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電競】Red Bull M.E.O.港區冠軍What A Squad戰友變朋友

Red Bull M.E.O.,電競,手遊電競,esports

【體路專訊】《絕地求生 PUBG MOBILE》近年在香港掀起「食雞」熱潮,這款手遊不單讓一眾玩家機不離手,更拉近了他們的距離,由一起「食雞」變成一起旅行、食飯。Red Bull M.E.O.手遊電競第三季的香港區冠軍隊What A Squad便透過這款遊戲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戰友及朋友。

7月中贏得Red Bull M.E.O.手遊電競第三季香港區冠軍的What A Squad,由4位20多歲的年青人Farmer(傅俊錡)、Rabbit(曾偉麒)、HeiBoy(鄭卓希)及Yuenling(陳焯傑)組成。4人當中以Yuenling最早開玩這款遊戲,在PUBG M香港區推出之前,Yuenling早已在國服開始玩。而Farmer則是因為想與女友發掘些有趣的事情,於是一起投入了PUBG M的遊戲世界;一開始他也沒想過打比賽,後來在朋友的邀約下才開始了比賽生涯。Rabbit則是因為前隊伍「Rose」的隊長揪人玩,所以加入的PUBG M,後來更拉著Rabbit一起玩。Heiboy、Rabbit、Farmer之前隸屬於戰隊「Rose」,曾經也參加過PUBG M的官方賽事。但後來「Rose」的隊長有意前往台灣發展電競事業而離隊。今年年初,三人邀請Yuenling加入,終於組成了現在What A Squad的陣容。

由於經常一起參加比賽,4人在大賽前會一起團練,每晚起碼抽2、3小時一起訓練。後來他們更經常相約吃飯、飲酒,Farmer、Rabbit及HeiBoy更曾一起參加過海外的賽事,順道一同旅行,彼此關係增長不少。 Farmer表示:「雖然我本身都有不少朋友,但是透過遊戲,我結識了不同背景、年齡的人,好像我們的前隊長,他已經30歲,像我這些還在讀大學的人,一般的朋友都是同齡的,而我現在的隊友,有人從事銀行業、有人開酒吧,大家的背景分別很大。所以說玩PUBG M除了讓我找到打比賽的滿足感,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就是結交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比賽中他們是我的戰友,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則是好朋友。」

Red Bull M.E.O.,電競,手遊電競,esports

這次Red Bull M.E.O.手遊電競第三季香港區賽事雖然是線上的,但4人仍然約了出來一起比賽。Farmer表示:「這樣溝通始終會好一點。有時在遊戲過程中,會出現『bug咪』的狀況,就是有聽不到隊友聲音的可能性。由於以往比賽曾有這樣的經驗,所以還是大家坐在一起參賽比較穩陣。」對於今次贏得冠軍,HeiBoy表示:「很開心,賽事我們前半打得好,但中後段比較驚險。去到賽事尾段,大家情緒高漲的同時,亦怕被人針對攻擊,因此臨時也轉換了起始降落的地點,也令我們的賽事節奏不同了,因此也打得『奇奇怪怪』」。Rabbit則表示:「今次比賽壓力頗大。之前打的比賽可能只有一兩隊香港、台灣的隊伍,大部份人都不認識。但今次同場都是香港人,如果打完成績不好,會令隊伍更加有壓力。」Yuenling認為:「表現是滿意的,但可以做得更好,因為比預想中贏得更驚險。如果發揮再好一點,理應可以以更高的分數完結賽事。」

至於M.E.O.賽事中有什麼驚險、難忘的片段,隊員一致衝口而出:「計錯分!」原來Farmer在賽事中有為自己隊伍計分的習慣。在最後一局完場的時候,Farmer以為隊伍的排名分低了,以為會輸兩分,然後大家再圍在一起爭論了一段時間。後來得知官方公佈的成績,大家興奮得大叫兼抱成一團。另外Rabbit在大爆Farmer的驚險時刻:「在第二場尾段的時候,擅長近戰的Farmer一打二,本身已把較危險的一位淘汰了,怎知道之後竟然對著另一位完全射失,就這樣反過來被對方了結。就是這一局拿了第二,讓之後的賽事緊湊很多。」隊員另一個難忘時刻是第三場海島賽事,全隊加起來淘汰了25位參賽者。隊員都認為是運氣使然,遊戲的圈好像追著他們趕,變相也是天時、地利、人和。

Red Bull M.E.O.,電競,手遊電競,esports

What A Squad未來還會參加更多PUBG Mobile的線上線下賽,面對賽事中會遇上的職業隊伍,What A Squad表示將盡力而為,當然也希望能奪得更多第一!What A Squad將代表香港出戰2021年Red Bull M.E.O.世界總決賽,在土耳其與世界各地高手一決高下。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電競】Red Bull M.E.O.港區冠軍What A Squad戰友變朋友

