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一步一故事 —— 渣打香港馬拉松專訪】跑手也是為母則強 享受和平衡才是重要課題

【體路專訪】活在我城,生活壓力咄咄逼人,要從日常中找到自己享受的事情殊不簡單,卻很重要。縱然已是有正職在身的兩子之母,馮靜恩(Echo)過去10多年仍為自己所喜愛的長跑而堅持,過去5年更在渣馬造出「Sub 330」的理想成績。也許Echo的故事與你我身邊的人相類似,但重點是該如何從接踵而來的人生大小事中,像她一樣找到最舒服的平衡。

眼前的Echo一副跑手的瘦長身型,加上一身標準的練跑裝備,很難想像她本來是個不愛跑步,不做運動的人。「我從小到大都不太熱衷做運動,是那種覺得太陽不能曬太多的人。直至打算生第二胎前想調理好身體,有位大學同學建議我參加渣馬10公里,是我當年跑過最長的距離。」為了預備賽事,Echo會先安頓好當時約3歲的兒子,才到住所附近的運動場跑數圈。她笑著說:「我記得還要趕回家看《大長今》」,結果完成一次10K賽事後就放下了跑步。

她與渣馬,甚或說是跑步,要到數年後才再續前緣。因再想練好身體而重拾跑步兼「升呢」半馬的Echo,2012年獲同事邀請組隊到台灣參加三項鐵人接力賽,練習期間又獲那位同事鼓勵挑戰全馬。翌年2月24日,Echo獻出人生初馬,「跑完覺得好辛苦,以為跑過一次就不會再跑。怎料同事說我『Sub 4』很快,當刻我還未知道甚麼意思,但總之那次之後就想繼續跑下去。」

2019年渣馬成為分組季軍(右二)。(圖:受訪者提供)
2021年渣馬(圖:受訪者提供)

10年後的今天,Echo固然知道「Sub 4」的意思,也早已遠離這個「集團」,衝過了「Sub 330」大關。自2013年開始,Echo參加過9次渣馬,時間由3小時50多分鐘提升到3小時35分鐘,之後連續5年「Sub 330」,其中兩年更成為分組三甲。「被通知要上頒獎台那刻很意外,因為完全沒有想過,整個感覺就是很夢幻、很不實在。」

「因為渣馬是這個城市的代表,而這個是我的城市。對我來說就是跑步的考試,10K是小測、半馬是大測、全馬是大考,每年都會隆重其事,充分準備去參加。」成績以外,Echo更享受為「考試」「溫習」的過程。這些年參加跑會訓練,讓她認識來自不同行業的朋友,互相鼓勵之餘又會一同行山、為長者義剪,甚至在本地田徑賽事擔任裁判,「享受比賽比贏輸來得更重要,這些活動擴闊了我的生活圈子,豐富我的人生經驗。」

Echo與跑友參加義剪班。(圖:受訪者提供)
Echo也鼓勵兒子做運動,上月更與次子(左一)參加10公里賽事。(圖:受訪者提供)

但終歸Echo也只是個業餘跑手,在她的人生中還有母親和妻子的身份,也有一份在建材公司做物流的正職。「以前將跑步當作減壓,所以更多是放工後才跑,但近年需要練習的時間更多就嘗試早上上班前去跑。幸好有班街坊跑友鼓勵我,才讓我能堅持下去。」要平衡跑步和生活,Echo也不諱言有一定難度,但她決定將練習看輕一點點,好讓自己有空間放鬆,「如果太累、賴床也不會強逼自己要起身,雖然有時起身後不做運動反而會覺得不自在。每日要思考時間如何分配,也令我變得更自律。」

這份堅持和自律亦看在Echo家人的眼裡。當年未出生已令媽媽接觸跑步的次子如今也受母親影響,放下本身參加的棒球運動,穿上跑鞋,月中更獻出人生第一個10K比賽。「我叫他不要和其他人比較,只和自己比就足夠。但我也覺得他有點像我,會想去挑戰自己之餘亦有耐性,希望他可以學懂堅持。」

(圖:受訪者提供/Ronnie)

跑步讓Echo生活增添不少色彩,讓她去到台灣、瑞士和克羅地亞等地方認識新朋友,甚至成為去年渣馬「超級千金小姐」,為新一屆比賽拍宣傳照。開始步入人生下半場,她說依然期待自己再有突破,但也像當年接觸跑步時的初心一樣,享受才是最重要的課題,「保持到繼續運動,不退步就已經是進步。當然可以再做PB(個人最佳成績)就是額外收獲,但我不會勉強自己,只要保持到這個習慣已經很滿意。」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一步一故事 —— 渣打香港馬拉松專訪】跑手也是為母則強 享受和平衡才是重要課題

Posted on

【讀者投稿】九北區校際排球賽 九龍塘宣道小學包辦男、女子組冠軍

【讀者投稿】經過三年疫情,小學排球比賽終於可再次舉行。2022 – 2023年度九龍北區小學校際排球比賽早前假蒲崗村道體育館圓滿結束,九龍塘宣道小學男子組和女子再度封王,延續九北區十連霸!

