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女足・專訪】遊走足籃之間 朱寶恩不怕累的運動旅途

【體路 X Junior】「其實佢唔踢波,真係打籃球都得喎。」2月的學界籃球精英賽女子組決賽,旁述翁金驊的讚賞引起記者注意。有這句說話的出現,皆因這記金球的主角-林大輝中學的朱寶恩,主項是足球而非籃球,會在精英賽亮相最初也只是因為其身高而「客串」。現已成為大港腳,也是甲組球隊主力的她如何看待兩種球類所帶來的經驗?

1米81的身高,手長腳長的身型,不認識朱寶恩的話,第一印象也確實難以想到她是一位女足球員。但要她表演插花、剔波等個人技術,又不覺因為身高而造成障礙。「足球吸引在用腳的挑戰性,因為用腳是很難控制,我的重心高就容易失波,反而更想令自己更勁。」勇於挑戰是緣自好勝,與足球的緣份就始於小學二年級。當時的「小寶恩」 在學校體育堂初次接觸足球,與同學踢波玩樂後一直念念不忘,「睡覺前經常望向屋企樓下的五人足球場,看著那些人踢街波,姑姐就幫我報了區隊玩玩,那時也只是想試一試。」

由試到真的契機,是一年暑期班比賽被女子港隊及公民(現稱頌恩公民)女足前主帥陳淑芝看中,及後正式加入當年屬女足聯賽班霸的公民。在公民,朱寶恩遇上李巧怡和魏嵐等好朋友,前者又與她和另一港青成員陳芷珊同在林大輝就讀。「在球會最開心是,可以與由細到大一齊踢波的朋友玩,一齊讀書、放學後又一起去練波。認識這班人是最大的得著,就算只是普通練波都已經好開心。」

認識這班人是最大的得著,就算只是普通練波都已經好開心。

波友街坊認同 足球場上找到成功感

訪問當晚,公民在女子聯賽迎戰傑志。對手是半職業化球隊,而且有半隊正選均是港隊常規成員。看似是難以對撼的一仗,更曾經落後兩球,但朱寶恩和隊友依然沒有放棄,更於67分鐘一度為球隊追近。「入波的樂趣在於那份成功感,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至截稿時,朱寶恩在聯賽上陣八場攻入六球,當中還未計及U18聯賽的數據。

入波的樂趣在於那份成功感,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

「U18贏車路士(足球學校(香港))那場真的很辛苦,但很激動。」那一場是公民在今季U18聯賽的揭幕戰,對手的一隊是聯賽冠軍,即使是青年軍也當然有一定實力。結果公民又是先失球的一方,「那天失波追和又再失波,全場就是不斷循環,最終以5:4贏了。大家在場上一直跑,幾乎都沒有停過下來,雖然很辛苦但都值得,而且自己又有入波,很有自信和成功感。」

信心是自己在場上找來之餘,亦能從旁人的口中得到。雖然日漸獲得重視,但香港的女足人口始終不多,女生在街場踢波也必定引起好奇。「最初會有些街坊會問『吓原來你踢波?』,但一直都沒有聽過甚麼難聽說話。反而街場的男孩會覺得很新奇,會歡迎我一起踢。」在波友、街坊之間找到認同,促使朱寶恩在足球路上繼續行下去,尤其不斷見識天外有天的境界,但她選擇的不是離開,而是找方法令自己再進步,「試過和理文等男子隊踢友誼賽,速率很快,根本就跟不上。不過我會繼續盡力踢,好想練好體能,終有一天可以追趕到他們。」

朱寶恩(右)與張煒琪多次交手。

男、女子球員的差距固然難以輕易追上,也許較現實的是先將自己能力提升至師姐們的水平。對傑志一仗,出任左翼的朱寶恩多次與對手右翼張煒琪短兵相接。張煒琪可算是香港女足其中一個標誌人物,早於2015年已成為首位在日本女足聯賽上陣的港人,及後又在澳洲助球隊贏得聯賽冠軍。「要說偶像的話就是她了。雖然她又是這麼高,但小時候看她踢波已覺得控傳都像很輕鬆似的,好想追到她的成就。」兩人其實有不少相似地方,身高同樣幾乎達六呎,場上的位置一樣是攻擊手,又曾在公民做過隊友,唯一不同的或許是朱寶恩初出道時是出任中堅。

