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體路專欄】身處海外如何彰顯體育人精神

【體路 X Junior】來到英國展開生活,有人選擇先休息一段時間,慢慢適應英式生活;亦有人眼見移英之後每天都要應付龐大開支,擔心熬不過一年半載,於是到埗不久就立即找尋工作。然而,在人地生疏的情況下,加上職場文化有別,求職過程未必如斯順利,負面思想油然而生,更甚可能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影響身心。

最近聽聞有教育同業原本在香港一所學校已屬於中層管理,移英之後雖然知道難再重操故業,但卻放不下身段投身較低技術要求的勞力工作,寧願著手尋覓教學助理職位,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再次回歸教師行列。可惜投寄多封求職信亦未見有回音,於是唯有面對現實,終於找了一份倉務員工作。此一時,彼一時,同業開始懷疑人生,昔日在香港算是專業人士,賺得高薪厚職,生活尚且穩定,今日卻要依靠勞力過活,況且亦只不過是一份兼職工作,虎落平陽,一時感慨……

近年英國教育界的確面對教師嚴重流失情況,按本地教育局於六月份調查顯示,全國有二千多個教席空缺,更需要額外聘請三千多個臨時職位,以確保當有老師請假時可以協助擔任代課工作。似乎體育人來到英國理應容易大展拳腳,可惜並非所有學科都有相同需求,原來當中以數學及理科學習領域的教師需求最大;另一方面,英國教師工作量大,薪酬亦不算高,加上部份學校工作環境不佳,例如學校管理不善,師生關係緊張等。即使教師工會近年已透過工業行動向政府成功爭取較合理的待遇,但整體教育架構還有很多改善空間,因此仍然出現「有工無人做」的情況。

英國體育人不止精於體育運動

由此可見,體育人來到英國,若果想重投學校工作,其實亦非易事。首先要向教育部門處理學歷認證,方可在英延續教學生涯。而且這裡的學校,體育老師一般都是身兼數(十)職,例如筆者女兒的體育老師,不僅是其班主任,更是她的「全科老師」,英語、歷史、地理、數學,甚或法文無一不教(該校的第二語文就是法語),由此可以想像,同業欲求在本地再執教鞭難度其實頗高;即使學校願意遷就處理,譬如只安排任教體育及數理科,但面對截然不同的教學語言、課程內容、功課設計及批改,甚至處理學生問題、與家長溝通等等,統統需要重新適應,全部都是挑戰。

既然難以擔任教師,倒不如改作從事運動教練又如何?反正部份同業在港之時既是體育老師,亦可能在某些運動項目甚有心得,且具備專業教練資格,似乎都是一條出路。不過,英國政府近幾年向港人發出的移居簽證,雖然容許申請者到埗後可以享有在地工作權利,但卻明文規定不可以從事運動教練,甚至當專業運動員資格,因此這都是不可行的方法。

重投校園當體育老師挑戰重重,欲當運動教練一展身手又似乎不可能,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多年以來在教育前線累積的經驗?「透過身體活動進行教育」的理想亦從此幻滅?筆者以為,體育人本身的特質就是願意不斷挑戰,更是「解難專家」。既然喜歡運動,何不朝向運動產業方向嘗試?在英國這確實有很多機會,例如在運動場所內當服務員;擅於泳術的大可申請做救生員。另一方面,雖然相關簽證不容許移民朋友做運動教練,卻沒有阻止熱愛體育的擔任裁判工作,體育人都可考慮在英國參與裁判課程,同樣可以貢獻體育,甚至在比賽中「左右大局」。

至於仍然繼續尋覓工作的亦不用灰心,反之更要時刻保持正面、積極的價值觀。試想,過去在港工作繁忙,現在才是最佳時機鍛鍊體魄。不妨趁天氣稍為放晴就多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簡單如在社區附近慢跑,亦可參與每個週末舉行的公園跑(Park Run)活動,從中認識新朋友;又或者主動參與不同義工服務,從中了解英國人處事方式,豐富自己生活經歷。說不定正因為在活動中認識的新朋友介紹之下,讓你覓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吧。

文:張勇(前體育老師)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 #74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身處海外如何彰顯體育人精神