男子組順利勝出準決賽,決賽對天主教伍華小學,決賽初段雙方爭持,到中段宣道憑扣殺式發球和三傳進攻拉開比數,最終以局數2:0奪得冠軍;女子組於準決賽爭持激烈,險勝德望,到決賽對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 以局數2:0奪得冠軍。

宣道排球隊戴震榮老師表示:「本次能在九龍北區學界比賽成功奪冠,我們除了強調個人技術的提升外,更強調隊友間的配合、默契,各人互補不足,因為我們整個團隊都相信只有上下一心,才可以獲得勝利。」

隊員們感謝歷任老師和教練的付出、校方的支持、家長的配合和學生的投入,大家都向著小學全港學排球比賽冠軍的目標進發!屆時將會再次面對培正、男拔附小、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拔萃女小學、上水惠州公立學校等強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讀者投稿】九北區校際排球賽 九龍塘宣道小學包辦男、女子組冠軍

Posted on

【馬來西亞羽賽】港隊男單主帥離任後首戰 伍家朗李卓耀命運各異

【體路專訊】馬來西亞羽毛球大師賽今日(24日)於吉隆坡舉行次日賽事,其中男單港隊在主帥黃達明提前解約後,出戰巴黎奧運積分周期首戰。港羽「一哥」伍家朗在決勝局爆發下擊敗愛爾蘭球手闖16強,惟李卓耀以直落兩局不敵中國的李詩灃。

2024奧運積分賽由今年51日展開,其中港隊無緣征戰首站積分賽的蘇迪曼盃,繼而出戰本周展開的馬來西亞大師賽,並派出兩名男單、一對女雙及兩對混雙組合爭逐。可惜港隊兩隊混雙組合鄧俊文/謝影雪及李晉熙/吳芷柔今日稍早時間出局,女雙楊雅婷/楊霈霖亦經歷「一輪遊」。其後輪到男單的伍家朗及李卓耀上陣。不過港隊在今站賽前傳來壞消息,去年接掌港隊男單的馬來西亞名帥黃達明提前解約,據伍家朗在社交媒體指出,港隊目前的男單主教練仍有空缺,並認為事件影響亞運及奧運的備戰。兩位港將今站亦由總教練何一鳴臨場指導。

李卓耀(圖:體路資料庫)

率先上陣的李卓耀現踞世界排名第17位,首圈與世界排名個人新高第11位的中國球手李詩灃上演生涯首次對決。首局港將在4度扳平下未能反超,中段亦連失4分予對手,後來李卓耀曾追至落後1718,惟仍然先負11821。次局李卓耀一度回勇追平比分,可惜整局發揮不順下再負1521出局

伍家朗(圖:體路資料庫)

其後港羽「一哥」伍家朗迎戰世界排名第29位的愛爾蘭籍越南球手阮日,亦是兩人生涯首次對戰。首局伍家朗未有遇上太大考驗,在中段大爆發連轟8分下,大勝2111先拔頭籌。不過伍家朗在次局陷入苦戰,大部分時間落後下在末段連失5分,雖然曾成功救出3個局點,但仍負1821被追平局數。港將在決勝局成功打破缺口,連奪6分後大幅領先,最終以2113擊敗對手,將晉級16強對印度的拿施亞辛或新加坡球手駱建佑。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馬來西亞羽賽】港隊男單主帥離任後首戰 伍家朗李卓耀命運各異

Posted on

【單車】李思穎主場出擊目標兩金 梁峻榮冀更多新臉孔踏上頒獎台

【體路專訊】「2023香港國際場地盃」將於本周五(26日)至周日(28日)假香港單車館上演,雖然「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不在陣中,但港隊仍精銳盡出參加這次賽事。近年火速冒起的李思穎將會出戰全能賽及麥迪遜賽,她直言在兩個項目都會以爭金為目標;至於隊中「老大哥」之一的梁峻榮則希望有更多港隊新臉孔能夠登上頒獎台。

李思穎

李思穎近年在大賽屢創佳績,兩年前在陝西全運會公路個人賽摘下女子公路隊歷史性第一面金牌,今年亦頻頻在國內聯賽踏上頒獎台。在即將上演的香港國際場地盃,李思穎直言期待主場出擊:「現時仍未知有甚麼對手,不過都是以第一為目標,全能賽與麥迪遜賽都是。」近期李思穎在公路賽及場地賽雙線發展,今年3月在場地單車國內聯賽首站連贏全能賽及麥迪遜賽膺「雙料冠軍」,及後在公路單車國內聯賽亦在首兩站披金掛銀,她認為出戰公路賽對她在場地賽的表現亦有所提升:「在場地賽都是出戰中長距離項目,公路賽亦是鬥耐力,雖說是雙線發展,但公路賽都可以提升場地賽的技巧,不過自己重心都會放在場地賽上。」

