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保齡球|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 明年1.17首次落戶啟德體育園

【體路專訊】二零二五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將於明年1月17日至24日在啟德體育園內,設有40條球道的 Top Bowl 保齡球場館舉行。賽事周二(17日)舉行記者會,並宣布從今天起至20日於奧海城二期舉行體育與文化攤位展覽及迷你保齡球體驗活動,並將設有三條迷你保齡球道供公眾試玩,旨在將殘疾人保齡球運動帶入公眾視野。

中國香港保齡球總會主席劉掌珠

今屆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獲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頒授的「M」品牌,協助提升香港作為亞洲體育盛事之都的形象。中國香港保齡球總會主席劉掌珠表示:「對本會而言,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是一個非常具意義的賽事,這亦是首個由我們主舉辦的『M』品牌殘疾人體育賽事。」殘疾亞錦賽金牌得主張凱童、巴黎殘奧輪椅羽毛球銀牌運動員陳浩源、硬地滾球金牌運動員何宛淇,以及2023年世界保齡球錦標賽金牌得主胡兆康,亦有出席分享會及體育與文化攤位展覽的開幕儀式。

(左起)胡兆康、何宛淇、陳浩源、張凱童在記者會上分享。

賽事至今已有18個國家及地區確認參加,包括澳洲、百慕達、捷克、芬蘭、印度、日本、韓國、科威特、澳門、馬來西亞、波蘭、西班牙、新加坡、瑞典、中華台北、泰國、美國和香港等約190名運動員參賽。賽事分為七個組別,TPB1、TPB2及TPB3為三個不同程度的視障運動員組別賽事;TPB4將細分為國家隊及特殊奧運非國家隊的智障運動員組別比賽;身體殘障運動員組別分別為TPB8輪椅運動員,TPB9下肢殘疾運動員及 TPB10上肢殘疾運動員組別的比賽。

今次參賽的港隊代表由22人組成,其中13名為男子運動員,包括在第一屆亞洲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奪得四面金牌,並在2023年IBSA世界運動會奪得兩面銀牌的TPB3組別運動員張凱童,及在同屆亞錦賽奪得兩金一銀的TPB10組別運動員周培堅。9名為女子運動員包括在亞錦賽奪得一金一銀,並在2023年IBSA世界運動會奪得兩面銅牌的TPB1組別運動員劉曉真,及在亞錦賽奪得兩銀一銅,並在2023年世運會奪得一銀兩銅的TPB2組別運動員文瑞詩。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麥偉彬(中)即場試玩保齡球。

為配合今次賽事,中國香港保齡球總會亦會推行「賽馬會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社區計劃」。計劃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以提高香港市民對保齡球的認識,包括從今天起至12月20日在奧海城二期舉行為期4日的體育與文化攤位展覽及迷你保齡球體驗活動。這是球會首次在購物商場裡舉辦展覽攤位,屆時將會設有三條迷你保齡球道供公眾試玩,旨在將殘疾人保齡球運動帶入公眾視野。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保齡球|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 明年1.17首次落戶啟德體育園

Posted on

越野|香港越野跑挑戰賽林村起動 中菲氣袋分膺100公里賽桂冠

【體路專訊】香港越野跑挑戰賽2024今年於12月13日至15日在充滿香港本土文化、象徵新希望和新開始的大埔林村許願廣場舉行,4項賽事雲集多個國家及地區共2800位跑手參與。最終菲律賓跑手John Ray Onifa以比去年快約17分鐘的突破性成績11小時40分鐘23秒奪冠,更成為首個成功衛冕100公里男子組冠軍的跑手,今屆首設的100公里隊際接力賽則由「九猫安乐」以14小時12分鐘19秒登頂。

55 公里賽於 12 月 14 日早上起跑。
「The North Face 100 香港越野跑挑戰賽 2024」100 公里賽事於 12 月 13 日晚上 10 時起跑。