小時候看她(張煒琪)踢波已覺得控傳都像很輕鬆似的,好想追到她的成就。

前年的亞洲盃外圍賽是朱寶恩(後排左八)首次入選大港腳。(圖:香港足總)
朱寶恩在三場U20亞盃外都正選上陣。(圖:老撾足總)

近年女子港隊開始慢慢換血,朱寶恩於2021年的亞洲盃外圍賽首次入選大港腳,今年初的土耳其盃更第一次打入正選陣容。到正在上演的的奧運外圍賽,她亦繼續獲徵召再與「偶像」重聚,更於上仗攻入一球。「感覺還跟師姐差一大段距離要去追,而且真的欠缺經驗,但至少跟大隊比賽可以學習她們的技術,增廣見聞。」在大隊仍是小師妹,但在U19梯隊已是絕對主力,剛完成的U20亞盃外三場分組賽皆正選上陣。港鬨最終被老撾及菲律賓逼和,三戰兩分黯然出局。「兩場都是領先下被追和,最終沒有贏波是有點遺憾。尤其第一場射失十二碼後被追和,即使大家仍會說還有時間和機會,但心入面那份失落始終令很多隊友都哭了。」

客串籃球校隊 輸波變動力不斷求進

既然在足球路上似乎扶搖直上,又有目標想去追趕,為甚麼又會在籃球場上出現呢?「我在舊校已經有打過籃球了,不過最初都只是客串幫幫忙,沒有特別想打出甚麼成績。」為校隊出戰不同項目的情況,在學界比賽實屬等閒。以朱寶恩中二已達1米72的身高,被安排參加學界籃球也是正常不過的事。「當年去到四強不敵心誠,很不甘心,所以不斷打,每個小息都去球場打波,甚至試過只顧校隊練習而缺席港隊操練。」

朱寶恩隨後轉校到林大輝,也順理成章獲招攬入籃球隊。正當她開始習慣比舊校更專業的訓練之際,又是無情的疫情令一切停頓下來。「那時我試過放棄籃球,校隊晨操不會去,普通練習也不時缺席。因為疫情不斷斷斷續續,甚至覺得練都沒有用。」然而她不諱言,疫情期間沒有想過放棄足球,至少港隊在防疫措施稍稍放寬時就會復操。

我試過放棄籃球,校隊晨操不會去,普通練習也不時缺席。

終於到本學年,學界賽事基本復常,籃球分區賽及精英賽均能舉辦。雖然朱寶恩在分區決賽才歸隊,但到精英賽就成為林大輝籃底主力,八強一役更獨取12分。「精英賽的觀眾比我們女足比賽多很多,而且室內場令打氣聲更強,或多或少都有些壓力,唯有盡量集中精神,不理會外界的聲音。」林大輝最終在決賽不敵協恩,朱寶恩亦成為學校唯一入選明星隊的球員。

前路心大心細 惟冀外流踢全職

「真正打完一個比賽,覺得籃球沒想像中般簡單,也覺得其實籃球好好玩。」八強賽後,朱寶恩接受訪問說自己仍然鍾愛足球,如今成就又多了一點點,感受會否有改變?「不是說有獎項就覺得自己好勁,只是見識到別人有多強又會想繼續挑戰,所以也感覺籃球亦有發展空間。」

前路仍未有最終定案,但朱寶恩依然每日放學後參與公民及港隊操練,周末出戰聯賽,不時又要隨港隊出外,再加上籃球校隊亦偶有訓練。「其實我好享受這樣充實的生活,的確會有點累但都習慣了,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她說,自己對運動的喜愛程度是「沒有就生存不到」,「除非真的練到很累,否則日日都想去踢波打波。」

見識到別人有多強又會想繼續挑戰,所以也感覺籃球亦有發展空間。

「可以的話想做全職運動員,試試出去踢其他球會。」講到長遠目標,朱寶恩仍是用上「踢」這動詞。近年香港愈來愈多女足球員外流,又剛好張煒琪、陳詠詩、韋婉婷,甚至是移民的陳頌民,離港前同樣效力公民。有身高和年齡優勢的朱寶恩,或許也可成為下一個「外流公民」?