Posted on

【桌球】傅家俊滿意新季表現 喜見後輩揚威世界賽

【體路專訊】香港桌球總會今日(12日)舉行30周年晚宴,其中今年重獲「外卡」出戰職業賽的傅家俊(Marco)稱滿意開季表現。雖然海外球手需面對適應時差等挑戰,但他仍期望盡情享受職業賽的感覺。

繼2021/22年賽季後,世界桌球總會今年再次為Marco頒發外卡,得以出戰2023/24年、2024/25年的世界職業巡迴賽,其中他於今季暫時7站排名賽事中,最佳成績為國際錦標賽32強,「今年成績算是普通,而發揮也算不錯,雖然有幾場都在決勝局落敗,但感覺與對手的距離也拉近了。」Marco透露周四(14日)將出發英國,爭取德國大師賽正賽資格,並以澳門桌球大師邀請賽作為全年最後一項賽事。

Marco指近年要重新適應職業賽節奏不易,經歷疫情及眼疾後也抱著新心態參賽:「較難重拾以前比賽的心情,可能前幾年放假放太久,現在都有點放假的感覺。有些比賽亦因為撞期而退賽,例如蘇格蘭公開賽,因為想在同期於中國的比賽打好些,作為海外球手又要適應時差等問題,所以更難重拾昔日的水平,但都會盡力的,有時在一兩個比賽發揮得好都已經滿意。」目前世界排名第89的Marco另稱,排名積分屬於「多勞多得」,因此無意以躍升排名為目標。

張家瑋(左三)、鄭宇喬(左四)

早前師弟張家瑋在IBSF世錦賽勇奪男子15個紅球項目亞軍,創下自1997年傅家俊封王後、香港球手在26年來最佳成績。這位2022年世運會金牌得主之後聯同鄭宇喬歷史性摘下隊際賽冠軍。Marco坦言為他們感到高興,亦祝願張家瑋能夠達成進軍職業賽的目標。至於桌球將於2025年被逐出體院A級資格,Marco指作為球手能做的事有限,並已經盡力以不同方法喚起大眾關注,或期望以個人成績帶起正面作用。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桌球】傅家俊滿意新季表現 喜見後輩揚威世界賽

Posted on

【世界羽聯年終賽‧直擊】「鄧謝配」明日小組登場即遇「世一」:平常心好好享受

【體路杭州直擊】BWF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年終賽)明日(13日)即將展開,經過近兩周的休息後,剛重返世界頭十的「鄧謝配」鄧俊文/謝影雪直言狀態暫回復正常,被列入B組的港隊將於首戰與「世一」的中國鄭思維/黃雅瓊交手,他們形容年終賽一向難打,「是難與更難的分別」,故盼以平常心應對,打出自己水準就足夠。

年終賽球場以紅色場地作設計。

羽球年終賽集合了五個單項最頂尖的8位世界級球手參戰,固可觀性相當高,不少球迷均於國外來杭欣賞賽事。昨晚大會在歡迎晚宴上為賽事進行抽籤,唯一取得參賽資格的混雙方面,「鄧謝配」被指落入「死亡B組」,全因小組內各支對手除排名高外,近日狀態亦非常穩定,包括「世一」鄭思維/黃雅瓊、世界排名第3的應屆世錦賽冠軍徐承宰/蔡侑玎,以及排名第7的金元浩/鄭娜銀。反觀另一組A組就有排名第2的「東渡組合」渡邊勇大/東野有紗、第4的黃東萍/馮彥哲、第5的Dechapol PUAVARANUKROH/Sapsiree TAERATTANACHAI及第9的陳堂傑/杜依蔚。雖然「東渡」及泰國組合往績彪炳,不過近期因傷患處於低潮、狀態不穩。

「鄧謝配」將以新色球衣出戰年終賽。
「鄧謝配」今日晚上於主場館進行最後訓練。
香港男雙代表楊盛才特意到杭州為「鄧謝配」作陪練。

對於抽籤結果(相關報導:【世界羽聯年終賽‧直擊】鄧謝配年終賽入「死亡之組」 重返世界前十注強心針),謝影雪於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進行第2天訓練後表示:「能夠來到年終賽,我們已是幸運兒,對每一隊對手或被列入那一組都是難打,只有難與更難的分別,所以能參加年終賽,我們會好好享受為主,打好每一場,好好發揮就足夠。」鄧俊文則認為抽籤方面不算太好,同組有兩對對手(鄭思維/黃雅瓊及徐承宰/蔡侑玎)是他們最近對賽都輸過,但他們會繼續用衝擊的心態,「目標方面當然希望可以出線,但希望最少可以在小組上先贏到一場,然後再爭取出線。」二人再11月底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大師賽四強止步後,完成了自9月開始杭州亞運後的魔鬼賽程,二人稍稍休息兩星期後便出戰今次杭州年終賽。

