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李慧詩退役.專訪】難忘經歷交織淚水笑容 不捨體院937宿舍 感嘆終卸下壓力

【體路專訪】「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周一(5日)於大學畢業禮上首度公開表示自己已正式退役,這位兩屆奧運獎牌得主出席畢業禮前接受《體路》訪問,回顧19年全職運動員生涯,在為免影響妝容下強忍淚水,亦以笑容細說內心種種感受——難忘2019年雙料「彩虹戰衣」的圓滿、遷離體院「937」宿舍的感觸,以及終於走出極度自律生活與為藥檢而小心翼翼的釋放。

36歲的李慧詩(Sarah)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文學士課程,周一再度戴上「四方帽」出席畢業禮,在台上致辭時首度親口說出「The end of my cycling life」,表示自己已結束單車運動員生涯,並透露將於稍後加入港隊教練團。

Sarah畢業禮前接受《體路》專訪,談及結束運動員生活,外界感覺不捨時,她卻將一切看得淡然:「現在回想起已覺得好像很遙遠一樣,就像一切沒有發生過一樣。」她邊笑邊哼著Dear Jane的《到底發生過什麼事》,「運動員其實都是生活的一種,只是我們會踏上頒獎台。但說得現實一點,我們就像上班一樣,只要你喜歡那份工作,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在返工。」

她指自己付出120%於各樣事情上,單車是生活的其中一部分,「不是因為我做運動員而變成現在的我,我覺得我的性格是,不論做甚麼都會盡力,我做學生時都好出力,可能因為近日太投入學生生活,所以回望單車好像已過了很久很久的事。」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及陝西全運後以學業為主、單車為副,至近來放下訓練,僅兼職擔任小朋友平衡車訓練班的教練,Sarah笑指單車生涯像一段壓縮了的經歷,快來快去:「我較遲才出成績,2010年後就一直沒有停過(成績),現在回看似縮時播放……突然就走了。」

今次搬離宿舍時都有點感觸,好像真的要告別舊生活一樣。

不過當談及搬離體院宿舍時,她就坦言感不捨,一切要從小時候開始說起。在牛頭角下邨長大的Sarah昔日家門牌為「937號」,後來屋邨清拆重建,她在2009年世界錦標賽後曾向總教練沈金康請假,冀與成長之地道別,不過沈教練怕對屋邨留戀之情影響Sarah隨後在亞洲錦標賽的發揮,故未有批准假期,她指:「當時真的難過了好長時間,覺得沒辦法好好告別我在那裡長大的舊居,後來搬到新體院的宿舍,碰巧房號就是937,我真的開心了很久,有點像回到舊居一樣,所以今次搬離宿舍時都有點感觸,好像真的要告別舊生活一樣。」說起這段經歷,Sarah沒如早前般淡然,反而百般感受湧來,為免影響妝容下強忍著淚水,輕輕用食指揉揉眼角。

感受市民的生活 從自律的壓力中釋放

自倫敦奧運摘下銅牌之後,李慧詩持續的好表現讓她成為香港市民的焦點,她亦感謝港人一直的支持與寵愛。Sarah在訪問中未有多談被關注帶來的壓力,但就談到卸下另一樣擔子——藥檢:「因為要24小時留意,比如進食時要想這塊肉有無瘦肉精,去到出戰奧運的運動員這個層面,我自己覺得好大壓力。上星期去了買涼茶飲,會想起以前要好注意是否有不適當的成份,現在終於不用再擔心了!」

東京奧運完成後逛超市時真的想哭…

運動員除了訓練辛苦,生活亦要自律配合,飲食是其中一環,Sarah說或因為這種生活,她也會更容易為小事而高興:「東京奧運完成後,可以逛超市時真的想哭!當時因為疫情要保護自己而一直沒有外出,當下覺得好像好長時間沒有逛街、沒好仔細地去看一些商品。這些當運動員時不會覺得是壓力,退役後再看就覺得: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為甚麼可以做到這件事(逛超市)?」從自律的壓力中釋放,「牛下女車神」像終於能回到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