今屆賽事共設四個項目,不但保留傳統的100公里挑戰賽讓資深越野跑選手繼續向山行,還有全新14公里賽及55公里賽,讓一眾經驗不同卻同樣熱愛山野的跑手勇敢邁出第一步;同時推出100公里隊際接力賽,採用全新路線和比賽方式鼓勵更多人向山野更進一步,認識越野跑的不同可能性,體現越野跑不止是一項個人運動,更是一項能夠連繫彼此、與同伴一同直面挑戰的運動。

100 公里賽事男子組別由 John Ray Onifa 以 11 小時 40 分鐘 23 秒問鼎冠軍寶座。
100 公里賽事男子組別勝出者:冠軍 John Ray Onifa(左)、亞軍 Arjun Rai Kulung(中)、季軍 Oleksii Melnyk(右)。
100 公里賽事女子組別勝出者:冠軍覃露(中)、亞軍田琴(左)、季軍甄智貽(右)。

男子100公里賽事中,繼上年奪得100公里賽事男子組冠軍,來自菲律賓的跑手John Ray Onifa再一次以比去年快約17分鐘的突破性成績11小時40分鐘23秒衛冕,成為首位連續兩年奪得100公里男子組賽事冠軍的跑手;去年100公里賽男子組季軍Arjun Rai Kulung則於今年晉升為亞軍,較去年同項目的個人成績快將近3小時;季軍由烏克蘭跑手Oleksii Melnyk奪得。女子組方面,内地跑手覃露以15小時7分鐘18秒先拔頭籌,奪得冠軍!亞、季軍分別由內地跑手田琴及香港精英跑手甄智貽奪得。

「山界達人」曾小強久違地再戰100公里賽事,首 5 公里負傷後仍繼續奮戰,終以第 6 名成績衝線。
歌手梁釗峰(右一)繼去年完成 The North Face 100 16 公里賽事後,今年夥拍林楚茹、馮天欣與余曉彤挑戰 100 公里隊際賽事,以 15 小時 21 分鐘 18 秒第五名衝線。
100公里隊際接力賽由「九猫安乐」以 14 小時 12 分鐘 19 秒問鼎冠軍寶座。

首次舉行的100公里隊際接力賽共有25隊參賽隊伍,其中以越野跑新星林楚茹率領歌手梁釗峰、商台節目主持馮天欣與藝人余曉彤的「Team Summit」最受矚目,並以第五名成績衝線。賽事最終由隊伍「九猫安乐」以14小時12分鐘19秒贏取首届隊際接力賽冠軍。亞、季軍分別由隊伍「Savage」及「山野雙雙」奪得。

申加升以 5小時 23 分鐘 26 秒問鼎55公里賽事男子組冠軍寶座。
55 公里賽事男子組別勝出者:冠軍申加升(中)、亞軍吳瑋曦 (右)、季軍江晏慶(左)。

超過1000位跑手報名的55公里賽事亦競爭激烈,男子組備受期待的内地星級跑手申加升於去年三月的50公里賽事問鼎冠軍,今年依舊全程一馬當先,最終以5小時23分鐘26秒成績再度封王!港將吳瑋曦以5小時47分鐘56秒首次闖入該項目三甲,成為亞軍;而台灣越野跑好手江晏慶今年以5小時58分鐘56秒成績獲得季軍。女子組則由香港女將Susuki Ng以7小時36分鐘35秒成績奪冠,内地跑手高超及菲律賓跑手Cecile Flores分別獲亞、季軍。

藝人蘇麗珊首次挑戰越野跑,順利完成 The North Face 100 香港越野跑挑戰賽 14 公里賽事。
內地精英跑手申加升(左一)、香港頂尖跑手曾小強(中)、台灣越野好手周青(二)、與江晏慶(右二)分享交流越野心得。

