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全國學青會】泳隊兩日擸九獎牌 李芯瑤張智傑齊破大會紀錄掄元

【體路專訊】港隊在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再有金牌落袋。大學甲組男子100米背泳的陳鎡樵及中學組女子50米自由泳的李芯瑤昨日(9日)各自贏得冠軍,後者更以25秒67打破大會紀錄。前日在中學組男子100米蛙泳摘銀的張智傑今日(10日)轉戰50蛙,同樣在初賽刷新大會紀錄並再摘一金。總計兩日賽事,港隊在中學組及大學甲組游泳項目共取三金三銀三銅。

李芯瑤(後排左三)(圖:學界體育聯會Instagram)

繼馬紫玲的200米自由泳金牌後,她的接力隊友、協恩中學的李芯瑤轉戰50自,亦以25秒78首名晉級決賽。李芯瑤在決賽再推前時間,游出25秒67的新大會紀錄奪金。

至於周五的賽事,日前在男子100蛙摘銀的張智傑今早在50蛙初賽以28秒66打破大會紀錄首名晉級,決賽的時間雖然稍慢0.02秒,但仍以0.19秒之差力壓山東泳手再度奪金。馬紫玲在女子400自就游出4分19秒64排名第四,以1秒24之差無緣頒獎台。李芯瑤、蕭濤、梁潁溱及蘇冠華則在男、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游出3分36秒51,以0.44秒之差力壓上海隊摘下銅牌。

陳鎡樵、楊思琪及方嘉羽(左起)(圖:大專體育協會)

大學甲組方面,陳鎡樵在100背初賽以58秒08晉級,決賽則造出57秒47掄元。楊思琪及方嘉羽則分別在女子、男子50米蛙泳摘銀掛銅。亞運代表卓銘浩今日在男子200米自由泳游出1分53秒07位列次席,與在女子200米蝶泳造出2分18秒57的林倬如為港隊增添兩面銀牌;何仲綸則在200米蝶泳決賽造出2分05秒99取得銅牌。

另外,何証騫早前亦在中學組男子劍術及槍術取得一金一銅,黃敏婷則在女子長拳取得銀牌。

何仲綸、林倬如及卓銘浩(左起)(圖:大專體育協會)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全國學青會】泳隊兩日擸九獎牌 李芯瑤張智傑齊破大會紀錄掄元

Posted on

【劍擊】世界盃新季展開 羅浩天朱詠翹小組賽5勝直入正賽

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2023-2024年度劍擊國際賽季周四(9日)展開,首項賽事為佩劍世界盃阿爾及利亞分站。港隊4男4女劍手率先登場,其中羅浩天及朱詠翹打出好表現,分別於小組賽取得5戰全勝及5勝1負,無須出戰預賽下直接獲得正賽64強席位。

阿爾及利亞分站佩劍世界盃於11月9至12日舉行,港隊今次共有8位運動員出戰,包括羅浩天、何思朗、陳樂熹、梁天晴、歐倩瑩、梁洛文、 薛雅齊及朱詠翹。8位運動員分別從小組賽開始打起,其中男將以羅浩天成績最佳,小組賽5戰全勝,總成績在165位劍手中排第10位,無須出戰預賽,直接躋身正賽64強。陳樂熹則於小組賽錄得5勝1負,總成績第33名出線預賽,首輪淘汰印度劍手後,第二輪不敵德國劍手,無緣64強。何思朗及梁天晴就於小組賽止步。

女將方面,朱詠翹於小組賽取得5勝1負,落敗一仗亦僅負4:5,其小組賽成績在136位參加小組賽的劍手中排第12位,同樣無須出戰預賽,直接出線64強正賽。薛雅齊則於小組賽錄得4勝2負,與3勝3負的歐倩瑩分別排第45位及56位出線預賽,惟薛雅齊於第二輪以6:15負意大利劍手,歐倩瑩則在首輪10:15不敵東道主運動員,雙雙無緣晉級正賽。梁洛文則止步於小組賽。