教練有話兒

公民女子隊教練梁冠聰:「她是個很有潛質的球員,尤其她有這個身高。好多人會期望她成為『煒琪2.0』,但她不需繼承任何人,只是做自己就享受到足球的快樂。這半季我發覺她成熟了好多,希望透過場上教導令她成為一個更好的球員,籃球足球也好,我都會跟她傾談如何令到事情變最好。」

林大輝女籃球練陳翊麟:「她很乖很聽話,而且爭勝心好強,現時的成就大部分都來自這鬥心。其實以她的身型和運動天賦,在籃球的發展空間好大。如果她肯付出時間,絕對都可以打到籃球港隊,這是我對她的期望。不過這都視乎她自己意向,不會強逼她取捨。」

圖、文:麥景智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68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女足・專訪】遊走足籃之間 朱寶恩不怕累的運動旅途

Posted on

【象棋】第一屆香港錦標賽圓滿結束 鄭彥隆封王獲年度第二冠

圖:香港象棋總會

【體路專訊】由香港象棋總會主辦、庾柱林先生贊助獎金、黃嘉寶小姐贊助的第一屆香港象棋錦標賽於4月7日圓滿結束,上月剛剛首度獲得全港單人賽冠軍的鄭彥隆於決賽擊敗黃學謙,收穫本年度第二個香港象棋頂級賽事的冠軍。

圖:香港象棋總會

今次賽事由香港個人賽前十名的棋手,連同六位特邀的外卡棋手參賽。比賽以6+1的賽制進行,十六名棋手先進行六輪瑞士制初賽,前兩名棋手晉級決賽。經歷多場激戰後,鄭彥隆以5勝1和的戰績獲得初賽首名,黃學謙則以5勝1負的戰績位居第二。最終兩人晉級決賽,上演上個月全港單人賽決賽的翻版。

激戰五小時 雙方形勢幾度逆轉

本次決賽於香港象棋總會Facebook專頁全程直播,而且邀請了全國冠軍的女子象棋特級大師陳幸琳擔任解說。鄭彥隆執紅方以仙人指路開局,黑方黃學謙以卒底炮應對,雙方把局面引導到內線佈局的戰鬥中,黑方黃學謙經驗老到,初段成功牽制對手,讓鄭彥隆一度陷入被動。弈至第14回合,鄭彥隆決心放手一搏,主動棄炮打開局面,經過數回合的演變後,以一炮交換了對方的一士一象。

圖:香港象棋總會
圖:香港象棋總會

戰至第20回合左右,黃學謙的用時跌至1分鐘附近。鄭彥隆盡量保持局面複雜,加上對手被破士象,在顧忌防守及用時問題的情況下未能組織出有效攻勢,紅方把握住機會以雙車脅士的攻勢賺取了以一將一殺求和的機會。黃學謙為取勝強行求變,豈料強變後出現漏洞被對手白白捉死一馬。紅方追回失子,更反獲淨多士象的優勢。

經過一輪兌子簡化後,形成了馬兵士象全對卒炮光將的例勝殘局,最終鄭彥隆沒有再給對方任何機會,經歷111回合、歷時近5小時的戰鬥後獲勝。奪冠的鄭彥隆最終贏得十萬獎金,第2至4名分別為黃學謙、馮家俊、梁達民。

圖:香港象棋總會
圖:香港象棋總會
圖:香港象棋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象棋】第一屆香港錦標賽圓滿結束 鄭彥隆封王獲年度第二冠

Posted on

【女子冰球世錦賽】港隊煞科日三蛋贈派愛沙尼亞 力壓烏克蘭第三級別A組奪冠升班

【體路專訊】正於羅馬尼亞舉行的「IIHF世界女子冰球錦標賽2023」第三級別A組賽事周日(9日)煞科,港隊在最後一戰以3:0擊敗愛沙尼亞,加上立陶宛以1:2向烏克蘭稱臣,最終港隊以13分歷史性贏得今屆賽事冠軍,兼獲得來年升班資格。