今屆全新14公里賽事吸引許多越野跑新手參與,其中首戰越野跑的女演員蘇麗珊及商台節目主持江慧楓(飛機)均跑出個人最佳成績!而肯亞馬拉松好手Isaac Kiprop首度跨項挑戰越野跑比賽就獲得第五名佳績。14公里賽最終由去年奪得16公里賽男子組冠軍的越野跑新星羅樂賢以1小時5分鐘12秒掄元,亞、季軍分別由譚子康及鍾朝松奪得。女子組冠軍則由首次挑戰越野賽的香港跑手朱映柔以1小時21分鐘37秒封后,亞、季軍分別由李燕麗及黃美欣奪得。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越野|香港越野跑挑戰賽林村起動 中菲氣袋分膺100公里賽桂冠

Posted on

田徑|慈善跑「HERO RUN—童您跑」開鑼 江旻憓領體壇星將與眾同樂

【體路專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UNICEF慈善跑)「HERO RUN」正式開鑼,本年度活動首次拆分為兩日進行,首場「童您跑」周六(14日)於粉嶺高球場(舊場)舉行,揉合慈善、藝術、教育、遊戲及健康等元素,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在享受活動的同時,為弱勢兒童帶來改變,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殘奧兩面金牌得主何宛淇、長跑好手陳家豪與長跑拍檔兼太太姚潔貞一同出席活動。

除了慈善親子草地障礙跑以及1公里歡樂跑,活動更設「UNICEF學堂」及「UNICEF地球村」,透過近20個攤位和工作坊,讓參加活動的家庭認識小朋友於「生命中的首7,000日」 所面對的種種挑戰,當中包括氣候變化、精神健康,以及聯合國不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

即將擔任 UNICEF HK 大使的巴黎奧運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以「星級英雄」身份到場支持,她表示:「活動將一些抽象的可持續發展議題,用遊戲的方式帶到小朋友眼前,在玩樂中學習更多有關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她又期待將來參與更多兒童有關的活動,與UNICEF HK一齊倡議推動兒童的福祉。

至於另一位「星級英雄」,殘奧兩面金牌得主何宛淇於「UNICEF 學堂」親身示範,指導小朋 友滾球技巧。她說:「人人本應生而平等,但基於不同原因,世界上一些兒童未能享有基本的權利,例如無法正常接受教育、獲得食水和疫苗。」她認為,只要大家都願意出一分力, 便可化身「超級英雄」,為弱勢兒童克服各種障礙。

同樣擔任 UNICEF 慈善跑「星級英雄」的長跑好手陳家豪、與長跑拍檔兼太太姚潔貞以及女兒一同參與了1公里歡樂跑和3公里障礙跑活動。陳家豪說:「好欣賞大會花盡心思,設計好玩又有意思的跑步項目。活動讓參與家庭增進關係之餘,亦可反思兒童生存與成長的不同障礙,以及其深遠影響。」他續指,「童您跑」過後,他與太太將積極備戰UNICEF慈善跑的壓軸項目「HERO RUN超能跑」,再接再厲支持UNICEF的全球兒童工作。壓軸項目「超能跑」將於下月 12 日舉行。

資料來源:公關提供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田徑|慈善跑「HERO RUN—童您跑」開鑼 江旻憓領體壇星將與眾同樂

Posted on

籃球|NBA傳奇慈世平訪港指導小將 盼學員享受籃球打出水準

【體路專訊】NBA傳奇球星慈世平(Metta World Peace)周一(16日)訪港出席DSA冬季籃球訓練營,親身落場教導十多位小將籃球技巧,並寄語小將「時刻保持享受籃球的心態,就自然有出色表現。」

曾經效力侯斯頓火箭、洛杉磯湖人、紐約人等NBA球隊的前球員慈世平與兒子一同造訪香江,親臨宣道國際學校出席籃球訓練營活動,一到場已經惹來在場的十多位小球員和傳媒起哄。現年45歲的慈世平,到場後先向一眾小將分享自己的經歷,更笑指:「可能當我在2017年退役時,你們還未出生。」慈世平亦寄語參加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方能打出應有的表現「步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不過我更希望大家打得開心。時刻保持享受籃球的心態,就自然有出色表現。」