佩劍世界盃周五(10日)將先舉行女子組正賽64強至決賽,世界排名72位的朱詠翹64強對手為排名32的韓國Choi Sebin。男子組正賽則會於周六(11日)上演,世界排名44位的羅浩天將與排名25的埃及Moataz Adham爭入32強。完成個人賽後,周日(12日)將上演團體賽。另外,今個周末亦有女重世界盃意大利分站、男重世界盃瑞士分站及女花世界盃土耳其分站賽事,同於11月10至12日舉行。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劍擊】世界盃新季展開 羅浩天朱詠翹小組賽5勝直入正賽

Posted on

【香港高球公開賽】史密夫查卡拉首輪並駕齊驅 許龍一發揮未如理想並列70位

【體路專訊】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疫後復辦,今日(9日)正式於香港哥爾夫球會粉嶺球場開杆。賽事已被升級為亞巡賽國際系列賽,總獎金高達 200 萬美元,吸引世界各地高手來港參賽。首輪比賽西班牙球員查卡拉(Eugenio Chacarra)和2022 年英國公開賽冠軍史密夫(Cameron Smith)並列第一,本地「一哥」許龍一則以平標準杆成績並列 70 位。

查卡拉(Eugenio Chacarra)

首輪以低於標準杆 7 杆(63)暫時並列榜首的查卡拉開局已經搶先在前 9 洞拿下 4 個小鳥,轉場後繼續發揮他進取的戰略,繼續添加 3 個小鳥,以總成績 63(-7)進入明天第二輪賽事。 賽後查卡拉表示:「香港哥爾夫球會的球場十分具挑戰性,但這正是我喜歡的球場類型,攻守策略必須考慮周到。」2000 年出生的查拉卡在去年已經贏過 LIV 高爾夫的曼谷邀請賽,以及亞巡賽國際系列賽的聖安德魯斯灣區錦標賽,可說是收穫甚豐且年輕有為的超新星!

史密夫(Cameron Smith)

同樣並列領先的還有本賽事的領銜球員澳洲球手史密夫,同是 LIV 高爾夫聯賽的頂尖球員的他,首次來港露面是 2014 年的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當年剛轉職業的史密夫已憑著天賦在粉嶺球場大放異彩,獲得並列第 9 。如今史密夫已經是 2022 年英國公開賽的冠軍得主,他今天於後 9 洞 14 至 17 洞連抓 4 隻小鳥。賽後他表示發揮都很平均,主要是推杆穩定隨心所欲。

在賽場上慢慢上升的還有韓國球員張裕彬(Yubin Jang),這位年輕球員剛在亞運會男子團隊高爾夫球項目中獲得金牌,業餘生涯戰績彪炳。2023 年度是他的職業首秀年,今天單輪抓到 7 隻小鳥,只在 10 號洞出現失誤,暫以低於標準杆 6 杆(64)並列第 3 完賽。

許龍一首日以平標準杆完成賽事。

至於香港哥爾夫球會大使、本地「一哥」許龍一,他於上周在深圳舉辦的另一場亞巡賽國際系列賽中發揮優異,4 輪比賽過後與內地球手陳顧新並列第二。帶著略微疲憊身軀參賽的許龍一開局第一洞就吞下博忌,其後表現反復,一度落後到高於標準杆,幸好他對場地熟悉,而且一直沉著應戰,終於獲得平標準杆成績完成首輪賽事。賽後許龍一表示推杆表現未如理想,但整體沒有出現太大問題。今天很多中外球迷一直跟隨支持他,讓他感到獲得額外的一份力量,希望明天有更好的表現。

本地業餘球員李中堯、楊曉威和沈弘毅今天同樣交出好成績,打出低於標準杆 2 杆(68),在 132 位參賽球手中,暫排名並列 33 。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香港高球公開賽】史密夫查卡拉首輪並駕齊驅 許龍一發揮未如理想並列70位

Posted on

【羽毛球】再有女單名將提前「收咧」 仙杜申請排名保護最快2月復出

【體路專訊】羽毛球女單世界排名第11的印度「一姐」仙杜(Pusaria Venkata Sindhu)在上月底的法國公開賽16強因膝傷退賽。為了保留積分爭奪巴黎奧運資格,早前仙杜向世界羽聯申請排名保護機制,意味著最快需到明年2月才能復出。