港隊在今屆賽事先後擊敗保加利亞、烏克蘭及羅馬尼亞,經過首三場賽事後港隊得失分落後予立陶宛居次席。其後在第4戰即與立陶宛演「榜首大戰」,港隊經過首兩節領先3:1,最後一節更一度將優勢擴大至3分差距,惜及後被對手連入三球扳平,最終更在加時互射點球惜負,壓軸一戰必須取勝才有望升班。

休息一天後港隊在煞科日再度登場迎戰愛沙尼亞,前者由Tracy Wong先開紀錄,加上第三節有Charleen Wong與Estelle Ip各入一球,助港隊以3:0擊敗對手。

港隊在第三級別A組奪冠,獲來年升班資格。(IIHF截圖)

完成5場賽事後,港隊以13分暫居榜首,惟爭冠形勢較為被動。然而,立陶宛在最後一戰以1:2不敵烏克蘭,前者最終得11分跌至第3,烏克蘭則以12分名列次席,意味著港隊順利封后。

港隊在今屆賽事歷史性奪金,冰協賽後發文,對社會各界近日對冰球運動員的支持致謝。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女子冰球世錦賽】港隊煞科日三蛋贈派愛沙尼亞 力壓烏克蘭第三級別A組奪冠升班

Posted on

【女子T20板球賽】瘋狂部隊破戰士隊金身 陳嘉瑩杜綺珊助藍寶石隊獲勝

【體路專訊】「CHK FairBreak 女子 T20 邀請賽 2023」周日(9日)踏入第6天賽事,Sapphire(藍寶石隊)及Barmy Army(瘋狂部隊)分途報捷。Warriors (戰士隊)雖然被瘋狂部隊打敗,但仍然以5戰15分排在榜首。

頭場賽事由Sapphire(藍寶石隊)對Tornadoes (龍捲風隊),由於天雨關係,賽事只打上下半場各7個回合,共14個回合。藍寶石隊先攻,拿到95分、只有2人出局;下半場輪到龍捲風隊攻擊,7個回合拿到59分、共5個人出局。相比之下,藍寶石隊以36個跑分的差距贏下比賽。藍寶石隊球員Tash Farrant面對18球拿到36分,包括4個4分攻勢及2個6分全壘打攻勢,並且拿下今場最佳球員獎。港隊球員陳嘉瑩及杜綺珊效力藍寶石隊,前者為球隊投球1個回合被對手拿到3分,後者未有投球。文涓懿則為龍捲風隊上陣,面對12球拿到12分。

尾場賽事由Barmy Army(瘋狂部隊)對Warriors (戰士隊),前者先攻並在20個回合拿到163分、其共有6人出局。下半場戰士隊追分,20個回合拿到146分未有人出局,分數上未能超越對手。瘋狂部隊以17個跑分勝出,令戰士隊吃下本屆賽事首場敗仗。

蕭美慧近兩仗投球表現不俗。

總結全場,瘋狂部隊有Deandra Dottin面對48球拿到69分,包括7球6分全壘打攻勢及3球4分攻勢,順利拿到今場最佳球員獎。Iqra Sahar 今場是瘋狂部隊隊員但沒有投球,蕭美慧則為戰士隊拿到3分,投球1個回合但未能令對手出局。

戰士隊被瘋狂部隊打敗,但仍然以5戰15分排在榜首,瘋狂部隊則以4戰10分排在第2。周一尚有兩場賽事,頭場10時Falcons(獵鷹隊)鬥藍寶石隊,尾場2時15分Spirit精神隊對龍捲風隊。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女子T20板球賽】瘋狂部隊破戰士隊金身 陳嘉瑩杜綺珊助藍寶石隊獲勝

Posted on

【空手道】烏克蘭組手一姐來港交流 親民讚港將水平高 望成績慰藉國民

【體路專訊】空手道奧運銀牌得主兼世界運動會冠軍Anzhelika Terliuga周末在香港出席交流會,兼攜同奧運獎牌及新鮮出爐的歐洲錦標賽金牌與一眾參加者合照。Anzhelika大讚香港的空手道水平不俗,相信參加者若在兩日訓練中有用心學習的話必有得著,又希望在賽場上的好成績能為國民的心靈帶來慰藉。