回望近廿載的單車生涯,細數不同時期的點滴,獲獎無數的Sarah首先談及的不是比賽與獎牌,而是隊友相處的點滴。她憶述:「06時左手受傷,當時在大陸訓練後要隊友一同出街,乘巴士時擁擠,當時師兄們圍著我保護我上車,是最感動的事情。」語畢,Sarah又再眼泛淚光,快樂的回憶,一樣能夠讓人擠出感動的淚水,同時又教她笑不攏嘴。

李慧詩2019年再奪世界冠軍一幕。(圖:體路資料庫)

轉談獎項的甜美,Sarah首數2014年仁川亞運摘下的兩面金牌,形容從備戰至出賽的過程幾近完美:「所有事情都是因為好完美的安排才能贏到兩個獎牌,而亦是這兩塊獎牌令我覺得自己可以繼續去奧運會爭獎牌。」她曾於2013年的世界錦標賽奪得500米計時賽金牌,不過比起首次穿上代表世界冠軍的「彩虹戰衣」這段經歷,她指2019年世錦賽上勇奪爭先賽及凱林賽金牌,成為雙料冠軍更難忘:「自己在2017年想過退役,沒想過能在2019年、30多歲時還能拿到兩件『彩虹戰衣』,當時覺得已經是圓滿。因為之前一直是500米計時賽獎牌,這個非奧運項目只要有運動員缺席水平就差好遠。2019年是所有運動員都有出席,而我贏到她們,是頗神奇的事情。」

圖:體路資料庫

疫情期間Sarah曾邊準備東京奧運邊當教練指導年輕隊員,她說是既快樂又辛苦的時間,也令她對自己的性格與教練的職責有更深理解。但疫情那年亦加速其退役的念頭,到今天真正退下時,她說是聽從了自己內心的感覺:「自己的感覺像告訴我是時候停下來,不是因為能力或年齡問題,而是我覺得追逐每個目標都需要好強烈的欲望與衝勁。你說要拿奧運金牌,其實2020年疫情那一刻我已覺得自己沒有多想怎樣取得這塊牌,可能因為我一直覺得2020年已是最後。」最終像「捱」多一年換來東奧銅牌,她卻指:「去完東京奧運是最老的時候,就像變成一個老人家,甚麼都不想做。」

像快鏡一樣簡單回顧過生涯後,Sarah笑指單車比賽像已是10年前的事情,但堅持自己現在感覺仍然年輕,「好像20多歲的年輕人!」就像身邊畢業的同學一樣。畢業意味步入另一階段,Sarah今天從學業上、從單車賽道上畢業,雖然教練工作要待考取教練牌照後才能成事,未知實際上任日期,但想必她已預備好以運動員生涯一路走來的態度,繼續抱著衝勁與熱誠再度踏上賽道。

按此回顧李慧詩的運動員生涯

圖:徐飛、何子淵
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李慧詩退役.專訪】難忘經歷交織淚水笑容 不捨體院937宿舍 感嘆終卸下壓力

Posted on

【田徑】鍾慧欣全國大獎賽跳高摘銀 張宏峰110米欄掛銅

(圖:HKAAA)

【體路專訊】香港田徑隊近日分途出擊,部分成年隊隊員在內地出戰「2023年全國田徑大獎賽(第4站)」,其中鍾慧欣在女子跳高躍出1米8的成績摘銀,張宏峰則在男子110米跨欄以0.02秒之差力壓隊友梅政揚摘銅;至於一眾小將則在韓國醴泉出戰「亞洲U20田徑錦標賽」,惜女子跳遠的賈慧妍及港隊4×400米混合接力均「梗頸四」,無緣獎牌。

部分成年隊隊員於剛過去的周末在重慶出戰「2023年全國田徑大獎賽(第4站)」,上周在中華台北國際田徑公開賽刷新個人最佳(PB)摘銀的女子跳高港隊鍾慧欣再度出戰,並跳出1米80的成績再摘一銀,其隊友張靜嵐則以1米70的成績名列第7位。

(圖:HKAAA)

