轉 伍家朗無緣決賽

【體路專訊】印尼羽毛球大師賽周六(28日)上演4強賽,香港男單球手伍家朗面對東道主「黑馬」Chico Aura Dwi Wardoyo,在領先一局下遭遇逆轉,連續兩局打至「刁時」惜負,終以1:2落敗未能晉級決賽。

世界排名18位的伍家朗今站表現出色,晉級過程連挫馬來西亞李梓嘉及日本常山幹太等球手,4強迎來排名23位的Chico Aura Dwi Wardoyo挑戰。兩人過往交手3次,伍家朗2勝1負稍為佔優,但對上一次在2022年7月的馬來西亞大師賽決賽碰頭,伍家朗當時直落兩局告負屈居亞軍。

今日再度交手,伍家朗首局與對手拉鋸,憑局末連取5分以21:17先拔頭籌。港將第二局乘勝追擊,甫開賽即打出一段8:1取得優勢,惟領先大半程後局末遭對手追上,兩人於「刁時」互有領先,惜伍家朗最終失25:27被扳平。決勝局伍家朗中段起一直落後,雖然憑後勁追上並救走決勝分迫入「刁時」,惟終再失20:22告負,無緣決賽。伍家朗下周二將轉戰泰國大師賽,首圈對手為世界排名36位的以色列Misha Zilberman。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印尼羽賽】領先一局遭逆轉 伍家朗無緣決賽

Posted on

【體路專欄】在後疫情時代提升學童體能的實踐

【體路專欄】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聯同香港兒科基金(2022)公佈的一項本港兒童在疫情期間的肥胖率研究顯示(CU Medicine, 2022),兒童的超重和肥胖比率由疫情前的 7% 增至24%;反觀亞洲地區的學童健康數字看來,香港學童的體能質素有很多改善空間。在後疫情時代,青少年已逐步重返運動場,研究發現他們的心理健康、身體活動水平和自我感覺的生活素質都有了顯著的改善(Watson et al., 2022) 。體育普及化是香港體育發展的重要目標。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要讓市民更認識運動,可透過學校及傳媒加強運動教育,讓更多青年人投入地做運動(Topick, 2022)。的確地,由普及化作為體育發展基礎,增加運動人口,繼而提升運動素質,對發掘精英運動員非常有利。體育老師和教練在層層推進的運動人才培養裡,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疫情後社會復常,學生漸漸地回復常規操練,學界比賽也重新舉辦,學生重踏賽場,享受青蔥歲月。老師和教練在後疫情時代進行訓練,若能在以下四個方面關注學童的體能現況,處理得宜,在普及體育裡可在不平凡中爭取非凡的成績。

第一把握心態加強趣味青少年本質就是好動,在疫情下運動場地的限制、運動模式的改變及個人因素的考慮,都令訓練變得不容易。隨著疫情放緩,「動起來」的渴望又躍然而起。進行訓練時,若能掌握青年人強大的動機,訓練的成效在他們的自發性下,就能相得益彰。以本校為例,學校非常明白學生心態,在漸復常時,學校鼓勵學生在教育局的指引下進行體育活動。學生在小息午膳的時候急不及待地到操場進行球類活動,令校園充滿生氣。而這個活潑的基礎,好讓學生能更快地投入高水平的運動訓練,為學界比賽做好準備;以致本校得以在學界越野比賽中取得佳績。

第二結合運動理論與應用很多教師和教練都在疫情下加強了運動理論部份;在復常後的訓練加強知識的應用,能提升學童對運動科學、運動動作的了解,對體育發展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例如:如何可以跑得快一點?如何可以在運動後加快身體恢復?如何預防抽筋?比賽前應作什麼營養補充?學童在訓練期間可以從理論中實踐,自我完善,達到自我學習的目標。

第三注意作息和飲食在生活裡,保持身心靈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運動可以使大腦分泌安多酚、血清素、多巴胺等多種快樂物質,令心情愉快,運動後適當的作息能加快身體的恢復,預防抵抗力的下降。另外,均衡的飲食對體力的恢復和身體成長非常有幫助,尤其要注意營養素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第四提升肌肉鍛鍊疲情下,嚴重減少的運動量會導致肌肉流失、肌肉力量下降、出現慢性疾病(Kirwan et al., 2020),及免疫力下降(Bosaeus & Rothenberg, 2016)等問題。針對疫情影響,鍛煉身體就是作為提升免疫系統的有效手段(da Silveira et al., 2021) 。重力訓練可以強化肌肉力量與柔韌度,以增加平衡力、身體控制及協調能力,也能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另外,大腿後肌和背肌因久坐而減弱,因此要加強肌肉的鍛鍊。本校非常鼓勵學生平衡學習與運動發展,在四天半的課時外,安排學生在星期三下午進行各項多元化的體藝項目,營造動感校園。

總括而言,體育同工們可以因應以上的建議,設計適合學生的運動訓練策略,為他們在後疫情時代再一次提升他們的體能及運動水平。而針對個人的運動方法,彈性而個人化的運動方式已經是疫情常態下的日常;而「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鍛鍊體魄是各人都要思考並加以實踐的要務。

文:魏語然老師
香港學校體育學會執委會會員(2022-2024)
救世軍卜維廉中學訓導主任兼體育學習領域召集人

文獻參考:
Bosaeus, I., & Rothenberg, E. (2016).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ge-related sarcopenia.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75(2), 174–180. https://doi.org/10.1017/S002966511500422X

CU Medicine (2022, June 23). 本港兒童疫情期間生活習慣全線失守,疫下兒童超重和肥胖比率增近兩倍,疫後抗拒「重回正軌」。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ovid-pandemic-disrupted-the-daily-life-of-schoolchildren-in-hong-kong-the-proportion-of-overweight-and-obese-kids-more-than-doubled

da Silveira, M. P., da Silva Fagundes, K. K., Bizuti, M. R., Starck, É., Rossi, R. C., & de Resende E Silva, D. T. (2021). Physical exercise as a tool to help the immune system against COVID-19: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1(1), 15–28. https://doi.org/10.1007/s10238-020-00650-3

Kirwan, R., McCullough, D., Butler, T., Perez de Heredia, F., Davies, I. G., & Stewart, C. (2020). Sarcopenia during COVID-19 lockdown restrictions: long-term health effects of short-term muscle loss. GeroScience, 42(6), 1547–1578. https://doi.org/10.1007/s11357-020-00272-3

Topick (2022, Aug 29). 【體育發展】港爭取舉辦全運會優勢項目 未來體育普及化培育人才。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339410/

Watson, A., Haraldsdottir, K., Biese, K., Schwarz, A., Hetzel, S., Reardon, C., Brooks, M. A., Bell, D. R., & McGuine, T. (2022).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 athletes: a 2-year evaluation of over 17 000 athlete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bjsports–2022–105812–. https://doi.org/10.1136/bjsports-2022-105812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在後疫情時代提升學童體能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