及後,這位在2010年助洛杉磯湖人奪得NBA總冠軍的傳奇亦親身示範,教授小將不同籃球技巧,包括控球、運球和上籃等。他在訓練後更為學員簽名並合照留念,惟由於時間所限,慈世平未有接受記者提問。不過,昨晚到港的他亦向在場傳媒稱會留港數天,屆時將遊覽香港,又大讚學員的質素,並希望未來能夠再次出席類似活動,「我喜歡這些活動,相信小朋友們未來會變得更好,可能在這會誕生下一位CBA或NBA球星。」

慈世平(右)與兒子淺談對活動的看法
劉日希(左)

9歲的學員劉日希在訓練後獲得慈世平的簽名,更成功合照留影,坦言事前對後者認識不深,並透過網上片段了解更多。劉日希指以往從未與NBA球星近距離接觸,故他對能夠獲得慈世平的指導感到份外興奮:「很高興可以與曾經奪得NBA總冠軍的球星接觸,Metta又教了我如何改善上籃和控球的動作,最後更加可以獲得簽名,所以真的很難忘。」

圖、文:伍俊熹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籃球|NBA傳奇慈世平訪港指導小將 盼學員享受籃球打出水準

Posted on

冰雪攀登・專訪|龔子珊:無冰自攀 孤獨而傳奇的生涯

【體路 X Junior】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即使踏入年尾的11月氣溫仍可高至攝氏30度,我們與冰雪最接近的距離除了是冬天到日韓歐美旅遊,或許就是主題樂園的「魔雪」園區。但偏偏在這個連上次有降雪已是50年前的城市,卻擁有一個曾高踞冰雪攀登世界排名第4的女將。龔子珊(Janet)在幾近零資源、零支援下憑一雙手、一對冰斧和無數小時的練習令香港亦有機會在這項由俄羅斯、瑞士及韓國等壟斷的運動,留下小小印記。

說來慚愧,雖然做體記的年資不算淺,但最初竟然是透過一個並非體育版的專訪才知道Janet的「存在」。早前在十大傑出青年選舉記者會初次碰面,再於這日訪問見到穿上一身輕便運動服的她,才開始真正了解Janet的冰攀故事。

加拿大種下冰攀火苗

既然香港沒有雪山,Janet與冰雪的結緣亦自然不在我城。17歲那年,Janet參加童軍舉辦的交流團,遠赴加拿大征服海拔逾3,000米高的貝克山,初嚐用冰斧扑冰、雪地求生的經歷,亦真正初嚐雪的滋味,「那是我第一次看見雪,好興奮地邊行邊執起積雪來食。自此發現世界好大,在雪山會見到很多想像不到的事,沒想過上到3,000米都會見到雀仔。」

(圖:受訪者提供)

征服高山的意念種子於那年埋下,但Janet冰攀的真正啟始要到21歲一年才出現。當時一位同遊雪山的教練發現Janet的冰攀潛質,提議她代表香港參加世界賽,「中間那段時間大多是攀石和搶包山,有輕輕接觸過攀冰,不過也只是拿支冰斧去石場模擬一下。」世界賽前,Janet曾在全國賽得到冠軍,到首次面向世界就在速度賽排第21名,恍似無師自通的感覺讓她更想再往上攀得更高更快,「如果我沒教練這樣都有世界排名,努力練練的話應該可以有更好成績。」

不過香港始終有冰攀的先天劣勢,而且普遍室外石牆已被發展作攀石之用,難以裝上鐵鈎洞和用冰斧練習。「那時仍年輕,心中仍有團火,有嘗試在戶外場地爬過,但發現真的不容易,所以大多是健身、做引體上升練體能,真正爬真的很少。」但攀冰和行冰山的難度遠比普通山峰大得多,事前準備、體能,甚至如何在不穩定的冰川架錨也是學問,亦非單單在健身室或家中就能累積得到的經驗。