男子110欄方面,張宏峰與梅政揚均在各自的小組次名衝線晉級決賽,前者在決賽跑出13秒93摘下銅牌,梅政揚則在其0.02秒後衝線名列第4位。

至於一眾小將則正於韓國醴泉出戰「亞洲U20田徑錦標賽」,今日(5日)多名港將在決賽亮相,其中女子跳遠的U18香港紀錄保持者賈慧妍跳出5米77,只能「梗頸四」與獎牌擦肩。至於由劉浚申、周子蕎、朱洛言及徐穎恩組成的4×400米混合接力隊則跑出3分35秒39,同樣名列第四無緣獎牌。

資料來源:香港田徑總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鍾慧欣全國大獎賽跳高摘銀 張宏峰110米欄掛銅

Posted on

【單車】回顧李慧詩生涯成就 感謝我們的牛下女車神

【體路專訊】隨著李慧詩於今日(5日)大學畢業典禮之日宣布退役,這名兩屆奧運銅牌得主的全職運動員生涯亦落下帷幕。由2004年至今的19年間,Sarah陪伴港人經歷時代變遷,也征戰過世界單車壇的大小賽事。就由《體路》編輯部帶大家回顧Sarah的運動員生涯,向這位「牛下女車神」再作一次致謝。

李慧詩首戰奧運即奪獎牌。(相片來源: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自幼患有貧血病的李慧詩於2004年考畢會考後開始職業運動員生涯,未成名前多次因傷患被勸退,2006年一次意外令其左手嚴重骨折,其左手腕目前仍然不能100%恢復,被視作殘缺。但未有因傷放棄的她,終默默耕耘至2010年時嶄露頭角,在廣州亞運上,以破亞洲紀錄的時間贏得500米計時賽金牌,亦奪得爭先賽銅牌。兩年後,Sarah上半年先後在亞錦賽、世界盃英國站取得兩金一銀兩銅,為首戰奧運打下強心針。結果她在倫敦取得香港史上第三面奧運獎牌,緊隨英國的彭德頓(Victoria Pendleton)及中國郭爽之後獲得凱林賽銅牌。

2013年末屆東亞運上首奪爭先賽金牌(圖:體路資料庫)

在國際車壇人氣急升的Sarah,翌年初出戰世錦賽再創佳績,在500米計時賽以0.023秒之差力壓德國對手奪金,得到個人首件代表世界冠軍的彩虹戰衣,同屆亦在爭先賽摘下銅牌;同年更首奪全運會凱林賽金牌及東亞運動會爭先賽金牌,一圓亞運、奧運、全運及東亞運的大滿貫夢。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大熱李慧詩意外炒車一幕令港人心痛(圖:體路資料庫)
完成里約奧運所有比賽後,李慧詩受訪時痛哭(圖:體路資料庫)

2014年在仁川亞運於峰迴路轉下摘下兩金,Sarah如願再獲奧運資格。不過當時狀態大勇的她,在2016年的里約熱內盧的凱林賽次圈上,與澳洲車手米爾斯(Anna Meares)碰撞無緣闖入決賽,最終只得第七名。Sarah及後再負傷出戰爭先賽,惟亦在八強惜負亦敵亦友的德國「女警」禾歌(Kristina Vogel)。

圖:體路資料庫

在里奧失利後,Sarah一度萌生退意,但2017年在短休宣布「復出」後,反而愈戰愈勇,其中爭先賽自20186月不敵禾歌後,取得令人驚嘆的20個月國際賽連勝,當中包括雅加達亞運、印尼及韓國亞錦賽、波蘭世錦賽以及多站世界盃分站。她在2019年的波蘭世錦賽除了贏得爭先賽金牌外,亦在凱林賽再次得到彩虹戰衣成為「雙料」世界冠軍。Sarah的連勝紀錄直至20202月底的德國世錦賽四強不敵東道主車手艾瑪軒絲(Emma Hinze)才告終。

李慧詩於延期至2021年的東京奧運奪得爭先賽銅牌,成為香港首位在兩屆奧運贏得獎牌的運動員(圖:體路資料庫)

雖然Sarah在2020年世錦賽兩項均未能衛冕,但她在爭先賽及凱林賽的東奧排名同樣位列第二,為港隊取得兩個奧運席位,與李海恩攜手出戰。在押後一年、個人第三度參加的奧運,Sarah先在凱林賽以第八名完成,三日後再出戰爭先賽就闖入四強。即使不敵烏克蘭的史達蓮高娃(Olena Starikova),但她在銅牌戰面對艾瑪軒絲就成功「復仇」,成為香港首位在兩屆奧運奪牌的運動員。