Anzhelika Terliuga

來自烏克蘭的Anzhelika Terliuga是空手道女子組手55公斤級別運動員,曾在2020東京奧運奪銀並在去年的世界運動會封后,現時在該級別的世界排名第一。Anzhelika近月到多個地方出席交流會,包括澳門、香港、往後的意大利、加拿大及美國等。在香港的交流會由昨日(8日)起一連兩日在都會大學舉行,由港隊前成員李振豪及張均樂的空手道訓練中心主辦,收益則會捐到青途發展社區發展協會作社區體育發展用途。

周日下午一節的交流會有近60名空手道教練及運動員參加。除了指導一眾港將及教練的動作外,Anzhelika更親身落場與學員示範對練共逾兩小時。交流會過後,Anzhelika向參加者展示東京奧運銀牌及新鮮出爐的歐洲錦標賽金牌實物,亦逐個與嘉賓、工作人員及學員合照簽名。

Anzhelika接受《體路》訪問時指,非常樂意參加不同交流會,認為不只能啟發參加者,自己亦能在參加者身上得到啟發:「我在他們的眼中見到學習的渴望,能給我動力去打下一個比賽。在比賽期間很多人都集中在成績好壞,但交流會就有很多正能量,所有每當有人邀請我交流都很樂意。」

其實今次並非她首次到港,早在六年前的一次訓練營期間,一眾港隊成員已曾經與Anzhelika對練。她透露正是當年與李振豪種下緣份促成本周末的交流會:「大家過去幾年在比賽時都會見到,也在社交網絡關注大家,甚至結婚都有互相祝賀。雖然我們距離很遠,但總有一份連結,即使他已經做了教練但關係也不會變。」

經過兩日交流,Anzhelika指香港的空手道運動員技術水平不俗,就算是小朋友都會做到高階的空手道動作:「我相信大家今日有用心訓練的話,必定會有很大進步,再加上比賽時有信心、處理好心理狀態就很容易成功。」她亦向各教練及運動員大派處理賽前壓力的貼士,笑言即使獲獎無數亦與眾人一樣會緊張:「空手道比賽只有一日,可以在好狀態下輸,亦會在差狀態下贏,所以一定需要運動。我也會跟人說我是幸運,不過背後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得到這份運氣。只要賽前集中做好自己的備戰,不用理會對手是誰也可。」

Anzhelika右手手執奧運銀牌,左手手執上月贏得的第三面歐錦賽個人項目金牌。

Anzhelika在東京奧運得到銀牌(圖:體路資料庫)

在眾多贏過的獎牌之中,Anzhelika嚴選2018年首次贏得的歐錦賽金牌,以及東京奧運的銀牌屬最深刻的兩塊,前者正好向賽前兩年逝世、一直支持和相信自己的父親致敬,後者則是人生中唯一一次在奧運獲獎的機會,「我成功利用到這機會,已經做到95分了。」她指空手道比賽最有趣之處,正是每次比賽都不會知道誰人會成為冠軍,世界各國均有很多高水平選手。

然而,Anzhelika亦始終最喜歡代表烏克蘭比賽的感覺:「我好愛烏克蘭、好愛烏克蘭人,全國人都好努力地令自己進步。代表自己嘅國家去比賽係一種榮幸,我會為國家盡每一分力。所以我好開心有這個機會令世人都知道烏克蘭好強,令國旗在頒獎台最高一級出現。」在俄羅斯侵烏期間,Anzhelika亦不時在社交綱站轉發呼籲外界關注國內情況的消息,「尤其現在這段時間意義更非凡,烏克蘭人都好開心見到運動員有好成績,心理上都會幫助他們些少。」

李振豪(左)

(圖:大會提供)

搞手李振豪在交流會閉幕儀式上感觸落淚,坦言舉辦交流會背後經歷不少困難:「例如要遷就她的比賽時間、時差、工作證、文書處理及場地等,中間經歷了很多事情,很感謝團體的協助。我自退役後都很想繼續貢獻空手道,想將資源帶回來予後輩。」他指Anzhelika東奧期間在香港及台灣均有很高曝光率:「希望趁這個機會好好推廣空手道,將好的運動體驗帶給空手道愛好者,教練接觸到佢的訓練方法都可以帶回道場提升整體水平。」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空手道】烏克蘭組手一姐來港交流 親民讚港將水平高 望成績慰藉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