在今年場地單車國內聯賽首站,李思穎夥拍楊倩玉在麥迪遜賽勇奪金牌,她指兩人目前配合很好,亦已經為亞運會作準備:「以往亞洲很多麥迪遜賽都是20公里,但早前我們在內地的賽事都是與亞運一樣鬥30公里,算是比其他亞洲選手早適應30公里的麥迪遜賽。」談到來年的巴黎奧運,李思穎指目前在麥迪遜賽的分數比全能賽高,但她仍會以後者為主,「我感覺在全能賽的改善空間更大。」

李思穎(左)與楊礎搖

女子短距離組的楊礎搖則表示現時在200米計時一直維持在11秒3至11秒4間,惟最近在河南賽前練習時意外踩出11秒正,讓她重燃希望:「在世錦賽踩到11秒3,但近半年好像停滯了,不過那次比賽前突然踩到11秒正,有點興奮。」楊礎搖亦希望藉著這次主場出擊,嘗試在正式比賽踩出11秒正,甚至衝擊獎牌。

男子組方面,「老大哥」梁峻榮坦言會在主場盡力爭取好成績,但想比起個人,他希望年輕的隊員有更多機會嘗試,甚至在今年的亞運有新臉孔踏上頒獎台:「一直都不想香港隊只得一、兩個運動員獲獎,上兩屆參加亞運的運動員很多已經不在陣中,自己想有新運動員踏上頒獎台,希望他們可以為自己爭一席位,寫下新的篇章,這對香港隊是最好。」梁峻榮特別提到4公里團體追逐賽,港隊在廣州及洛陽兩站國內聯賽先後踩出香港紀錄的成績,他大讚新隊員更願意學習新事物,除了個人技術外,更會留意空氣動力學、器材、飲食等各方面的知識,令新組合踩出的時間比以往更快,令他感到鼓舞。

梁峻榮(左)與梁嘉儒

至於在全運會夥拍梁峻榮出戰麥迪遜賽的梁嘉儒則希望在香港國際場地盃有獎牌收穫,惟他更視這次賽事為亞錦賽「前哨戰」:「這次參賽的部分運動員都有機會在亞錦賽及亞運會遇到,他們都曾在亞運或世界盃贏過獎牌,所以會視這次為亞錦賽前哨戰,自己熱身之餘都摸清對方的實力。」梁嘉儒除了在場地賽外,近期在公路國內聯賽亦有獎牌落袋,惟他坦言是意外收穫,重點都會放在場地單車上,希望在杭州亞運衝擊獎牌:「4公里追逐賽我們每個人都踩得比以前快,證明大家都有能力,只是經驗不足導致比賽未能發揮。雖然現時與中、日、韓有段差距,但不是沒希望,我相信我們繼續磨合,在亞運會可以突破4分鐘的關口。」

「2023香港國際場地盃」賽事門票5月11日起於城市售票網發售,單日標準票票價港幣$50,優惠票票價港幣$30。觀眾亦可於5月13、14、20及21日中午12時至下午7時,或比賽當天親臨將軍澳香港單車館售票處購票。

圖、文: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李思穎主場出擊目標兩金 梁峻榮冀更多新臉孔踏上頒獎台

Posted on

三鐵總會、跑會與立法會議員見運輸署 要求改善路賽封路安排

(圖:RMAC提供)

【體路專訊】自疫情減退及防疫措施放寛後,本地體育賽事已基本復常。不過部分路跑賽事主辦機構指,當局封路的申請門檻提高不少,事前要取得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另要求呈上交通影響評估報告。中國香港三項鐵人總會聯同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及陸瀚民,以及數個賽事主辦機構代表昨日(23日)會見運輸署助理署長黃志光,要求改善封路申請安排及協助籌辦跑步比賽團體。

三鐵總會、RMAC、Sportsoho負責人、民建聯議員鄭泳舜及經民聯的陸瀚民等人昨日與運輸署助理署長黃志光會面,要求運輸署改善跑步賽事封路的行政安排,在支持體育活動及減低比賽對對其他道路使用者影響前提上取得適當的平衡,並希望政府部門協助籌辦跑步比賽團體。

有主辦多年街跑的團體代表反映,過去在沙田、大埔等地同一地點舉辦多年街跑,惟近月遇上運輸署提交交通評估影響等新要求,與過去申請時明顯有分別。鄭泳舜則稱收到團體意見及求助,指為避開運輸署的封路要求,將比賽路線大幅改動變為「倉鼠跑」,亦有團體指比賽規模只涉及封閉一小截行人路,卻要花費10多萬元聘請專業顧問,準備交通影響評估報告,令他們大失預算。陸瀚民就以自己參加的跑山比賽為例,稱由於主辦方要避開封路,臨時將以往順暢的比賽路線改道到狹小山徑,讓幾百名的參賽者滯留山頭接近一小時,情況不理想。

鄭泳舜會後透露署方反應正面,會調整交通影響評估要求,會考慮推出清晰的申請封路安排指引。

資料來源:鄭泳舜議員辦公室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三鐵總會、跑會與立法會議員見運輸署 要求改善路賽封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