去年8月的JIFC國際場地盃二級賽成Sarah的告別戰。(圖:日本学生自転車競技連盟)

Sarah一個月後挾奧運銅牌之勢再戰陝西全運,先在爭先賽擊敗東奧團體競速金牌得主鍾天使封后,再在凱林賽摘銅。連戰兩大賽後返港,Sarah表明將會暫時休戰,希望交棒予一眾師妹,「有時我覺得我留在隊內未必對車隊最好,我希望香港單車發展不是靠一個人去撐住」,及後亦稱杭州亞運或只會出戰團體賽。結果在亞運延期下,Sarah出戰的最後一項國際賽是2022年8月的JICF國際場地盃二級賽,在凱林賽取得金牌。

鑊場之外…

鑊場之外,Sarah亦在不同範疇得到外界肯定。早於2010年,她已在傑出運動員選舉中得到最有潛質運動員獎項,兩年後首奪傑出運動員。過去11年,她已九度當選傑運,其中201214年、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六屆更成為「星中之星」。Sarah亦先後獲政府授予銅紫荊及銀紫荊星章,2019年及2021年獲教育大學及樹仁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及榮譽博士學位。獲授學位之餘,她亦親自修讀兩個學士學位,分別是香港教育大學的健康教育科目,以及香港浸會大學的創意及專業寫作。2018年獲選十大傑出青年的她,去年推出著作《身上的每道傷疤》。

李慧詩職業生涯獲得的主要獎牌

賽事 年份/地點 項目 獎牌
奧運 2012年英國倫敦 凱林賽 銅牌
2021年日本東京 爭先賽 銅牌
世錦賽 2013年白羅斯明斯克 500米計時賽 金牌
爭先賽 銅牌
2016年英國倫敦 500米計時賽 銀牌
2017年中國香港 爭先賽 銅牌
2018年荷蘭阿珀爾多倫 凱林賽 銀牌
2019年波蘭普魯斯科夫 爭先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2020年德國柏林 爭先賽 銅牌
亞運 2010年中國廣州 500米計時賽 金牌
爭先賽 銅牌
2014年韓國仁川 爭先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2018年印尼雅加達 爭先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團體競速賽 銀牌
世界盃 2012年英國格拉斯哥 凱林賽 銀牌
2012年哥倫比亞卡利 爭先賽 金牌
2013年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 爭先賽 銅牌
2013年英國曼徹斯特 爭先賽 金牌
2013年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 凱林賽 銀牌
爭先賽 銅牌
500米計時賽 銅牌
2014年墨西哥瓜達拉哈拉 凱林賽 金牌
爭先賽 銅牌
500米計時賽 銅牌
2015年哥倫比亞卡利 爭先賽 銅牌
2015年哥倫比亞卡利 爭先賽 銅牌
2016年中國香港 爭先賽 銀牌
凱林賽 銅牌
2016年荷蘭阿珀爾多倫 爭先賽 金牌
500米計時賽 銀牌
凱林賽 銅牌
2018年法國聖康坦 爭先賽 金牌
凱林賽 銅牌
2018年加拿大米爾頓 爭先賽 金牌
2019年新西蘭劍橋 爭先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2019年中國香港 爭先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2019年白羅斯 爭先賽 金牌
2019年英國格拉斯哥 爭先賽 金牌
2019年中國香港 爭先賽 金牌
2019年澳洲布里斯本 爭先賽 金牌
亞錦賽 2009年印尼登加龍 500米計時賽 銀牌
2010年阿聯酋沙迦 500米計時賽 銀牌
團體爭先賽 銅牌
2011年泰國那空 500米計時賽 金牌
團體爭先賽 銅牌
2012年馬來西亞吉隆坡 500米計時賽 金牌
爭先賽 金牌
凱林賽 銅牌
2013年印度新德里 500米計時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2014年哈薩克阿斯塔納 500米計時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競速賽 銅牌
2015年泰國那空 競速賽 金牌
500米計時賽 金牌
凱林賽 銅牌
2016年日本伊豆 凱林賽 金牌
500米計時賽 銀牌
競速賽 銅牌
2017年印度新德里 凱林賽 金牌
500米計時賽 金牌
競速賽 金牌
2018年馬來西亞汶來 凱林賽 金牌
500米計時賽 金牌
競速賽 金牌
2019年印尼雅加達 爭先賽 金牌
2020年韓國鎮川 競速賽 金牌
凱林賽 金牌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回顧李慧詩生涯成就 感謝我們的牛下女車神