「鄧謝配」與馬來西亞的男雙世界冠軍謝定峰/蘇偉譯進行訓練。

(圖:年終賽組委會提供)

今屆年終賽亦是二人自2016年夥拍以來第三次參戰,鄧俊文指:「能夠第三次打年終賽,今次心情方面算是比較平靜。我們都以一個享受的心態去參加,因為年中的時候沒想過可以參加到,對我來說今次是一個bonus,希望可以藉住今次比賽去體會到更加多。」至於世界排名重返頭十,俊文指是對他們這段時間努力的認可:「能夠重返頭十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容易,希望可以繼續衝擊,把排名再提高,在大賽以種子身分出戰會相對打得更舒服。」

BWF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小組賽將於明日至15日舉行,「鄧謝配」將於下午5時對戰鄭思維/黃雅瓊;至於其餘賽事焦點,包括晚上舉行的男單賽事:中國的石宇奇對「一哥」丹麥的安賽龍,以及印尼「柯震東」基士堤對應屆世界冠軍、泰國的Kunlavut Vitidsarn,NOW TV 670台將進行直播。

各單項抽籤如下:

(圖:年終賽組委會提供)

相關報導:
【世界羽聯年終賽‧直擊】羽球年終賽懶人包!一文帶你認識「紅色球場」年終賽
【世界羽聯年終賽】 徐承宰安洗瑩膺年度最佳男女運動員 中國三對組合奪獎

圖、文:徐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世界羽聯年終賽‧直擊】「鄧謝配」明日小組登場即遇「世一」:平常心好好享受

Posted on

【足球】《我們的港隊》新書發布 作者:想大家記得港足光輝歷史

【體路專訊】由體育新聞從業員吳家祺及廣告創作人一毫子撰寫的《We have a dream 我們的港隊》,趁今日(12日)為港足東亞運奪金14周年舉行新書發布會。葉鴻輝、梁冠聰、陳肇鈞3位現役港足代表亦有以嘉賓身份出席,與出席球迷「講波經」,作者吳家祺希望其著作能讓大家記得港足的光輝歷史。

吳家祺透露,當初撰寫《我們的港隊》主因,是想將香港代表隊在亞洲盃外圍賽突圍而出的事跡記錄下來,「在印度這麼惡劣的環境,這麼多人中了新冠肺炎的情況之下,都贏了一個出線權回來,特別是港隊相隔50多年之後再踢決賽周,這件事其實是很值得紀念的。如果只是靠報紙、網絡或者電視新聞,是很難將這件事完整地保留下來,因為大家很快就不記得了,但是出一本實體的書,應該可以讓這件事保留得久一點。」

到後來,作者再考慮到,若書本內容加入一些年代更久遠的名宿故事,或許會更具吸引力,於是再訪問了一班70、80年代的退役球星,「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另一個作者一毫子找了很多舊波衫,其實就想用這些舊波衫,帶回一些香港足球不同年代的球員的故事,也覺得那一輩的故事,如果再沒有甚麼人說的話,其實大家慢慢便會忘記。他們為香港足球做了這麼多事情,其實故事是值得留存下來的。」

吳家祺表示,由構思、籌劃、約拍照訪問、到落筆,整個過程為時約一年。「 當中最難忘的,就是即日來回澳門去訪問梁帥榮(前香港足球先生、現為澳門女足代表隊教練)。他很願意說話,越說越多。未認識他之前,對他沒認識那麼深,但聽了他多些當年的故事,知道他那麼厲害,在那一輩要當上隊長是不簡單的。」

《我們的港隊》總共記錄了15個球員及一位前足總公關共16個故事,吳家祺指以陳肇麒的訪問最吸引自己,因此也特別用心去寫,「陳肇麒一篇我是留到最後才寫,因為他講得比較多,比起以往任何一次訪問的時候都要多。第二就是他真的可能是這10多20年中,我認為最傳奇的那一個。他贏過東亞運動會金牌、去過熱刺跟操、有這麼多的場外新聞、又上過娛樂版,這些你不看本地足球都會認識的球星,其實很罕見的。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他和陳偉豪都是因為在疫情這幾年期間退役,最後是沒有怎麼真正跟大家告別又沒搞過告別賽。但是你問我,他們對香港足球的重要性其實是很高的。如果他們有機會復出踢元老賽,相信一樣會受很多球迷關注。」