仙杜(圖:體路資料庫)

仙杜在上月的丹麥站打入4強後,相隔半年後重返世界前十,但數日後在法國站16強傷及左膝,遂在次局棄權。在周二(7日)公布的最新世界排名之中,排名第11的仙杜標示為受保護,原因是她早前向世界羽聯申請世界排名保護機制,因此她的積分將維持在62,640分。根據世界羽聯準則,若球員無法在長時間比賽下可申請有關要求,排名積分將在最少3個月、最長1年內受到保留,直至球員提出可重新參賽。換言之,仙度最快需到明年2月7日才能回歸賽場。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PV Sindhu(@pvsindhu1)分享的貼文

仙杜在上月退賽後亦有向球迷交代傷勢,表示休息是為明年的巴黎奧運備戰。昨日(8日)她再在Instagram發文,以「反思、康復、崛起」3句詞語形容此刻心情,並獲得泰國名將拉特查諾(Ratchanok Intanon)留言支持。早前9月在香港公開賽疑因場地問題,導致左腳腕韌帶撕裂的拉特查諾,在去年亦啟動了排名保護機制,目前她以63,093分暫踞世界排名第10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羽毛球】再有女單名將提前「收咧」 仙杜申請排名保護最快2月復出

Posted on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水中健體 —— 身在動 心能靜

【體路專欄】水中健體一直被視爲運動員損傷恢復,或老年人以及其他特殊人群,如慢性中風患者的康復或損傷預防方法。因爲水的浮力和阻力為運動提供了一個低衝擊力的環境,使個人能夠加強和康復受傷的肌肉和關節之餘,也避免體重負荷有機會帶來的物理壓力。傳統的康復方法往往需要負重活動,這可能讓老年人這個群體卻步。所以,水中健體雖然提供了一個低衝擊的環境,但是水阻所帶來的「壓力」也能充當安全及有效的阻力訓練,幫助個人恢復力量、平衡和柔軟度等 (Martínez-Carbonell et al., 2019)。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的《健康與健身雜誌》(Health & Fitness Journal)曾收納一篇研究,提倡淺水的水上間歇運動能讓那些旨在擴大活動量和強度而不增加受傷風險的人士參與;利用水的特性,可以有效地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另一個更有趣的方法,替代傳統的陸地訓練方案。此外,與陸地相比,水中運動亦有其他各種好處,如對患有肌肉骨骼或心臟代謝紊亂的人士來説,水中運動對關節衝擊較少,使得運動可以在更高的強度和更長的時間內進行、通過利用浮力來減少全身阻力運動時的衝擊(Elizabth et al. , 2019)。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表明,為中風患者提供的為期8周的水上運動項目能明顯改善他們的心血管健康、最大運動量、步態速度和下肢癱瘓的肌肉力量。該水上運動項目為期短短八周,雖然時間上相對較短,但已經能使中風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大幅改善22%(Chu et al. 2004),絕對是一項令人鼓舞的研究結果。

在香港,有不少老友記都對陸上瑜伽感到卻步,特別是擔心平衡不好會跌倒,或是柔軟度不夠等等。但是水中瑜伽也是水中康復治療裏的其中一個項目,很多陸上瑜伽的動作都能轉換到水裏去做,並納入治療方案,例如弓步式(High Lunge Pose) (圖一)針對改善平衡和穩定,同時加強腿部、臀部、手臂和核心肌肉力量。康復者在水中可以防止因平衡力差而跌倒; 行動不便和/或只能坐在輪椅上的康復者可以使用浮條(圖二)等道具輔助,但同時能鼓勵他們的臀部和膝蓋伸展。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瑜伽/健體動作也能轉換到水裏,並使用道具輔助,令康復者更容易上手以及減低再受傷的機會(請看圖三至七)。

(圖一:水中弓步式)
(圖二:使用浮條輔助水中弓步式)
圖三:舞王式 (網上截圖)