Posted on

【單車.專訪】李慧詩畢業禮公開退役決定 轉任港隊教練 感激市民一路寵愛

【體路專訪】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今日(5日)在香港浸會大學畢業禮上,首度公開表示自己已正式退役。這位兩屆奧運獎牌得主出席畢業禮前接受《體路》訪問時透露,經多番考慮後決定不爭取今年9月的杭州亞運資格,並將於稍後成為港隊短途組教練,不過暫未知正式上任日期。「牛下女車神」亦特別感謝市民一直的支持及寵愛,「好多人都擁護我,令我不放棄去做一個好人,以及成為一個能幫助香港的人。」

36歲的李慧詩(Sarah)於2017年9月入讀浸大創意及專業寫作文學士課程,其後多次為備戰或出戰國際賽而暫緩學業,2021年東京奧運及陝西全運後續專注學業,終在今年再度戴上「四方帽」。Sarah今日在畢業禮前接受訪問,提到其中一科「歌詞創作班」月底將有演出,負責統籌的她仍有不少準備工作,故感覺像「尚未畢業」。她亦把運動員訓練與學業比較,直言讀書更為辛苦:「我覺得自己讀書好差,所以辛苦一點,但因為希望今年畢業、進入另一階段,所以選擇讀得辛苦一點。」

棄出戰杭州亞運 讓師妹公平成長

香港體育學院於4月底更新精英運動員名單,Sarah的名字已不在名單上,亦未參加5月底上演的「2023香港國際場地盃」。早前有傳媒引述消息指她將轉任教練,一直未有公開談及退役決定的她,今日畢業禮致辭時在台上首度親口說出「end of my cycling life」,表示自己已結束單車運動員生涯。她在訪問中指,於今年年初已大致決定退役,惟冀給予身邊人時間適應轉變而未有公布,且計劃於6月底至7月期間舉辦感謝宴,宴請運動員生涯中曾支援及協助她的人士,屆時再正式宣布退役。

談及退役決定,Sarah指有多項考慮因素,包括個人心態:「上年一直想一路當運動員,但最後覺得做不到,想專注學業。今年也有試過想重拾訓練,但自己的感覺像告訴我是時候停下來,不是因為能力或年齡問題,而是我覺得追逐每個目標都需要好強烈的欲望與衝勁。」她指東京奧運後已略感心態有所轉變,亦認為團隊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令其他有潛質的運動員得不到資源發展,並非其樂見的現象。Sarah過往曾指或於杭州亞運與師妹一同出戰團體競速賽,她解釋最終決定放棄的原因:「現在短途組有4位運動員,如果我在隊中就代表她們只有兩人能夠參賽,我不在她們就能三人參與,這樣對她們較為公平。無論成績怎樣,至少她們參與過亞運。」

如果(教練身分)做不到、無用武之地,留下來都無用。

Sarah透露之後將加入港隊教練團,惟需考取教練牌照後才能成事,故未知實際上任日期及會否以教練角色隨隊到杭州亞運。談及對新身份的期望,她指會先觀望情況:「體院職員、工作人員好多人流失,但又無人關注。跟我一同去奧運的同事大部分都已離開,按摩師方砥、機械師李林杰、教練唐琪三個與我最緊密的都已離開,對我而言是要重新適應整個團隊。」她坦言轉任教練前曾感掙扎,並舉例指當運動員時,自己很多時候不知道長遠訓練地點與計劃,若要繼續在隊中任教練,就等於要重新適應運動員的生活,這令她決定是否轉當教練前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她續指希望當教練是長期工作,但需視乎是否有發揮空間:「想先看看隊伍的情況,再看看能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做不到、無用武之地,留下來都無用。」除了當教練之外,Sarah指自己有意再進修,並對體育及心理學等多個範疇感興趣,不過尚未有定案。