Posted on

【體路eShop】諾翹FaceOff運動口罩現貨開售! 平衡抗疫與透氣 (附訂購連結)

諾翹Faceoff口罩,運動口罩,新型肺炎

【體路eShop】諾翹FaceOff運動口罩於《體路》正式開售喇!香港7月底開始強制戶外戴口罩,不少跑友都四出搜購適合運動用的口罩,《體路》今次就特別為跑友搜羅本地品牌諾翹的FaceOff運動口罩,更以現貨出售。這款口罩薄而輕盈,具有防菌功能,且可手洗重用,適合做運動時使用。口罩分4個尺寸(中童、成人大、中、細碼)、4款顏色,售價$98一個。

按此觀看介紹影片

諾翹FaceOff運動口罩特點

  • BFE>95%
  • 採用全新技術,主動殺死組成病毒及細菌外殼的蛋白酶
  • 3層人造纖維編織而成,面層防飛沫、中層無毒銀離子阻隔細菌繁殖
  • 經測試,水洗重用20次仍然保持BFE>95%的保護能力
  • 加入納米竹炭纖維,有助去除汗味

諾翹FaceOff運動口罩表現

  • 適用於行山及跑步
  • 被汗水沾濕不會影響保護功能
  • 口罩沾濕後仍然保持高透氣度,不影響呼吸功能
陳家豪,FaceOff口罩
陳家豪與不少跑友均使用FaceOff口罩,大讚透氣度高。(相片由陳家豪提供)

FaceOff口罩共4隻顏色,分別為淺藍色、粉紅色、藍牛仔布色及深灰色,並設有4個尺寸(中童、成人大、中、細碼),詳見下圖。

FaceOff口罩每個售價$98,《體路eShop》接受FPS轉數快、Payme付款及中國銀行過數,接受順豐到付或自取(觀塘區),預計付款後約7-10個工作天內寄出。如欲購買,按此填寫訂購表格

諾翹Faceoff口罩,運動口罩,新型肺炎
淺藍色
諾翹Faceoff口罩,運動口罩,新型肺炎
粉紅色
諾翹Faceoff口罩,運動口罩,新型肺炎
深灰色
諾翹Faceoff口罩,運動口罩,新型肺炎
藍牛仔布色

 

諾翹Faceoff口罩,運動口罩,新型肺炎

諾翹Lockill FaceOff 可重用口罩丨使用說明

  • 使用前先清洗一次 (產品可能含少量臭氧味)
  • 免熨不能蒸煮煲
  • 手洗不能機洗
  • 平放自然乾

諾翹Lockill FaceOff 可重用口罩丨綜合表現

表現 達至標準要求
細菌過率>95% ASTM F2100-19 Level 1
透氣程度<3.5mm H2O/cm2 ASTM F2100-19 Level 2
防飛沫血滲160 mmHg ASTM F2100-19 Level 2
防氣味 Grade B FTTS FA018
手洗可重用至少20次 AATCC22-2017
含菌量<20cfu/g GB15979

按此查看諾翹Lockill FaceOff 可重用口罩檢測證書及更多資料

諾翹Lockill FaceOff 可重用口罩丨生產細節

  • 香港生產商 : 諾翹生物化學有限公司
  • 香港設計 :  諾翹生物化學有限公司
  • 香港研發 :  諾翹生物化學有限公司
  • 原材料產地:台灣
  • 生產地:越南
  • 香港消毒及包裝 : 諾翹香港長沙灣廠房
  • ​廠房殺菌消毒 : FLYGOO 臭氧產生器
  • 產品殺菌消毒 : FLYGOO 5,000 Litre 20ppm 臭氧消毒櫃
  • ​殺菌消毒補充 :  臭氧消毒在濃度及時間上特別設計以避免影響口罩的既定用途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eShop】諾翹FaceOff運動口罩現貨開售! 平衡抗疫與透氣 (附訂購連結)

Posted on

【壁球】世巡賽9月閉門回歸 香港公開賽11.30開打

香港壁球公開賽,陳浩鈴
2019香港壁球公開賽未能舉行,2018年賽事有前港將陳浩鈴殺入8強,在四面玻璃場獻技(圖:體路資料庫)

【體路專訊】職業壁球協會(PSA)日前於官方網站公布壁球世界巡迴賽最新賽程,經過半年停擺之後,賽事將於9月閉門回歸,首項賽事為9月16日在英國舉行的曼徹斯特公開賽。至於本地年度盛事、去屆因為社會事件而未能舉行的香港公開賽,則定於11月30日至12月6日上演。