總會冷待 心比冰山寒

Janet的故事才剛開始就遇上阻滯,然而這些有形阻礙尚有機會用不同方法移除,但有一樣無形的限制卻不可以輕易解決。「我當時也想繼續發展,但奈何總會不讓我去比賽。」她形容,負責冰雪攀登等所有攀登運動的攀山及攀登總會不知何故像一直阻撓自己代表香港出賽,「總之不開會、不通過就不會有比賽,他們可能說我沒有教練、沒有訓練記錄之類,但總會連訓練日程都沒有又怎會有記錄?」

我當時也想繼續發展,但奈何總會不讓我去比賽。

其實當時冰攀界還有其他運動員,不過鬥志同樣已被磨蝕,慨嘆總會仍是老掉牙的模樣,只能著Janet利用從搶包山賺回來的少許知名度爭取一下,「但我覺得『連師兄你這麼多年都不努力,要靠我?』況且我當時也未算有甚麼成績。」結果如是者拖延兩年,加上Janet進入大學修讀護理,之後又遇上疫情,冰山離她變得愈來愈遠。

(圖:受訪者提供)

疫情令世界冰封近兩年,香港更到2022年底才取消檢疫令。一直在深切治療部做護士的Janet卻於那年10月放下病房辭去全職,為的就是應年逾古稀的加拿大教練Vince Poulin之約到尼泊爾攀雪山。「沒有他的邀請,我都不會行這一步,又反正我也辭了職,倒不如再和請我去世界賽的那位教練講,看看能否再幫我爭取。」她想爭取的,就是一個可以再次參加冰攀賽事、嘗試提升自己的世界排名的機會。

不過幾年過去,總會的安排依舊。已出發到尼泊爾的Janet一直未收到總會的通知,等候期間雖有運動員選拔,但要求卻甚至比其他國家誇張,「那段時間真的『黑人問號』,我感覺他們仍是不想我去比賽,所以就只能無目標地預備。」結果到開賽前6日,她終於獲得代表香港的資格,再次踏足冰攀世界盃的賽場。但另一難題又等著剛行完雪山回到香港的Janet。由於世界盃屬系列賽,參加者需要每個星期到一個國家比賽,於是Janet就要在那6日之間安排好未來6星期的交通住宿。不過總會要求她就每程航班、每間酒店報價、解釋選擇的原因,同時又不容許她租車穿梭歐洲國家。「法國和瑞士兩站之間,駕車只需要9小時,但就不能自駕,結果我當時就因為這樣而出了名。」

自我質疑 忍受國際級孤獨

當年Janet抵達瑞士時已是傍晚,距離入住的山屋還有2小時路程,她在已無交通工具的情況下手拖行李箱背揹大背囊,單獨徒步穿過森林,「所以我就在那條瑞士的村莊變得聞名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個香港女仔,為了比賽做了這些事。」我很好奇,她那時候的感覺是怎樣。「我會覺得也頗傳奇。」Janet說出這句時仍滿面笑容,但隨即頓了一頓,表情180度轉變,「嗯……都幾孤獨。」她甚至哭了出來,「孤獨在於……無人幫,因為已經失去與其他國家選手的連繫,所以一直都是一個人。一開始真的很辛苦,又因為全部錢都是自己出,為了慳錢帶了10幾個杯麵去比賽。」網上曾興起一份「國際孤獨等級排行」,當中最孤獨的活動是一個人做手術,一個人行森林去比賽或許也能與它比拼一下。

孤獨在於……無人幫,因為已經失去與其他國家選手的連繫,所以一直都是一個人。

但這對Janet而言仍並非最辛苦,森林小徑也有終點,自我質疑才是最容易變得無止境。那屆世界盃最後一站,Janet在開賽不久已經失手,所有負面情緒亦隨之爆發。「不知道究竟這麼辛苦爭取來做甚麼,值不值得繼續這個運動,就算贏了世界冠軍又如何。 」比賽過後,她傷心得只能坐在一旁與遠在香港的朋友訴苦,不過就正是這一「訴」被其他選手看到,一下「靈魂拷問」才令自己真正明白心愛的始終都是雪山。