被問及對運動員生活有否感不捨,她則說得淡然:「運動員其實都是生活的一種,只是我們會踏上頒獎台。但說得現實一點,我們就像上班一樣,只要你喜歡那份工作,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在返工。」其口中的「工作」讓她受到公眾的關注,Sarah感激港人一路的支持及寵愛:「過去自己在網上平台發表中性的說話時,好多人都擁護我,這令我好感恩,亦令我不放棄去做一個好人,以及成為一個能幫助香港的人。好開心可以連繫不同的人在網上平台一同交流,這些交流不是互相指摘的,希望我退下來後能繼續有這個交流。」

按此回顧李慧詩的運動員生涯

圖:徐飛、何子淵
文:何子淵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單車.專訪】李慧詩畢業禮公開退役決定 轉任港隊教練 感激市民一路寵愛

Posted on

【港足】八人缺席首操兼受傷兵困擾 安達臣仍盼主場力拼泰國

【體路專訊】為備戰下周作客越南及主場對泰國的賽事,香港足球代表隊於今日(5日)假賽馬會足球中心展開操練。不過港足在今輪賽事受傷兵問題困擾,主教練安達臣透露四名效力中國聯賽的球員要到下周一(12日)才會歸隊。早前因傷收咧的陳晉一就只在場邊慢跑未有參與操練,並稱暫時未知來季會否回歸西班牙球會皇家伊倫聯。

安達臣

為備戰來年亞洲盃決賽週,港足將於本月15日作客越南,四日後再在主場迎戰泰國。港足今早展開第一課操練,但馮慶燁、鐘樂安及周緣德需要養傷,羅素則因家庭原因缺席,安達臣亦透露安永佳、茹子楠、梁諾恆和勞烈斯四名在中國聯賽落班的球員要到下周一才會歸隊。除此之外,門將保羅在操練早段已因小腿受傷而提早離場,中場黃威亦似有輕傷。安達臣不諱言,隊中有不少傷兵,尤其中堅特別缺人:「三人受傷,李毅凱今季又未曾上陣,只是跟隨球會練習,我不清楚他的狀態。」

安達臣續稱,大部分球員剛剛復操,需要以操練提升狀態,故今週操練是極為重要,並指在接下來的兩場友誼賽皆會嘗試採取主動:「雖然很難,但我們仍會盡力去嘗試贏得比賽,特別在第二場對泰國有主場球迷支持,希望屆時能給予對方壓力並贏得比賽。」

陳晉一

有入選但仍未傷癒的陳晉一今日亦有現身,惟未有跟隨大隊操練,只在場邊慢跑及與助教輕鬆猜波。約兩個半月前在西班牙完成手術的「一仔」透露,過去半年都有與安達臣聯絡,預計對方會安排他出任左閘。他本身被傑志外借到西協甲球會皇家伊倫聯至2024年6月,不過如今稱下季去向仍有待兩會商討:「有時不是我想就可以,(下季自己去向)都是由兩間球會決定,自己沒想太多,但不論留港抑或回西班牙都要盡量爭取上陣機會。」

張憙延
林衍廷(左)

今輪名單有兩名首次入選的小將,分別是23歲的理文前鋒張憙延及剛獲選足球明星十一人之一的林衍廷。對於首次入選大港腳初選名單,張憙延形容心情既緊張又興奮,形容首課大港腳操練與青年隊操練的情況截然不同:「跟青年隊對比就是個人質素、速度、體能方面都更強,需要慢慢適應。」曾與多名小港腳隊友一同被港足停賽的他亦稱,會份外珍惜今次入選機會:「其實教練都與我談了很久,自己都等了這天很久,之前又被禁賽,故希望好好表演自己。」至於今季在流浪表演突出的中場林洐廷同樣認為大港腳操練的對抗性較青年隊更強,但仍可接受,望能發揮最好一面予安達臣。

盛傳不會連任足總董事的陳志康今日亦有現身觀看操練。

圖:麥景智、實習記者張智傑
文:實習記者張智傑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八人缺席首操兼受傷兵困擾 安達臣仍盼主場力拼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