PSA舉辦的壁球賽事自3月起因應新型肺炎全球大爆發而暫停舉行,停擺近半年後,昨日終於在官網公布賽事定於9月中回歸。7項世界巡迴賽主要賽事將於2020年9月至12月期間舉行,首項為9月16至22日在英國舉行的曼徹斯特公開賽,緊接10月有連續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的世界巡迴賽總決賽及埃及公開賽。及至11月則分別有卡塔爾經典賽及埃及艾爾古納國際賽,香港公開賽隨後於11月30日至12月6日舉行,本年度最後一項賽事將為12月12至18日開羅舉行的CIB黑球公開賽。至於次一級別的挑戰巡迴賽賽事則計劃於9月10日復賽。

壁球,PSA,香港壁球公開賽
Credit: PSA

PSA亦指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解除凍結世界排名,並引入全新排名系統,以確保不會因復賽而影響球員的排名。過往計算世界排名的系統為以球員的平均分排名次,即累積分數除以參加比賽的數目;新排名系統則會按球員最高分數的10項(男子)或9項(女子)賽事累計總分排列名次。

不過PSA亦提及,賽程表仍可能會有所更改,而所有賽事亦會遵從舉辦地衛生及安全條例與指引,包括入境限制措施、社交距離指引等,賽事將不允許球迷進場觀賽。根據香港政府現時實施的檢疫措施,所有抵港人士必須接受14日強制家居或酒店檢疫,運動員不在豁免之列。如本地強制檢疫安排一直維持至11月底的香港公開賽前,意味外國球手來港後必須接受14日檢疫後才能作賽,然而在11月14至20日仍有艾爾古納國際賽在埃及舉行,完成比賽後才來港的球手不可能趕得及完成檢疫,或需在兩項比賽中作取捨。

香港壁球公開賽為世界巡迴賽最高級別的白金級賽事,歷年吸引不少世界級球手訪港。去年賽事原定於2019年12月2至8日舉行,為香港壁球中心表演場經翻新後首度使用,且4強及決賽相隔多年後再度移師室外,在西九文化區搭建四面玻璃場舉行,惟最終因社會事件而未能舉行。

香港壁球中心
翻新後的香港壁球中心表演場(圖:體路資料庫)

資料來源:PSA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壁球】世巡賽9月閉門回歸 香港公開賽11.30開打

Posted on

倫敦馬拉松只辦精英組 傑祖基比基利公園跑圈對決

倫敦馬拉松,馬拉松,跑步
(Photo Credit : London Marathon facebook)

【體路專訊】倫敦馬拉松組委會於英國時間周四(6日)宣布,今年賽事如期在10月4日舉行,不過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決定取消公眾組別,只允許精英跑手參加,且改於聖占士公園(St James’ Park)進行跑圈比併,當今兩大馬拉松名將傑祖基(Eliud Kipchoge)及比基利(Kenenisa Bekele)的「王者對決」勢成焦點。

由於疫情關係,今年六大馬拉松均受重創,先有3月東京馬拉松大幅縮減規模, 然後到5月底波士頓馬拉松宣布取消,123年來首次未能如期上演,及至6月下旬再有紐約馬拉松及柏林馬拉松同日正式取消,芝加哥馬拉松上月叫停,六大滿貫只餘倫敦馬拉松,而且「倫馬」亦是由4月26日推遲至10月4日。

儘管目前英國疫情依然嚴峻,踏入40周年的倫敦馬拉松還是如期舉行,但只保留精英組別,同時考慮到安全問題,今屆不會採用以往賽道,而是在聖占士公園(St James’ Park)的環狀賽道展開角逐,觀眾當天不准入場,賽事由英國《BBC》電台全程直播。

倫敦馬拉松,馬拉松,跑步,傑祖基
傑祖基2019年在倫敦馬拉松稱王。(Photo Credit : London Marathon facebook)

今屆「倫馬」由傑祖基及比基利合演的世紀大戰全球矚目。衛冕冠軍、來自肯雅的傑祖基為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2小時01分39秒),去年以2小時02分37分稱霸倫敦馬拉松,並在一場商業跑步活動中飆出1小時59分40分,突破人類「Sub 2」極限。至於埃塞俄比亞的比基利曾刷新5000米及10000米世績,2019年柏林馬拉松以2小時01分41秒封王,比傑祖基世界紀錄時間僅慢2秒。

倫敦馬拉松,馬拉松,跑步,比基利
比基利

倫敦馬拉松組委會宣布,公眾組別跑手仍可通過線上方式參與比賽,同時可選擇參加2021、2022或2023年其中一馬「倫馬」,亦可選擇全額退報名費。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倫敦馬拉松只辦精英組 傑祖基比基利公園跑圈對決