問到《我們的港隊》的命名,吳家祺解釋:「其實是拍檔的構思,我覺得足球是關於夢想的故事,在香港這麼惡劣的環境下做足球員,真的會有將來?其實是多麼荒謬或者不切實際,這件事是很令人感動。還有,其實香港很多人都很喜歡足球,我覺得香港足球是『有得搞』的。」

《我們的港隊》現已於各大書局有售,每本定價$120,首批印量1000本,吳家祺估計銷量最少要達到600本才能回本。「其實這都是次要,我們只是試一下想做喜歡的事,讓大家看到其實香港足球以往曾有很多光輝歷史。」

圖、文:文森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足球】《我們的港隊》新書發布 作者:想大家記得港足光輝歷史

Posted on

港將冬日送暖 黃啓樂羅映潮重返福地盼破PB 賽艇港隊聖誕節赴雲南集訓

【體路專訊】德天集團今日(12日)聯同深水埗民政事務處舉行送暖活動,派發物資予區內有需要人士,獲得多位運動員以嘉賓身分出席。跑壇情侶黃啓樂及羅映潮(Virginia)透露,將會以周日舉行臺北馬拉松半馬組別作為全年最後一項賽事,另外會重新專注於短距離訓練及比賽。至於杭州亞運男子雙人單槳無舵艇金牌組合林新棟/王瑋駿,月底將隨港隊赴雲南高原集訓,備戰5月的奧運資格賽。

德天集團創辦人、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

黃啓樂及羅映潮去年在同一賽事以打破PB姿態,勇奪男子組季軍(1小時07分41秒)及女子組亞軍(1小時17分26秒),今屆他們期望再將PB推前,為2023年劃上完美句號,明年2月兩人亦會於香港馬拉松出戰半馬。總結今年的經驗和得著,Virginia對於能夠三度披上港隊比賽感受至深:「一次是世大運,還有半馬亞錦賽及世錦賽,每次都很盡力完成,不過每次都有懷疑自己的時候。最深刻是世錦賽身邊的對手很厲害,每次我都想跟上她們,但總是有點地方做得不足,唯有希望下年代表港隊可以再跑好點。」

羅映潮、黃啓樂

暑假曾經赴肯亞高原訓練兩個月的黃啓樂,亦分享自己在旅程的所見所聞,「我與當地跑手都有互相分享訓練內容,但對我最大的得著是了解他們的生活模式及心態。他們很著重休息,而且訓練又會有人負責遞水,雖然肯亞感覺十分原始,但是整個氣氛對於訓練很有利,希望我跟隊友未來可以再去其他國家,感受不同的訓練文化。」他續稱今年一共有8次出國比賽機會,但當中的訓練安排略為過急,導致犧牲部分速度上的進步。明年他與Virginia將重新專注於短距離訓練及比賽,未必參加太多全馬賽事。

王瑋駿/林新棟

林新棟/王瑋駿在今年勇奪亞運賽艇金牌後,下個目標則是爭取巴黎奧運入場券。奧運賽艇資格由今年9月的世界錦標賽展開爭奪,至於各大洲資格賽亦在明年起陸續舉行。不過賽事只設4個項目,因此大部分組別將於明年5月在瑞士的最後一輪資格賽,力爭進軍巴黎奧運。他們透露賽艇港隊將於聖誕節當日重返雲南高原集訓,預計農曆新年前返港。

「之前未確認到我們在亞洲屬於甚麼水平,但透過在亞運了解到對手之間的差距,這面運金牌也為之後出戰世界賽帶來信心。」兩人形容2023年是豐收的一年,而林新棟另稱從這些成就裡學會沉著應對,別過於執著成功。兩人在亞運後亦獲不少出席公眾活動的機會,王瑋駿期望藉著運動員的影響力為社會帶來正能量,以及宣傳賽艇運動。

圖、文:李子正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將冬日送暖 黃啓樂羅映潮重返福地盼破PB 賽艇港隊聖誕節赴雲南集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