舞王式對加強平衡力、提升脊椎的柔軟度以及增強腿部力量都很有幫助。對於治療受傷或老年康復者時,可以在水中進行舞王式動作,但要求他們用一隻手拿著浮板平放在水面上,以助保持平衡。同時要注重保持動作的穩定性,確保患者在水中動作時感受得到有效訓練, 也能兼顧安全性。

圖四:上犬式(網上截圖)
圖五:水中上犬式(網上截圖)

上犬式能夠舒緩下背疼痛,但如果腰椎柔韌度不足或腹部和手臂肌力不夠,僅僅依靠手掌和腳背接觸地面支撐身體,會感到吃力且手腕容易受傷。水中上犬式可以利用浮條支撐手臂,將重心轉移到水中,此時腹部、背部和腿部仍需要收緊,頭杆挺直胸部,可以保持上犬式的姿勢,但較為安全且減輕了地面重量對身體的壓力,更適合柔韌度和肌力偏弱的人進行鍛煉。

圖六:單腿山式(網上截圖)
圖七:水中單腿山式(網上截圖)

單腿山式的主要作用是增強平衡能力,增加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靈活性,以及提升腹部肌肉力量。由於需要保持平衡和動作中高度依賴腹部肌力,這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動作,不太適合肌肉能力較弱的康復者直接進行。但是,利用水中的浮力,可以提高運動者完成動作的成功率,同時降低受伷的風險。它帶來的鍛煉效果很顯著,可加強全身平衡協調能力以及腹部肌群。

讓身體動起來 心靈靜下來

瑜伽作爲一種身心運動,大量的研究記錄了它對人們的正念體驗的意識、生活品質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Chobe et al., 2020)。除了瑜伽以外,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水中健體的各種動作都要求參加者專注於每一個動作的節奏,以慢動作配合呼吸去感受每個動作應該施展的力度、角度和動作的準確度,以確保康復訓練的效果。放慢動作有助於提高專注力,並使你更加意識到身體的動作和感覺;還有令你感受到身體和水的觸感,讓你更加專注於當下的感受,從而達到心靜的效果。於水中漂浮也能讓身體和肌肉放鬆,以幫助減少身體的壓力和緊張感。這些由水中帶來的身體和心靈感覺,都能提升一個人的自我察覺 (self-awareness) 的能力,幫助意識內在的狀態,並進一步達到心靜的效果。儘管對水中健身或水中瑜伽的心理健康研究仍然有限,然而,在水中做瑜伽或運動時的身心連繫可培養出幸福感和身體及心理層面的正念意識,從而達到「身在動,心能靜」。

總結來說,水中健體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運動方式,特別適合老年人、運動員和其他特殊人群。水的浮力和阻力提供了一個低衝擊的環境,不僅可以恢復力量、平衡和柔軟度等,還能讓身體動起來的同時,讓心靈靜下來。對於那些對陸上運動感到不安的人來說,水中健身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可以把水中健體納入治療方案中,幫助個人達到健康或損傷恢復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對水中運動的反應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在進行任何新的運動計劃之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專業的運動指導員,以確保計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目標。

參考文獻:

Chobe, S., Chobe, M., Metri, K., Patra, S. K., & Nagaratna, R. (2020). Impact of Yoga on cognition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52, 102421.

Chu, K. S., Eng, J. J., Dawson, A. S., Harris, J. E., Ozkaplan, A., & Gylfadóttir, S. (2004). Water-based exercise f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in people with chronic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85(6), 870-874.

Martínez-Carbonell Guillamón, E., Burgess, L., Immins, T. et al. Does aquatic exercise improve commonly reported predisposing risk factors to falls within the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Geriatr 19, 52 (2019). https://doi.org/10.1186/s12877-019-1065-7

Nagle, E. F., Sanders, M. E., & Becker, B. E. (2019). Aquatic exercise for health: probing the depths of HIIT for cardiometabolic training.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3(4), 14-26.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黃茗瑜博士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科學及研究委員會委員(2022-24年)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
前香港游泳隊精英運動員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水中健體 —— 身在動 心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