確定要在這條冰攀路繼續行,但回港後依然是無資源、無關注,僅是得到一位攀登愛好者願意在旗下的抱石場加裝鐵鈎洞讓她練習。不過在香港要毫無顧忌地追夢也有點不切實際,Janet亦要稍稍向現實低頭。現時每逢非賽季的日子,都會再次在病房找到她作為兼職護士的身影,放工後再到抱石場練習,閒時再教游泳和繩索班幫補。「好多人覺得我追夢好勇敢,但我會很現實地說,要追夢就做不到普遍香港人做的結婚儲錢買樓。我戶口儲下的10萬元,一次行山或一次比賽就已經用光。」

不知道究竟這麼辛苦爭取來做甚麼,值不值得繼續這個運動,就算贏了世界冠軍又如何。

(圖:受訪者提供)

過不了所謂普通人的生活,也令Janet變得更孤獨。疫情期間,她搬離母親蔭下出外獨居,爭取更多私人空間擺放裝備之餘,某程度上亦因為媽媽並不明白自己一直向世界出發的原因,「我覺得人生是屬於自己的,小時候未有能力沒辦法,有能力了就會為自己負責任。況且我覺得……因為是單親家庭,即使多決絕也好,她也不會不認這個女兒。」眼見媽媽之前也有陪同Janet接受專訪,還以為兩母女已算是「和好」。不過Janet形容即使母親聽過自己在女傑青和傑青的當選感言,也有追蹤社交平台,但仍未十分了解她所做的事。「現在關係沒特別好,各自繼續生活,或者因為同樣硬頸,開始不懂如何溝通,很多時都不會自己行出第一步。」

(圖:受訪者提供)

理想與現實拉扯漸萌退意

「習慣了,所以還好。」多年來孤身走我路,就算迷惘都依然堅持,因為仍想將自己的上限推到最高。去年,借出抱石場的友人盧謙葦加入冰攀隊成為Janet「真正」的同伴,也令一度打算作罷的她繼續下去。「我不想他再經歷我的遭遇,所以就跟他再去比賽。」事實上,這兩年不乏對冰攀有興趣的人,但每當聽畢Janet的故事後都會對繼續再往上爬打退堂鼓,「『不能以為像體院一樣有教練、設施,不是的,全都是自己來』,他們一聽到這樣就會停下來,所以沒有他的決心就不能加入。」正在這一年的世界盃,Janet在世界盃速度賽曾經位列第4,總排名最終登上第6名,世錦賽也以前8名完成。

「其他選手會很好奇我是如何練得出這個成績,我也只能說是好彩和靠死力。」世界第6豈能單靠僥倖,我笑問她會否覺得自己很有天份。「會啊!」Janet笑得燦爛,「如果多點設施場地時間和財政支持,我覺得會差很遠,但當然現實哪有這麼理想。」現實是她依舊是目前香港唯一冰攀女運動員,「正面看是無人幫都找到方法,但如果總會和我都肯行多幾步,可能不需要做唯一呢。」世界盃新賽季於25年1月開始,但如無意外港隊連這個「唯一」都將會失去。上過世界第4令她也不諱言超出預期,亦不打算參與新賽季,「這個時候需要休息一下,我已經很努力了,但總會都不會幫助,那還為了甚麼呢。」

正面看是無人幫都找到方法,但如果總會和我都肯行多幾步,可能不需要做唯一呢。

曾經爭取改變現狀但徒勞無功的感覺絕不好受,更何況這過程已持續8年有多,如今的Janet多多少少也成為當初說要靠她的那些師兄。「之前是硬頸,現在覺得硬夠了,是時候為自己做些事。」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山,就是她想為自己做到的事。至於冰攀,「如果傾妥成為2030冬奧項目,他們(總會)很想我回來再算,或者看看我還有多少氣力爭取。」

圖、文:麥景智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 #84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冰雪攀登・專訪|龔子珊:無冰自攀 孤獨而傳奇的生涯