Posted on

【體路專欄】體育人年度專業發展日

【體路專欄】稍為有點教學年資的同業,大概對「體育教師暑期學校」都不會陌生。這是一年一度讓體育老師聚首一堂,彼此學習、分享和交流的專業發展活動。事實上,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教育署(即教育局前身)一批前輩都在每年六、七月之間籌辦這個學習活動,及後因當時部門架構重組而曾停辦數年,可幸得到熱心同業大力推動,踏入千禧後再次組織起來,依然深受體育老師歡迎。

「暑期學校」活動豐富且多元化,當中包括主題講座、公開論壇,以及平行會議等,讓體育同業掌握本科學與教的新趨勢;透過同業互相分享,建立專業學習交流平台。老師欲求深入認識不同運動項目的教學法,大可選擇參與不同的工作坊。每年出席「暑期學校」都可以在教學上得到啟發,然後帶回自己課堂裡亦有得著。即使醉翁之意不在酒,體育人平日各有忙碌,能夠在一整天的交流活動中盡見各方新知舊遇,師兄姐前;師弟妹後,繼而在愉快中學習,已經值回票價。

活動易名提昇專業交流

體路專欄,張勇,體育科

體路專欄,張勇,體育科

自去年開始,「體育教師暑期學校」易名為「香港體育教師會議」。相信籌辦單位銳意加強凝聚體育教師對本地體育課程的推展及施教效能;除了讓同業藉參與中獲取知識外,更重視業界透過「會議平台」促進體育教學研究、分享、反思,旨於豐富不同學習階段及體育課程六大學習範疇的教學內容和策略,亦促進體育教師學術及專業交流,間接提昇體育教師的專業形象。

在新型肺炎肆虐下,今年教育界盡嘗崎嶇挑戰,「香港體育教師會議」亦無奈之下改以網上平台進行。雖然如此,參與同業數目亦有增無減;估計部份老師因學校工作忙碌,原本未能親身到場參與,當改以網上型式進行時,當然大力支持。

主題演講內容值得深思

體路專欄,張勇,體育科

今年大會邀請了為人熟悉的雷雄德博士,向同業們分享「未來的學校體育」。雷博士活躍於學術界、體育界,以致不同媒體,對推廣體育運動不遺餘力。每次分享不但有說服力,亦具啟發性,內容更值得深思。他指出體育老師除了致力發掘和培養校內高水平運動技能學生外,亦有責任發展普及體育;有時甚至需要切合社會環境來制訂課程。譬如從官方資料顯示,差不多每個泳季都有發生市民遇溺意外,然而,卻發現許多學校都沒有將游泳課加入課程內,這會否就是「社會需要」﹖。當然,香港環境特殊,並非間學校或附近都有習泳設施;然而縱使學生未能從游泳課中掌握泳術,但透過游泳課起碼能夠提升水上安全相關知識及技能,已經有助減輕遇溺風險。試問從學校教育層面而言,體育同業絕對可以充當重要的角色。

平行會議主題多元化

體路專欄,張勇,體育科

除了主題演講外,隨後兩節平行會議內容亦相當精彩,筆者每次出席都獲益良多。平行會議某程度上就是行動研究成果分享會;大會每年都會邀請不同學校體育老師參與不同範疇的研究,當中包括運用不同教學模式、引入資訊科技策略、照顧特殊學習需要等。由於結合與大學研究團隊參與其中,前線教師和研究團隊形成一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研究,彼此都有所裨益。有關研究不但能貢獻本地體育社群,更藉研究結果締造學術知識,回饋學術界。在平行會議上,參與行動研究的老師會負責分享成效,更會接受出席同業提問和交流意見。既有機會得到共鳴,亦可能產生新構思,促進研究成果。其實每年的研究題目既廣泛,亦貼近同業需要;且得到大學研究團隊協助,質素都有保證,無奈同一時間只能報名出席其中一項研究分享會,筆者經常出現魚與熊掌,難以取捨的感覺。

過百位同業參與的展示課

體路專欄,張勇,體育科

過去幾年,同業們於午膳過後都會齊集在大學體育館,出席課堂分析環節。這環節固然可以觀摩到具備良好教學技巧的同業如何演繹一堂優秀的體育展示課。在展示課過後,大會會安排所有觀摩老師分組,藉同業在展示課的表現進行分析討論。然而,今年在疫情肆虐下改為播放教學片段,難免失去現場感,而討論互動性亦不及預期。

體育同業的共同願望

「香港體育教師會議」是體育人的年度專業進修活動。從舉辦活動規模、籌辦單位組織力,甚或參與人數而言,都遠勝於其他學科進修活動;即使單從實用性來考慮,肯定可以有所得著。今年因客觀情況所限改以網上進行,仍然吸引超過四百二十位同業參與支持,可想而知活動的吸引力從來不減。但願明年可以重返現場,與一眾師兄師姐、師弟師妹,以及新知舊遇一同學習、彼此分享。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體路專欄】體育人年度專業發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